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会见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九月八日)下午到慈云山(南区)社区中心,探望受暴雨影响的市民。之后,他到筲箕湾耀东邨视察山泥倾泻情况。以下是李家超在视察后与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和房屋局局长何永贤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行政长官:很多谢大家来到这里采访实际情况。这次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所带来的雨量是百年一遇,即是在数字方面,24小时内下了全香港全年四分之一的雨量;概念来说,可以说是90天的雨量全部集中在一天,所以其带来的水浸和山泥倾泻等情况是严重的。
特区政府处理这次百年一遇的暴雨,我们的行动有三方面:第一是预警;第二是应对;第三是善后。在预警方面,相信天文台亦解释了,在现有的科技能力限制下,暴雨预测比台风预测困难得多。现有天文台发放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是基于收集到的雨量和预测到的雨量,在未来一小时将会超过70毫米,而且会持续。纵然我们的预测系统是国际水平,但与每个地方的天文预测一样,在暴雨预测的限制下,雨量实际超过70毫米多少、雨会下多久,以及涉及范围多大,在预测方面都有限制,所以在发布预警方面,都会受这些因素限制。
至于在应对这次暴雨方面,自从天文台发布了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后,所有政府有关部门都立即到位,而且不断部署新的工作。由于雨的变化很快、雨量很大,所以每个时刻,整个政府都全力将焦点放在调配人手和作出部署方面,而事实上,各部门都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包括消防处、警务处、渠务署、路政署,以及各区民政事务处同事等。在政府部门全程投入的过程中,我们大约在今早五时半左右宣布进入极端情况,而且发出极端情况警示。在发出极端情况警示后,为了尽快向市民公布情况,在下午两时半左右,政务司司长举行了一个联合记者会,令大家了解我们整体行动的情况,以及实际社会的现状。
现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善后工作,包括处理山泥倾泻,以及仍有水浸的地方。我们已经宣布会将极端情况警示延长,至少维持至午夜十二时,目的是利用这段时间,确保市民安全、道路安全。我们除了要处理倒塌的山泥和水浸事件外,更要检查道路安全、路面结构等,确保我们可以尽快回复正常。
由于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宣布香港进入极端情况,所以大家在理解信息方面需要熟习。我们亦再次说明,在极端情况警示发出后,所有上班与否的安排等同八号风球的安排一样,因为大家都很熟悉八号风球的工作安排。所以我们这次再次说明,在极端情况下,无论暴雨的警示是什么,只要极端情况警示仍维持,所有工作安排都等同八号风球的工作安排,我们每一次都会加以说明这一点。经过这次后,大家对于信息的掌握会更了解。我们会动员公务员以及「关爱队」服务社会,尽快回复交通方面和整体社会的运作。
总结这次经验,我相信纵然我们在预测暴雨方面有科技能力方面的限制,但在发放信息、更加做好预警方面,我们应该检视一下,包括发放预警时,应该多从提高安全系数,或令市民在准备方面更加掌握信息,这方面我们会检视,希望将来在发放信息方面会有更多资料,令市民掌握得更好。
我在此首先多谢市民,在处理水浸或不安全的情况下配合政府的工作,亦多谢义工以及「关爱队」;我们亦动员了公务员,所以在善后工作,我们希望尽快做到最好。我们会总结经验,之后将我们做得好的地方记录下来。另外,检视发放信息方面,令市民更加掌握,我们亦会在这方面多做工夫。多谢大家。
记者:特首,今次没有使用紧急警示系统,其实启用的标准是甚么?没有使用是否一个错误的决定?另外,有人归究苏拉后的善后工作未做得好,杂物未清理,令雨水渠堵塞出现水浸。这一方面,路政署、渠务署方面有没有责任?
行政长官:紧急警示系统的目的是让市民有足够的资讯,其实当天自从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发出后,政府不断发放有关信息;而在发放信息的渠道方面,我觉得是足够的,所以沿用市民已经在等待信息的渠道发放,我觉得是更加令他们聚焦留意政府发放的信息。但我同意在发放信息方面,刚才我也说过,特别在预警方面,我们怎样可以在纵然科技预测暴雨的能力有限制下,也应该多从安全系数考虑,以及多从市民需准备应对的角度考虑,从而把预警的资料发放得更多、更早。
另外,关于今次有多个地方水浸,甚至有山泥倾泻,原因是百年一遇的雨量导致有很多地方水浸。至于苏拉吹袭后,会否有一些地方因为雨水导致例如一些物件冲走而对渠道有影响,我们在处理苏拉的善后工作方面,已经视察了渠道,亦已经视察和清理杂物和障碍物。但在这么大的雨量下,有没有其他市面、路面的一些杂物冲进去,这是实际在现场发生的事情,我相信在每一次水浸都会出现。今次是百年一遇、是90天的雨量同时集中于一日降下,而某几个小时的雨量是聚焦降于某些地方,所以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雨量集中兼且大量,是百年一遇的雨量。
记者:特首你好,想问你刚才看完耀东,见到山头上仍有很多大石卡着,其实还有没有危险性?预计要花多久处理及如何处理?第二,司长刚才在记者会上提到昨晚的降雨是五百年一遇,如何得出这个数据,因香港天文台是由一八八四年成立,这是如何解释呢?
行政长官:有关山泥倾泻,我稍后请林局长(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和大家讲述细节。署理渠务署署长说的是渠务设计方面有其标准,而根据渠务署的渠务标准,这是五百年一遇的,这是涉及部门的标准。就今次山泥倾泻,我刚才已看过情况,我对林局长说最主要的是,第一,我们希望尽量将有可能产生危险的山泥倾泻部分与市民隔离。根据我们目前所作的评估,距离是安全的,看不到对居民有即时危险,但我们会监察情况。当整个情况适合时,我们便会处理。我认为现时最重要的是,首先市民知道哪个地方可以去,或不可以去,确保他们和山泥倾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这方面,部门的同事已处理,并不断用无人机监察实际情况,确保我们知悉有任何问题要处理,又或要即时发放信息提醒市民。我请林局长讲解我们处理山泥倾泻的情况。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耀兴道)山泥倾泻的地方由地面计约100米,若由人工斜坡计也有约40、50米。天气稳定下来后,我们便会派人清理斜坡上面的碎石、采取措施稳固碎石和清理滚下地面的泥石。我们会尽快,人手、机械和车都已在候命。只要环境许可,我们便会开始工作。
记者:你刚才提到会利用一些安全系数,让市民可以准备得更好。去年的紧急警示系统伊利沙伯医院都有使用过,其实会否是一个双重标准呢?今次暴雨有否造成人命伤亡,有没有详情?如果有人因为暴雨而死亡,你的感受如何?谢谢。
行政长官:首先,任何市民如果因为事故出现意外,我们当然很难过。但我们都要知道,这次事件是因为百年一遇的暴雨,雨量是我们控制不到的。我们可以做的是尽可能发出预警和部署好足够的应对,以及做好善后工作。至于我们用什么方法发放信息,决定因素是如何最佳地令市民接收到发放的信息。就这次暴雨事件,在我们发出了黑色暴雨警告之后,我相信市民一直在留意,黑色暴雨警告何时会取消,或延续到何时,所以市民已经很留意在这方面的资料发放。我亦记得我们第一次使用紧急警示系统的时候,市民的反应很有差异。我觉得在发放信息方面,如果能够使用一个市民最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所以使用什么方法,就是以这一个目标作考虑。我相信这次发放信息令市民接收到,并不是渠道方面的问题,而是在预警方面,纵然有限制,可否发放更多信息。这是我要求整个政府各部门检视的一个重要工作。
记者:特首你好,其实你多次强调百年一遇的暴雨,但已发生超过12小时,为什么会到今日下午两时半才有问责官员出来交代,而特首你本人甚至没有出来?第二,其实特首你也承认在发放预警信息方面有检讨空间,会不会与局长及各位官员向市民致歉?
行政长官:我们需要明白,今次我们在应变的时候所要处理的事情,每一刻都在变化,而且情况在加剧。政府在应变方面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对于事件的处理是否足够,包括调配足够人手、装备,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就是做这些工作。而且在当时水浸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真正处理事件的官员出现在某些现场,其实对于工作,我不认为有帮助。在我们部署、统筹和处理方面,整个政府的应对是首要,而且给予我们的时间亦不多,我觉得我们应该重点去应对整件事。当然,每一件事件我们都可以有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但是,面对当时的情况,我亦知道雨量之大,我亦明白所有精力必须全面投入应对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就要做好应对工作。当我们觉得情况某程度上受控便出来了解情况,亦让市民知道政府很重视这件事,这是应该做的,但做的时候亦应该先做好应对危急的工作,那才是首要。我希望市民明白将来我们应对任何紧急事件,首要任务是确保安全、确保首先能妥善处理好事件。而我们的部署从未停过,整个统筹并没有停过,人手调配亦不断增加,所以你看到在记者会上我们已向大家清晰交代整体人手、不同部门的部署。我希望大家明白,今次造成这么广泛的水浸,是因为雨量是百年一遇,并在短时间内集中在某几小时、某些地区大量降下,这就是事故的原因,亦已超出我们渠务方面设计的承受能力。在应对方面,我很感谢每个部门全程投入,而我们的应变也会全面做到尽快和最好。我同意在预警方面要作出检讨,看看如何可以,虽然在科技的限制下空间未必很大,但如果我们提高安全系数、多从市民的准备方面考虑,能否发放更多信息呢?这是我们努力在做的,希望市民明白政府在这件事上全程投入,并已想尽方法令事件所引起的伤害减至最少。多谢大家。
完
2023年9月8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1时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