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在《香港保险业论坛》暨《大湾区保险业大奖2025》颁奖礼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财库局)局长许正宇今日(五月十九日)在《香港保险业论坛》暨《大湾区保险业大奖2025》颁奖礼的致辞全文:
 
各位保险业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再一次出席新城财经台举办的《香港保险业论坛》暨《大湾区保险业大奖2025》颁奖礼。
 
  正如刚才宋总经理(新城广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宋文禧)所说,今年论坛主题是「跨境养老新趋势 保险机遇全方位」,主题前半提及的是近年大家加倍重视的银发市场,究竟这个巿场有多大呢?根据政府统计处发布的「通常逗留在广东省的香港居民」数字,二○二四年内在广东省累计逗留一半时间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人数估算约有537 200人,当中五分之一,即约99 600名为65岁或以上人士。这个还未计及常居在全国其他地方的香港长者。
 
  由此可见,这个银发巿场既庞大也极具潜力。为助力保险业界好好把握这个机遇,同时满足长者的需要,保险业监管局(保监局)近年积极鼓励业界推出结合大湾区优质养老服务的创新产品,亦正推动内地具备结合保险与养老服务能力和经验的大型集团落户香港。我希望各位业界代表会继续与相关机构合作,透过不同活动和信息,一起加深长者对妥善财务安排的认识,使他们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大湾区是香港保险业参与国家「双循环」策略的理想切入点。区内多家保险公司亦有推出不同的「跨境险」,积极向保险互联互通这个长远目标迈进。政府也正联同保监局与内地相关部委保持沟通,为进一步完善保险配套服务,研究便利大湾区保险服务化的政策措施,目标是为持有香港保单的大湾区居民提供包括谘询、理赔、续保等一站式服务,让客户有更佳的服务体验,同时促进区内保险市场的融合发展。我们正考虑不同方案,待敲定相关细节后,会尽快公布详情。
 
  论坛主题的后半部分是「保险机遇全方位」,要达致这目标,我们的眼光要放得更宽更广。香港的保险密度是世界第二、亚洲首位,全球10大保险企业中有六家都已在香港经营业务。对于任何企业,包括保险业也是一个具稳定性的营商地点。近年国际税务和监管发展,离岸注册企业的合规负担与日俱增。我们早前也因为这个趋势而向立法会动议修例,以回应保险业界对迁册公司回港的需求。我很高兴相关建议上星期已顺利获立法会通过,在此多谢各位立法会议员的支持。这也是业界有所诉求,我们有所回应的具体例子。
 
  随着公司迁册机制本周五(五月二十三日)正式生效,在外地成立的公司届时可在保留其法人团体公司身分的前提下将注册地转移来香港。这个迁册机制既可确保公司业务的延续性,同时让企业受惠于香港开放高效的企业管治制度、简单税制和国际级专业服务,也更容易进入内地及亚洲地区这个蓬勃的经济体。我希望藉此机会,鼓励在外地成立的保险公司,尤其是在座各位专家、行家,若你们工作的公司主要业务在港的话,请善用机制迁册来港,以应对外在营商环境的不利因素,并用足用好香港在企业管治制度、法治、税制以至专业服务上的优势。
 
  五年前,即二○二○年,我第一次以财库局局长身分参与《香港保险业论坛》暨《大湾区保险业大奖》颁奖礼,当年的主题是「逆境自强 化危为机」,套用在今日的世界大环境仍然合用。上月美国宣布其关税政策,全球企业在营商时无可避免地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香港在这个经贸新秩序重整的节点上,正好能作为全球企业寻求保险、再保险和风险管理服务,以及设立专属自保保险公司的理想地点。上月已有一间跨国银行集团,如果你们想知道是哪间,可以到我们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的LinkedIn或Facebook专页看看,这集团选择在香港设立专属自保保险公司,充分显示其对本港的信心。现时,本地专属自保保险公司会获百分之五十的利得税宽减,我们会继续审视政策措施,务求吸引更多来不同地区,具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选择香港作为设立专属自保保险公司的基地。
 
  在现今风险呈现新维度之际,我期望保险业界能借助政府的不同措施和政策,加强多元化发展。我深信,凭借香港在投资和贸易方面的坚实基础,加上香港保险业有良好根基、发展成熟,我们必定能像五年前的主题所指—「化危为机」,共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多谢大家。
 
2025年5月19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6时2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