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医务卫生局局长就「检讨香港精神健康政策」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今日(六月十三日)在立法会会议就「检讨香港精神健康政策」议员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我再次感谢提出议案的林素蔚议员、另外三位议员提出的修正案,以及由昨日至今日22位议员的踊跃发言。我会重点回应各位议员几方面的意见。

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精神健康服务

  首先,医管局的精神健康服务是各位议员关心的题目,特别是精神科专科门诊的轮候时间。医管局在去年已经达到轮候时间中位数的目标,即第一优先个案轮候时间中位数不超过一星期,而第二优先个案则不超过四星期。

  医管局亦会继续加强在社区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务,与社区协作伙伴和照顾者紧密合作,共同支援在社区内的精神复元人士,透过定期的外展或家访,为他们制定目标及复元计划,提供社区的支援,以妥善管理疾病及预防复发,并协助他们更好配合服药要求。医管局早前已把个案经理与严重精神疾患患者的比例进一步优化至不超过1:40。医管局和社会福利署(社署)会继续优化在个案方面的跟进沟通,更频密地就共同跟进的个案进行资讯交换,全面评估这些人士的医疗、情绪及家庭情况,从而提供支援。

  为加强精神健康服务,医管局在二○二四至二五年度预留约1.27亿元额外拨款。有关措施包括∶进一步增聘个案经理以加强社区精神科服务;加强精神科住院和门诊服务的护理人手及专职医疗和朋辈支援员的支援;以及加强精神科长效针剂治疗。关于这些新一代的长效针剂治疗的使用,我们是基于有没有一些针效的数据支持,有一些新一代的精神科药物,是只有口服而没有针剂。我们亦要考虑这些新一代的长效针剂的副作用。更加重要的是,在考虑使用这些针剂治疗的时候是需要得到病人的同意,我们要尊重病人本身的自主权。我在此很高兴向大家说,我们在使用新一代的口服药物时,其实相比传统药物,我们现时的比例已是四比一,即是说大部分精神科的病人,其实正在使用新一代的口服药物。至于在长效针方面,我们比对五年前,新一代的长效针剂的使用亦增加了差不多四成。

「分层护理模式」

  在第二方面,关于「分层护理模式」,面对精神科专科门诊服务持续殷切的需求,政府会继续致力缩短有需要人士轮候精神科专科门诊服务的时间。我们要强调,并非所有精神健康有问题的人士都需要向精神科专科医生求医。近年,精神健康服务的趋势是应用「分层护理模式」,根据市民的精神健康需要和严重程度,将他们转介至精神科专科医生和一些非专科医生的服务提供者(例如一些辅导人员),接受不同强度的精神健康服务。第一层提供全面预防、「早察觉、早介入」的辅导,及促进精神健康等服务。而第二层是第一层与第三层之间的桥梁,目的是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有系统和针对性的评估及介入服务。第三层则为中度至严重的精神病个案提供专科介入。

  透过加强「分层护理模式」下第二层的服务评估及介入,一方面可以避免太多个案过早转介往第三层,造成积压;另一方面亦确保第二层的个案得到妥善处理和支援,从而令部分得到改善后,可以交回第一层较低强度的非专科医生服务(例如辅导人员)跟进。

  近年政府推出的精神健康服务,已在不同程度上落实「分层护理模式」的概念。例如,政府于二○二三年年底在全港中学推行以学校为本的三层应急机制,正正使用「分层护理模式」。

  另外,我们亦会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落实,以地区康健中心为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评估的先导计划,及早跟进和转介一些高风险的个案。相关地区康健中心会与社区机构合作跟进,及早转介一些高风险个案至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或其他跨专业社区支援服务。先导计划正是以「分层护理模式」为基础,以曾接受精神健康训练的辅导人员为核心,提供精神健康服务。

  我们认为在未来的精神健康服务,有一定空间进一步采用「分层护理模式」,特别是加强「分层护理模式」下第二层的服务评估及介入服务,加强非医疗专业人员,包括辅导人员,在精神健康服务的跨专业团队中的角色。

  我们要避免一些过度的专业化,政府现时没有就辅导专业设认证制度,亦不是每一个行业都需要由法律规管。其实很多行业都是用行业的自我规管。社会上已有学者和从事辅导的人士成立组织,以自愿注册安排进行自我规管,并公开会员名单供公众参考。相关组织亦会制定专业守则、订立认可的学位课程、为会员提供持续进修等。举例而言,香港专业辅导协会于一九九五年成立,截至二○二四年五月底,公开的认证辅导师名单超过400人,认可辅导督导则约100人。聘请辅导人员的机构可以决定相关工作岗位的人员学历及经验的要求。

加强对轮候专科门诊稳定个案的支援

  第三方面,关于轮候专科门诊稳定个案的支援。除了推行「分层护理模式」减少轮候专科门诊个案,政府亦研究措施,加强对正在轮候专科门诊稳定个案的支援。医卫局于二○二一年推出「跃动同行先导计划」,透过由兼职临床心理学家、专科护士、职业治疗师和助理社会工作主任组成的跨界别及跨学科专业团队,为患有ADHD的儿童及青少年制订个人化支援服务,目的正是纾缓医管局精神科专科门诊的压力。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正继续检讨计划的运作,同时考虑此服务模式能否应用于支援ADHD以外的一些稳定个案。

加强社区支援

  在加强社区支援方面,政府会继续加强为有精神健康需要及精神复元人士提供社区支援。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是提供精神健康服务的重要一环,社署在二○二三至二四年度增加24间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的临床心理学家人手,以加强专业支援和培训,并提供额外拨款以协助综合社区中心提升资讯科技在服务提供方面的应用。

  社署会在二○二四年内优化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的服务,包括加强及早识别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和「早介入」,并强化社工的培训,提升他们处理复杂个案的能力。在支援照顾者方面,社署会在二○二四年加强朋辈支援服务,并在二○二五年增加四间专为精神复元人士照顾者而设的家长╱亲属资源中心,缓解照顾者在照顾精神复元人士时所遇到的困难及压力。

  就社会关注的学生精神健康需要,教育局在四月推出《4Rs精神健康约章》,并邀请全港公营及直接资助学校参加,提升各持份者对精神健康的意识。截至五月底,共有340所中、小学申请参加《约章》。

  政府亦会继续落实其他精神健康的社区支援,例如我们的「情绪通」18111热线,自去年年底成立到现在,已经接听约30 000宗来电,即平均每日约350宗来电,并转介约200宗个案予适切的服务机构。少数族裔人士情绪支援及辅导的服务中心自去年年底成立以来,亦为有需要的少数族裔人士提供超过380次辅导及260次电话跟进服务。

精神健康推广和公众教育

  最后,在精神健康推广和公众教育方面,我们都知道预防胜于治疗,特别在精神健康方面。加强公众对精神健康的了解,并鼓励市民及早寻求协助及介入,是精神健康政策重要一环。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的「陪我讲 Shall We Talk」精神健康推广和公众教育计划(「陪我讲」)设有专题网站,一站式为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资讯,并致力在学校和职场推广精神健康。「陪我讲」去年已经向超过1 300间中小学及专上院校派发一系列多媒体和实体精神健康教育资源,亦在11间大专院校举行巡回活动推广精神健康信息。在职场健康方面,「陪我讲」亦透过《精神健康职场约章》推广心理健康及推动精神健康友善的工作环境,签署《约章》的机构已经超过1 500间,涵盖超过69万名雇员。政府会继续透过宣传推广,加强公众对精神健康的了解,并鼓励及早寻求协助及介入。

总结

  主席,国家《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确定了七项工作任务,其中之一是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证明国家对精神健康的关注日渐提高,市民亦对精神健康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特区政府各个决策局和部门一直在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的协作平台上,与各持份者、病人组织、专业人士、学者及相关机构等监察《精神健康检讨报告》建议的落实情况,并投放资源不断革新精神健康服务,以符合社会的期望和配合国家的规划。

  面对整体医疗人手的短缺,政府过去一年已推出和计划推出多项涵盖加强精神健康服务人手、试行新服务模式、加强支援特定群组(包括学生、少数族裔、精神复元人士,以及轮候服务病人等),亦在地区层面加强复元人士和照顾者的精神健康支援,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主席,我感谢各位议员对精神健康工作的关注,亦特别感谢多位议员实事求是,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建议。政府会继续聆听专业内外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提升公营医疗机构精神科服务,并动员社会各阶层的能力,缔造精神健康友善及和谐的社会。

  多谢主席。
 
2024年6月13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19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