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局长在《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有关土地和房屋措施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甯汉豪今日(十月二十六日)在《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有关土地和房屋措施记者会的开场发言:

  各位,我现在用投影片向大家讲解一下土地发展相关的政策。
 
未来十年熟地供应预测
 
  刚才副司长(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都提到,我们由去年开始,每一年都会向公众交代未来十年的造地计划。今次我们交代由下一个财政年度开始的十年,刚才提到多了90公顷。大家可能有兴趣问,为何多了90公顷,其实当我们把一个十年期向前推一年,当北部都会区、交椅洲填海这些大型项目和其他项目陆续进入施工高峰的时候,越后年份带来的供应就越多。加上我们年与年之间可能会随着我们的研究深化,就用地时间表有所调整,拉上补下的结果,下一个十年期就多了这90公顷。
 
  大家可能都有兴趣问,现时上一个十年期提及的第一年,即二○二三/二四年就快完结,这一年我们有没有达标。我们去年公布十年期的第一年,当时我们预计提供110公顷熟地。现在看来今个财政年度可以供应约120公顷,较原先目标多一些。这些土地主要来自东涌新市镇和个别改划用地。大家现在看到这一幅图,我们今日稍后会向传媒发放,亦会在网上看到,就是我们说的接下来十年期的供应数字。
  
  大家可能会留意到,后五年好像有很多米黄色的地方,其实米黄色显示什么,就是那些我们正进行深化、研究的用地,迟些当研究出来后,我们就会知道当中有多少是房屋用地、经济用地和社区设施用地。

北部都会区
 
  在这3 300多公顷十年期内出现的熟地,当中有1 400公顷来自我们的北部都会区,另外有400公顷来自交椅洲人工岛,所以可以说超过一半是来自我们的大发展项目。就北部都会区,我今日请大家体谅,我不会详细讲解,留待星期一行动纲领公布时再和大家介绍。
 
  在《施政报告》内我们也提及,北部都会区这个区域我们会分为四大区域发展。我也留意到有传媒朋友问,为何从前是三个区域,现在却是四个区域。纯粹是因为当我们的研究深化时,我们也希望就着每一个区域的定位,能够有更加详细及清晰的表述,我们希望今次这四个区域做到这样的效果。而星期一我们发布的行动纲领便会提及每一个区域有什么项目我们现时打算推进,以及有关的时间表。
  
  北部都会区的开发,我们除了说土地的「量」希望按规划依时完成,我们在其他配套也要有所创新,包括我们经常提及在我们规划的土地用途及批地措施可能也需要有一些新的想法,例如规划用途,在一个土地用途地带如创科用途地带,我们也打算容纳多些不同的配套用途,免得一有新的改变,又要走一些法定程序。另外,批地的措施我们也提过,以新田科技城为例,我们不会只谈政府卖地,亦会有直接批地或一些有限度的招标。有关方面,创科局(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正进行研究,希望明年年初就创科用地有一些看法。
 
  另外我今日想和大家讲解一下的就是在北部都会区这些新发展区内我们有一个行政措施,就是希望扩大「加强版传统新市镇发展模式」。首先这模式主要涉及私人土地,政府也说明,政府是以收地主导有关新发展区的发展。不过,如果持有私人土地的人士能配合政府的要求,包括时间表,我们可以容许其作一个换地的安排,但必定要配合政府及符合政府的要求。经过考虑后,我们看到古洞北/粉岭北走这个方向其实是走得不错的,所以我们今次在《施政报告》也表明,这个方向会在北部都会区所有新发展区也适用,此其一。第二,就是适用的用地不单是住宅用地或者一般商业楼宇用地,其实产业用地甚至一些私营社区设施,例如私营安老院舍,我们也可以考虑引入这个换地模式,重点是要能配合政府。
 
  另一个我们的措施,就是希望这些用地拥有人,从前如果你要参与换地,你要全部百分之百拥有有关土地,但现实告诉我们,以新界土地来说,很多时业权人的确可能有少量土地难以收回,特别是一些祖堂的地块。我们考虑后,觉得只要他大体上能收回有关发展用地内九成土地业权,其实九成也相当高,我们也可以成就其参与换地,即是说余下的一成用地由政府行使公权收回,收回后我们再交给土地业权人,在其换地、批地文件中进行发展。大家会问有什么好处,首先要强调,政府也能达到想要的目标,因为需要符合政府的规划。另一个好处当然就是我们无需启动收地程序,便能节省一些时间。政府在现金流方面也能节省,因为我们不需要首先掏腰包作赔偿,亦不需要由我们做土地平整。而在开发方面,可能会令该土地与相邻土地更加互相配合,如果有关土地业权人本身都持有。

交椅洲人工岛
 
  接下来我很快谈谈交椅洲人工岛。这1 000公顷土地,经过公众参与,我们都希望继续推展这计划,如期今年展开环境影响评估程序,明年启动详细工程设计,争取二○二五年年底启动填海,我们因而说未来十年期有400公顷土地来自交椅洲。我知道刚才另一场简介会,大家已谈及项目的融资研究,我便不在此谈了。

释放土地潜力、提升都会吸引力
 
  除了一些大型发展,我们都希望选一些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地块,同时又能提升香港作为一个都会的吸引力,即是说我们并不只追求产业和房屋发展用地。我们今次在《施政报告》提出了三个项目,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活化红磡站项目,大家看到投影片右边蓝色的地方,便是我们这次希望研究活化的地块,合共10公顷,中间便是地标式的红磡体育馆,其实红磡体育馆以北和以南,这两处蓝色的地方,合共约10公顷。为何我们提出希望活化这里,我想大家都去过红馆,各位应该都去过,都会留意到它南面的土地现时很多是凋空的,因为从前是一些货物运输设施。另外,如果大家看完演唱会想走到尖东或海滨一带,其实不是太好走。因此我们希望藉现时红磡站既然是几条大铁路线汇聚的地方,是香港一个汇聚人流的地方,我们有契机用好这处蓝色的土地,然后做好它和红磡海滨以及尖东的连系。我们会邀请港铁为我们做这项研究,希望明年有一些初步方案。
 
  另一个项目我们觉得有其特色的,便是南丫岛前石矿场用地。现时有优美的景致,又有人工湖,但只租给一个非政府机构作康乐设施。我们认为它很有潜质发展一些特色住宿和与旅游相关的设施,这里只是举一些例子。我们希望明年在集思广益下有一些建议提出来。
 
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
 
  另一个是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其实亦配合我们大屿山「北发展,南保育」的主题,亦显示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善用绿化土地。虽然政府在今次《施政报告》提及未来的土地供应已有相当项目会推展,所以暂时不会再在绿化土地新加一些高密度房屋发展,但我们认为很多绿化土地也有潜力作康乐和旅游设施,特别是现时我们都希望旅游有多些与「深度游」相关的配套。投影片中南大屿这几个地方,我们希望明年上半年有一些具体建议作公众谘询。

精简发展程序
 
  接着我很快谈谈提速提效、精简程序,我们将着力推动不同行政程序的精简,这是持续进行的工作。我在此特别提一点,就是引入标准补地价金额在新界农地的安排。我们希望在今年年底公布具体安排,因为新界农地幅员非常广泛,所以第一个阶段会以试点形式在三个区域,分别是元朗、北区和屯门这三个区试行,亦为这三个区订出它们适用的标准金额。大家会问为何是这三个区,其实这三个区一般来说,我们收到的土地修订契约的申请占整个新界区农地的申请有七成。
 
市区重建提速
 
  另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是提质,未来我们会放很大的力度在旧区重建。除市建局(市区重建局)会推展他们的项目,另一个我们希望促成私人界别在市区做重建,这涉及强拍门槛。
 
  在投影片大家会看到我们最新的一些建议,主要考虑了过去半年我们与很多业主组织和地区团体会面,大家支持我们降低门槛之余,亦提醒我们不要只看楼龄。举个例,我们先前建议逢五十年楼龄以上的楼宇都降低至起码七成,但有意见认为其实应该再分区域,因为五十年以上楼龄的楼宇分布在香港不同区域,有些未必在老旧区域,所以我们现时会引入,如果不在老旧区域仍然都是八成,但在老旧区域便是七成,但如果楼宇再老一些,是六十年楼龄,如此类推有一个递减,我不在此详述,因为在表内大家都看到。
 
  另一点大家会留意到,最低的门槛都只去到六成半,而不是我们先前说的六成,因为之前收到意见,六成来说与我们周边东南亚地区和内地好像低一些,所以我们都参考了国际经验。

检讨《建筑物条例》及加强楼宇安全

  另一个大家关注的议题都是与「提质」有关,就是我们会检讨《建筑物条例》,检讨方向不外乎加强罚则和降低检控门槛。我想谈谈这一点,因为很多时如果建筑物有僭建或没有遵从验楼令,屋宇署很多时会发出命令,要求你移除有关僭建,或发出命令要求你尽快验楼。你遵从了,就未必一定会进入检控,因为很多时当事人可能会说「不知情」或是「上手业主的行为」,但我们都希望检视一下这个检控门槛,即是就算你遵办了,清拆了僭建物,我们都希望更容易做到检控。即是说你一有违规,已经可以检控。
 
  另外,我们亦会检视有关承建商的注册制度和纪律处分制度,包括近期大家都提到的签署人,它本身没有注册制度,是否应该引入这个制度,这亦是我们检视范围之内。

鼓励长者友善的楼宇设计
  
  另外,我们会检视屋宇署楼宇设计手册,希望二○二四年内提出一些建议,看看无论楼宇的公用地方或单位内,能否引入更多长者友善设施,包括地下物料或洗手间阔度等,同时我们会探讨落实安排,研究是否需要强制执行。

应急管理——强化应对极端天气能力
 
  最后谈谈应对气候变化,我们会在渠务设施和斜坡管理做些工夫,但因为《施政报告》有一些论述,都是比较资料性,我在此不详谈了。
 
  我将时间交给房屋局局长。



2023年10月2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2时0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