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环保署澄清下白泥养殖场的大闸蟹二恶英与附近环境无关
*************************
  ​近日有传媒报道指下白泥养殖场的大闸蟹样本二恶英含量超标问题,怀疑因附近河溪水质受新界西堆填区污染导致,环境保护署(环保署)今日(四月一日)作出澄清,采样分析结果显示河溪水质没有受污染,详细的二恶英成分分析更证实大闸蟹的二恶英源头并非养殖场地点附近环境或堆填区。

  环保署发言人表示,署方去年接到投诉后曾于九月及十月到新界西堆填区及下白泥养殖场之间的大水坑溪采集水及底泥样本进行化验。结果显示所有水样本均没有验出二恶英类多氯联苯化学物,大水坑溪底泥样本中二恶英的水平也极低,与正常环境背景水平相若。

  发言人解释:「环保署特别就养殖场的大闸蟹组织样本及大水坑溪底泥样本中的二恶英类化学物成分作详细比较分析,发现两组样本成分截然不同,证实污染大闸蟹的二恶英源头并非养殖场地点附近环境或堆填区。」

  新界西堆填区是以全密封式设计及建造,设有多层合成防渗透垫层和管道遍布整个堆填范围,所有污水被全面收集和处理后排入公共污水渠,并不会进入附近河溪。环保署定期在大水坑溪进行水质监测,结果亦显示水质一直维持在极佳水平,水中生态系统保持正常,没有被污染的迹象(见附件)。

  由于大闸蟹有很高脂肪含量,加上大闸蟹为底栖生物,故此大闸蟹较容易累积二恶英。大闸蟹在养殖过程中若受到一些人为因素影响,例如使用了含有二恶英的饲料,或有一些受到二恶英污染的生物进入了养殖系统,便会令养殖场和饲养中的大闸蟹受到二恶英污染。政府会继续辅助本地养殖户饲养大闸蟹,为了减低上述污染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将会加强对本地大闸蟹养殖场的监测,包括增加对饲料的采样和检测,以及要求养殖场操作者严格实施生物保安措施,若养殖场发生有任何异常的情况,必须即时向渔护署报告,以便渔护署尽快作出适当的跟进。
 
2024年4月1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0时45分
即日新闻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