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教育局局长出席「纪念长征九十周年(1934 - 2024)研讨会」开幕礼暨主题演讲致辞(只有中文)(附图)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今日(一月五日)在「纪念长征九十周年(1934 - 2024)研讨会」开幕礼暨主题演讲的致辞:
 
潘伟贤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教育)、课程发展议会主席)、张瑞威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系主任)、邱捷教授(广州中山大学荣休教授)、各位嘉宾、各位校长、老师、同学:
 
  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研讨会,一起纪念长征九十周年,深入探讨和了解「长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重要意义。
   
  一九三四年,为了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攻,中国共产党决定领导红军,离开南方的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多路红军长驱两万余里,纵横十余省,强渡滔滔急流金沙江、大渡河,征服皑皑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重重围困,终于成功在陕甘宁地区会师,并以延安为大本营,发展革命力量,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新篇章,后人称这段历史为「长征」。
   
  今年是「长征」出发九十周年,教育局特别举办学术研讨会,让大家进一步认识「长征」蕴含的时代意义和革命精神。今天实在很难得,研讨会邀得多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让我们对「长征」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广州中山大学的邱捷教授会为我们发表主题演讲,他是民国史的专家,曾经参与编写内地大学《中国近代史》教材的工作,对「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有深入研究。而卜永坚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苏维初教授(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名誉教授)、徐启轩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历史及文化学系副系主任)三位都是本地大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翘楚,他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引领大家探讨「长征」的历史意义。
   
  在下午的环节,大会将会介绍「长征」的教学资源,包括以口述历史记录红军战士的记忆,以及如何从情意教育的角度进行「长征」的教学设计,内容非常丰富。相信在座各位定能满载而归,找到更多课堂教学和全方位学习活动设计的心得,更有效促进同学认识国家奋进的历史,启发他们感受和领悟「长征」的精神。
   
  「长征」既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也是我们先辈怀抱理想、矢志不渝的人格写照。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展现出各种高尚品德:无畏、坚毅、不怕牺牲、怀抱理想;在逆境里保持乐观,在危难中不失信念。虽然「雄关漫道真如铁」,但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无惧远征艰难,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中国传统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长征」的历史,正好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和深化。
   
  教育局一直致力推动历史教育,尤其是认识国家在近代波澜起伏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我们中国历史科及历史科课程不可或缺的内容。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关系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至建国后的历史及成就,都是我们年青一代需要认识的课题。稍后,我们会筹办延安考察团及相关的教育活动、发展「长征」及中国共产党史的教学资源,让同学全方位学习这段历史。同时,盼望各位都珍惜不同的学习机会,踊跃参加,并善用教学资源,提升同学的国民身分认同,培养爱国情操。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与教育局合办这次研讨会。一直以来,中大历史系是教育局的专业伙伴,在系主任张瑞威教授的领导下,多年来与我们合作发展教材、筹办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内地及本地考察等教师培训课程,在学界口碑载道,为推动香港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
   
  最后,我要再次多谢各位主讲及分享嘉宾,现场及线上出席的教育界朋友,以及筹备的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盼望大家继续与教育局并肩同行,推动历史教育。今天是一月五日,刚刚踏入二○二四年,祝各位新年快乐,身心康泰,也祝愿今天的研讨会圆满成功!多谢!
 
2024年1月5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2时58分
即日新闻  

图片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今日(一月五日)出席「纪念长征九十周年(1934 - 2024)研讨会」开幕礼暨主题演讲,并在活动上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