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署理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就「提速智慧城市社区设施建设,消除数码鸿沟」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署理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张曼莉今日(十一月九日)在立法会会议就吴秋北议员动议的「提速智慧城市社区设施建设,消除数码鸿沟」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再次感谢提出议案的吴秋北议员,亦感谢黄锦辉议员、邱达根议员、葛珮帆议员、李镇强议员和李浩然议员提出修正建议,以及共33位议员在昨日和今日讨论中提供非常宝贵的意见。以下我想就大家所提的意见,作一个总体回应。
 
  众多议员例如吴秋北议员、黄锦辉议员、陈永光议员及陈勇议员等也提出要善用科技提升政务效率和优化城巿管理,这亦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行政长官在刚发表的二○二三年《施政报告》中就特别提出我们将会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力推动政府服务数码化,善用崭新科技如人工智能及开放更多政府数据,以提升治理能力及效能,以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为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我们正在如杨永杰议员提到从体制机制着手进行改革建设,政府会把现时的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资科办)与效率促进办公室合并,成立「数字政策办公室」,林筱鲁议员提出希望我们可以多介绍办公室的功能,新办公室会设立专责队伍制定及优化数据治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推动跨部门及业界加强数据的收集、分析、开放及互通,以数据驱动更多创新应用、服务和发展,例如透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地理空间分析等技术开发「城市大脑」,运用在城市运行中所收集的数据(例如政务、医疗、教育、交通、气象等),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同时开放更多城市数据促进不同业界创新应用。
 
推动电子政府及智慧城市项目
 
  新办公室会以提速提效的工作方针,善用数据及资讯科技,从明年起,陆续推出「百项方案」,例如消防处将利用区块链技术发出电子牌照和证书;食环署(食物环境卫生署)将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公厕作出预防性维护分析,以作公厕内设施的损坏预防和及早完成维修;渔护署(渔农自然护理署)运用物联网感应器和数据分析以及透过高速网络基建,实时收集环境数据,发展以数据主导的「精准农业」;海事处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众货物装卸区的保安;运输署将在新建政府停车场和短期租约停车场提供自动泊车系统;警务处将开发智慧搜救手机应用程式;水务署将制订水务设施数码转型计划,发展以中央数据库为核心的中央运作管理中心,以支援智慧供水;所有政府收费服务于一年内全面落实电子支付选项等等。
 
  在善用崭新科技提升不同政务服务的素质及效能之外,众多议员如邱达根议员、李镇强议员、梁毓伟议员及陈恒镔议员等也有提到「智方便」作为个人数码身份认证平台,是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数码基础设施。感谢在座多位议员对「智方便」提出的宝贵建议及在过去一段时间和我们一起到港九新界各区向市民宣传使用,资科办现正积极提升及优化「智方便」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包括简化自行登记流程,例如在不影响身份认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拍摄身份证的需要;开发更便捷的登记流程。我们亦将会于香港及广东省新增自助登记站。未来在优化过程之中,「智方便」的介面和应用将会充分体现个性化、「以民为本」的方向,按不同用户所属的年龄群组(如青少年和长者)的特定需要,以及是用户自身的兴趣组合相关的服务分类,让市民可以一目了然,更容易搜寻和使用其所需的服务,并且有如苏长荣议员提到的「一键登入」使用不同的政府服务。当然在优化过程之中,亦会有如容海恩议员提出的长者版,可以便捷长者更好使用。「智方便」亦将会加入管理个人资料的功能,用户只需要简单透过一个界面、一个版面即可一览自身于不同政府服务的个人资料(例如电子证照、EMPF(「积金易」平台)等等)。「智方便」同时在未来亦会新增待办事项管理功能,展示用户现正办理的不同服务以及相关待办事项,并会有日程提示,以方便用户更便捷安排及处理相关政务服务。
 
  李梓敬议员亦有提到关于SmartPLAY,今天早上资科办其实亦在经过恒常监察下发现有关情况,已经即时联系康文署(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了解。「智方便」系统接连的其他大概300项网上服务目前亦都运作正常。
 
加强数据互通应用
 
  此外,如简慧敏议员、林新强议员等亦有提及,政府要加快推动跨部门及公私营机构的数据开放及互通。我们正全速构建「授权数据交换闸」,便利在市民便捷授权下实现跨部门数据互通;并会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启动将「授权数据交换闸」连接「商业数据通」的功能,以促进政府部门向金融机构在获得企业客户授权下可以更便捷分享其企业资料,促进与金融业界数据互通,发展更多便利尤其中小企的创新服务。另外,我们亦会于今年内发布促进数据流通及保障数据安全的管理办法,进一步以数据驱动香港数字经济大步发展。
 
促进粤港「跨境通办」
 
  当然,除了本地数据应用以促进智慧社区建设,众多议员如陈月明议员、卢伟国议员亦关注如何更好利用科技及数据便利粤港两地居民跨境办理政务服务。我们刚于月初联同广东省政府正式在粤港两地推出首批超过100项「跨境通办」政务服务,让两地居民和企业可便捷使用大湾区涵盖养老服务、税务申报、车牌及其他证照办理、企业经营、就业创业等的政务服务。例如香港居民可以利用「智方便」登入广东省政务服务网便捷办理上述服务,两地居民亦可利用设于当地的自助服务机,或透过跨境通办专题网站,无需亲身往返当地即可以「一网通办」高效办理所需的跨境政务服务,达致马上办、网上办、实现「一网通办」。
 
加速数码基建发展
 
  在发展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如李浩然议员提出,是否能够建设一些示范区以作标竿及展示的作用。很多议员例如刘业强议员等都关注北部都会区,正如特区政府早前公布的行动纲领,北部都会区将会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发展为集优质生活、产业发展和文化休闲于一体,推动更佳职住平衡和绿色生活的国际创科新城,当中不同的智慧基建及智慧社区设施均会涵盖在北都以及未来所有新发展区的规划中,与时并进,体现新一代智慧社区的内涵。
 
优化数码共融措施

  当然,在发展智慧城市的路上,优化数码共融是重要的课题。「加强应用创新科技推动智慧生活」是政府在《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中的一个重点工作。政府会继续积极促进数码共融,紧贴社会发展,加大力度优化各项相关数码共融措拖。
 
  在数码共融方面,不少议员如林琳议员、陈沛良议员、林振升议员、陈凯欣议员等也有提出担心数码鸿沟会让弱势学童「输在起跑线」。科技应该是赋能学生发展,而不是减弱发展机会。为了减少学生因为数码隔阂而出现学习差距,教育局正在推行拨款计划,让公营中、小学(包括特殊学校)以及直接资助计划学校透过简便申请程序申请拨款,以购买流动电脑装置供有经济需要的学生借用。学校亦可以向因居住环境所限而未能获得合适上网服务的学生提供可携式无线网络路由器及流动数据卡。当然在硬件之外,其实很多议员提到很关键、亦很重要的是软件配套,提升学童的数码素养、数码技能。政府正在中小学大力推动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通过优化课程,例如在高小强化编程教育、初中课程加入人工智能、创科元素等等,并加强教师培训,以及联同公私营机构及社区团体提供更多的资源,希望更好支援我们的基层学童,以进一步提升数码技能。
 
  学童以外,不少议员如陈祖恒议员、陈绍雄议员、邓家彪议员、狄志远议员等亦关注长者群体的数码共融。创科及工业局(创新科技及工业局)联同劳福局(劳工及福利局)及其他政府部门正以多管齐下的策略一起推动香港乐龄科技的发展。例如政府在二○二一年透过社创基金(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支持建立一站式乐龄科技平台,通过连结供求两方面,即包括乐龄科技产品供应商和院舍社区层面的用家这些关键持份者,协助促成更多乐龄科技产品可以在本地配对及应用。平台之外,亦透过社创基金支援超过500项惠及长者的项目,例如包括开展数码家居外展复康服务,让青年协助长者学习及使用数码科技等。
 
  在推广乐龄科技应用之外,不同的议员亦很关注我们可以如何更好照顾长者,以及协助长者融入数码社会,建立数码自信,并希望可以在过程中更好利用地区及非牟利界别的力量,以做好科技普及化。我们推出长者数码外展计划,协助院舍及隐蔽长者在日间护理中心、家居接受护理服务的长者等体验数码科技。外展计划包括以体验班形式结合智能机械人及虚拟扩增实境等科技元素,教导长者认识及使用数码产品,并进行复康治疗,亦包括我们在不同地区设立外展服务站,到长者常到的地方,例如屋邨商场和公园等,协助长者更好学习有关不同的数码科技应用。亦有一些培训课程帮助长者在学习有关的科技应用之外,同时间让他们在培训完毕后,可以担任其他长者的导师,扩阔其生活圈子。
 
  主席,我在开场发言和刚刚提及的这些措施,只是政府在众多推动智慧城市社区设施建设和消除数码鸿沟工作的部分例子。我们会继续推出多项服务,包括如葛珮帆议员提到的引入针对不同需要的无障碍设计网页和应用程式,引入像陈健波议员、林筱鲁议员均有建议的人工智能语言输入指令等等这些不同的科技,以提升有关的公共服务,让不同阶层的市民都可以感受到更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未来,我们会利用数据及政策带动发展,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及数字科技应用,成就更多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方案,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市民生活质素。但是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足够的,我们会拨出资源与各位议员,和亦有很多议员提及的18区的「地区关爱队」(「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一同携手合作,凝聚社区资源和力量,走入社区鼓励和协助更多包括长者及数码弱势人士接触数码科技。我们期望与在座议员、与社会各界一同携手,共同推展智慧城市为市民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好处,一同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创造智慧、幸福、更美好的香港。
 
  主席,本人谨此陈辞。
 
2023年11月9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6时0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