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四题:改善荃湾海滨水质
***************

  以下是今日(十月三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颖欣议员的提问和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的书面答覆∶
 
问题:
 
  行政长官在二○二二年《施政报告》中订下目标,在本年底前将个别地区(包括荃湾)有严重气味的排水口污染量减少一半。据报,近日有关政府部门表示已经提前完成了上述目标,在荃湾海滨的污染量已减少约八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鉴于据报,环境保护署(环保署)上月表示,在荃湾区发现70宗错驳渠管个案,当中36宗已经修复或在验收中,该等错驳渠管个案的具体位置分布和所进行的具体修复措施为何;对于余下尚未修复的错驳渠管个案,政府的修复工作计划和时间表为何;
 
(二) 鉴于环保署表示,修复错驳渠管个案后,接下来的工作是继续找出其他污染物的源头,该项工作的进展及目标为何,以及有何计划监察荃湾海滨的水质情况,例如会否对驳错渠管的业主作出检控,以防止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 当第(一)项所述的渠管修复工程完成后,政府有何具体措施确保该等渠管在未来能够得到长期及有效的维护和管理,以及该等措施是否涵盖预防性维护及应急修复计划;政府会否引入新的技术来提升渠管的耐用性和运行效率;
 
(四) 政府有否计划将修复荃湾海滨渠管的成功经验和成果,以及当中所应用的技术推展至全港范围,以改善香港海滨整体的污染量及气味浓度;政府会否与环保团体和专家合作,共同推动改善海滨污染的工作;
 
(五) 鉴于据报,政府在荃湾体育馆设置了监测仪器,持续监察荃湾海滨的气味变化,该等监测仪器所收集的数据的详情为何(包括如何确保该等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过去两年,政府就荃湾海滨水质及空气质素所收集的数据为何,以及该等数据有否显示逐步改善的趋势;及
 
(六) 政府有否短期及长期计划持续改善荃湾海滨水质及气味情况;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一向非常重视改善维多利亚港(维港)水质。自政府推行「净化海港计划」后,维港两岸地区(包括荃湾区)所产生的污水已全面截流至昂船洲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维港整体水质已大幅改善。曾因水质欠佳而停办的维港渡海泳已在二○一一年复办,赛事更自二○一七年起迁回维港中部的经典赛道。为进一步改善余下维港近岸水质和气味问题,行政长官在二○二二年《施政报告》订下目标,在二○二四年年底前将维港两岸特别是荃湾、深水埗和九龙城区有严重污染问题的排水口的污染量减少一半。自此,环境保护署(环保署)主要在上述三个重点地区进行大规模污染源调查,检查了超过8 000个雨水和污水沙井,抽取了接近2 000个水样本进行化学及大肠杆菌含量分析,亦使用了色粉测试、探测机械人、探地雷达、声纳探测船和其他先进设备识别污染源,并透过与渠务署和屋宇署通力合作修复有问题的污水渠。现时修复工程正逐步完成,上述三个重点地区的相关排水口的整体污染量已减少约八成,气味问题亦已大幅改善,广受附近居民的欢迎。
   
  就陈颖欣议员的提问,现答覆如下:

(一)在荃湾区发现的个案主要集中在较早期发展的地方,如众安街(大陂坊、二陂坊、三陂坊和四陂坊)、路德围,以及享和街一带等。环保署在荃湾区的追踪污染源调查,竭力检查了超过1 000个雨水和污水沙井,抽取了超过400个水样本进行化学及大肠杆菌含量分析,成功找出区内共70个渠管错驳位置,并随即联同渠务署和屋宇署作出跟进及纠正,至今已修复其中36宗涉及较大污染量的个案,减少约九成污染量。错驳个案具体区域分布见表一。余下34个有待完成的错驳个案主要涉及较复杂的施工环境或技术问题,例如工程需在繁忙的行车路面及布满地下公用设施的狭窄后巷进行,大大限制施工的空间。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年内完成处理余下的错驳个案,进一步改善该区海滨水质和气味的问题。

(二)在继续找出污染源的进展和目标方面,环保署在荃湾区实施持续监测计划,采用了创新方法进行追查,包括于部分策略性位置的雨水沙井安装监察摄录系统,全天候监察沙井内的水流情况。若发现有异常排放时,智慧功能会即时发出提示报告,以便迅速采取跟进行动。这崭新方法较传统每次派员开启沙井检查更有效,可以持续监察上游有否污水流入雨水系统并找出污染源,从而节省人手。此外,环保署已应用其他创新科技监测渠管状况,包括使用声纳探测船,以及透过探地雷达扫描地底渠管,在不需开掘道路的情况下即时产生影像显示地下雨水渠与邻近的污水渠的连接情况。环保署亦于荃湾海湾近岸位置设有三个恒常近岸水质监测站,分别靠近大涌道、马头坝道和大河道箱型雨水渠出口,每月进行采样监测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和有机污染物含量(五天生化需氧量)等,以持续监察荃湾海滨的水质情况。
  
  为修复驳错个案,渠务署会对公共污水和雨水系统的状况和结构作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污水渠管或渠井有损坏情况,会尽快安排进行修复工程。在楼宇错驳方面,屋宇署会根据《建筑物条例》(第123章)发出法定修葺/清拆令,敦促或命令有关业主履行自身责任纠正渠管接驳错误问题,就命令未获遵从的个案,屋宇署会按情况采取执法行动。就荃湾区正在跟进中的30宗楼宇错驳个案,其中22宗正展开纠正工程,屋宇署会继续跟进其余8宗已发出法定命令的个案。

(三)当渠管复修工程完成后,渠务署会定期为渠管进行巡查和清理淤塞物,确保渠管系统运作正常,并且会按计划为现有地下渠道的运作情况及结构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估,以风险为本的原则,有序安排和制定合适的更换及复修渠管计划,例如以不同方法于现有渠管内,以无坑挖掘方式安装玻璃/聚酯纤维内搪层,加强渠务系统的保养。这些先进渠管更换及修复技术,可以延续渠务系统的可靠性,并同时减低工程期间对市民的影响。渠务署的承建商亦已预留修复渠管物料和人手,可适时紧急调配以进行应急修复渠管工程。与此同时,渠务署致力开发和应用各种不同的创新科技及机械设备,辅助渠务工作,包括遥控装载式清淤机械人、遥距操作的管网检测机械人、使用无人飞行机进行渠道闭路电视勘察和智能水位感测设备。这些设备不但提升渠务工作效率,更能够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工人的安全。

(四)根据在荃湾区修复渠管错驳的成功经验,环保署已将当中所应用的技术推展至各个重点地区,并一直与不同机构和大学研究团队保持紧密沟通,集思广益,携手改善海滨环境。其中,环保署在二○二二年起聘用香港科技大学团队在荃湾体育館设置监测仪器,专门监测与荃湾海滨气味相关的空气污染物硫化氢(H2S)的浓度。渠务署亦与香港科技大学另一团队合作研发新技术,透过在沿岸的箱形排水渠出水口安装大型帘幕和使用「气味控制水凝胶」,以减低气味传出。政府未来会继续与各领域专家合作,采用创新而又可行的方案进一步巩固维港水质和气味改善的成效。

(五)为了客观评估纠正错驳对改善海滨气味的实际成效,政府在荃湾体育馆和维港其他海滨位置设置了气味监测仪器,持续监察海滨的气味变化。香港科技大学团队会定期为监测仪器进行维护及校准,并对收集数据进行验证,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荃湾海滨的监测数据显示,主要导致气味的硫化氢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在二○二四年八月录得的硫化氢浓度比二○二二年初下降八成。每月录得的平均浓度数据载于图一及表二。

  至于水质方面,在荃湾西海滨三个雨水渠出口附近水域录得的监测数据显示该处近岸水质有明显改善,海水中的溶解氧量整体平均增加约三成,有机污染物含量则整体下降约四成。近岸水质监测站录得的年度平均水质数据载于表三。
   
  环保署于今年八月在荃湾海傍向市民进行了访问。有七成半受访市民同意海滨气味有所改善,当中有一半更认为气味有明显改善。

(六)为持续改善荃湾海滨水质及气味问题,除了进行调查和纠正错驳等在(二)至(四)所述的短期措施外,政府将继续落实以下中、长期改善措施:

(i)清淤工程:为荃湾区三条主要箱形雨水渠(大涌道、大河道和马头坝道雨水渠)定期进行清淤工程,以减低污染物或沉积物经雨水渠排至近岸水域;

(ii)渠管更换及修复工程:为防止污水渠管因渗漏而影响荃湾海滨水质,政府会透过工务工程项目修复荃湾区内部分老化地下污水渠。截至二○二三年十二月,荃湾区内约有11公里的污水渠管正在更换和修复,工程将分阶段于二○二六年年底前完成;以及

(iii)乡郊污水收集系统:为川龙及老围进行乡村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工程预计二〇二五年年底前完成;并且为荃湾区内乡村地区进行乡村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包括新村、和宜合和上葵涌。工程会待收地程序完成及获得立法会拨款后开展,预计需时约三至五年完成。

  总括而言,政府会继续推进各项改善及监察措施,致力打造荃湾海滨成为亲水文化的新地标。



2024年10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4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