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二○二三年为香港有纪录第二暖的一年
*****************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初步评估,二○二三年可能是全球有纪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在二○二三年继续上升,创下历史新高。年内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持续低于平均水平,而九月份的全年最低值是有卫星记录以来的第六低。二○二三年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多处肆虐,当中包括影响欧洲、北非、华南、日本及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等世界多处的热浪;非州西北部、大非洲之角地区、伊比利亚半岛部分地区、中亚及亚洲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中美洲多处、南美州北部、加拿大及美国部分地区的严重乾旱;极端降雨引致的严重水浸亦影响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希腊、保加利亚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利比亚东北部、西班牙及新西兰北岛;以及热带气旋在莫桑比克、马拉维、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斯里兰卡、缅甸、印度、孟加拉、菲律宾及中国带来的严重破坏及重大伤亡。而山火亦在希腊、夏威夷和加拿大肆虐,造成严重破坏。

  二○二二年的拉尼娜事件持续至二○二三年一月。赤道太平洋中部及东部水温在随后的月份持续上升。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在二○二三年八月形成,并持续至年底。

  本港方面,由于全年12个月都较正常温暖,二○二三年是有记录以来其中一个第二暖的一年,全年平均气温达24.5度,较一九九一年至二○二○年正常值(注一)高1.0度。而全年平均最低气温22.6度及平均最高气温27.2度分别为自一八八四年有记录以来其中一个最高及其中一个第二高。而夏季(六月至八月)的平均气温达29.7度,是有记录以来最高。香港天文台于七月二十七日录得全年最高气温36.1度,是有记录以来其中一个第三高。二○二三年的酷热天气(注二)日数、热夜(注三)数目及极端酷热天气(注四)日数分别为54天、56天及四天,是有纪录以来其中一个最多、第二多及其中一个第五多。

  天文台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录得全年最低气温8.1度。全年寒冷天气(注五)日数为14天,较一九九一年至二○二○年正常值少1.2天。

  二○二三年春季及夏季的雨量较少,而秋季则非常多雨。主要归因于秋季的破纪录雨量,二○二三年本港的全年雨量为2 774.5毫米,较一九九一年至二○二○年正常值2 431.2毫米高约百分之十四。年内天文台曾发出八次红色暴雨警告及两次黑色暴雨警告。二○二三年的雷暴日数为40天,较一九九一年至二○二○年正常值少约两天。

  二○二三年共有19个热带气旋影响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较长期(一九六一年至二○二○年)平均的约30个为少。全年有11个热带气旋达到台风或以上强度(注六),低于长期平均的约15个,当中有五个热带气旋达到超强台风强度(中心附近最高十分钟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185公里或以上)。本港方面,年内有五个热带气旋令天文台需要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稍少于长期年平均的约六个。天文台在九月苏拉、十月小犬及七月泰利吹袭本港期间分别发出十号飓风信号、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及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
 
  有关各月份的详细天气论述,可参考「每月天气摘要」网页:www.weather.gov.hk/tc/wxinfo/pastwx/mws/mws.htm
 
  载有本港重要天气事件的二○二三年天气概况详细版本亦已上载至「每年天气概况」网页:
www.weather.gov.hk/tc/wxinfo/pastwx/ywx.htm

注一:一九六一至一九九○年、一九七一至二○○○年、一九八一至二○一○年及一九九一至二○二○年气候平均值,可参考 www.weather.gov.hk/tc/cis/normal.htm。除特别注明外,本文采用一九九一至二○二○年气候平均值。
注二:酷热天气指当日最高气温达33.0度或以上。
注三:热夜指当日最低气温在28.0度或以上。
注四:极端酷热天气指当日最高气温达35.0度或以上。
注五:寒冷天气指当日最低气温在12.0度或以下。
注六:热带气旋分级资料可参考www.weather.gov.hk/tc/informtc/class.htm
 
2024年1月8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8时00分
即日新闻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