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医务卫生局局长在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会议就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的最新情况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今日(五月十日)在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会议就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的最新情况的开场发言:
   
主席、各位委员:

  今日很高兴来到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简介「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慢病共治计划」)的最新情况。

  《基层医疗健康蓝图》(《蓝图》)的其中一个重点方向是加强社区医疗健康系统,同时希望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我们早前于二○二三年七月十四日已经向卫生事务委员会介绍「慢病共治计划」,我们于同年十一月十三日推出为期三年的「慢病共治计划」。「慢病共治计划」为《蓝图》推出后的首项重大项目,是一个全新的资助计划。市民在政府资助下,只需付出一个可负担的共付额,便能在私营医疗市场就糖尿病及高血压接受筛查及跟进。善用私营界别的基层医疗服务,将有助纾缓公营医疗界别的压力,令香港的公营医疗系统可更聚焦照顾弱势社群和危急重症。

  在市民参与方面,截至二○二四年五月二日,约35 000名市民已参加了此计划,反应良好。当中,约20 000名已完成糖尿病及高血压筛查的市民中,有约8 000名(即接近四成),每10名接受筛查的参加者有4名被诊断为患有糖尿病、血糖偏高或患有高血压。由此可见,计划能提早识别有慢病的市民,以达至「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目标,亦可让市民及早自我改善生活习惯和妥善管理慢性疾病,从而预防重症和提升市民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家庭医生参与方面,截至二○二四年五月二日,在计划内家庭医生的数目超过500名。为进一步推动「一人一家庭医生」的概念和鼓励市民与家庭医生保持长远的医患关系,部分参与诊所由三月二十五日起可为市民直接配对诊所内的医生并登记参加计划,而无需在地区康健中心进行登记。截至五月二日,有146名家庭医生可为市民直接在179个服务点进行配对。政府会就每位在诊所成功登记参与「慢病共治计划」的市民向家庭医生发放76元的一次性行政费用以作鼓励推动计划。

  为支援家庭医生并让参加者于社区接受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政府在「慢病共治计划」下与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协定双向转介机制,医管局七个医院联网均设相关安排。家庭医生可按临床诊断及订明的标准和指引,安排有临床需要的参加者到医管局指定的专科门诊接受属一次性质的内科专科谘询,就健康管理方案获得临床建议,然后让家庭医生和地区康健中心继续于社区作出跟进。截至五月二日,我们在约6 000(应为8 000)名发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参加者中,有13名参加者获其家庭医生安排透过双向转介机制到医管局接受属一次性质的内科专科谘询。

  这个数字反映了绝大部分参加者经内科专科医生评估后被评为病情稳定,并适合由家庭医生继续于社区内按所提供的临床建议作跟进及提供持续而全面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在医疗体系中共同治理的角色。另一方面,在这13名被评估为有较严重风险的市民当中,确实有两名参加者的病情在转介后被诊断为有心脏病的并发症风险,需要接受专科跟进治疗以防止病情继续恶化。透过双向转介机制,有临床需要的病人确实能及时及适当地获转介专科接受第二层医疗服务,进一步实践我们强调的「早发现、早治理」策略。我们会继续密切监察双向转介机制的运作情况,并适时与医管局探讨优化机制,以进一步加强支援家庭医生于社区照顾参加者的健康。

  「慢病共治计划」属一个先导性质的项目,亦为一项全新的计划,我们在开展后三个月内进行了前期检讨,并已经或将会推出一些改善措施分阶段实施。政府已于二○二四年第一季委托本地大学进行研究,评估计划各项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整体表现。此外,政府亦会适时检视「慢病共治计划」的服务模式和运作细节,并在有需要时作出优化以确保其成效。政府会根据检讨结果,审视是否扩大「慢病共治计划」的服务范围,包括研究整合医管局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至「慢病共治计划」。

  接下来,我欢迎各位议员就「慢病共治计划」的最新情况提出意见。多谢主席。
 
2024年5月10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3时3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