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世界心脏日 关注预防心血管疾病
*****************

  卫生署今日(九月二十九日)呼吁市民采取积极方式保护心脏及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响应订于每年九月二十九日的「世界心脏日」。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中风)是全球的头号杀手。然而,八成心血管疾病引致的早逝个案均可以透过控制风险因素及实践有益心脏的生活习惯而预防。引致心脏病和中风的最主要行为风险因素为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能活动、吸烟和饮酒。行为风险因素可令人出现过重及肥胖、血压上升、血糖升高及血脂升高。这些「中间风险因素」可于基层医疗设施进行评估,以显示心脏病、中风、心脏衰竭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识别有较高风险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市民并确保他们获得合适治疗,可预防早逝个案。

  在香港,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及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二○二三年,因心血管疾病引致的登记死亡个案共有11 138宗*,包括7 258宗*心脏病死亡个案。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调查采用Framingham风险模型,以预测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冠状动脉心脏病、中风、周边动脉血管疾病和心脏衰竭。在40至74岁居于社区而没有相关病征人士中,心血管疾病属高风险(未来10年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为20%或以上)的比例为18.4%。属高风险的男性(34.0%)比例远高于女性(4.9%),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从40至44岁的1.1%升至65至74岁的44.5%。

  更重要的是,本地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于一般人中相当常见。在15岁或以上的人口中,有97.9%表示每天平均进食少于五份的水果和蔬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的建议;习惯每日吸食传统烟的人士占9.1%;定期饮酒(即每周最少饮酒一次)的人士占8.7%。此外,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调查显示,24.8%的18岁或以上人士未能达到世卫建议的带氧体能活动量,以获得显著健康裨益。而超重和肥胖、血压过高、血糖过高及总胆固醇过高,于15至84岁人士的比例,则分别为54.6%、29.5%、8.5%和51.9%。

  为对抗心血管疾病,市民应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包括保持均衡饮食,每天进食最少五份的水果和蔬菜及限制摄取油、盐和糖;多做体能活动;不要吸烟及避免饮酒。

  ​除了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另一个减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要点是及早发现和妥善治理包括糖尿病及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政府自二○二三年十一月十三日起推出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慢病共治计划」),资助45岁或以上未被确诊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香港居民,在私营医疗巿场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压筛查服务。截至二○二四年八月七日,在已完成筛查的参加者当中,约四成人*被诊断为血糖偏高,或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他们随后可按临床状况于社区获得由家庭医生、地区康健中心/地区康健站和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相关长期护理,详情可浏览「慢病共治计划」的专题网站(www.primaryhealthcare.gov.hk/cdcc/tc)。

  为协助市民保持心脏健康,政府将继续举办推广健康的活动,并与其他政府部门及社区伙伴紧密合作,让市民更关注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以及建设有利于心脏健康的生活环境。

  有关健康生活的更多资料,可浏览卫生署「活出健康新方向」网页。 

*临时数字



2024年9月29日(星期日)
香港时间11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