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出席劳联三十九周年庆典主题演讲(只有中文)
*****************************
  以下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今日(十一月十一日)上午出席港九劳工社团联会(劳联)三十九周年庆典暨「释放劳动力」主题论坛的主题演讲全文:

林振升主席(劳联主席)、周蔚部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周小松秘书长(劳联秘书长)、香港工会联合会(工联会)吴秋北会长、黄国理事长(工联会理事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劳联今日邀请我出席三十九周年庆典暨「释放劳动力」主题论坛。每次在阿升(林振升)之后发言均是大挑战,他总是会把所有东西都说了。他点了很多题,我今天想利用这15分钟左右与大家谈一谈政府在释放劳动力方面的工作。我可以归纳为几句话:

* 第一种是培训及再培训方面,主要是希望赋能。可能有朋友想工作但未具备有关能力,如何可以好好装备他们使其找到工作重投职场,或是即使有工作但想赚更多金钱改善生活,也要装备自己「升格」,政府可以在再培训方面做工夫;
* 另一种是已具备教育水平及工作经验等能力,但可能因家庭理由等种种原因离开了职场,我们有何方法吸引他们或减轻其家庭或其他社会责任的压力,令他们愿意重投职场,这种「释放」和第一种属不同概念,目的均是希望更多人投入劳动市场;及
* 第三是展望将来,我会与大家分享政府正在进行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培训及再培训

  今年《施政报告》用了很多篇幅谈及再培训。首先我们将就业挂钩课程的再培训津贴额大幅提升,由现时最高每月5,800元加至最多8,000元,在立法会相关程序完成后就会落实。过去听到不少接受再培训的工友表示津贴额不足,令暂时没有工作的人较担心,津贴额大幅提升后对工友而言属大帮助。

  第二是试行让雇主以「包班」形式提供职前培训。以前采用「先聘请、后培训」模式,部分雇主对此存疑,因此我们提出倒过来「先培训、后聘请」,但是有条件,雇主须提供高于市价水平的薪酬,我们再予以培训,过程中希望让更多人投入尤其缺人的行业。

  第三是《施政报告》提到雇员再培训局(再培训局)会展开全方位检讨,在座很多工会及商界朋友,大家要一同出心出力。再培训局成立至今30多年,过往做了很多对香港有益的事情。上一次大型检讨大约在二○○八年,15年过去,香港在再培训方面应何去何从,有否地方可修整一下甚至修改法例以适应现今社会需要,在此我感谢再培训局已展开这相当重要的工作。

  回望就业人口的转变,确实预视了一些变化。30年前持大专或以上学历工友不多,可能占约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到今天约45%、接近一半已有大专学历,余下的是中学或以下。数字显示以前不少工友只有小学程度,如今经过多年义务教育后比例已大幅减少,意味着300多万就业人口的组成变化大增,我认为再培训工作要因应时势改变,我期待包括劳联代表在内的朋友可以一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就业支援

  今年《施政报告》亦有不少着墨,希望想办法提供足够诱因及帮助,让有工作能力的人,包括妇女和年长人士重投职场。以相当创新的「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为例,对象为连续三个月或以上没有从事任何获酬工作的40岁或以上中高龄人士,如他们连续完成六个月工作,可获发放最高10,000元再就业津贴;连续完成再多六个月工作,则可额外获最多10,000元津贴,合共20,000元,希望提供诱因让这些人再尝试工作。

  看看40岁至59岁群组应属青壮年,当中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偏低,男性约89%,女性则约69%,相距20个百分点,意味有一定空间让女士重投职场。我们当然明白除提供上述20,000元诱因以外,如何让其摆脱其负起养儿育女、照顾长者责任的家庭角色更为重要。因此今年《施政报告》有一系列加强支援在职家庭育儿及释放家庭劳动力的措施,我不一一复述。简单而言,中心为本的幼儿服务名额会增加,「幼儿中心家长津贴」及「社区保姆」(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服务奖励金亦会提高。

  「幼儿中心家长津贴」方面,以往资助独立幼儿中心会提供每月最多600元津贴,现时提出把津贴提高至每月最多1,000元,并扩展至附设于幼稚园的幼儿中心,令受惠名额由原先约1 000个大幅提升至近万个。这些资助不需资产审查,中产家庭亦能受惠,希望更多人因孩子得到照顾能够重回职场。

  针对单亲家庭及居于「劏房」人士方面,我们因应建议,大幅提升「社区保姆」服务奖励金,以往划一每小时25元,很多意见表示太少致兴趣不大,如今增至每小时最少40元,照顾零至三岁婴幼儿或有特殊学习需要儿童则调升至每小时60元。每名「社区保姆」最多同时可照顾三名儿童,若均为婴幼儿或有特殊学习需要儿童,便有每小时180元。除让父母能够上班外,自己亦能投入劳动力。我们希望以此方式结合社福及劳工,尽量释放劳动力。

  另一个新尝试为在校课后托管服务计划,在座的邓飞为立法会内来自教育界的议员,我很感谢教育界的支持。以往常说要学校提供托管地方殊不简单,今次都能做到。我们先找有较多目标学童地区的50间小学试行,运作至下午六时甚至七时,预计惠及约3 000名学生,希望让3 000个家庭的家长多三小时工作时间,没有兼职的可考虑从事兼职,从事兼职的可考虑转长工,点点滴滴加起来,希望更多人愿意投入职场,既改善有关家庭的生活,亦可纾缓雇主的招聘困难。

  刚才阿升提到20万人这数字,为立法会秘书处的研究报告,指出最低收入的20%人口中,有约20万人未达65岁,家中亦无人要照顾,基于种种原因没有工作。我们再经仔细分析年龄性别等,发现约80 000名属未达65岁、收入属最低的20%且没有工作的人当中,大多属55岁以上的女性,正拿取政府福利的人为数其实不多。她们不属照顾者且没有工作,到底如何吸引她们重投职场,希望刚才提到的「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做得到。对我们而言,每个有工作能力的人,均希望想尽办法吸引他们重投职场,未来我期望与劳联及工联会等朋友一同想办法,用好现有资源应对工作所需。

人力资源推算

  展望未来,我们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人力资源推算,有关工作已开展。这一轮的工作比以往规模更大更仔细。过往推算得出的数据较宏观,用处未必很大。今次我们改变整个思路,首先会紧扣国家「十四五」规划下的「八大中心」发展,另外亦检视一些大家都重视的行业如旅游或城市日常运作所需如电机、建造等,覆盖约280万工作人口,占总工作人口约八成,覆盖范围很大。

  除政府数据外,我们亦尽量取用市场数据,并做了很多聚焦对谈小组,预计进行超过100场,尽量吸纳业界包括劳工界的意见,希望分析得更仔细,除大学生欠缺多少、中等学历欠缺多少外,能否就每个「中心」作分析,指出哪些工作较热门。除看过去外,亦希望作展望。我们明白公布这样的规划蓝图后,大学、职专学校、雇主、家长及学生均会细阅,因为关乎前程,若个别科目或工种缺人,学生就可能会报读有关课程。这是我们首次尝试,未必做到尽善尽美。若做得到,可以为年轻人投身哪些行业及报读哪些科目提供更多引导资料,并配合香港经济发展,更能用好本地优秀劳动资源。

总结

  最后谈谈林振升主席提到的输入外劳。我们与劳工界的看法其实一致,首要指导原则是本地工人就业优先,这毫不动摇。「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已进入实践期,正陆续接获申请。我请诸位放心,在过程中我们必定紧记秉承本地工人就业优先,但亦要明白若经过本地招聘,审视过的确无法聘请足够本地人的话,应该容许雇主在合理范围内聘请外劳填补缺口。若人手不足,影响的不仅服务质素,亦影响经济及竞争力。现有的劳工亦很辛苦,七个人甚至五个人做10个人的工作。我希望在未来日子继续秉持互相尊重,经友好协商后,以此原则处理好这关乎香港经济及长远竞争力的问题,本地工人就业优先这原则永远不变。

  我最近谈过很多外来人才或外劳等议题,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本地人才和人力是我们的根和本,政府绝大多数资源均投放在培训及孕育本地人才。只有这样做,香港才有稳固的基础发展好。

  在此我再次祝贺劳联踏入39岁,明年40岁或许有更大庆祝,希望劳联继续邀请我,届时我再就当时大家最关心的课题一起沟通。我亦很珍惜这些机会,坦诚沟通及交流是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方法。劳联39岁还很年轻,在我们的定义,40岁前还是青年人。好好享受最后一年的「青年」生活,多谢大家!
 
2023年11月11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5时4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