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医务卫生局局长就动议二读《2025年辅助医疗业(修订)条例草案》发言全文(只有中文)
*******************************************
主席:
我动议二读《2025年辅助医疗业(修订)条例草案》(《条例草案》)。
《辅助医疗业条例》(《条例》)规管五个辅助医疗业,包括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视光师、放射技师和医务化验师。在《条例》下,按照专业自主的原则,由辅助医疗业管理局(管理局)及五个辅助医疗业管理委员会规管。
今次修订《条例》主要有三个目的,首要的是肯定辅助医疗业在本地医疗体系扮演日益重要及专门化的角色。我们建议以医疗界别常用的「专职医疗业」一词取代过往「辅助医疗业」的称号。管理局亦将易名为专职医疗业管理局。
第二,确保法例能跟上近年基层医疗发展及跨专业协作的趋势,提出两项建议,包括(一)容许患者在指定条件下无须医生转介下直接寻求物理治疗及职业治疗服务,以及(二)容许专职医疗业人员接受中医师转介。
我们希望在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物理治疗师及职业治疗师参与基层医疗,针对在社区较为常见的退化性病症,鼓励市民用好地区的医疗专业网络。《条例草案》纳入了不同风险管控安排。例如,物理治疗师及职业治疗师必须按照《条例草案》所订明的参考机关颁布的临床指引,或基层医疗署就跨专业协作安排发出的指引,为患者提供治疗。他们如有违反专业守则或指引的情况,则可能面临纪律处分。
同时,我们建议容许患者凭借过去12个月内曾获注册医生或中医师诊断,向物理治疗师及职业治疗师寻求服务,免却患者在短时间内重复覆诊索取转介信,达到「减流程、减成本」。
《条例草案》将为专职医疗业人员接受注册中医师转介事宜订立法律框架,涵盖在香港中医医院的管治下为病人提供服务的中医师,以及其他在社区执业的中医师。中医师按临床需要转介病人接受其他治疗及使用现代诊断技术有实际需要,有助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及监察治疗效果。
要有效有序地落实转介安排,中医业需与专职医疗业就知识、技能、专业能力和操守等方面须达到的专业标准取得共识,并更新相关的专业守则。就此,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及专职医疗业的管理委员会已经开展一系列对接工作,为实施转介安排做好准备,及早让市民受惠。
第三,巩固本地专职医疗业人员的人手供应。《医疗人力推算2023》显示,五个专职医疗业在短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手短缺。《条例草案》新增「有限度注册」的新途径,容许合资格非本地培训专职医疗业人员受聘于指定机构,从事订明类别的工作。有限度注册的有效期为三年并可续期,但不会直接过渡至正式注册,除非他们完成管理委员会认可的本地课程或通过执业考试,便可循现有途径申请正式注册。我们会要求雇用机构(包括医管局、卫生署、基层医疗署、香港中医医院以及培训机构)必须优先聘用本地培训专职医疗业人员。
此外,今次立法建议包括更改管理局及五个专业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和结构,以更好规管业界及推进跨专业协作,亦涵盖其他技术性修订,及把持续专业发展列为续领执业证明书的强制要求。
主席,我们就各项建议进行了大量谘询工作。我们先后于二○二二年九月及二○二三年十二月向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交代修订《条例》的最新进展。自去年下半年起,我们开展了新一轮的谘询,涵盖五个专职医疗业、医学界、中医界、基层医疗从业员以及病人组织等,包括举行合共16场谘询会。现时的《条例草案》是吸纳了不同界别人士的意见而得出的最大共识。
我期望议员支持通过《条例草案》,政府会全力配合立法会的审议工作。
我谨此陈辞,多谢主席。
完
2025年3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40分
香港时间16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