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扩展至血脂检查及地区康健中心加强专职医疗服务
  医务卫生局今日(三月二十日)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慢病共治计划」)由三月二十八日起扩展至提供血脂检查。此外,由四月十五日起,全港亦会增设超过20个服务点,为没有参加「慢病共治计划」的合适地区康健中心/站(康健中心)会员提供专属护士诊所及专职医疗和中医服务。
 
「慢病共治计划」扩大筛查范围至血脂检查
 
  政府于二○二三年十一月推出「慢病共治计划」,资助合资格人士透过配对自选家庭医生,在私营医疗市场以共付模式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压筛查、医生诊症及化验服务,以达致「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由三月二十八日起,「慢病共治计划」的筛查范围除了糖尿病和高血压外,将扩大至加入血脂检查,做到「三高全覆盖」,以落实《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的政策,让更多市民能透过计划更全面评估及管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慢病共治计划」的参加资格会维持不变(即45岁或以上未曾确诊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香港居民),而政府提供的诊症资助额和参加者须支付的共付额,亦将维持现时水平。若参加者被诊断出有高血脂,第一年可享有最多四次资助诊症,由第二年起则每年最多两次。如他们同时被诊断为血糖偏高,或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则可分别享有每年最多四次或六次资助诊症。资助诊症的安排与现时相若。医护人员亦会按参加者的临床状况和需要,安排他们接受相关地区康健网络专属护士诊所和专职医疗服务。
 
  「慢病共治计划」设有基本药物名单,涵盖治疗慢性疾病的基本药物(包括降血糖、抗高血压和调节血脂的药物),以及治疗偶发性疾病的药物,获处方名单药物的参加者无须支付任何药费。经筛查后确认未有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等情况的参加者,可获康健中心跟进及协助订定健康管理目标,并按其健康需要获安排参与促进健康生活模式的活动,以保持健康体魄。
 
  政府早前公布,基层医疗署会分三阶段扩展「慢病共治计划」至医管局辖下指定普通科门诊诊所,为弱势社群提供预防筛查及护理服务。由同日起,有关服务亦会涵盖血脂检查。
 
  此外,「慢病共治计划」下的专属护士诊所及专职医疗服务,四月十五日起将加强足病诊疗服务,足病诊疗师会为患有糖尿病及/或高血压的参加者进行足部评估,并为足部溃疡、周边血管疾病或神经病变或足部畸形等问题,提供治疗方案。 
 
扩展专属护士诊所及专职医疗服务至康健中心会员
 
  继政府在一月二十日起为「慢病共治计划」的参加者提供专属护士诊所及专职医疗服务后,由四月十五日起,康健中心亦将增设专属护士诊所及专职医疗服务,为没有参加「慢病共治计划」的康健中心会员在全港增设超过20个服务地点提供服务,包括个人化慢性疾病管理、痛症管理及复康服务。
 
  其中,专属护士诊所会为有需要的会员提供初步膝部骨关节炎和背痛评估、提供基本自我管理及饮食建议和辅导、检验肌肉关节功能,以及妇女常见病的检查。职业治疗师会为膝部骨关节炎、背痛和中风人士提供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和个人化功能治疗活动,并为患者及其照顾者提供辅助用具及家居环境改善建议,减低患者的跌倒风险及提升自我管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中医师会为患者提供针灸和穴位按压治疗。物理治疗师会为复杂个案(如同时有过重及关节痛)提供临床谘询及适切的介入治疗,包括痛症纾缓、电疗、手法治疗等。言语治疗师则会为因中风而导致吞咽、说话或沟通困难的病人提供评估和训练,并为中风人士或其照顾者给予喂食和改良饮食选择的建议。至于营养师会为参加者制定个人化餐单,提供针对性的营养饮食指导。有关服务点的地址及服务时间将于服务生效当日上载至康健中心网站:www.dhc.gov.hk/tc/healthcare_service_providers.html
 
  康健中心会员接受专属护士诊所及专职医疗服务会使用共付模式,合资格人士可获政府提供部分资助并支付指定共付额以接受服务。康健中心会员和「慢病共治计划」参加者接受专属护士诊所及专职医疗和中医服务的共付额已分别载于附件。
 
  「慢病共治计划」自推出以来反应良好,至今已有超过10万名市民参加计划。截至今年三月十二日(临时数字),约62 700人已完成了筛查,其中约24 200人(即接近四成)被诊断为血糖偏高、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并已进入治疗阶段。政府会持续推广「慢病共治计划」,鼓励市民积极预防及管理慢性疾病,从而提升全民健康。

附件

附件
 
 
2025年3月20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2时22分
即日新闻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