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财政司司长出席中总论坛2025——创新求变 共建未来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一月十七日)出席中总论坛2025——创新求变 共建未来的致辞全文:
 
蔡冠深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余永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感谢中总(香港中华总商会)邀请我再次出席一年一度的「中总论坛」。在一年之始,与各位工商界代表一起探讨新一年环球经济局势及香港经济前景,期待大家为香港经济发展出谋献策,一起「创新求变,共建未来」。
 
回顾二○二四年
 
  过去一年,香港经济稳中有进,在金融市场、招商引资、创新科技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香港经济在去年首三季录得2.6%的增长。就拉动经济的三头马车而言:出口方面,整体货物出口录得6.0%的按年增长,服务输出录得4.3%的温和升幅;整体投资开支上升2.7%;然而,受到访港旅客和市民消费模式改变,以及港元汇率高企的影响,私人消费开支微跌0.6%。
 
  访港旅客超过4 400万人次,近期「一签多行」政策有效带动更多内地旅客访港。
 
  二○二四年全年经济增长预计为2.5%。
 
  最新失业率为3.1%,通胀预计全年1.1%,维持低水平。
 
  资产市场方面,随着美国自九月中进入减息周期,楼价在第四季开始回稳,在十至十一月期间回升1%。
 
  本港股市去年累计上升约18%。平均每日成交额按年显著增加26%至1 320亿元。新股上市亦见改善,去年新股上市集资额超过800亿港元,排名全球第四。
 
  招商引资方面,自二○二二年底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以来,有约70家重点企业落户,投资额超过420亿元。去年,母公司在境外的驻港公司增加约10%至接近10 000间,是历年新高,其中欧美和东南亚公司的数目大幅上升。同时,二○二四年香港的初创企业数目接近4 700间,同样是历史新高。上述数字都反映内地和海外企业和初创均对香港保持信心。
 
  去年,本地公司总数超过146万间,注册非本地公司超过15 000家,同样创历史新高。有限合伙基金总数接近1 000个,开放式基金型公司超过470间,两者数字都创历史新高,亦较二○二三年大幅增加。
 
展望二○二五年
 
  然而,香港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过程,加上全球政经环境复杂多变,特别是美国政府即将换届,地缘政治将为内地和香港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可以预期,二○二五年将是一个市场波动较大、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机遇大于挑战。上星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初步报告,认为香港尽管面对多重挑战,但经济正稳步复苏。基金组织认同香港的金融体系在稳健的制度框架、充足的政策缓冲空间,以及联系汇率制度畅顺运作下仍然强韧。基金组织亦支持特区政府通过发掘新的增长点来支持高质量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事实上,全球经济前景也是面临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十月预测今年环球经济增长保持平缓,增长率约为3.2%,昨天世界银行发表的最新预测数字亦一致。这个预测增长率逊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警告环球经济前景面对愈趋显著的下行风险。
 
  二○二四年也是多个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把货币政策从紧缩转向正常化的一年。随着其国内通胀水平从先前的高峰显著回落,主要央行在去年相继开始减息。当中,欧洲央行自去年六月开始,半年内减息四次共100个基点。美国联储局在九月启动减息周期,至今减息三次合计100个基点。这些货币政策都对全球经济增长有正面的影响。
 
  然而,新一届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可能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倘若美国大幅加征关税,将干扰环球贸易和投资往来,并引发其他经济体采取反制措施,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造成一个更加割裂的全球贸易格局。
 
  美国加征关税会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再叠加新政府倾向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当地的通胀压力将会增加,从而导致利率下调的步伐减慢。联储局在去年十二月的议息会议纪录亦显示,与会者普遍认爲通胀上行风险已经增加,或会放慢减息的步伐。最新的利率期货显示,市场普遍预测今年联储局将会减息两次,幅度为50个基点,较去年明显减少。这意味高息环境可能会维持一段较长时间,将影响资金流向,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并动摇对全球经济前景的信心,影响增长的速度。
 
  至于欧洲,欧元区的通胀已回落,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稳定性,但投资持续疲弱继续拖累经济增长,而能源转型和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挑战依然存在。
 
  反观亚洲,经济表现显得相对强劲。今早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内地经济全年增长5%,达至官方年初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早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二○二五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内需,推动内地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市场对这些政策取向反应正面。
 
  至于亚洲其他经济体,受惠于全球对电子及科技产品的殷切需求,区内大部分经济体去年的生产活动和出口均稳健增长。在贸易战可能进一步升温的预期下,全球企业纷纷调整生产链和供应链布局,亚洲区内的商品和服务贸易亦将因应调整,并升级转型,驱动区内的经济持续增长。
 
香港的新机遇
 
  在上述外围政经环境下,香港的机遇在哪里呢?我们又应该怎样掌握呢?我认为,这离不开用好我们在「一国两制」下「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发挥好「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和功能。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在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这大背景下,国家正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内外循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战略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在新形势下,香港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锐意改革,深谋发展。就此,我们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点。
 
  第一,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香港「三个中心、一个高地」的地位和功能,其中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发展,一直受惠于国家的坚实支持,也有赖于香港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为传统优势产业注入新动能、增添新内容、提升其竞争力。
 
  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例,必须不断改革创新。过去几年我们对资本市场不同环节作出改革,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深化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并持续扩容。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提升,是既要继续巩固与香港关系密切的传统市场,也要全力开拓具潜质的新市场和新资金来源。香港除了是连接内地与美欧等先进经济体的桥梁,也是连通内地与「全球南方」国家的通道,包括中东、东南亚,乃至中亚国家。去年我们成功在沙特上市了两只追踪香港股票指数的ETF,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又以国际贸易中心为例。在地缘政治和内地产能不断提升下,内地企业纷纷出海拓展业务,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香港可顺势成为跨国高增值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贸易融资中心,从供应链管理、贸易融资到跨境结算,以至提供不同货币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等,为这些出海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和专业及高增值服务支持。
 
  第二,是以创科为经济注入新动能、开辟新赛道。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全力全速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近年特区政府不断增强对创科的系统性投入,香港的创科产业生态正蓬勃发展。
 
  近年,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投资推广署和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全力以赴,为香港在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科技、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范畴构建蓬勃的生态圈,聚集相关的企业和人才。
 
  特区政府亦正积极与大湾区兄弟城市合作,联动发展。例如,与深圳市政府全力合作发展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一区两园」内实践「一国两制」下的制度优势,发挥港深强强联手的协同效应。
 
结语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二○二五年,香港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会始终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继续改革创新,全力以赴,一定会迎来更好的未来。
 
  最后,我祝愿今天的论坛圆满成功,在座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农历新年将至,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生意兴隆、风生水起。谢谢大家!

图片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一月十七日)在香港中华总商会举办的中总论坛2025──创新求变 共建未来致辞。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一月十七日)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举办的中总论坛2025──创新求变 共建未来。图示(前排左六起)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博士、陈茂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教授和其他嘉宾在论坛合照。

网上广播

财政司司长出席中总论坛2025──创新求变 共建未来
 
2025年1月17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15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一月十七日)在香港中华总商会举办的中总论坛2025──创新求变 共建未来致辞。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一月十七日)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举办的中总论坛2025──创新求变 共建未来。图示(前排左六起)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博士、陈茂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教授和其他嘉宾在论坛合照。

网上广播

财政司司长出席中总论坛2025──创新求变 共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