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教育局局长就「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完善本港融合教育政策」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以下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今日(七月四日)在立法会会议就「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完善本港融合教育政策」议员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我再次感谢郭玲丽议员提出的议案,邓飞议员提出的议案,以及多位议员的建议和宝贵意见。
 
  事实上,政府非常重视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成长及发展,亦十分关心他们的家长及照顾者,致力为他们提供适时及适切的支援。在政府与学校持续的努力下,现时共融教育文化已植根校园。建基现有的优势我们会继续优化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童的支援,以及与学校一同积累更多良好融合教育的经验。
 
及早识别、评估及幼小衔接
 
  就议员关心及早识别和评估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以及幼小衔接的情况,政府一直透过跨部门的协作,帮助学前机构及教师及早识别有发展及行为问题的小朋友,转介他们作评估及接受适时的支援。此外,学校、教师、家长亦可经注册医生或心理学家,转介12岁或以下怀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学至卫生署的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测验中心)接受评估,测验中心会根据个别同学的需要,制订康复及跟进计划,安排转介合适的医疗、训练及教育服务。教育局在家长的同意下,亦会把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评估资料或进展报告,送交他们将会入读的小学,确保小学能及早知悉他们的特殊需要,提供支援。小学亦须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制订适切的支援安排,并向家长提供「幼小衔接支援概要」,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的支援安排,以作更适当的配合,提升支援的成效。
 
  就议员对测验中心及公营精神科服务轮候时间的关注,我们明白议员对评估轮候时间特别关心,我们会与相关的政策局及部门跟进,处理议员提出的意见。
 
  对于有议员关注在融合教育下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学的支援安排,教育局现时向学校提供「学习支援津贴」,让学校整体和灵活地结合校内不同津贴、人手及资源,全面地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适切的支援。学校的跨专业团队,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统筹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师、教师、训辅人员、学校社工、校本教育心理学家、校本言语治疗师等会紧密协作,既可强化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专业能力,亦可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进展,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相关策略配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能。
 
  就议员建议应用资讯科技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习方面,事实上,为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成效,教育局正积极发展运用资讯科技策略和教学资源,我们会分阶段推出,例如多媒体教材及教学工具、数码互动教学平台、数码学习游戏、软件等,协助学校及家长更有效地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至于引入艺术治疗和音乐治疗、应用人工智能、新科技等方式或新的测试模式的建议,我们亦会认真探索。
 
额外资源的运用
 
  有议员关注教育局如何确保学校妥善运用额外的资源和人手,以推行「全校参与」模式的融合教育。我们为确保学校的额外资源用得其所,已明确要求学校秉持公开及透明的原则,透过恒常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在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方面的校本措施。在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的自我评估机制下,学校须清楚列出学校提供的支援服务,包括如何运用「学习支援津贴」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亦须在每年的学校报告内阐述学校的融合教育政策、所获得的额外资源和为学生提供的支援服务等,并把学校报告上载至学校网页,让持份者可以阅览。教育局人员亦会定期访校,按需要指导及协助学校,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制订积极而可持续的支援措施。
 
  就不同学生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和营造关爱校园方面,根据我们的观察及与办学团体、学校及相关持份者的沟通,学校普遍认同融合教育的理念,并且已累积多年的实际经验,积极推行融合教育。很多学校指出统筹主任的设立能有效带领学生支援组,持续规划、推行及检讨各项支援措施及资源运用,并联系不同范畴的专业人员与科组教师同心协力,加强支援同学的学习需要。而在建立关爱校园文化、制订政策及实施方面,我们亦收集了不少学校成功的例子,并透过「融情‧特教」(SENSE)资讯网站与学校及持份者分享。
 
专业的支援
 
  为了持续优化融合教育的成效,教育局的专业人员亦会定期探访学校,就学校的政策、融合教育支援措施、教学策略、资源运用、家校合作等事宜提供专业意见。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听力学家和校本言语治疗师会为学校提供个案评估、谘询、教师培训及专业支援等服务。
 
  目前,所有公营中、小学皆获得校本教育心理服务。教育心理学家透过定期访校,为学校提供支援,以提升学校的能力,照顾学生的不同教育需要。有关服务涵盖补救性、预防性及发展性的工作,在学校系统、教师及学生几个层面,支援学校以照顾学生的不同教育需要。教育局亦推行「优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务」,以提供更全面和定期的个案跟进和介入服务,全面提升照顾同学的需要。在二○二三/二四学年,已有超过五成的公营学校提升有关服务。
 
  至于加强校本言语治疗服务方面,教育局分阶段在公营普通中、小学校开设校本言语治疗师职位,让学校组成学校群组聘请校本言语治疗师,为有语障的学生提供更稳定、持续、多元和密集的校本言语治疗服务,协助他们或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目前,加强校本言语治疗服务已全面推行。
 
教师培训
 
  就议员建议强化校本课程的调适,加强多元评估等,这些与我们的政策目标一致。我们一直通过提升教师专业,强化校本课程的发展和调适,以照顾学生多元的需要。为此,教育局亦在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提供有系统的基础、高级及专题课程(即「三层课程」),并订定培训目标,学校需有系统地安排教师修读这些课程,以提升学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成效。近年参加这些课程的人数持续上升,由二○一七/一八学年的1 485人增加至二○二二/二三学年的6 399人,增幅超过三倍。教育局亦已增加培训名额以回应需求。除上述课程外,教育局亦为尚未接受相关培训的统筹主任安排120小时的「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专业培训课程」。至于幼稚园方面,现时绝大部分参加幼稚园教育计划的幼稚园已最少有一名教师完成基础课程。此外,教育局亦一直为教师举办不同专题培训活动,让教师知悉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最新发展,以及与同侪分享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良好措施。
 
  另外,各师资培训大学已在师资培训课程内加强有关特殊教育的内容,装备职前教师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会继续检视学校的培训进度,有系统地安排教师接受特殊教育培训。
 
  教育局一直聆听业界的意见,持续检视和优化融合教育在职培训课程的内容和安排,以切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跨部门、跨界别协作
 
  就加强跨部门、跨界别的协作方面,政府一直透过卫生署、医管局(医院管理局)、社署(社会福利署)及教育局的跨部门合作,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评估、学前康复服务及学习支援服务。此外,教育局亦透过跨界别协作,因应不同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需要,与大专院校硏发评估工具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套,及向学校提供加强或额外的专业支援,例如推行中文分层支援教学模式计划,全校参与分层支援有自闭症的学生计划,医教社同心协作计划等。同时,教育局亦推行学校伙伴计划,邀请在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特殊学校成为特殊学校暨资源中心,协助普通学校掌握支援有关学生的技巧和策略。
 
  就议员建议优化「融情‧特教」网页,涵盖其他部门的支援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资讯,我们会与相关部门联络跟进。
 
升学及就业辅导
 
  有议员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毕业后的出路表达意见。教育局明白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升学及就业方面,因其限制或困难,较一般学生需要更多的协助。教育局编制的《全校参与模式融合教育运作指南》内清楚指明,学校应设立机制,透过生涯规划教育,加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对自己及社会发展的认识,以装备他们作升学或就业的选择。学校负责升学及就业辅导的教师、负责生涯规划的教师和学校社工会就学生的个人能力、性向及兴趣,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及家长介绍合适的升学及就业途径,让学生知道有关进修或工作的要求,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协助选取配合个人能力及需要的出路。
 
  在升学方面,政府致力为年轻人提供灵活多元及多阶进出的升学途径,包括学士课程、副学位课程及职业专才教育(职专教育)课程。为便利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报读专上学位课程,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亦设立一项辅助计划,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可自愿递交其残疾状况资料。辅助计划下,院校可就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入学申请作适当考虑,尽早提供适当的入学辅导资料,并协助有关学生了解各院校在他们入学后所能提供的特别辅助及设施。在职专教育方面,职业训练局(职训局)亦提供平等学习机会予所有学生,为他们提供适切的支援。根据专上院校提供的资料,过去五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中六离校生升读大专院校,包括学士、副学位和相关课程的人数持续上升。现时,资历架构下已有不同范畴的认可课程,涵盖学术、职专及持续培训等不同界别,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学修读。
 
家长支援
 
  至于家长支援方面,我特别感谢邓飞议员在修正议案提出。我们非常关心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家长在这方面会面对不少挑战和压力,一直透过家校合作的模式支援家长,并为学校及其家教会提供不同的津贴,协助学校举办各种推广家校合作的活动、家长教育课程、亲子活动,从而建立正向的家庭文化,提升家长及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鼓励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家长善用由社署津助的家长/亲属资源中心提供的服务,增强家庭的功能,应对在照顾有特殊需要的子女时所遇到的困难及压力。另外,社署亦设立24小时照顾者支援热线,由专业社工提供评估、转介、解答照顾者的问题。同时,如在公立医院求诊,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及其家长也可向有关医务社工寻求协助。
 
结语
 
  主席,我再次感谢郭玲丽议员提出的议案以及邓飞议员提出的修正案,亦感谢各位议员对融合教育政策的关注。为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学校的团队一直以无比的爱心及耐心,在不同层面,透过各方面的调适和支援策略,照顾学生的需要及成长,帮助他们发展多元智能,同时协助有不同抱负和能力的学生衔接多元出路。推行融合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是帮助不同持份者理解、接受和尊重个别差异,建立互助互爱、互谅互让的价值观和态度,建构和谐共融的社会。融合教育的对象和获益者不单只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更是全体员生、家长和办学团体,以至整个社会。我们相信要有效推行融合教育,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展望未来,教育局会继续与其他政府部门及不同持份者加强沟通协作,与学校一同努力,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切支援。政府亦会继续检视融合教育推行的情况,听取业界和不同持份者的意见,在有需要及可行的情况下,加快推出优化措施,进一步提升融合教育的成效,让每一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都可以发挥所长,回馈社会。
 
  我谨此陈辞。多谢主席。
 
2024年7月4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0时19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