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首届中华文化节开幕节目舞剧《五星出东方》六月在港公演(附图)
******************************
  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策划的首届中华文化节,将于六月上旬以北京歌剧舞剧院创演的得奬舞剧《五星出东方》作为开幕节目,以国宝文物为题,巧妙融合东方美学与西域风情,透过创新的舞蹈语⑥,让珍贵文物(一件古代织锦护臂)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中华文化千年互融互通的风貌在舞台上展现,彰显深刻的文化自信。
 
  舞剧的灵感源自一九九五年在古丝绸之路新疆和田地区尼雅遗址一处古墓出土、绣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篆体汉字的汉代织锦护臂。它历经千年色彩依旧艳丽,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舞剧从遗址考古现场发现织锦护臂开始,仿如在风沙中打开了历史时空之门,展开织锦背后的故事:汉朝戍边将领奉和北人首领之子建特遭遇沙暴,被僧人救入精绝古城,与精绝首领之女春君相识,三人从剑拔弩张到并肩携手,再结下深厚的情谊,而奉所留下的织锦护臂亦寄托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与西域人民的友谊,诠释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结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主题。
 
  此作品的舞蹈编排极具创意,集合多元的舞蹈语⑥,例如精绝城内充满西域色彩的灯舞,市集中人羣共舞一段则有现代舞与踢踏舞的影子,而《锦绣》舞段则具汉唐古典舞的风格,展现出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舞剧的人物角色鲜明,情节编排紧凑,配以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自二○二一年首演至今演出已近百场,并荣获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奬和第十七届文华大奬,当中的《锦绣》、《灯舞》、《集市》等选段更在去年央视春晚等多个内地节目中亮相,广获好评。
 
  北京歌剧舞剧院于一九七八年成立,是北京演艺集团旗下九家文艺院团之一,也是北京市市属唯一一家歌舞类专业表演院团,作品屡获殊荣,包括大型舞剧《天路》、《五星出东方》等。院团曾多次应邀参加各类海内外的文化交流等大型演出活动,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京歌剧舞剧院:舞剧《五星出东方》六月七及八日(星期五及六)晚上八时在沙田大会堂演奏厅上演。票价分200元、280元、380元及480元,门票现于城市售票网(www.urbtix.hk)及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票务处发售。电话购票请致电3166 1288。查询节目详情及购票优惠,请致电2268 7323,或浏览www.ccf.gov.hk/tc/programme/opening-programme-dance-drama-five-stars-rising-in-the-east/
 
  为配合首届「中华文化节」的开幕,本节目特设《多彩华艺》嘉年华,于六月九日(星期日)下午二时在沙田大会堂广场和大堂,以及新城市广场第一期L1罗马圆型献技场举行,为观众带来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舞台演出,嘉年华另设「喜」动图书馆、文化摊位、中乐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公众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艺术的缤纷多彩;另一特备活动《绽艳—中华织锦耀东方》相片展会于五月二十九日至六月九日期间在沙田大会堂大堂及展览厅举行,除了展出舞剧《五星出东方》所敍述的织锦护臂照片外,展览亦汇集56个中国民族的服饰照片,市民可藉此了解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服饰和生活面貌。上述两项特备节目皆免费入场,欢迎市民到场参与。详情可浏览「中华文化节」网页www.ccf.gov.hk
 
  《五星出东方》亦设有「普及中华文化艺术专场」,于六月七日下午二时十五分在沙田大会堂演奏厅举行公开彩排,供本港中小学生免费参与,藉以鼓励他们参与文艺活动,共同体验中华文化艺术的精妙。有兴趣的学校可致电2268 7323查询有关详情。
       
  「中华文化节」由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呈献、康文署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策划,旨在加强市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以及培养国民身分认同和文化自信。首届「中华文化节」将于六月至九月期间举行,透过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艺术项目和延伸活动,包括「中国戏曲节」精选剧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肯定的本地优秀作品、文艺组织演出、电影放映、展览和讲座等,让广大市民和旅客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藉以弘扬中华文化,推广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市民国民身分认同,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作出贡献。详情可浏览上述「中华文化节」网站。
 
  康文署一直积极推广中国历史和文化,透过举办多元化的节目和活动,让市民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想获得更多资讯,请浏览www.lcsd.gov.hk/tc/ccpo/index.html
 
2024年5月7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1时3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