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记者会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十月十六日)下午在《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记者会的答问内容:
 
记者:特首,你好。首先想问关于「劏房」方面,之前中央希望香港告别「劏房」,普遍认为是不再有「劏房」,没有「劏房」。但这次改名为「简朴房」,规范化、制度化,在政府的施政里,是否想规范化、制度化后,就等于告别「劏房」?还是只是「换汤不换药」?第二,想问烈酒税,现时八成半的烈酒入口价格都是200元或以下,所以流通市面的烈酒都不会受到影响。这次减税的实际成效有多少?可以刺激到多少高端市场的交易?谢谢。
 
行政长官:首先,我们提及「劏房」,每人的理念都不一样,但我刚才,又或在立法会宣读《施政报告》时说,不同「劏房」的环境很不一致。第一,如果整个社会有11万户人住在这些分间单位,而且不是住一段短时间,因为「劏房」问题累积多年,即是有11万户人真的有住在这类单位的需要。
 
  这类单位良莠不齐。在我们调研时,有几个资料值得和大家分享。我们看到有些单位面积少于7平方米,有些则差不多有20平方米。我们问住户,有什么理由让你住在现时的单位呢?有80%说因为交通,另有80%是因为地点方便,即是他住在这些单位是因为交通或地点方便,他可能已经有物业。另外,当然有一部分人说是由于租金,有六成是因为租金,所以相对来说,租金较其他单位便宜,这亦证明有一部分人不是很有能力负担高昂租金,所以是有需要的。但有一些住在这类分间单位的住户亦赞美其单位,例如有15%说是因为治安好,10%是因为卫生好或符合其要求,还有15%说单位面积符合其要求,面积亦足够大。即是说,在「劏房」户里,当然绝大部分,我们觉得环境要提升,但亦有一些「劏房」是符合居住者要求,包括认为治安好、卫生好、面积够大,符合其需要,即是真的良莠不齐。所以处理整个分间单位问题,我们一定要看清楚事件的本质是什么。第一,实质有11万住户的需要;第二,我们亦要按部就班,既提升它们的标准,亦能处理真正的住屋需要。
 
  订立「简朴房」的标准方面,经过调研,在平衡所有需要后,我们提出用这个标准来取缔劣质分间单位,劣质的我们不会让它存在。这个过程,如果我们处理得满意,我强调这是最低标准,市场亦会不断演变,令将来只有更好环境、更宽敞的单位才能租出的话,我觉得市场亦会向这边走,所以我们处理这个问题,其实是配合三个我们觉得一定要考虑的因素。第一,「简朴房」的新市场会是怎样?我们订立了一些标准,我在新闻报道看到,已经有装修公司认为因为有标准订立,就真正知道市场的规则是什么,他们从而会有多一至两成的工程,相信今年内都会如此。即是说,我们会有一个「简朴房」的市场建立起来。这个市场如果真的建立起来,当然会有供应量,而供应量亦要按着市场标准。如果将来的市场,人人都希望住得大一点,市场的供应亦可能不断演变。但在目前来说,我们知道要处理的问题,需求数量颇大,亦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我们会有序地按照实际情况去做。
 
  另外,我设定了「简朴房」的制度,第一,要经过立法阶段,立法时我相信不同人士都会给予意见优化整个制度,亦会充分在立法会讨论。另外,我们会设立充足的登记期,让所有现有的分间单位登记,但新进入市场的已经不准登记,那么如何决定是新进入市场的呢?就要看它有没有租客,新进入市场的因为没有租客,所以准入门槛就是「简朴房」的标准。这样做是要控制数量,不让劣质「劏房」数量加大。除登记期外,我们会设定一个宽限期,宽限期是让已登记的分间单位去作改动。我们计算过,简单改动可能涉及数千元,较大型的可能涉及数万元或10万元左右。但因为我们看到,如果一个单位,分间与不分间的租金差异可以以倍计,而它只需要一次过符合标准,找认可人士确认后,就可以在市场运作多年,很容易计算到盈利,所以市场是有的。另外,我们配合公营房屋整体的建造和政策等,目前来说,制订这个标准,我们相信可能会有三成的现有住宅楼宇分间单位需要作改动。
 
  我很重视执行的灵活性和弹性,因为一个累积十多年,甚至可能二十年以上的问题,我们不能一蹴而就,我们都很重视市民的生活需要,所以我们会按照实际情况,授权房屋局局长监察每批分间单位,如果不符合「简朴房」标准,会按照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行动。简单来说,如果当房屋局局长决定采取行动,而我们知道有关单位的现有住户可能已经符合「上楼」、已经轮候到的话,我们当然可以先易后难的方法处理。我强调一定要容许弹性处理,一定要有序、分批,确保整个处理过程符合整体有序这个重要目标。
 
  另外有关烈酒税,首先我要强调,这个决定的政策目标是推动高端烈酒的贸易。在我们制订政策时,内部已有充分讨论,因为不同意见都希望政府推动烈酒贸易,以及在烈酒税方面作出调整。但我们亦明白公共健康的重要性,政府一直以来都不鼓励市民饮酒,但我们平衡了各方面利益,亦参考了红酒免税时的执行措施和最终结果,我们决定将烈酒分为两级,第一级在200元以下的烈酒,原则上是香港绝大部分现时饮用的烈酒,因为占了大概85%,我们是计入口价,即入口价在200元或以下的烈酒,占了香港市场差不多85%,所以85%的酒是没有影响。
 
  高端的白酒就因为这个税务而有所优待。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觉得推动高端烈酒是有市场。过去推动红酒贸易,即在二○○八年红酒税减免时,有些实际的结果,我相信是很值得参考。第一,我们将去年二○二三年对比二○○七年——之后在二○○八年免税——二○二三年对比二○○七年,红酒进口货值上升了375%,但数量只升33%。所以红酒免税的经验告诉我们,免税最大影响的就是高端酒,因为量的增加只是33%,但值的增加是375%,所以这给予我们的信息就是针对高端烈酒的贸易,会在这次税务改动中增加得最大,这是第一点。第二,推动贸易,我们亦看到在红酒免税后的两年,增加了850间与红酒业务有关的公司,亦增加了1 000个就业职位;在免红酒税后两年,业界收入增加约35%,香港亦成为第三个红酒拍卖中心。我们这次是平衡了不鼓励市民饮酒,而去推动高端烈酒的贸易。

记者:特首你好,这次主题好像少了「经济」两字,是否来到第三份,其实看到很多中长远的措施都对经济有帮助,但短期有否一些措施可以刺激目前的零售、旅游?包括看到说会(建议)恢复深圳「一签多行」,(建议)增设内地城市加入「一周一行」,想问什么时候会实施?会否在短期内可以实施,令零售、旅游业都能受惠?另外,想问「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可容纳大家去投资房地产,但一定是豪宅,这对楼市的影响会否有限?未来会否进一步考虑可以放宽到投资一般楼市?
 
行政长官:首先,我非常多谢中央积极考虑我的建议。我建议将深圳「一周一行」放宽为「一签多行」,亦建议将「一周一行」的计划扩展到其他城市。很多谢中央听我的意见,告诉我会积极考虑,很多谢许多惠港政策一次又一次出台。而且,大家不要低估任何惠港政策所需要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和所需的时间,很多政策其实我在疫情离开我们之后已经提出,亦非常感谢各有关单位大力地以攻坚克难的态度,尽量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希望在这方面,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希望看到一些结果出来。
 
  第二,今日刚刚发表了《施政报告》,大家未必有时间充分考虑其细节,其实很多章节所建议的措施是即时落实的,例如我们就中小企推出八项措施,又例如我们放宽按揭成数上限至七成。如果你看「惠民生 添幸福」的章节,所有都是很快会落实的,而且有关零售、旅游,我们有发展蓝图宣布,或者在制订发展蓝图时,包括旅游等,那些措施都是会做的,我们会在整合之后公布。如果你看「惠民生 添幸福」的章节,绝大部分的都可以在很短期内执行的,特别是有很多关于社会福利的,包括精准扶贫、帮助照顾者、照顾长者、增加残疾人士支援等,很多都可以即时落实的,政策司、局长,或每个局交代细节时,大家便可以看到。
 
  另外,放宽「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措施方面,我们已平衡整个政策所需要、希望刺激的,亦在《施政报告》中提出要记住「兴一利」同时可能会「生一弊」的可能性,所以我不希望以投资的理由引进一些有很多资金的人,因而令广大市民希望买日常想居住的住宅时受到影响,所以我将新资本投资者可以买的楼宇定在5,000万元或以上的豪宅。我相信可以买到5,000万元楼宇的人不需要政府帮助。所以,我们制订政策时有充分考虑,确保政策不会影响需要置业、希望置业的巿民。但我认为,即使未放松投资规限而让新资本投资者买豪宅,半年来也已有约500宗个案的净资产审查获批,预计可引入150亿港元的投资,所以我相信如果再放宽,会有更多这类的投资者希望来香港,而事实上,在我的个人社交媒体专页上,都有一些人表示很有兴趣,我希望尽量既可以吸引新资金,又可以保障市民想置业的需要和梦想。
 
  还有一项有提及的新措施是关于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我们觉得全世界都抢的人才,我们应主动邀请他申请,因为在我们谘询期间亦知道其实有些世界顶尖人才,当然他们很想来香港,但如果要申请,不知道会否成功,他们就变成持观望态度。所以我们认为要主动。我为什么要介绍三年《施政报告》的理念呢?你看到这次的《施政报告》是一份行动型的《施政报告》,是一个追求结果的《施政报告》,所以今次为什么在优才计划中提出,如果真的是我们认为是全世界都抢的人才,我们会主动邀请他来申请。当然,他亦要符合我们的标准,我们不会因为这样而将标准完全抹杀,都是按着标准去处理个案。多谢。

记者:特首您好。我注意到在新一份《施政报告》当中,主题的第一个词是「齐改革」,把改革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而在前不久刚刚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也是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以我的问题是在这新一份的《施政报告》当中有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精神和决定,善用香港的优势,助力国家发展?谢谢。
 
行政长官:如果你详细的去读这份《施政报告》,你会发现两点──也是我在立法会宣读的时候谈过。第一,是继续以习近平主席在二○二二年七月一日重要讲话的「四点希望」作我施政的蓝图,这也是贯彻落实蓝图的《施政报告》。这是第一点,落实七一重要讲话作为蓝图的施政。第二点就是三中全会特别有关香港的章节,我在《施政报告》第一章也提到了,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机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你看《施政报告》里的九个章节就会发现:首先,当然「一国两制」是我们一定要坚守;第三章就提到要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第四章就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五章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第六章是推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多元经济,强大我们文化自信,而且也是推广香港有关中华文化、整个爱国主义教育一系列措施。我们也谈到很多关于大湾区建设的措施,包括推动北部都会区作为发展引擎,深化大湾区合作,特别是河套发展,所以这份《施政报告》既是继续落实习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的「四点希望」,也是落实三中全会要求的深化改革,有大量所制订的政策也向这方向。我举个例子,刚才我向大家提到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就是参考了习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里的重要讲话,说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我也非常支持和认同这方向,所以这个委员会以后发挥的作用是很大,也是要强化香港在未来整体经济人才竞争力的发展。谢谢。

记者:我们看到改革和求变是这次《施政报告》中的关键词,你在报告中提到很多关于提振经济和民生的措施。我的问题是,你认为这些设想能否夯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香港的定位,以及您如何看待香港在多项国际排名中上升的情况?我们未来应该如何发挥好这些优势,助力香港实践由治及兴?谢谢。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我粗略地数过我们谈改革大概是40次。其实改革的理念不单在这40次的改革用词里,例如我们建立一个新的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其实就是一个改革,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所以改革的理念,我相信如果大家真的用时间读一遍,你会发现很多方面,而且有些时候,不一定从零建成,但可能就从5%,希望建成一个成功的结果。很多事情都既有短线,亦有远景的,当然我们谈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其实需要一个不短的时间去建立,因为大宗商品交易涉及的商品很广泛,包括有色金属、粮食、燃料等。大宗商品占我们航运方面大概一半,所以这是为什么要建立大宗商品生态圈。但是我们不是空谈,我们觉得是有机遇,为什么?因为有一个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已经表示它会在香港建立一个大宗商品仓库。当然我相信,如果需要,它可能在香港建立足够的仓库,包括容量、数量,这就要看情况。但是我觉得我们的起步点是什么?首先要建量,再加流动性,这两点建起来就会吸引一些营运者、运作者参与。其实,我在《施政报告》的谘询过程中,很多中资机构都表示很有兴趣参与大宗商品交易;而且在亚洲地区,我们国家的一些大宗商品交易单位占市场最少20%。那么现在,我们不会从零开始,但是可能从10分开始,建到100分,其实可能也不是100分的,因为200分、300分是我的目标,有一个过程。所以这都是改革里开发新增长点的一些远景。
 
  另外谈到的实金仓库,实金仓库其实也非常重要,因为是实实在在的。现在我们都有实金仓库,但容量大概是150吨。我知道有些国家已经加建了,它们加建的仓大概是500吨。所以我们是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说,要改革的地方我们就会改革,当然也不容易,有个过程。但是我相信以香港人的机遇、香港人的能力,我觉得可以实现。政府主要的责任是指明方向,集中大家的力量,而且我现在建议的都是在谘询时,实实在在有企业要求在这方面用政策帮助推动,所以是相辅相成。简单来说,是「男有心、女有意」,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记者:首先想问烈酒税方面,其实都听到政府很强调已经平衡了公众的健康,但现实见到的却是税率由100%一下子下降至10%,其实当中的平衡点在哪里?以及你如何看医疗界有大批医生联署反对降低烈酒税税率?其实是否为了经济利益,变相牺牲市民的健康?即以健康来换钱?以及会否有一个时间表,这项放宽达到某一个经济收益之后,税率会否再度收紧?会否有一个时间表?第二想问「劏房」方面,政府有没有预计当中有多少「劏房」愿意执修后再登记?以及当正式取缔时,有没有预计有多少人需要安置?市场有没有办法可以自行吸收这一群租客?以及有没有估计「劏房」执整过后,整体会令「劏房」平均租金上升多少?现时租管只保障四年租住期和期内加租幅度会封顶,但因应「简朴屋」的措施,未来租管措施会否再有修订和make sure租金其实是可以负担的?
 
行政长官:首先,我非常明白医护界朋友对于不鼓励饮酒的认真程度,我也不鼓励饮酒,这次我们的政策亦并非鼓励人饮酒。我非常多谢医护界再次提醒大家不应该酗酒,或者尽量不要饮酒,我绝对认同。
 
  我们研究这项政策时,看到红酒在二○○八年实施免税后,短暂或有一段时期饮酒量上升,但之后就下跌。其实如果以二○二三年对比二○○八年免红酒税之前,人均饮酒量是一样的,即是说二○○七年的人均饮酒量与二○二三年对比是差不多一样的。
   
  我亦很认同饮酒量受很多因素影响,所以我们这次制订政策,正正是在不鼓励饮酒和推动贸易之中作出一个平衡。第一,约85%烈酒的酒税并没有改变;第二,所有烈酒仍然有征税,我们只不过对入口价超过200元的烈酒征税率作出调较。而且,我亦看到现时所提及不应该饮酒,饮酒越少越好,以及我们不希望有人因为酒价而饮酒,这些考虑如果放在二○○八年讨论红酒免税时,同样是适用的。因为我们所说的根本不在于是红酒或烈酒,我们整体来说并不是鼓励人饮酒,所以我相信无论是在二○○八年制订免红酒税,以及现时我们只是针对高端烈酒调整酒税,都是充分考虑了在公共健康保障和在贸易方面的推动。
   
  再者,现时真正涉及的一些高端烈酒大约占市场的15%,而过去一些研究显示,受价格影响的行为,对于特别是一些高端消费人士的影响并不大。因此,我们已作综合考虑,我亦很理解医护界对这方面的关心,在制订政策时其实我们已考虑了这方面。
 
  「劏房」方面刚才说过,约30%的现有「劏房」我们相信是不符合规格,即是约30%的不合资格「劏房」、劣质「劏房」会被取缔。同样来说,我们看看现有11万住户的性质如何?大约四成是合资格并正申请公屋;另有20%左右会因时间关系而尚未成为合资格公屋申请人,意思是他们可能因为年期未够。所以,整体来说,可能有大概60%人士是符合申请公屋的。
 
     在过程中,经过立法、宽限期,跟着逐批按实际情况取缔那些不符合「简朴房」标准的「劏房」,意思就是整个需求会变为只有现时需求的四成左右、四成或五成。亦即是说,现有供应是用来符合市场缩减了约一半的需求。所以我们制订政策时,亦一并考虑了市场因为我们制订了「简朴房」的标准而出现的变化,意思就是因为有一大部分现有住户经过这个年期后能够入住公屋,真正需要照顾的人士将会减少。那些是什么人士?第一,超出申请公屋资格的人士,其经济能力比公屋住户优胜很多;第二,可能是一些短期来香港的人士,包括内地的或外地的。我们认为那些人士应以一些已有政策处理。扼要来说,即真正的需求会因为时间令到一部分人士已上楼,从而可能缩少约五至六成。需求变得只是约四成左右,而现有的供应量若不变的话,甚或我们取缔了三成,那便有七成的供应量满足四成的需求。从这个宏观角度来看,数字上是能够做到的。当然,正如我所说,有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实际需要我们处理的一些个案,我们会按着实际情况,会按部就班、有序地分批处理。

记者: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见到这次部分措施政策可能与以往政府的取态有些不同。例如今年《财政预算案》,当时仍表明未必会下调烈酒税,或是中小企「还息不还本」计划,之前的态度是指那是疫情期间的特殊措施。为什么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政策会急转弯?是不是见到经济不好,需要出招救经济、救市呢?第二,特首你很强调改革,但见到似乎未必有一些大刀阔斧的措施或改动,可能都是比较建基于现有的一些计划措施,方向可能由去年提出「八大中心」,今年就跟中央三中全会强调的「三大中心」,整体主轴也是回应中央的方向?会不会可以具体跟市民讲,到底经济转型是转去哪里?改去哪里呢?谢谢。
 
行政长官:制订政策是要因时制宜,按照实际情况制订。当我们审视环境后,有需要做的,当然我们会做,例如帮助中小企的有八项措施,的确是经过我们听取和收集不同意见。如果政府不听意见,只向一个方向走,我相信也不是一个真真正正帮助社会解决问题的政府。所以当政府听到声音,在判断优次方面可以应付的,也是应该做的,我就会做。我不认爲政府在优化或改良某些措施是一个负面的态度,我很感谢同事永远用一个正面的态度去将现有的情况再优化、再改善。我强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也希望香港每日都好,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香港的经济正在一个转型期,即是某些界别在过渡期会有特别的挑战,但某些行业可能做得不错。如果你看我们的经济增长在过去两季也是正增长,约有2%至3%。增长的意思是在整体宏观来说,整个香港是有增长的。增长的过程中,有些人增长得多一点,有些人不一定有增长,这是经济转型期。有某几个行业是比较困难,我们就帮助他们;但某些行业做得很好,这些你能在我们每季或不断发布的一些经济领域资讯中看到,有些是增长得不错。
 
  在经济转型期内,有更替、有转变,是一个转型期当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政府的责任是甚麽?清晰告诉大家,现在就是转型期,如果你的行业面对一些挑战,你就要尝试改革自己,自己进步,这是第一,政府指明方向的责任。第二,若有政策可以帮助他们,政府就会做,所以为甚麽推出八项帮助中小企的措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再有好的措施,我们会在能力范围内再去做,社福政策也如是,在资源有限下,我们能做多少就多少。但刚才也説了,每日我们花在社福的开支超过3亿元,实际数字是每日3.5亿元。在整体资源容许的情况下,我们是尽量发挥力量。所以我希望整个社会正面去看我们推出政策,加强、优化不同领域的一些措施和希望制造出来的结果。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以香港整体利益为依归,当然,中央永远以香港的整体利益为依归,放在心里面。所以我们制订政策时也充分利用中央在整个政策里给香港的机遇,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一致的。无论我们按照中央的一些政策方针去做,既是为香港好,也是共同推进我们作为特区在整个国家布局里应该发挥的力量,应该服务的力量。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互相呼应、增值的行为。中央一向很关心、支持香港,同样地我们要做好自己本份,因为既然我们享有国家机遇和国际机遇于一身,我们便更应抓紧机会,自我改进,发挥最大力量,我们应该每次都再创高峰。
 
  在《施政报告》里我提及到一点,我经常在看政策措施方向是否正确。我高兴在一些国际的客观专业评级中,我们有些方面的地位已经再上升。上升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政策导致它上升?我便加大再推这个政策;另外没有上升的,我又要怎样做?这就是我们永远自强不息的态度,也希望大家在自己的行业,都从自我改革开始,这样香港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大家都觉得骄傲的新台阶。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2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