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出席2024年品牌选举颁奖典礼暨品牌局二十周年志庆晚宴致辞(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周强副部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兼贸易处负责人)、陈家伟主席(香港品牌发展局主席)、卢金荣会长(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兼香港品牌发展局名誉主席)、各位主礼嘉宾、各位好朋友:
大家好!先祝各位蛇年万事胜意、生意兴隆、工作顺利、家肥屋润。新年新气象,踏入新一年,市面气氛很热闹。不少旅客来港,感受这里的过年气氛。明天是元宵佳节,再过几天便是西方情人节。不少商店、餐厅、商场,都推出了各有特色的产品来吸引客户。
这些商店的招徕和香港东西汇萃的特色,令香港对消费者及旅客别具吸引力。
的确,不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只要能妥贴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便能建立起口碑和信心,久而久之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品牌、企业生意的保证。当消费者和旅客在港的消费和出行体验不断累积,香港品牌的内涵便建立起来。
香港品牌发展局(品牌局)成立二十年来,持续不懈地推动工商界对建立品牌的认同,突显品牌的增值作用,以及推广品牌建立的重要性,这工作意义重大。我为厂商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于二○○五年牵头成立品牌局这远见点赞。品牌局一直与政府紧密合作,帮助香港品牌在本地扎根,并走向国际舞台。这些工作既让做出成绩的品牌获得更广泛的认识和认同,也推动彼此间更多的经验分享和交流,激发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我外访时经常有一个感受,就是海外的朋友对「香港品牌」有很高的评价,它代表着标准高、品质佳、有保障。「香港品牌」在全球范围具有不俗的竞争力,我们要用好这个优势,全力打造品牌,而且不单是在本港市场,更要放眼内地和海外。这样做虽然不容易,却可为大家打开更庞大的市场、带来更大的商机。
究竟品牌建立的核心法则是什么呢?在座各位都是专家和营销高手,有丰富的经验和心得。容许我从消费者的角度,谈三点观察。
一、以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无论是改良旧产品或研发新产品,借助科技令产品更智慧易用,当然不可或缺。但是,更重要的其实是以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对消费者的生活环境、模式和节奏有深刻洞察,才能创出新的点子,让产品更易接通用家的需要,触发购买的意欲。
这里的难点也许不是同行间的竞争,而是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要求亦持续提升。就以手机为例,以前也许是追求手机要体积细和轻巧,现在却要求手机屏幕要够大、拍摄的质量好。又例如一些小巧的精品,略为涨价往往销售额便锐降;但另一边厢,有些盲盒礼物的售价却可以倍翻。究竟是卖产品抑或卖体验呢?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钱往往很不一样。这让我们深思什么才是自己商品的品牌价值?
二、坚持品质和创新。品质始终是建立品牌和良好销售的基石。只有优质产品才能成就真正的经典品牌。品牌不仅是企业的标志或名称,更多是一种情感连系和价值认同。持续的创新、体验的创造、价值的优化,都反映着企业对市场变化的触觉和对需求转变的理解。创新,是让品牌能够保持活泼生命力的关键。
三、品牌建立需要数据驱动的营销策略和网上的销售平台。透过数据分析,将消费需求的结构与变化,跟地域和时间等维度相结合,不单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客户过去的选择,也让我们有能力更好的预估未来的需求。
电商或平台营销其实早已成为营销的主流。政府也积极提供相关的支持。例如去年贸发局(香港贸易发展局)举办「香港好物节」,带了超过230个香港品牌进军内地电商平台,用直播带货、KOL试玩等年轻一辈喜爱的方式,让内地消费者更多认识香港品牌。我们会继续用好电商平台,并会考虑扩展至东盟等其他市场。
此外,我注意到近期的一个趋势,就是利用传统文化来开拓新的品牌,并且有越来越多成功的案例。大热游戏《黑神话:悟空》,以及最近在内地票房火爆的《哪吒2》,都是透过对传统文化的再演绎,道出一些观众所认同和欣赏的价值,从而广泛地获得客户的认同与喜爱,因而取得成功。
香港的营销一直有令人欣喜的成功案例。无论是今天获奬的企业,又或是在业内长期坚持且成绩理想的公司,大家的点滴努力,都为建构优质的「香港品牌」作出了贡献。特区政府会继续全力支持各位的品牌建立工作,希望大家继续迸发创意,敢想、敢做、敢试,让你们的前瞻眼光转化为新产品。
最后,我祝愿品牌局继往开来,在另一个二十年再创高峰,也再次恭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生意兴隆!谢谢大家。
完
2025年2月11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20时33分
香港时间20时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