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有关禽流感风险评估报告
*************

  政府发言人今日(二月二十日)回应传媒查询时表示,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於二○○三年委托新西兰Director of Massey University EpiCentre Roger S Morris教授研究香港爆发禽流感的风险。研究报告於二○○四年提交政府,该报告旨在研究周期性禽流感出现会在香港构成公共徖生风险的性质和程度,以及如何透过不同方法减低风险。

  研究向政府建议一系列措施以减低香港爆发禽流感的风险,包括:

  * 以冰鲜产品取代所有进口活鸡
  * 提高香港境内外家禽生产系统、零售市场及运送过程的生物安全措施
  * 减低活鸡零售店的数目,分开本地和内地鸡只的批发市场,以改变活禽鸟销售
  * 减低人类接触野鸟的病毒
  * 避免不同种类病毒宿主互相接触
  * 利用疫苗达至最大效用
  * 减低非法或其他不受控制的禽流感源头;以及
  * 采取措施管理访客传入和散播病毒的风险

  发言人说:「我们已落实报告建议的多项措施。报告纯属定质风险评估,而不是需要更多数据研究的定量评估,而报告是用作内部参考。」

  发言人指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包括落实在本地农场施行非常严格的生物安全规定,以及在批发和零售市场的徖生规定;所有在本港出售的活鸡必须接种疫苗。

  政府更定期与内地商讨,以期确保只有注册并符合香港进口规定的农场才可供应鸡只至香港。

  发言人说:「至於完全禁止从内地进口活禽鸟方面,国际做法是在某区域爆发禽流感后才禁止进口一段时间。我们在二○○四年曾因为广东爆发禽流感而停止进口活禽鸟。此外,我们亦与内地就进口活鸡上限达成协议。」

  当局亦推行自愿退还牌照计划,藉以减少批发及零售摊档数目。当局也禁止在农场、运输过程及在批发和零售市场混杂不同家禽。

  政府亦考虑在香港实施中央屠宰,进一步减少人类接触家禽的机会。

  有关政府部门已联手打击走私家禽及非法家禽农场,因此类活动有机会增加感染禽流感的风险。

  当局已加强宣传及公众教育活动,提醒市民不要与野鸟有紧密接触,以及在接触野鸟后须保持良好个人徖生。

  除了把甲型流感H5、H7及H9病毒列为法定须呈报传染病外,当局更设立流感监测网络和定点监测计划,监测本地及全球人类流感情况。

  政府与国家徖生部、广东及澳门徖生当局交换资讯,以及为抵港旅客量度体温,预防禽流感在旅客中传播。

  发言人表示,为散养家禽注射疫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当局缺乏有关住户散养家禽的数目和地点的数据和资料,以及一套科学方法,确保注射的疫苗能於七十天后(即一般食用家禽推出市场的期限),仍然可有效及终身保障散养家禽。有见散养家禽增加了爆发禽流感的风险,渔护署於二○○五年年底曾以自愿性质形式为散养家禽注射疫苗。但由於有更多证据显示外国出现人类感染禽流感个案与散养家禽有关,政府最近决定禁止散养家禽,以保障公众健康。

  发言人续说:「禁止散养家禽可大大减少人类从染病禽鸟中感染禽流感的机会。」



2006年2月20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1时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