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九题:社区回收设施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健波议员的提问和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的书面答覆∶
 
问题:
 
  为鼓励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减废回收,并配合政府将于二○二四年四月一日实施的都市固体废物收费(简称垃圾收费),环境保护署正推展社区回收网络「绿在区区」,以及于二○二二年十月三十日开展「公共屋邨厨余收集试验计划」(试验计划)。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绿在区区的设施包括回收环保站、回收便利点及回收流动点,当局会否在各区增设该等设施(特别是尚未设有回收环保站的地区),为落实垃圾收费做好准备;如会,时间表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会否于明年农历新年前及垃圾收费实施前设立更多临时回收点,以应付公众于短时间内交来的大量回收物;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试验计划开展至今的厨余回收量是否符合预期;鉴于政府订下目标,在二○二三至二○二四年度内将试验计划扩展至合共100座公共屋邨楼宇,政府会否在达到该目标后,进一步在其他公共屋邨楼宇推行试验计划;如会,时间表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四)有否定期检查及清洁智能厨余机,以确保它们运作良好及避免产生卫生问题;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陈议员的提问,现回覆如下:
 
(一)及(二)环境保护署(环保署)正持续扩展社区回收网络,以加强地区回收配套设施。目前「绿在区区」在全港18区设有11间环保教育及回收支援并重的回收环保站、33个位置贴近单栋楼群的回收便利点和超过120个每周定时定点以街站形式运作的回收流动点,统一接收九种常见的回收物,包括缺乏商业回收活动的玻璃容器、塑胶、小家电、悭电胆、充电池及纸包饮品盒等。「绿在区区」的服务已覆盖全港约80%单栋楼宇(包括「三无大厦」)。
 
  此外,首个位于地铁站的回收便利点「绿在青衣」将于二○二四年第一季投入服务,而营办团体已于今年十月开始在葵青区内先提供回收流动点和屋宇回收服务。第12个回收环保站「绿在黄大仙」预计将于二○二四年第四季开始投入服务。
 
  加强公共屋邨的回收支援,将有助推行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垃圾收费)。环保署计划在公共屋邨发展「回收便利点」网络,方便公屋及邻近居民参与乾净回收及提升回收网络的成本效益。首两间设立在公共屋邨的「回收便利点」―「绿在葵芳」和「绿在大窝口」已率先于今年六月底投入服务。环保署准备在今年年底开始逐步把网络扩展至50个公共屋邨,现正进行标书评审工作。
 
  环保署会不时检视各社区回收设施的运作情况及个别社区对回收设施的具体需求,完善社区回收网络的服务。在农历新年前及明年垃圾收费实施前,环保署会透过增加回收流动点、延长服务时间等措施,以应付可能增加的回收物数量。此外,在垃圾收费实施前,50个公共屋邨的新回收便利点将相继投入服务,届时全港公共回收点将增加至超过220个。
 
(三)环保署与房屋署及香港房屋协会合作,在二○二二年十月底开展了公共屋邨厨余收集试验计划(试验计划),采用具备防满溢及除味装置的智能回收桶收集厨余以保持环境卫生,并提供「绿绿赏」智能积分奖赏鼓励居民参与。试验计划在今年九月中已扩展至13个公共屋邨(共101座楼宇),覆盖约17万名居民,较原定目标提前了六个月完成。
 
  试验计划推出一年以来,已累积回收超过1 200公吨厨余,每日厨余平均收集量约五公吨,厨余回收量符合预期,当中有屋邨超过五成的住户曾经使用过智能回收桶。整体而言,居民对智能厨余回收反应积极,并且对计划给予正面的评价。随着垃圾收费将于二○二四年四月一日实施,我们预期市民对厨余回收的需求将会持续上升。因此,环保署已开始逐步在全港所有公共屋邨(涉及额外约1 400座楼宇)安装智能回收桶,以进一步鼓励家居厨余回收,目标在二○二四年内完成。
 
(四)环保署非常重视智能回收桶的运作和卫生情况,定期派员巡查参与试验计划的公共屋邨,承办商亦会检查和维修智能回收桶。最近的巡查结果显示,智能回收桶及周边卫生状况令人满意。智能回收桶一般设置于公共屋邨大厦出入口的通风位置,并配备气味消除系统,因此一般不会产生气味问题。此外,当智能回收桶约七成满时,系统会自动传送电话讯息给前线清洁员工,确保他们有足够时间更换内桶,避免因厨余桶过满而导致环境卫生问题。
 
  因应推行试验计划,环保署已向房屋署提供额外资源,增聘人手为参与计划的公共屋邨加强清洁服务,包括保持智能回收桶及其周边环境卫生清洁、更换满载厨余的内桶和妥善暂存在屋邨指定位置(如中央垃圾房),以便环保署的承办商每天收集并送往厨余处理设施进行回收。
 
2023年11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