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七题:改善乡村地区的畅达性
***************
问题:
政府通过「人人畅道通行」计划增设无障碍通道设施,让长者、残疾人士及有需要人士能更方便地使用公共行人通道。然而,据悉对于早年因市区发展而搬迁至山边的乡村居民而言,地势复杂和缺乏有关设施令他们出入较为困难。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政府制订交通及无障碍设施政策时,有否针对依山而建的乡村(例如荃湾区内的乡村)进行畅达性研究,以及有否收集关于乡村居民出行时面对困难的相关数据;
(二)政府会否于乡村地区开展全面的无障碍设施普查,以评估乡村现有设施的状况,并识别出急需改善的乡村;政府有否计划增设公共交通连接点以增强乡村的可到达性;及
(三)政府会否考虑将「人人畅道通行」计划拓展至乡村,确保乡村地区的居民同样能够享有无障碍出行的权利;如会,具体时间表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致力为公共行人通道加建无障碍通道设施,自二○一二年八月推出「人人畅道通行」计划起,积极为全港包括位于乡村附近的公共行人通道(即公共行人天桥、高架行人道和行人隧道)增设更多无障碍通道设施(即升降机或斜道),方便市民上落。为惠及更多市民,「人人畅道通行」计划的范畴已由初期只涵盖完全未配备无障碍通道设施的公共行人通道,扩展至包括已装设标准斜道且符合特定条件的现有行人通道。政府更于二○一九年推出特别计划,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为香港房屋委员会辖下租者置其屋计划屋邨、可租可买计划屋邨和已拆售物业的公共租住屋邨的行人天桥、行人隧道和高架行人道加建升降机。
就陈恒镔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经谘询劳工及福利局、运输署及路政署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及(二)政府一向致力透过发展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增设无障碍设施以提升社区的畅达性。而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政府亦会谘询社会上不同持分者的意见以确保政策利民便民并符合社会效益。
各决策局及部门自二○一○年十二月起委任无障碍统筹经理及无障碍主任,以统筹及管理其辖下的处所内的无障碍事宜(包括在乡郊地区的处所及设施),以方便有需要的人士进出处所和使用其服务和设施。乡郊居民、相关乡事委员会或区议员等在有需要时,均可以向相关的政府部门提出改善乡郊地区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议。各相关的政府部门会因应工程可行性、资源分配及地区人士的意见等因素,考虑是否推行有关工程。
另外,政府在规划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时,会谨慎考虑现有的公共交通配套及服务水平、运输建设的落成、地区发展、人口变迁、乘客需求等各项因素,以配合市民的出行需要。举例来说,现时位于荃湾区的不少乡村已有专营巴士及专线小巴等公共交通服务,连接区内不同地点,包括铁路站及主要公共运输交汇处。运输署会继续密切留意市民,包括乡村居民,对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并适时检视有关安排。
(三)路政署一直全力推动「人人畅道通行」计划下各阶段共382个项目。截至二○二五年二月底,「人人畅道通行」计划的落成项目数目共有239个,另有138个项目正在施工。落成的项目中包括为位于乡村附近的行人通道加建升降机,例如邻近大埔林村横跨粉岭公路近大埔公路——大窝段的行人隧道(结构编号NS145)和邻近大埔塘坑东村横跨东铁线近大窝东支路及塘坑的行人天桥(结构编号NF82)等。政府会继续全力推展余下的工程项目,利便更多市民。
完
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0分
香港时间12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