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医务卫生局局长主持防控非传染病督导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附图)
******************************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今日(九月十一日)主持防控非传染病督导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检视《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策略及行动计划》)下各项防控工作的推行进度,并与环境及生态局、教育局、卫生署、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医院管理局和相关机构代表讨论应对非传染病的策略及措施。

  卢宠茂教授表示∶「香港与许多其他地区和国家一样,正面对人口高龄化和非传染病日益严重所带来的威胁。主要的非传染病,即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本港二○二三年整体登记死亡个案约一半(50.6%)。这对香港医疗系统带来的压力实在不容忽视,故此,我们必须与市民和社会各界携手做好预防及控制非传染病的工作。」

  「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区)政府致力应对非传染病,保障市民健康。为有效监测非传染病在本港的最新情况,以及协助制定公共卫生政策、调配资源、调整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卫生署定期进行全港性人口健康调查,收集本地人口的健康状况,以及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卫生署正计划于二○二五年进行第四次全港性人口健康调查,以协助审视《策略及行动计划》订立的九项防控非传染病目标,并制定二○二五年后的防控策略。」 

  特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儿童及青少年的非传染病防控工作。根据卫生署学生健康服务二○二二/二三学年周年健康报告,约90%学生在健康评估问卷中表示体能活动水平不足,即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世卫)建议的每天进行最少60分钟中等到剧烈强度的体能活动。另外,儿童普遍亦存在水果和蔬菜摄取量不足。卫生署建议的摄取量是六至11岁儿童每日应进食最少两份水果和两份蔬菜;而12至17岁青少年则应进食最少两份水果和三份蔬菜。但根据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针对较年轻群组的食物消费量调查2021-2022的数据,只有约50%九至11岁受访儿童的平均蔬菜摄取量能达到卫生署的建议,而六至17岁儿童和青少年的平均水果和蔬菜摄取量均低于建议水平。
 
  卫生署一直采取贯穿人生历程的介入措施,向儿童和青少年推广健康生活模式,预防非传染病。除了自二○○六/○七学年起联同教育局及其他持份者推出「健康饮食在校园」运动外,卫生署于二○二三/二四学年亦参考世卫和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倡议的《健康促进学校框架》,推出「全校园健康计划」。该计划为参与学校提供专业建议和全面支援,有系统地根据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的健康需要,检视和制定有关体能活动、健康饮食、精神健康及社交健康的健康促进措施,让校园逐步成为一个有益于生活、学习及工作的健康环境。此外,环境及生态局辖下的降低食物中盐和糖委员会亦在不同层面推广少盐少糖的饮食文化,鼓励学童建立健康饮食的习惯。

  自二○二二年十二月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以来,政府一直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建立以预防为中心的基层医疗体系。委员支持政府推出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慢病共治计划」),认同以针对性资助(包括资助化验费及药费等)作诱因,鼓励45岁或以上未曾确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市民透过配对家庭医生参与。参加者在共付模式下,可在私营医疗界别接受高血压和糖尿病筛查,及早接受治理及作长期的健康管理。

  遍布全港18区的地区康健中心和地区康健站除了作为市民参与「慢病共治计划」的第一接触点外,亦积极推广「一人一家庭医生」理念,促进长远的医患关系,并在社区层面连系和协调不同医疗专业和公私营基层医疗服务。地区康健中心和地区康健站也因应市民不同人生阶段的健康需要,协助他们制订个人化的健康人生计划,并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包括戒烟、保持均衡饮食、维持恒常和适量的体能活动等,以预防非传染性疾病。
 
  政府自二○○八年起推行防控非传染病的策略框架,并成立防控非传染病督导委员会。委员会督导预防及控制非传染病工作,并就《策略及行动计划》的推行进度作出建议、监督及监察。委员会成员包括政府、公营及私营机构、学术界、专业团体、业界和其他主要合作伙伴代表。政府将继续协调和推动本地防控非传染病的工作,与相关持份者共同加强推行跨界别行动,发挥关键领导作用。
 
2024年9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16分
即日新闻  

图片

医务卫生局(医卫局)局长卢宠茂教授今日(九月十一日)主持防控非传染病督导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图示卢宠茂教授(前排中)、医卫局常任秘书长陈松青(前排左四)、医卫局副局长李夏茵医生(前排右四)、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医生(前排左二)和其他委员在会议前合照。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右六)今日(九月十一日)主持防控非传染病督导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