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医务卫生局局长谈疫苗接种和慢病共治计划(只有中文)
*************************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今日(九月二十八日)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同场接种疫苗的有医务卫生局常任秘书长陈松青、卫生署署长林文健医生、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医生、医院管理局(医管局)主席范鸿龄、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医生和前线医护人员。以下为会见传媒环节的答问内容: 

记者:十五价和二十价肺炎球菌疫苗最新的接种建议是怎样?也想跟进秀茂坪邨两兄弟的命案,医管局指医务社工有跟进但社署却没有纪录,是否反映医管局和社署之间的协作不足,有缺口?另外,两兄弟在精神科专科门诊覆诊期间的病情如何?他们没有覆诊的那五年内,医管局有没有跟进?

医务卫生局局长:我先回答有关秀茂坪邨两位智障兄弟死亡的事件。对于这事件,我们是相当难过的。至于他们的死因,相信警方是会调查的。我们现有的资料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当这位女士在五月入院时,其实这是四个月前的事,当时医护人员已经跟医院内的社工,即医务社工有联络,而医务社工已开始处理其家庭的问题,这是第一点。医护方面和社署(社会福利署)的社工是有好好的联络,即是在四个月前已开展了。

  第二,我们知道医务社工很尽责地即时已经联络了这位女士、这位母亲的家人,她有一位小儿子,也联络到这两兄弟。当时做了很多跟进工夫。

  第三点很清晰的是,其实当时的讨论点是怎样照顾这位母亲,是有关她出院后的照顾。当时得到的资料是这两兄弟本身有照顾能力,他们有自我照顾的能力,甚至考虑由他们照顾母亲。他们两位亦曾先后到过医院探望母亲。这三点是很清晰的。至于为何他们在四个月内都能够照顾自己,但最近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至最终发生了这样的悲剧,他们在家里死亡,我相信要等死因调查和警方的各样调查。社署在这方面也会跟进,到底近期有没有与他们联络过。但很肯定的是在过去四个月,由(该女士)入院的一刹那开始,我们的医务人员是有联络社工,而社工也做了很多工作去联络其家人。

  医管局方面,就他们原本在精神科的覆诊跟进,他们是在二○一八年最后一次覆诊。据我所知,医管局同事对一些轻度智障但没有不正常行为、影响自己或其他人的(个案)在跟进方面是有方案的,之后也会有追踪。这方面我交由高医生向大家解释。

医管局行政总裁:正如卢局长刚才提及,我们对于一些在我们精神科门诊覆诊的病人,如果他们没有回来覆诊,我们有一个跟进的机制。当然在(处理)严重的个案,我们会派同事直接与他们联络,甚至会上门接触这些病友。但我们看到的资料,这两位兄弟不属于一些严重的个案,亦知道他们在以往,参阅纪录有自我照顾的能力。但因为他们没有回来覆诊,我们的同事也有与医务社工联络,他们亦有联络这两位兄弟,所以不只一次,有数次透过不同方面联络他们。但当然,正如卢局长提及,这次如此不幸的悲剧发生后,我们都知道无论是警方或社署都会详细研究及调查这个个案。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卫生防护中心和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在星期二讨论了肺炎球菌的情况和疫苗,主要做两个工作,第一是检视香港数据,包括肺炎球菌引致的入侵性的肺炎球菌疾病,特别针对两岁以下小朋友和65岁或以上成年人的状况,第二是检视现时在香港的数种肺炎球菌疫苗的安全和成效。针对该疾病,回顾过往八年的数据可以见到,香港的肺炎球菌入侵性疾病主要为针对刚才提到的两个组群,即小朋友和老年人,而我们最常见的是血清三型,差不多占一半的入侵性疾病。专家亦检视现时香港的四种疫苗,包括PCV13,即十三价(十三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十五价(十五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二十价(二十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二十三价(二十三价肺炎球菌多醣疫苗)四种疫苗,都见到是安全和有效的。但如果看成效,会发觉一些新疫苗PCV15,即十五价疫苗针对血清三型所引致的免疫对抗能力,比现在使用的十三价和二十价为高。所以专家委员会的结论是建议政府在疫苗注射计划中,未来可以用十五价取替十三价,而二十三价不变。结论是现时针对小朋友,即他们于两个月和四个月大时需要接种共两剂,在一岁时接种第三剂,现时使用十三价,将来我们会转为十五价。对于老年人即65岁或以上,如身体没有病患,我们会如现时一样使用二十三价疫苗,如果有病患的会接种二十三价疫苗,随后一年再接种十五价疫苗(应为如果有病患的会接种十五价疫苗,随后一年再接种二十三价疫苗)。这是科学委员会最新建议,我们已通知了医生,亦以新闻稿通知各位市民。谢谢。

记者:想问关于流感和新冠方面,预留了多少病床予病人?现时流行的新冠类型是XBB,会否引入相关的单价疫苗?若会,何时会到香港?第二,想问「慢病共治计划」,之前说过已找到二百多名医生参与,现时最新有多少名医生会参与计划?到十一月中计划开始时,局方预计会有多少名医生加入网络?整个计划要服务200 000人,预计何时会招募到足够的医生?医生数目会否如一些医生团体所指要有1 000人才足够?

医务卫生局局长:我先回答有关「慢病共治计划」(「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下医生的招募事宜。这个计划刚刚推出,会于十一月开始正式执行。以刚推出来说,我们看到反应是不俗的,有超过200名医生已加入这个「慢病共治计划」,数目正陆续增加。我们的《基层医疗指南》内有超过3 400名医生。随着计划有更多细节落实和在十一月真正执行,我们预计更多医生会参与,对此我们较为乐观。当然我们需要向业界作更多解说,务求令他们理解整个计划的内容。我在此强调,这个计划并非要改变现有病人的处理模式。这个计划是针对现时在社区内完全没有症状的健康人士,但他们有些隐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计划去找出他们。所以对医生来说,他们加入计划所得的是额外收入。至于应对流感疫情和医院病床等问题,我交由高医生去解释。

医管局行政总裁:刚才局长所提及,应对流感,我们是多方面配合,亦要视乎病情的情况有分流的安排。很多时间我们看到例如流感病人,特别是长者的朋友,其实他们不只单单有流感,很多时候他们本身也有慢性疾病,并由于上呼吸道流感,而引起并发症出现。因此,最重要是增加我们整体能够应对的能力。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由于病床使用率较高,刚才我亦提及我们的住院病人都多,因此我们亦额外增加了数百张病床,甚至乎在高峰时,加至接近1 000张额外病床。当然,有一部分病床是由其他专科,例如他们有一些位置腾空时,我们安排一些病人在该处接受治疗,一些则是额外加开的病床。不过我想强调,最重要并不是感染后有并发症后入医院,最重要是病征轻微时及早看医生,如果病征轻微便去看门诊及私家医生,另外更紧要的一定是接种疫苗,因为大家都看到所有的科学数据均显示,这些上呼吸道的感染,特别如流感、新冠,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帮到病人的情况不是来医院。因此这里我再呼吁大家,特别是一些长者的朋友,以及大家最近都看到很多小朋友的个案,以及一些有慢性疾病的人士,一定要及早接种疫苗。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新冠病毒现时已经变为呼吸道风土病,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一样,不会在短时间内离开。所以过往几年,我们针对新冠病毒,疫苗注射都是很重要的一环。回顾我们的疫苗注射计划开始时,都一直审视科学数据,以及可以用的疫苗都一直在变化。由最初我们用原始株疫苗,到使用二价疫苗,即涵盖了BA.4和BA.5(病毒株)的疫苗,到现在也要考虑未来有什么疫苗可选择。世界卫生组织(世卫)在今日的会议,主要是研究未来新冠疫苗的应对策略,和应该选择什么针。我们正留意着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我们的科学委员会会在十月召开会议,回顾世卫的建议,和看看究竟在二○二四年,应该选择什么疫苗。这方面留待世卫进一步公布,或者我们专家组的讨论。但未来的方向我相信疫苗注射必定是重要一环,所以我们都正密切留意不同药厂有没有新型疫苗,或称为第三代疫苗,即XBB疫苗,甚至是其他不同平台的疫苗,我们都要考虑的。谢谢。

记者:即将踏入冬季,刚才也提到会迎来一个高峰期。其实实际的高峰,即流感和新冠大约会在哪个月出现?你们会呼吁巿民什么时候之前要尽快打疫苗呢?另外,也想追问秀茂坪邨两兄弟的事。刚才提到他们没有覆诊,但有透过医务社工定时联络。最后一次联络是何时?是否当时已确认了他们的病情是不需要再覆诊呢?政府早前说过未来会加强多些医社合作,或者与医管局多些合作以找出隐性个案。局长觉得现行机制是否足够去找到隐性个案,医社合作又够不够?有没有哪方面可再加强?

医务卫生局局长:我先回答流感和新冠的问题。呼吸道感染包括季节性流感和新冠,一般在冬季会见到有高峰,由一月至三、四月;在夏季亦有另一个高峰,通常在七月至八月。我们现时已踏入夏季流感的高峰,预计在今个冬季亦会面对同样的高峰期。除了季节性流感,新冠也有很大机会重来。

  有所不同的是,过去三年我们曾经采取一些社交距离措施,特别包括佩戴口罩。自从(今年)三月开始取消口罩令以来,这是第一个冬季,三年以来我们(首次)在没有口罩令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挑战比较大,亦是为何我们今年希望提早开展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

  在此我重申一点,就算没有口罩令,其实口罩本身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好肯定的作用,尤其是出现冬季流感和新冠高峰的时候,我们建议有症状或身体不适的人士绝对要佩戴口罩去保护其他人,甚至应尽量避免上班、上学或到人多的地方。另一方面,本身是长期病患或免疫系统较差的人士,在流感高峰季节,应该避免在人多挤迫的地方出现。在这些地方,例如公共交通或公共场所,若本身是高危人士,可以考虑佩戴口罩以保护自己。口罩不单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保护其他人。但当然最重要的始终是预防胜于治疗,所以希望大家尽早接种流感疫苗和新冠加强剂。流感和新冠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如果大家选择分开接种也可以,不过其实是可以同时接种的。

医管局行政总裁:其实就病人的覆诊安排、我们的跟进,一直与社署同事有十分紧密的合作,亦会就个案,他们会商讨、开一些会议、看看个别个案的跟进。事实上,就这个个案,我们医院的同事与医务社工一直也有看着个案,而我们的医务社工其实都是社署的同事,因此连贯性这方面是十分紧密。就这个个案,我们翻查纪录,见到社工同事有多次透过不同的途径,去联络两位过身的人士。而他们亦有安排与主诊医生商讨,用什么方法去跟进、什么途径、有多紧密等。这些在精神科方面均是很常见的做法,因为大家都知道,精神科的个案很多时都是由跨专业团队一起讨论、如何跟进、如何覆诊等。
 
2023年9月28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7时56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