历史博物馆展出郑和下西洋的珍贵文物(附图)
*********************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六百年前他七下西洋不但是明代对外关系和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空前壮举。

  由明日(二月二十二日)起至五月十五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的「扬帆万里:郑和下西洋纪念展」,将展出与郑和及其下西洋有关的六十多件珍贵展品及百多张照片,为郑和下西洋的事迹提供了具体的史实资料。

  是次展览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办,历史博物馆筹划。

  虽然现存与郑和下四洋有关的文物寥寥可数,但是次展览却包括了多件重要而珍贵的文物,例如长十一米、於南京宝船厂遗址出土的大舵杆;附有郑和名字的铜钟、《妙法莲花经》等一级文物,以及记载下西洋的典籍,及郑和一号宝船模型,配合下西洋详尽的时间表及路线图,让观众对三宝太监探索之旅将有更多的认识。

  郑和(一三七一至一四三三年),回族人,云南昆明人,本姓马名和,小名「三保」。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二年)郑和入宫为太监,赐姓郑,官至四品。郑和出身虔诚的伊斯兰教家庭,同时为佛门弟子,特别适合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的佛教及回教国家交流;加上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更深得明成祖朱棣(一三六○至一四二四年)的信任,故成为下西洋正使的不二人选。

  对於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学者们历来有不同看法。《明史》认为是成祖追寻惠帝(建文帝),且欲耀兵异域。此外,还有发展经济、加强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消灭元末群雄残留的海军、经营国际贸易、组织海上联盟、用怀柔远人手段巩固朝贡体系以昭示成祖正统等看法。

  从明朝永乐三年(一四○五年)至宣德八年(一四三三年),郑和奉命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明代称加里曼丹岛以西的海域为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迹遍历亚、非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是仅有的。

  郑和下西洋显示中国当时的航海事业,无论是航海技术、造船技术,以至组织管理水平,都是遥遥领先的。据记载,船队中最大的宝船长四四点四丈、宽十八丈,相当於现代公制长一百二十五点七米,总宽五十一米,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排水量一万四千八百吨,载重量七千吨,九桅十二帆,可容千人。船队主体由六十多艘大、中号宝船组成,加上其他船只,多达两百艘左右,包括用以快速补给的马船,装载粮食的粮船,运载淡水的水船,以及护航作战的坐船和战船。两百多艘船组成的舰队以特定队形航行;船队成员多达二万八千人,包括正使太监、户部郎中、医官、通事、买办、其他各级官、军、技术人员,显示出高度的组织及机动能力。

  郑和具丰富的航海知识,他的船队在横渡印度洋时,除了使用罗盘定出方位外,并靠天体导航。他曾使用过洋牵星技术,以观察星辰与海平面的仰角,度量船舶所处的位置。

  船队成员除了郑和外,尚有不少伊斯兰教徒,当中包括第五次随队下西洋的蒲日和,他是宋代泉州市舶使蒲寿庚的后裔,熟识航海。此外,还有回族通事马欢、费信等数次随船队出发,回来记述航行见闻,分别写成《瀛涯胜览》、《星槎胜览》,为下西洋提供珍贵资料。

  宣德八年(一四三三年),郑和於第七次下西洋途中去世,下西洋活动亦随之终止。尽管如此,郑和七下西洋令中国声威远播,在世界航海史上有极大成就。它加强了亚非各国之间的睦邻友好,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发展了亚非诸国间的国际贸易。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到这些国家,其中中国瓷器更大量出口远至非洲东岸。输出的中国瓷器不单成为入口地的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成为他们宗教建筑、墓葬装饰。同时,亚非各国的名产、珍物也不断引进中国。

  郑和也深受东南亚各国人民所景仰。与郑和及随员有关的庙宇,包括清真寺及佛庙,分布於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柬埔寨等国家,并定期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而郑和下西洋的启航日 ── 七月十一日也被确定为中国的「航海日」。

  配合是次展览,历史博物馆将举行一系列专题讲座,包括於三月四日由历史博物馆助理馆长马文光介绍展览的筹备及制作过程、三月十一日由香港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冯锦荣教授主讲的「郑和舰队与阿拉伯航海天文学」及三月二十五日由香港岭南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刘智鹏博士主讲的「郑和下西洋与中国发现世界」。讲座由下午三时至五时於该馆演讲厅举行,以粤语进行,免费参加,名额一百四十,先到先得。详情可致电二七二四 九○八二查询。

  历史博物馆位於九龙尖沙咀漆咸道南100号(香港科学馆旁),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上午十时至晚上七时,逢星期二休息(公众假期除外)。「郑和下西洋纪念展」入场费十元,全日制学生、高龄人士及残疾人士半价优惠,逢星期三不设免费入场。

  有关展览详情,可浏览历史博物馆网址http://hk.history.museum/或致电二七二四 九○四二查询。



2006年2月21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7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