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就「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今日(一月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容海恩议员动议的「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首先,我再次感谢提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议案的容海恩议员,亦衷心感谢提出修正案的梁毓伟议员、邱达根议员、简慧敏议员和陈勇议员,以及各位踊跃发言的议员,就香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抓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现在会先作整体回应,至于议员就个别范畴提出的意见,包括优化营商环境、创科合作和数据流动等,稍后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以及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的代表同事会作出详细回应。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国家坚持开放、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香港带来源源不绝的机遇。特区政府全力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要战略,充分发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
 
  深圳前海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列明的重大合作平台之一。自成立以来,前海一直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新引擎。特区政府感谢中央出台《前海总规》,突出深港合作,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当中纳入多项惠及香港、有利于大湾区和国家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在金融、法律、科技和专业服务方面,为这些香港优势产业开拓内地市场缔造更有利的条件。至于《前海总规》中支持港澳居民到前海创业、就业和生活,以及便利外籍香港居民往来大湾区内地城市等的举措,亦大大增加香港人才和企业到前海发展的意欲和空间。
 
  正如我在开场发言提到,我们已与深圳市的主事官员积极对接,共商如何有效推进落实《前海总规》,包括利用专班作平台,支持和促进香港各界用好前海的新机遇。香港会继续发挥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优势,深化前海金融业开放、打造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推进法律事务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等,将港深合作推上新的台阶,强强联手发挥大湾区「双引擎」的引领带动作用。
 
  特区政府亦感谢中央发布《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大湾区作为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必须同时具备一流的营商环境,才可以真正体现大湾区的地区竞争力,建设大湾区成为世界一流湾区。《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的内容与特区政府相关政策局一直积极推动的多项政策措施方向高度一致。在我早前与广东省有关官员就《营商环境行动计划》交流时,双方均同意要以具体行动缔造更理想的营商环境,迎接湾区更璀璨的未来。
 
  刚才议员提及有助促进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政策措施,例如通过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允许更多香港专业服务业界在内地执业、推进大湾区政务服务「跨境通办」、扩展「港资港法港仲裁」,以及结合实际需要推进更多口岸24小时通关等,在在体现了粤港两地政府共同推动将中央出台文件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湾区营商环境的决心。
 
  香港会继续积极发挥大湾区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的重要功能,贯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精神,加强与广东省协作,推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在这一方面,由行政长官亲任组长、三位司长担任副组长的「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一直从高层次总揽、协调和监督特区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工作。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督导组的带领下,不同领域已推出多项便利惠民的政策措施,让大湾区城市更开放,政策更融通。
 
  例如在促进人员流动方面,自去年十月起在香港注册公司工作的外国人员,获申请到内地签证的便利,大大方便在港外国人员北上洽谈业务,深受商界欢迎;而刚在上星期,粤港两地签署了推进人才合作的框架协议,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多元人才流动。至于去年七月和十二月推出的「港车北上」和「经珠港飞」,更让市民拥抱大桥机遇,加快实现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目前,港深政府正密切留意各陆路口岸的通关需求,在现行落马洲/皇岗管制站及港珠澳大桥口岸提供24小时旅客出入境清关服务的基础上,会视乎需要适时与内地当局协商延长个别口岸的旅检通关服务时间,便利两地人员往来。
 
  在促进资金流动方面,「跨境理财通」自推出以来广受粤港澳三地居民欢迎,去年九月内地和港澳金融管理部门宣布进一步优化计划,包括增加参与机构、扩大可投资产品范围等。而《前海总规》提出要深化深港金融融合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港深两地可以在前海推动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探索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包括加强在金融科技、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
 
  而在规则衔接方面,香港是大湾区最国际化的城市,更是国家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辖区。众多国际法律人才和企业汇聚;而香港的普通法制度亦深得国际投资者信任。特区政府将继续建设香港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包括争取将「港资港法」和「港资港仲裁」由深圳前海及内地自贸区扩展至适用于整个大湾区,不但用好香港国际化法律服务的优势,更可充分发挥我们「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角色。
 
  人文生活方面,「港澳药械通」已经有28种药品和28种医疗仪器可在湾区19家指定医疗机构使用,适用目录持续扩大;自去年四月起,长者医疗券已扩展至港大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外设医疗机构的门诊医疗护理服务,特区政府正推展大湾区试点计划的工作,目标是将医疗券的适用范围扩展至大湾区内约五间合适的医疗机构。另外,透过支持香港高等院校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办学、「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等措施,我们有信心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加快推进大湾区人文生活融合发展的格局,支持香港居民到大湾区其他城市生活和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特区政府对大湾区内地城市港人港企的支援,及宣传湾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特区政府已经于去年四月在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下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广中心」。推广中心与广东省及各市的湾区办公室和相关政府机构,已建立紧密和良好的工作联系;并透过加强与香港贸易发展局以及相关团体和机构的策略性合作,举办和参与不同形式的活动,加深了解港人港企的需要,尽力为他们提供实务性的协助,支持他们用好大湾区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
 
  主席,在辩论这项议案时,议员就不同政策范畴提出真知灼见,特区政府十分重视。尽管会议上可能未及一一回应,我们亦会将议员的宝贵意见转达到有关政策局仔细研究及跟进。
 
  展望未来,特区政府会带领社会各界抓紧国家和大湾区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全力发挥香港作为内地和全球市场之间「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双重角色,并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我希望各位与我们一齐同心协力,展现爱国爱港治理者的真正实力,共同把湾区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为国家和大湾区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席,我谨此陈辞。
 
2024年1月18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4时3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