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教统局局长就「减轻教师工作量与精神压力」动议辩论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教授今日(一月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减轻教师工作量与精神压力」动议辩论的致辞全文:

主席女士:

  我好高兴听到议员们大多数都同意教育改革是必须的,方向是正确的。这也是1999至2000年间,教育统筹委员会就教育改革谘询公众时,社会上所达成的共识。

背景
──

  任何改革都会带来转变,都会引起不安,亦很少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教育改革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幸福,对香港的前途,实在太重要了。我们既然都是教改的持分者,应该同心同德,在遇到困难时,应该集思广益,以学生的利益为大前提,务实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讨论变得太情绪化,激起矛盾,只会打击家长对香港教育的信心,无助於处理问题,更无助於协助教师面对问题。

教改的成效
─────

  事实上,推行教育改革以来,凭教师、校长及各有关人士的努力,香港的教育正稳步向前。多项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动机、独立思考、创意能力、沟通技巧和责任承担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小学生的学习较以前主动和愉快,中学生亦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评估方面,除了减少测验及考试的次数,加强促进学习的评估,学校的评估方式亦趋向多元化,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探索自我,全人发展。

  「学生能力国际评估」和多项国际性的比试,包括数学和物理奥林匹克、Intel国际资讯科技和工程大赛、Odyssey of the Mind和国际和平海报设计等,都显示香港学生的学习表现卓越、有创意,解难能力亦高,足以证明香港教育界在推动全人发展方面,非常有成效。

  我们肯定教育改革的成果,也感谢教师和校长,以及教统局的同事,多年来的努力。有不少教师,虽然工作辛劳,但士气高昂,因为他们在校内有校长和办学团体的支持,教师之间和睦相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学习亦有成果,这一切都有助激励他们,继续为学生的利益而不断努力。我们必须向这些教师和校长致敬。

教师工作量和压力
────────

  教育改革的核心,涉及课程、教学模式和评核方法的转变,教师需要对传统教育的思维和行为加以反思,难免会加添了工作和心理压力;派位组别的改变和基於平等机会条例而引入的融合教育,也可能加大校内学生的学习差异;如果老师所照顾的学生,是无心向学或家庭支援薄弱的话,工作量也会无形中增多。

  此外,社会环境对提高透明度和问责的要求、家长日渐提升的期望,加上近年学生人口下降、部分学校面对缩班的威胁,引致学校间的竞争等,都为学校和教师带来压力。

支援措施
────

  政府在过去五年,已经不断增拨资源,协助学校应付就教育改革本身带来的额外工作。中小学教育的经常开支,由2000-01财政年度的248亿元,增加到2005-06年度的288亿元,整体增幅高达16.1%。如果把公务员及资助机构员工减薪的6%也计算在内,实质增幅就更加大。相比起来,同期政府的整体经常开支,只是增加了7.9%。

  具体的支援措施包括:在小学方面增设课程发展领导、英文科主任、专科教学和外籍英语教师等职位。现时,师生比例已经明显改善:在小学方面,从1999/00学年的1:22改善到2004/05学年的1:19;在中学方面,师生比例从1999/00学年的1:19改善到2004/05学年的1:18。

  我们又向学校提供「学校发展津贴」、「教师专业准备津贴」和「新高中课程过渡津贴」,让学校灵活运用资源,增聘人手或购买服务,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在2004/05学年,以各类津贴聘用的额外教师和教学助理多达2350人。同时,我们也为学校提供校本专业支援,推动大学与学校合作,提升教师和校长的专业领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因应学生的需要,在校内推行教育改革的工作。

  事实上,政府在教育投放了不少资源,教育的经常开支,已经占政府的整体开支接近四分一。但最近有一项调查显示,为教师创造空间的「学校发展津贴」,有37%的教师反而认为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让学校自由申请的「优质教育基金」,也有超过54%的教师认为是增加了工作。到底在资源运用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是否还要继续不断投放资源,还是应该检讨学校是否有效地善用资源呢?

问责带来的压力
───────

  有不少教师和校长认为,教育的成效不应该单以指标来评估,这一点我们是认同的。但社会投放庞大的资源於教育,家长把子女交托给学校,学校便有责任向公众和家长交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学业和学科以外的学习成果。

  以往政府只收集学能测验和公开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学校的工作。但在1999年推行质素保证视学之后,教统局就可以较全面地评估学校在学校行政管理、教与学、对学生的支援、及学生学习成果四方面的表现。事实上,教育工作环环紧扣,学校的领导质素、校风、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动力、家庭的支援等等,都会影响学习的成效。所以,我们不能单以公开考试的成绩,评定学校的优劣。

  由2003年开始,教统局采用学校自评辅以外评,目的是要全校参与讨论和反思,评估学校的强弱机危,然后订出改善措施和推行的优先次序。这样由下而上,经过内化的改进计划,更能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事实上,经过自评和外评的学校,绝大部分都觉得获益不浅,老师和校长可以更清楚学校的需要和工作优次,这样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更加有利。我相信,只要学校领导有方,又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外评工作应该不会带来无谓的工作和压力。况且,外评工作极其量只是四年一次。

缩班带来的压力
───────

  整体学生人口下跌,导致部分学校需要缩班或结束。学校为争取学生而公平竞争,本来是自然的现象,但若然处理不当,会令教师疲於奔命,而且损害教师的尊严。

  有教育团体提出推行小班教学,以纾缓缩班的情况。事实上,政府从缩班而省下的资源,每分每毫都已重新投放於教育中。与其把这些资源用於小班教学,不少教师和校长都宁可增加学校的教师人数,让学校自行决定分组上课抑或减少教师的教节。教统局亦积极回应,由2005/06学年起,分阶段在小学推行专科教学。为此,学校可增聘共900位教师。但也有调查显示,有超过28%教师认为,专科教学为他们带来额外工作。如果真是这样,推出这项措施又是否不适当呢?但好明显,这项措施是可以改善师生比例的,对学生有一定的好处。

  各行各业在环境改变时,都要承受压力,同工也要共同面对整顿人手结构甚至是裁员的问题。有些机构选择共同减薪,以保留就业机会,也有机构选择精简架构和裁减员工。对於教育界,政府为纾缓缩班引致的超额教师问题,已先后在中小学推出自愿性质的提早退休计划,为离职的教师提供一笔特惠金,也让学校选择灵活安排教师分担教席,可以说是充分照顾了教师的需要。有了这计划后,因缩班而引起的超额教师问题,基本上得以顺利解决。

回应议员的建议
───────

  现在让我逐点回应张文光议员和曾钰成议员,在修订议案中提出的建议。

* 教统局不断有联络各学校议会和教育团体,听取有关各项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意见。但我必须重申,现行的所有教育政策,包括时间表,都是曾经谘询教育界,包括教师和校长,甚至立法会,然后才推行的。而且绝大部分的政策,由决定到正式落实,往往有三至四年的准备期,可谓循序渐进。批评教育政策推行过急,实在不公道。以语文教师的基准试为例,由2000年公布,到2006年中达标的期限结束,前后共六年。又例如有关成立法团校董会的建议,早在1998年已经在教育界中提出讨论,其后条例草案在2002年提出,2004年在立法会通过,但只会到2010年才全面实施。三三四学制也是一样,经过长时间的酝酿:2000年时先由教育统筹委员会建议,经过广泛的谘询达成共识后,还要有充足的准备,在2009年才正式开始推行;第一批新学制之下的同学拿到大学学位,将会是2016年的事了。回顾各项措施的发展步伐,难道大家真的觉得,教改是推得太急吗?

* 我们关注前线教师的心理与精神健康,也乐意加强与他们的直接沟通。事实上,教统局的学校发展主任、校本专业支援队伍和首长级同事,都有定期探访学校,与前线教师直接沟通,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於本周一开始运作的「教师阳光专线」,提供额外渠道,让我们直接聆听教师的心声,协助他们处理工作上的压力和情绪问题。专线服务员会先听取当事人的情况和所需服务,然后转介给辅导员或其他专责人员,以便为他们提供适切的支援。专线收集得来的一切资料,我们均会保密。

* 此外,香港教师中心经常举办各类型活动,其中包括「声带保健与发声法班」等与教师职业健康有关的活动,亦有举办兴趣小组和各种文娱活动,让教师松弛紧张的工作情绪。我们会与各师训机构研究,如何在职前及在职培训中,加强这方面的元素。

* 另一方面,我已宣布成立独立的委员会,研究教师的工作量和了解教师压力来源,并向政府提出改善建议。委员会将包括独立人士和前线教师。我期望委员会在今年内完成工作。

* 近年,教统局邀请国家督学到香港学校观课,发现香港的教师兼教的科目和级别过多,亦是造成工作量大的原因。试想想,两位老师如果同样是教三班中文,教同级的三班与教三级各一班,所牵涉的工作量大不相同。学校的委员会数目过多,而且会议过份长,亦是占去教师时间的重要因素,学校有需要切实检讨。

* 教统局将会於二月中,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共16.5亿元,由本学年开始,持续三个学年,加大中、小及特殊学校的「学校发展津贴」一倍至一倍半,让学校增聘教师或行政人员,以减少教师的教节,同时改善师生比例。这次增加津贴的目的,主要是让中学教师可以为中学会考和未来新高中考试作好准备,建立一套健全的校本评核制度;也为中小学在基本能力评估中尚未达标的同学,加强辅导教学。

* 近年不少教师都纷纷自发地进修,以提升专业能力,这是可喜的现象。鼓励教师持续进修的校长,往往能体恤教师的辛劳,在工作分配上加以配合,例如在教师进修期间,减少教节或课后的工作。我必须强调,师训与师资谘询委员会提出三年150小时的进修时数,只是参考数据,并非硬指标,教统局也没有硬性规定教师必须达标。所有政府规定教师必修的课程,例如基准试、三三四学制改革和配合课程改革和校本评估而推行的各种培训,政府都会提供资助和代课教师。

* 不少教师为了自我增值,选择进修,诚然是值得鼓励,不过我们尊重这是教师自己的选择,他们也会自行安排。这样对於纳税人来说亦较公平。即使如此,教统局亦愿意提供方便,让有意全时间进修的教师,可以八折支薪五年,五折支薪两年,或选择其它组合,以换取一年的休假。我们邀请四个办学团体尝试推行这计划,至今已收到40多份申请。

* 由2002/03学年起,教统局在小学提供全面的学生辅导服务,目前是为24班或以上的学校,提供1名辅导教师。由2006/07学年开始,我们会进一步为18班或以上的学校,提供1名辅导教师。

* 为让学校在资源运用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教统局近年尽量减少拨款用途的限制,以一笔过拨款的形式,让学校按需要而聘用教师、行政人员或购买服务。目前一笔过拨款的数目,约占一所学校的总开支15%。我们认为学校在资源运用方面有需要保留一定程度的弹性,不应把所有合约雇员纳入常额编制。学校亦欢迎这种灵活的资源分配模式。

  2000年公布的廿一世纪教育蓝图,已陆续展开,而且接近完成,成果亦已逐渐显现,教师和校长的努力,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我们必须继续落实改革的目标,好好地装备年青人,面对世界大环境的转变,及回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令香港得以持续发展。

  目前我们需要处理的,是如何制定有效措施,对症下药,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与精神压力。我呼吁教育界共同努力,透过集思广益,平心静气,积极正面地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改善的策略。不论你是校董、校长、家长、学生、传媒、社会人士或是政府官员,大家都是爱护教师的,只要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能够对教师多一点关怀、多一点欣赏、多一点谅解、以及多一点支持,我相信教师的心理压力必定可以大大减少,教育改革会更加成功,香港会更加和谐,更加进步。

  多谢主席。



2006年1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