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署理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就「跟进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6月30日的重要创新科技指示」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署理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张曼莉今日(十月十九日)在立法会会议就尚海龙议员动议的「跟进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6月30日的重要创新科技指示」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感谢各位议员提供非常宝贵的意见。以下我将会作一个总体回应。

  正如我在开场发言中提及,习近平主席在去年「七一」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到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期望香港能够增强发展动能,对接国家再闯创科高地的战略,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感谢习主席对香港的期盼和中央的坚定支持,特区政府会继续砥砺前行,团结社会各界力量,为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而努力,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以肩负起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在国家的支持下,特区政府正有序落实《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订下的香港创科发展方向和重点策略。接下来,我将会就议员们聚焦提及的四大领域,包括(一)完善创科生态圈,推进中游转化下游产业化、(二)壮大创科人才库、(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智慧香港,以及(四)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加快河套发展作重点回应。

完善创科生态圈,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

  正如简慧敏议员、陈勇议员、陈月明议员等提到,香港有雄厚的上游基础科研实力,我们国家的探月任务「嫦娥五号」、火星探测任务「天问1号」的一些关键技术都是来自本地大学,帮助我国乾旱的西北部地区种植出耐盐抗旱大豆,到现在更冲出海外到南非,预料可帮助全球数以千万计偏远地区农民提升收入的技术,亦是来自本地大学,而有关的大豆技术亦进一步扩展,今年五月随国家「天舟六号」升空,于太空进行农业科技实验。这些例子说明香港科技力量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自当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因此,未来香港会进一步强化上游基础科研能力,加强对院校、研发中心和其他公营科研机构进行基础及应用科研的活动以及对其所需设施加强支援。

  除了强化上游基础科研,发展创科一个关键策略,就如苏长荣议员、管浩鸣议员等提到,要完善创科生态圈,加大力度激活中游的成果转化及商品化,推动下游的产业发展。

  在中游加强激励产学研协作方面,创新科技署已于昨日推出「产学研1+计划」,加速推动从「1到N」的科研成果转化,预计将于明年第一季公布首批申请结果。目前计划的申请资格回应了包括周文港议员等的建议,涵盖八所大学教资会(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资助大学。计划亦如吴杰庄议员点出,正正是带起制度革新,透过调节过往知识产权分配,让科研团队或发明者从以往可能获得只有三成到现在可获取不少于七成知识产权收入占比,大大提升了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转化及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会利用河套进行产学研活动,致力打造世界级的产学研平台。稍后我将会再作介绍。

  在下游方面,众多议员如李浩然议员、周浩鼎议员、陈永光议员等都提到产业政策,我们会落实清晰的科技产业促进政策,聚焦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优势产业,积极引进重点企业,加速香港新型工业化及数字经济发展。经过过去九个月的努力,已有约30家,当中不少是市值或估值过百亿元的科企落户或准备落户香港,不少是香港以往少有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的新兴战略产业。如林振升议员提及的有新能源汽车企业将投资以亿计在香港成立国际总部,研发中心和数据中心,预计未来五年聘用近600位研发人才,并争取带动超过10家自动驾驶的上下游企业到香港发展,同步协助香港与内地产业链接轨。上星期我们亦引进了一家半导体企业,将于香港投资近70亿元建设二十多年来香港第一家具规模的半导体晶圆厂,目标五年内实现年产24万片車规级高性能碳化硅晶片,年产值争取超过110亿港元,并创造700个就业职位。项目亦会带动有关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材料供应商、测试服务提供者等的产业链发展。

  积极引进重点企业之外,我们亦致力促进初创企业蓬勃发展。过去一年,香港两大创科旗舰平台──科学园和数码港,新进驻的企业数目超过800家,其中超过150家来自内地和海外。香港在新兴初创生态系统目前排名全球第二,亚洲第一。我们会继续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发掘及加速培育更多可支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香港科企,使我们的创科生态圈更加蓬勃。

壮大创科人才库,增强发展动能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众多议员如严刚议员、陈振英议员、李镇强议员、邓飞议员、陆瀚民议员等均强调壮大创科人才库,增强发展动能的必要性。政府正以多管齐下的策略培育、吸引、和挽留人才。除了与教育局合作在中、小学不同阶段推动创科相关教育,提供「创新科技奖学金」、设置「创科实习计划」以资助及鼓励大学生参加交流实习计划,推出「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资助本地员工接受高端科技培训外,我们亦有一系列延揽海内外优秀创科人才来港和挽留创科人才的措施,争取把香港建设成为国际人才高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在引进方面,除了「杰出创科学人计划」、过去一年我们推出「高才通计划」(「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和扩充「人才清单」,我们亦致力透过建设平台筑巢引凤,进一步吸引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团队落户香港与本地优秀的科研人员合作,目前我们的「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汇聚全球超过2500名来自各地的顶尖科研人员,我们的公营研发机构亦汇聚了超过1100名高新技术人才,未来我们会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如生命健康科技、半导体科技、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等,投入更多资源设立世界级的研发院所,以打造全球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引进更多领军人才和研发队伍。

  诚如好多议员提及,培育、吸引以外,挽留人才同样重要。过去一年,我们大幅提高「研究人才库」对研发人员的资助额,政府亦会持续优化各项措施。例如会兴建更多创科人才住宿,以及增加规划弹性,在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提供更多创科人才住宿空间。

  资源补助之外,吸引人才、挽留人才更关键的其实是发展机会,因为人才往往是跟着机会走的。正如刚才介绍,特区政府着力创建本地科技产业体系,为人才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和创业空间。刚才提及约30家已经或准备落户或在港扩展业务的创科企业,预计将会带动超过10,000个就业职位。随着更多企业落户,产业集群将为人才带来强劲的虹吸效应。我们亦会推动落户企业与院校、公营机构等合作培训人才,以及为本地人才提供在职培训,以提升本港在科技方面的人力资源素质和竞争力;并以看得见的未来给予我们的学生和家长们在大学选修STEM学科的底气,生生不息以壮大香港创科人才库。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智慧香港

  此外,很多议员如黄锦辉议员、黄英豪议员、葛珮帆议员、姚柏良议员、以及谢伟铨议员等等都有提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智慧香港。

  香港具备「国内境外」的独特地理位置,加上「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绝对有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数据枢纽,汇聚内地与海外的企业和机构数据,推动以数据为主轴的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为「数字中国」作出贡献。

  感谢国家对香港特区的支持,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六月底签署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在国家数据跨境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共同协商有效的便利及管理措施,促进内地数据在大湾区内跨境流动,助力香港建设国际数据港。

  此外,为加速推动香港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政府于去年六月成立了由财政司司长担任主席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以进一步推动香港就跨境数据流动、数码基础建设、数码转型及人才发展四大范畴努力。

  特区政府亦会进一步推动政府服务电子化,并以「智方便」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以支持香港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连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

  最后,今次的辩论亦有多名议员包括刘国勋议员、刘业强议员等对河套发展表达宝贵意见。河套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创新科技为主题的重大合作平台,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与深圳正全力合作发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中央较早前公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提出要以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的建设,积极主动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把河套合作区打造成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们感谢中央的重视和支持,亦会积极从四大方向努力建设好河套合作区,包括:第一,打造世界级的产学研平台。香港的优势在于科研能力、国际化、高度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我们已在港深创科园规划出以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新科技先进制造等产学研片区,再配合港深两地的创科优势,与河套合作区的政策支持,努力为国家打造出世界级的国际化产学研平台。第二,建构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新一代信息科技、先进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新兴战略产业,特区政府去年发布的《蓝图》中亦提出聚焦发展相关科技领域,河套正是让相关科技能顺利转换、进行中试的最佳地点。第三,汇聚世界创科资源。香港是国家高度国际化的城市,享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河套衔接港深两地,正好是「一国两制」连结最近的地方,有条件成为得天独厚的全球创科资源汇聚点。第四,提供制度及政策创新的实验田,这亦是众多议员有提及的,河套涵盖港深两地,是「特区中的特区」,绝对有条件成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划试验区,试行专属的跨境政策,让人流、物流、资金流、资讯流等在区内便捷流动,我们会致力与内地相关部委研究更多新措施、争取更多新做法在河套区内先行先试。

  河套港深创科园首批三栋大楼现正全速兴建,会于二○二四年底起陆续落成。第一期的总楼面面积预计可达一千万平方呎,当中会有平房式以至楼高30多至40层的办公室及研发大楼、产学研大楼、适合先进制造业的高规格设施等于河套。特区政府下一步会和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区做好招商招租的工作,借助市场力量招商引资,在建设层面提速提量,兴建高品质的科研和产业设施。

  另外,有不少议员如卢伟国议员、陈绍雄议员等等亦对北部都会区特别是新田科技城的发展提出不少建议。新田科技城将会是香港历来最大的创科发展平台,连同河套香港园区部分,共提供约三百公顷的创科用地,有助支持科技产业发展以及进行产品研发、中试转化等活动。加上邻近深圳,有利港深之间的人员与技术交流,进一步深化港深两地的创科协同发展。

  众多议员提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特区政府必定会把握好国家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利用不同兄弟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达致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好香港「一国两制」下的国际化优势,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继续与广东省及深圳市政府紧密连系,探索更多有利创科发展的方法,推进创新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人员交流,建设高水平科技基础设施及创新平台,促进大湾区科技创新全链条合作,深化香港与内地的创新体制对接以及大湾区城市群的联动,为大湾区的创科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共同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主席,香港创科发展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必定会继续以「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建设香港打造成为全球瞩目的国际创科中心。本人谨此陈辞。
 
2023年10月19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4时09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