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教育局局长就「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完善本港融合教育政策」议员议案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今日(七月四日)在立法会会议就「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完善本港融合教育政策」议员议案的开场发言全文:
 
主席∶
 
  感谢郭玲丽议员提出的议案,邓飞议员提出的修正议案,表达对融合教育政策的关注和建议。
 
  在中、小学阶段,政府采取「双轨制」推行特殊教育,有较严重或多重残疾的学生,教育局会根据专业人士的评估和建议,在家长的同意下,转介他们入读资助特殊学校,以便接受加强支援服务;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则会入读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建基于「平等机会、因材施教」的精神,我们深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潜能,在学校适当的支援和辅助下,他们都可跨越学习障碍,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投入主流学校的生活。
 
  在现行的融合教育政策下,学校以「全校参与」模式,秉持「及早识别」、「及早支援」、「全校参与」、「家校合作」和「跨界别协作」五个基本原则,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同时采用「三层支援模式」,为不同程度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切的支援。融合教育的推行,是学校所有持份者,包括教职员、专业人员、家长及学生都需要参与,以建立学校的共融文化;同时让学生懂得理解、接受和尊重个别差异,在日常生活以关怀、友爱和包容的态度与其他人相处,建立正面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共融。现时共融文化已植根于本地校园,我们很开心见到许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学校适当的支援和辅助下,克服限制和困难,与其他学生一起愉快地学习及成长,融入学校与社会。随着学校和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接受及特殊教育需要的意识提高,识别机制日益进步,近年被识别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人数有上升趋势。二○二三/二四学年,于公营普通学校就读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约有64 220人。
 
  教育局一直为公营普通学校提供额外资源及人手、推展以实证为本的支援策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及对家长的支援,以及推动跨部门、跨界别协作和家校合作,全方位支援学校推行融合教育,协助学校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自二○一七/一八学年起,教育局加快推出优化措施,投放在融合教育的开支由二○一七至一八财政年度的15亿元,大幅增加至二○二三至二四财政年度的38亿元,增幅高达百分之一百五十,显示政府对融合教育的重视和长远承担。以下,我会重点阐述教育局优化融合教育的工作:
 
(一)资源及人手方面

  为协助学校更有系统和有策略地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教育局为每一所公营普通学校增设一个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统筹主任),以带领学生支援组,持续规划、推行及检讨各项支援措施及资源运用,并以跨专业团队协作模式与其他科组及专业人员彼此紧密合作,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习成效。我们又持续优化融合教育资助的安排,由二○一七/一八学年起,学习支援津贴新增涵盖有精神病患的学生;而由二○一九/二○学年起,我们整合各项融合教育资助计划,把学习支援津贴推广至全港公营普通学校;又大幅增加学习支援津贴的津贴额。当津贴总额达到特定指标时,学校还可获换取或额外获得一至三名的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师。在这些政策之下,学校除了有更稳定的教师团队,还可以按学生需要,以「个别计算,整体运用」的原则,灵活地结合和运用学习支援津贴及其他津贴,为同学提供更适切及多元的支援,例如增聘教师及教学助理、外购专业服务、推行共融活动等,加强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另外,教育局又为学校提供额外的专业人手。现时,校本教育心理服务已覆盖全港公营普通学校,并逐步为取录较多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公营普通学校提供优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务,将教育心理学家与学校的比例逐步提升至一比四,以便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更全面和定期的个案跟进和介入服务。在二○二三/二四学年,共有448所公营学校获提供优化服务。
 
  加强校本言语治疗服务已于二○二三/二四学年全面推行。教育局为学校组成群组,开设约410个校本言语治疗师职位,为有语言障碍的学生提供更稳定、持续、多元和密集的校本言语治疗服务,帮助他们或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发展言语、语言、沟通及与语言相关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专业方面
 
  要成功落实「全校参与」模式融合教育,教师团队非常重要。在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架构下,我们为教师提供三层有系统的课程,即基础、高级及专题课程,并订定培训目标。由二○二一/二二学年起,开办网上基础课程,让教师可以更有弹性地修读,又增加「三层课程」的培训名额,让更多教师可以接受有系统的特殊教育培训。此外,教育局为新任的统筹主任安排约120小时的专业培训课程,让他们更有策略地为学生安排适切的支援,加强与其他科组的协作,进一步推动家校合作,建构校园共融文化。
 
  在职前培训方面,教育局与提供师资培训的大学在二○二三年拟定师资培训课程框架。各师资培训大学已在师训课程加强有关特殊教育的内容。教育局会审核有关课程,完成并符合修读要求的毕业生,可获取等同于基础课程的资格。
 
(三)跨部门及跨界别协作方面
 
  政府非常重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成长及发展,一直秉持「及早识别」、「及早支援」和「跨界别协作」的原则,通过不同政策局及部门的合作,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多元及全面的支援服务。其中,卫生署及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提供评估、诊治及转介接受康复服务;社会福利署(社署)提供学前康复服务和协助家人照顾他们的特别需要;教育局提供学习支援,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发展潜能。
 
  此外,教育局一直与其他部门及相关界别沟通协作,加强协同效应,强化学校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工作,例如透过与非政府机构协作及安排跨专业人士到校,协助学校辅导有自闭症的学生发展学习、社交和情绪方面的适应能力;透过学校伙伴计划,邀请在支援有智障学生方面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特殊学校成为特殊学校暨资源中心,透过分享经验和支援技巧、短期暂讀计划等方式,为普通学校及其教师提供专业支援,以照顾就读普通学校有智障兼有严重适应困难的学生。
 
(四)转衔及生涯规划方面
 
  教育局与社署、卫生署和医管局设有协作机制,确保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由幼稚园升读小学时,小学能及早知悉他们的特殊需要,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升中衔接方面,教育局及小学会因应家长的意愿,将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资料送交他们即将入读的中学,以确保学校能尽快提供支援。此外,教育局于二○二一/二二学年建立中学与大专院校之间的资料传递机制,让中学在取得家长与学生的同意后,把离校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资料,透过特殊教育资讯管理系统,直接传递至学生入读的本地院校,进一步提升中学离校生衔接及适应专上教育的效能。
 
  另外,教育局从多方面加强学校推行生涯规划教育,学校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尽早了解个人的兴趣、能力和方向,以及掌握职场资讯,为未来升学和就业作好准备。其中,教育局一直透过商校合作计划与不同工商机构、政府部门和社区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事业探索活动,包括职业讲座、工作坊、工作场地参观、职业展览、工作体验等,协助他们认识不同行业。教育局亦鼓励商校合作计划机构伙伴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安排多元化的事业探索活动,不少零售、服务业及酒店业都有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安排活动。
 
  另外,教育局为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专业发展活动、推广区域发展网络,例如按学校及教师需要举办各类专题研讨会,其中包括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升学及就业发展需要和潜能,让教师认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生涯规划服务、升学就业辅导技巧及不同升学及就业途径。
 
(五)家校合作方面

  在推进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家校合作是成功要素之一。教育局要求学校设立恒常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学校须向新生和其家长简介学校的融合教育政策及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策略,并按个别学生的需要邀请家长出席不同的个案会议,定期与家长一起检视学生的学习进展。学校每年亦须向有关家长提供学生支援摘要,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的支援措施,并作出适当的配合,以达致更佳的支援成效。此外,校本教育心理学家及校本言语治疗师会与统筹主任、学校社工及教师等协作,透过谘询及校本培训,加深家长对培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了解。

  教育局又设立「融情‧特教」(SENSE)资讯网站,介绍融合教育的政策、措施和资源,并载有学校的实践经验分享、《全校参与模式融合教育家长篇》单张及一系列有关培育有不同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单张等,方便家长取得有关融合教育的最新资讯及网上资源。此外,教育局的一站式家长教育网页「家长智Net」,适时发放支援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资讯,包括亲子关系、子女管教、家长情绪管理等,又为家长提供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实用资讯,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促进子女身心发展。
 
  总而言之,政府十分重视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福祉,并持续投放额外资源和加快推出优化措施,致力为他们提供多元及全面的支援服务,鼓励学校通过不同的支援策略,照顾学生多元的学习需要,协助不同能力的学生衔接多元出路,帮助他们成为独立、有自学和适应能力的人,迎接人生挑战。多谢主席。
 
2024年7月4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16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