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于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五月二十一日)上午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早晨。我多次讲,政府正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政府提振经济不会单靠一个方法,会共同运用多元方法,以产生协同效应。政府会推出琳琅满目的活动,创造机遇,包括盛事经济、会议经济、文化经济、体育经济、旅游经济,以及「日夜都缤纷」等活动,带来人气和财气。政府会做好搭台和导演角色,业界就要演好自身角色,将人气化为财气,香港必然会演出一幕又一幕的精彩成绩。
 
  经过政府不断努力,这方面的经济效果已逐渐显现出来,尤其在旅客访港的经济效益方面,在这方面的经济效益正逐步扩大。今年首四个月,访港旅客总数达到1 46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其中,外国旅客有很好的增幅。单计四月,美国、加拿大和印尼的旅客录得八成多增幅,大多是过夜客和长途客。按估算,每150万名旅客可以带来百分之0.1的GDP(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长途旅客带来的经济增长就更大。我们会继续推出各种活动,提振经济。
 
  今年一月,我们表示估计全年会有约150项盛事,现在我宣布会加码60多项,全年将由150项增加至超过210项盛事,增幅超过四成。全年盛事预计吸引约170万名旅客参与,他们会为香港带来约72亿元的消费额,经济增加价值约为43亿元。
 
  今年下半年,我们会推出超过100项盛事,有文艺和创意活动、节庆汇演、体育比赛、大型会议、贸易展览、金融峰会等涉及不同领域;既有全新的盛事,亦有载誉归来的盛事。全新的盛事,包括「香港演艺博览」、「香港时装设计周」,以及和交通运输有关的「超级枢纽博览会」等。
 
  下半年的盛事除了个别活动会吸引更多旅客数目之外,有三大因素会促使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第一,盛事经济和近月中央推出的多项挺港惠港措施,会产生协同效应,倍增经济效益。中央挺港惠港措施包括新增10个人游城市,商务签注逗留期限由七日增加一倍至14日,商务签注可以「全国通办」,以及将人才签注的适用范围,由大湾区内地城市扩展至北京和上海等新措施。内地同胞来香港人数大增,会与盛事经济,产生乘数效应,倍增经济效益。
 
  特区政府会继续向中央提议及争取更多惠港政策,尤其是提高内地访港旅客免税额——现时是5,000元人民币。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个免税额度提高,以增加内地访客的购物意欲,进一步刺激零售市道,尤其是贵价货品。内地旅客购物会更开心,零售业生意会更多。
 
  第二是盛事与盛事之间的协同效应。全年盛事的总数,由150项增加至超过210项。换言之,每两日就最少有一项盛事。盛事连续举行,会产生协同效应,节目更丰富、更吸引,使旅客留港时间更长、更多消费。
 
  第三,接待能力不断提升、回复正常,有助放大盛事的经济效益。香港的航空运力正不断提高,年底更会全面回复正常,香港将迎来更多长途旅客。同时旅游和相关业界正不断创新和应变。例如政府推出的本地特色旅游鼓励计划,已有约1 600个旅行团参与,并登记它们设计的特色行程。旅游业议会举办了创意深度游行程设计比赛,有超过700份新行程路线参赛。这些都配合「香港无处不旅游」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多元化旅游。
 
  在这三项有利因素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之下,盛事经济会带来更大商机和经济效益。今日稍后,财政司副司长将会联同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和香港旅游发展局总干事举行记者招待会,向大家详细介绍下半年超过100项盛事项目。多谢大家。
 
记者:你好。垃圾收费计划全城关注,政府多次表示会检视「先行先试」计划的情况,今日《大公报》报道,《大公报》Facebook问卷调查结果,收到超过三万人的意见,九成几的受访者不支持八月一日推行垃圾收费计划。请问这一项民调的数据,政府在作出相关决策时,会否对此加以考量?第二个问题是首个超级焚化炉最快明年投入服务,在未投入之前仍然有大量都市固体废物和建筑废物送去堆填区。政府有没有探讨过跨境协作,例如与大湾区周边的城市合作推动废物资源处理一体化?多谢。
 
行政长官:对于社会上有关垃圾征费的一些看法,我们会很认真考虑。亦因为如此,我们在四月推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先行先试」计划,在14个地点中,我们希望在「先行先试」期间可以看到实际成果,以及市民对于垃圾征费的认识、配合和认同感。我们亦会看看在整个过程中,在执行上有没有问题要考虑清楚,我自己亦亲身到柴湾一个公共屋邨,这个公共屋邨亦在试行计划中。我与有关人士,包括与清洁工人,了解实际运作会面对的问题。
 
  我们不断留意社会的意见,亦会认真考虑。我认为一项涉及700多万市民的措施,纵然这是在这一届政府上任前已经制定的法律,政府都应该考虑怎样执行这项法律。在「先行先试」的经验中,我们会作出总结,在下星期的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政府会将「先行先试」的经验和所看到的问题,以及收集到的市民意见,包括参考了社会整体在媒体反映的看法,我们会向立法会解释整体的想法和做法。这个星期我亦会再与环境及生态局的同事开会;而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是负责监察和审视计划的小组,我们会开会再讨论这问题。
 
  另外,有关固体废物整体的处理,当然,刚才所提问的资料是正确的。我们一个非常环保友善的焚化炉将会在下年正式投入服务,它可以处理的固体废物大约是每日3 000吨左右,而我们每日需要处理的固体废物是超过10 000吨。当然,我们需要再找方法处理固体废物,亦因为这样,我们曾建议过不同的措施。
 
  我很希望、亦支持在我们与香港以外的湾区城市合作处理「无废湾区」的议题。就这方面,我们有与不同城市的政府探讨合作,当然我们要考虑,亦要符合两地的法律法规、技术可行性,以及实际操作的成本效益等。但我个人是很欢迎这个做法,我亦会积极尝试与内地不同城市的政府探讨这可能性。
 
记者:特首,你好。首先想问怎样看待近日接连有的士业界自发「放蛇」打击Uber的行动,政府目前的规管工作进度如何?另外见到有些营运商开始加入香港的市场,政府规管的意向会否有变?第二条问题想了解,港交所在恶劣天气下不停市的安排本来会在七月实施,但报道说其实有可能会延后实施,原因为何?对股市会有何影响?谢谢。
 
行政长官:对于网约车方面,我留意到公众很热烈讨论。运输及物流局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政策研究,尤其是法律方面的问题、社会普遍对点对点个人交通的需求,以及海外对网约车的规管方法。在七月左右,即年中,相信运输及物流局会完成这方面的初步调研,将于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介绍政府的调研结果。当然,我们亦会聆听意见,看看我们应该朝什么方向走,因为这方面的意见都是分歧的。
 
  另外,对于有些人士自己去「放蛇」,我奉劝大家不要这样做,因为「放蛇」涉及一些法律问题。执法部门如果要「放蛇」,亦有严格规矩管制,这些行动需要执法部门经过训练,要认识法律规限才可以做,亦要有训练去确保能应付一些突发情况。未经过这些训练、对法律知识有限者,不要做,否则有风险误堕法网。有任何投诉,应该向执法部门举报,执法部门会按实际情况采取适当行动。
 
  第二是有关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在极端天气下的运作,政府一向都说将于七月公布做法,所以不存在七月就会执行这说法。我们会在七月公布谘询结果,向大家介绍做法,而实际运作涉及交易和交收的问题,亦会涉及一些有关营运单位的准备和实际系统的配合等。我们要确保在操作当中,不会制造任何对于日常交易不方便的地方,所以我们是会推行的,但会按照谘询结果,以及实际操作准备去推行。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英文部分)
 
2024年5月21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3时00分
即日新闻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会见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