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四题:离岛区的医疗服务
**************
问题:
据悉,东涌新建公共屋邨翔东邨及隽东邨今年开始陆续入伙,预计年内该区会增加三万或以上人口。另一方面,有意见认为,于该区服务超过11年的北大屿山医院仍未发展成全科医院及只提供七项专科门诊服务,以致有病人需长途跋涉前往玛嘉烈医院求诊。关于离岛区的医疗服务,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有否计划在北大屿山医院提供所有15项专科服务;若有,时间表及下一个拟于该医院开设的专科门诊服务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二)鉴于据报,北大屿山医院第二期发展计划第一阶段已于去年竣工,政府是否知悉,医管局计划何时开展该发展计划第二阶段;若是,详情为何;
(三)政府有否评估,上述东涌两个新建公共屋邨所带来的额外人口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以及迁入该两个屋邨的居民安排更改就诊联网医院所需的时间为何;
(四)是否知悉,北大屿山医院现时及预期未来三年的人手编制及空缺率为何,并按专科门诊服务列出分项资料;现时该医院每项专科门诊服务每周提供服务的日数为何;有否评估该等专科门诊服务能否满足现有病人的需求;及
(五)鉴于政府于二○二四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在前南丫石矿场发展旅游,但据悉现时该区的诊所未能提供24小时服务,政府会否强化北南丫普通科门诊诊所的服务,以应付未来的发展需求;若会,详情为何?
答覆:
主席:
就陈学锋议员的提问,经谘询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三)及(四)医管局在规划和发展各项公营医疗服务时以医院联网为基础,并会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和人口变化所导致的服务需求增长、慢性疾病日渐普及、科技发展、人手供应,以及各联网的服务安排。医管局会监察各项医疗服务的使用情况,并根据香港各区的人口推算数字和政府的发展计划,以规划未来的医院服务。
现时,东涌属九龙西联网服务范围,联网内的五间医院,即玛嘉烈医院、明爱医院、仁济医院、葵涌医院及北大屿山医院,为区内居民提供全面的临床医疗服务。根据规划署人口分布推算2023-2031,东涌新市镇在二○二五年的人口约为15万。在实行中的「第一个医院发展计划」和规划中的「第二个医院发展计划」下,政府和医管局会因应相关地区人口的预期增长(包括东涌新市镇扩展区)所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进行及规划医院发展项目,增加病床及其他医疗设施数目。同时,医管局会根据最新的服务需求推算,并留意九龙西联网的医疗服务使用情况,进行联网规划及调整联网服务配置,以期切合其病人(包括东涌居民)的医疗需要。
新搬迁至东涌的市民,若基于个人意愿、就医距离及身体状况等原因希望改于九龙西联网所属的医院就诊,可按其需要申请转介服务,医管局会尽速处理。
就北大屿山医院的人手编制及专科门诊服务方面,医管局以跨专业团队的方式,由医生、护士、专职医疗人员和支援护理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现时北大屿山医院第一期发展的所有计划项目已投入服务,亦已按运作需要聘用所需的员工。截至二○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北大屿山医院约有800名员工,空缺数目约30名,分布于各员工组别。北大屿山医院未来的人手编制是按根据服务需求而厘定的周年工作计划安排。医管局会不时评估人力需求,并灵活调配人手,务求切合服务和运作需要。
北大屿山医院现有的专科门诊服务及每周提供的服务日数如下:
专科门诊服务 | 每周提供的服务日数 |
内科及老人科 | 4天 |
外科 | 1天 |
泌尿科 | 1天 |
矫形及创伤外科(骨科 ) | 4天 |
儿童及青少年科(儿科 ) | 3天 |
妇科 | 1天 |
精神科 | 2天 |
另外,北大屿山医院所有病床已经投入服务。截至二○二四年十二月,该院病床数目为180张。
为确保资源得以有效运用,以及医院在个别专科的服务量能令该科医护人员累积一定的临床经验,以确保服务质素,联网内各医院提供的服务种类会有所不同,并会互相配合,从而为联网内的居民提供全面和适切的服务。联网内的医院会为北大屿山医院提供适切服务支援,例如需要接受紧急手术、或出现较复杂医疗状况的病人会由玛嘉烈医院提供支援或转介玛嘉烈医院治理。明爱医院及仁济医院则分别会就眼科及耳鼻喉科的特别个案提供支援。九龙西联网会定期审视及规划联网内五间医院(包括北大屿山医院)的临床服务,并按需要作出调整。
(二)北大屿山医院第二期发展计划第一阶段,即医管局支援服务中心,是「第一个医院发展计划」的其中一个项目。该项目于二○二○年获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拨款,并于同年第四季展开兴建工程。支援服务中心已于二○二四年竣工,并于二○二五年三月起分阶段投入服务,将提供洗衣、病人膳食、紧急个人防护装备和主要被服用品储存,以及数据中心的服务,以支援北大屿山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的运作。
至于北大屿山医院下一阶段的发展,随着本港规划及发展情况转变,医务卫生局和医管局现正重新检视「第二个医院发展计划」。其中,因应规划署公布的全港及区域规划发展策略,包括《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及《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以及相应香港人口推算包括总量、分布及结构的最新变化,医务卫生局和医管局有必要参考最新的全港未来规划(包括北部都会区发展概念)、人口统计数字、各区人口分布和结构推算,以及政府人口政策和招揽人才措施等,将「第二个医院发展计划」的规划周期包括至二○四○年及以后,并推算医疗服务需求,以及考虑所需土地供应及状况等,调整「第二个医院发展计划」。
政府亦会考虑个别医院翻修、更新、重建或加建设施的需要和成本效益,以及各主要运输基建发展规划下市民就医的方便程度等因素,厘定「第二个医院发展计划」各个医院发展项目的分布、规模及优次等。政府将于完成检视后,适时公布「第二个医院发展计划」的详情。
(五)现时,南丫岛居民的公营医疗服务主要由医管局港岛东联网提供。医管局于南丫岛设有两所普通科门诊诊所,分别为北南丫普通科门诊诊所及索罟湾普通科门诊诊所。北南丫普通科门诊诊所于星期一至五日间及星期六上午提供服务,并有医生驻诊;而索罟湾普通科门诊诊所则于星期一至六的日间开放,当中逢星期一及星期五有医生驻诊,其余服务时间由注册护士当值提供护理及支援服务。
普通科门诊诊所主要供病情稳定的长期病患者,以及症状相对较轻的偶发性疾病患者使用,并非为提供紧急服务而设。如居民在诊所服务时间内遇上紧急的情况,诊所职员会按照应变机制处理。诊所护士会因应病人的情况联络急症室,并按照医生指示为病人进行适当的治理,或联络其他政府部门协助把病人转送到急症室,以确保有紧急症状的病人可得到适切的治疗和支援。
鉴于南丫岛的地理位置,除于岛上提供普通科门诊服务外,医管局亦于北南丫普通科门诊诊所设立急救站服务,由注册护士24小时当值,以确保在普通科门诊的服务时间以外,岛上居民可以获得即时的救护服务。
政府在规划和发展公营基层医疗服务时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基层医疗服务提供模式、区内人口结构变化及服务对象分布、区内基层医疗服务的供应,以及对公营基层医疗服务的需要等。考虑到在南丫岛加设普通科门诊通宵时段门诊服务的成本效益,以及医护人手的额外需求,基于有效运用医疗资源的考虑,现阶段医管局并无计划在南丫岛开设通宵时段的公营普通科门诊服务。
长远而言,医管局会继续密切留意区内公营基层医疗服务的运作及使用情况,并配合政府整体政策发展,按需求规划及调整服务,为区内居民提供适切的基层医疗服务。
完
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58分
香港时间15时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