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应对海葵低压槽带来暴雨所致广泛地区水浸联合记者会答问内容
****************************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九月八日)下午就应对海葵低压槽带来暴雨所致广泛地区水浸举行跨部门联合记者会。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路政署署长陈派明、消防处处长杨恩健、民政事务总署署长张赵凯渝、运输署署长李颂恩、署理渠务署署长徐仕基、署理香港天文台台长李立信,以及署理土力工程处处长及副矿务处长张秉业亦有出席。以下是记者会的答问内容:
 
记者:政府今早约五时半已发出极端情况,为何劳工处的指引要待上午七时许才发出?就孙局长所说,为什么政府只建议雇主根据台风指引不应扣减假期,而非直接宣布停工?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多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早五时三十四分,政府发出极端情况;至上午七时十分,劳工处的新闻稿主要详述在极端情况下雇员与雇主一些应注意的事项,包括我刚才所说:(一)雇主不应要求非必要人员上班;及(二)不应扣减他们的工资或假期,这些是补充资料。
 
  另外大家也理解,多年来如有台风、暴雨甚至这次极端情况,大家一向都根据我们的指引,这方面行之有效。大家要明白,就算在天气差的情况下,有一些必要人员仍需上班。大家可以想像,譬如在医院甚至安老院的员工,他们需照顾不同人士、需要上班。所以,我们一向的做法是认为不应一刀切,而应根据指引让雇主与雇员按《台风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则》处理好包括极端情况下的上班和下班的状况。
 
记者:刚刚其实已有介绍过跟深圳排洪方面的一些沟通,我们还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具体细节,就是这一次深圳水库排洪,香港跟深圳方面做了哪些沟通?后续还会有怎样的沟通?以及希望能够介绍一下在应对突发强对流天气的时候,深港之间有哪些常态的沟通机制或者管道?
 
保安局局长:其实香港警方跟深圳当局有一个很紧密的沟通,就是在排洪这方面,其实我们有机制是在遇到排洪时,应该怎样去应对。一般来说有三个小时的通知,因为今次的雨下得很快,可预测性比较低,所以我们就有45分钟的预告时间。这个通报最主要就是保障两地居民的安全,我们根据这个机制,向一些相关村的人去作安排,如果有需要的话,替他们安排一些临时住处,协助他们撒离,但后来他们发现没有这个需要。实际上,我们看到这次排洪对他们也没有那么急切影响的情况,那几个相关的村,也没有出现很严重的水浸情况。总的来说,我们跟深圳当局的沟通是很密切的。
 
记者:你好,想问刚才孙局长提到有关安排等同于八号风球的安排,惟新闻稿所写的是参考八号风球的安排,有市民不知道,照样外出上班,是否整个解说或指示做得不够、不充足?为什么暴雨下了一天,直至早上六时才公布极端情况?为什么不可以行政长官深夜在Facebook发文时已经说明停工停课的情况?由行政长官于十二时在Facebook发文,直至下一次发文相隔12小时,中间没有任何官员出来交代或指示市民应该怎样做,这段时间,官员有什么工作?为什么不出来向市民交代应该怎样做?最后,想问关于水浸的情况,是否与苏拉过后很多树叶树枝未清理好,导致堵塞渠道有关?是否清理工作做得未够好,才导致这次严重水浸?
 
政务司司长:关于你的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回答过一次。这次的雨很大,刚才有同事提过,500年才有一次这么大的雨,还有我们从未试过、香港亦从未遇过这样的情况。昨日发生这个情况后,我们的同事——刚才不同同事都有报告——整晚不停工作。行政长官亦给予我们指示要怎样做,他在凌晨一时许发文,提醒大家要小心,留在安全地方。我们在凌晨两时许亦发出新闻稿,告诉市民我们正在做什么,要如何应对,提醒大家在六时前,我们会宣布上班上课的安排。直至早上五时许,我们亦发出新闻稿,公布极端情况,以及在极端情况下的安排会怎样;到了七时许,劳工处再发出新闻稿,详细解释工作安排。可以看到同事一整晚出了很多次新闻稿,不停工作,目的是要尽快应对问题。
 
  你问及为何五时许发出(新闻稿),不能再早一点,这些雨的可预计性十分低、十分难,与台风不一样,刚才天文台台长亦解释过。我们当然很想准确地掌握,但就这次的雨真的很难,甚至落在哪里、有多广泛、多大雨量,其实都很难作出一个很准确的预测,所以才未能更早通知市民。但整晚到早上先后发出(以上)四次新闻稿,一直都有提醒市民有关情况。在黑雨下,救援工作一直进行。直到现在,情况较好时,我们立即向市民交代情况。你提到参考(八号风球)的情况,意思是要他们按照八号风球的做法;这个再加强的说法,我们在七时许已经作出。这就是今日整体的情况。
 
  当然,每件事都可以做得更好,但问题是大雨的预测性不可以与风暴同日而语。还有最大的问题是,这次的雨从未试过下得如此大和急,所以才造成这个情况。刚才(署理)渠务署署长都提到,降雨量超越了我们的渠务系统所能够承受的能力,等于一个浴缸放了四缸水,或已超过(负荷)就会漏出来,会有这个情况。我们向大家报告实情后,将来情况如何处理,我们会再研究。
 
署理渠务署署长:上次台风苏拉过后,渠务署联同其他政府部门已即时就一些在渠道上的淤塞物例如树枝即时进行清理,并巡查所有渠道,确保其运作畅顺,但今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如司长刚才所述,是渠道本身设计的排洪能力未能抵受这么大雨。另外,大雨将树叶和泥沙经地面迳流冲进渠道,有机会导致淤塞。
 
记者:几位你们好。有两个问题分别想请教政务司司长和保安局局长。首先,就是想问关于紧急警示方面,刚才政务司司长的说法就是因为已经有黑雨,觉得已经足够提示到市民。但是两个机制其实并没有冲突,既然大家都说这次是很急、很大雨,是世纪一遇,为什么不多用一个方法确保所有市民能够100%都收到这个资讯,知道外面有危险?政府是否低估严重性才没有使用这个机制?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排洪方面,刚才局长的说法是警务处是在45分钟前已经收到深圳当局通知,但政府的新闻稿是在排洪16分钟前才通知市民。16分钟这么短的时间,其实期望能够准备到什么?他们有没有一个足够时间能够真的可以准备去做一些撤离,或者保障他们的家园安全,或者避免一些财物损失?即是在这么短的时间才通知会否太急?下一次会否检讨这件事?多谢。
 
政务司司长:其实刚才(政务司)副司长已经回答这个问题。今次这么急、这么大的暴雨从来未有过。而且很急,其实天文台已在不同时段发出不同的暴雨警示,并一直提升(有关警示)。其实市民应很清楚知道有关情况。这个(雨势)变化得很快,我们都事前无法能在较早情况可预视到,所以天文台第一时间已不断向大家发放(有关警示)信号。我们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市民应该清楚知道水浸情况。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黑色暴雨已经发出。这就是昨晚情况。
 
保安局局长∶我说说排洪的情况,其实你说得很对,我们45分钟前得知(排洪),16分钟前发布新闻稿,但我们的工作并非只是发布新闻稿,透过新闻稿才通知市民。我们一知道会排洪时,第一时间安排很多其他部门,包括渠务署、消防处、民政事务总署、社会福利署,第一时间到实质受排洪影响的六条村内,安排他们撤离及其他工作,这方面我们没有一刻疏懒,立即进行。只不过,与此同时,我们补发一个新闻稿让所有香港市民知道。我们最主要是处理好事件,以及先为受影响市民完成工作。多谢。
 
记者:想请问一下,超过了渠务署系统承受的能力,可否讲得浅白一点,即其实现时可以容纳多少水?雨量何时超越了渠务署承受的能力?另外,多久没更新或扩充过?是否有需要在今次暴雨后再检讨排洪和渠务的系统?由暴雨、黄雨到黑雨都是很短的时间,预测的时候是否知道会这么大雨?昨日最先提过新界北的水浸,但港岛、柴湾水浸都很严重,下次会否都通报这些地区,可让在停车场的人有机会补救?
 
署理渠务署署长:如刚才提及,昨晚录得最大雨量的地方是柴湾及大潭,总雨量接近600毫米,而一小时的降雨量是158.1毫米,属于一个500年一遇重现期的雨量。一般来说,渠务署在市区主要排洪设施的设计标准为200年一遇,简单而言,当日降雨量已经超过设计的容量。
 
署理天文台台长:当知道广东沿岸会受到海葵残余相关的低压槽影响,天文台早前已预测香港昨日和今日的天气均是不稳定、有雨及有雷暴。其实在昨晚入夜后,大雨初时较集中在新界北部,所以我们在昨晚七时四十五分左右,已先后发出局部地区大雨提示和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随后大雨逐步发展,天文台在晚上八时二十五分发出特别天气提示,提醒全港市民香港广泛地区可能受到大雨影响。其后该雨区影响范围逐渐扩大,我们在九时二十五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亦在九时五十分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这信号是特意提醒市民,道路会出现严重水浸和交通挤塞。随着大雨继续影响香港,我们在十一时零五分发出今年第一个黑色暴雨警告信号,随后雨势正如刚才提过,在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之后的一小时,我们(天文台总部)录得破纪录的一小时雨量,即158.1毫米雨量,是自天文台开台、即一八八四年有纪录以来的最高纪录,是一个很极端的情况。
 
政务司司长:我想补充一点。我们未来的工作,正如刚才提及,极端情况的警示会最少维持到今晚十二时。我们在今晚九时至十时左右会再向大家宣布究竟极端情况的警示是否需要继续。我们为何需要数小时处理?第一,我们当然要尽量处理好水浸的地方;另外,交通方面要恢复;第三,就这次特大暴雨有否破坏道路,我们需要检查;另外,是否有山泥倾泻危险。我们都要检查,所以我们整个晚上都会进行这些工作。我们当然希望香港尽快恢复正常,雨势尽快停止。今晚九时至十时左右,我们会再公布有关情况。在此特别向大家报告这一点。
 
记者:你好,想问今次黑雨造成很多严重水浸,出现很多车辆在道路上「死火」的情况。为何政府没有就交通方面做事前的预警?是否因警觉性不足?另外,想问能否说说要公布极端天气有什么考虑因素?如果将来再遇到类似问题,是否有机会能提早通知大家?谢谢。
 
政务司司长:其实极端情况这个词语的涵义很阔,即是包括所有情况,当发生了某些意外或情况,让香港大面积出现例如交通问题,甚至电力出现问题,而市民需要特别注意的,甚或导致上班和上学都出现问题,政府便会作出这个公布。这需要按实际情况判断,不能一概而论。以往台风,当八号、十号风球过后,很多树木会倒塌堵塞道路,这就是极端情况;而今次是很大的暴雨,是数百年一遇,这是政府在事前没法预计的,这也是一个极端情况,造成交通问题、水浸,对市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政府有此宣布。
 
  站在政府的立场,我们当然希望能预早向市民公布,我们一定很愿意预早提醒市民。正如上次台风苏拉就是很好的例子,政府提早了很多告诉市民,原因是根据天文台同事表示,台风比较容易预测,能够预测路径、什么时间会大概移动到哪里、每小时移动多少公里,台风有数据让政府相对准确地判断,但大雨则没有。现时科技并未能准确预测雨势有多大、雨量和降雨地点。坦白说,连香港和澳门距离如此近,降雨情况可以完全不同,风势倒是差不多,阵风一下子就能从香港到达澳门,因此即使两地距离如此近,(雨势)都有很大差异。正因其预测性如此低,又刚好遇上暴雨,才会造成广泛地区水浸。
 
  现时政府需要做补救工作,尽量去做刚才说的工作,极端情况会一直生效;现阶段要做好我们的工作,直至政府认为市民出行、市面交通大致恢复正常,政府才会宣布取消极端情况的警示。
 
运输署署长:刚才同事也提到,今次无论是雨量之大和情况变化的速度都是前所未见。虽然如此,我们就交通情况,其实一知道最新资讯时,都有透过不同渠道公布,让市民可以知悉状况。我们无论是在运输署自己的「香港出行易」(流动应用程式),向传媒、电台提供最新有哪些道路封闭、哪些公共交通服务有延误或新安排,都由昨晚至现在不停更新。当然,公共交通营办商亦有在他们的网页和渠道公布,我们会继续进行这些工作。谢谢。
 
记者:大家好,想问两条问题。第一就是如果再遇到极端情况,比如说再有百年一遇的大雨,除了紧急人员之外,其他的全港员工,会不会考虑宣布全港停工的一个决定?因为今天很多市民上班时比较困难和危险。第二,想问今天中午时分在上环客运码头发生的男子堕海不治身亡的事件,到现在有没有进一步消息可以公布?如男子身分、堕海原因等,谢谢。
 
政务司司长:谢谢你的问题。正如我们刚才所说,在极端情况下,其实等同八号风球的安排。在我们来说,在八号风球下的安排,刚才劳工及福利局局长亦已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的安排并非「一刀切」,因为每个行业、每个工种都不一样。有些工种需要上班,例如安老院、医院都是要上班的,所以我们不能「一刀切」说所有(市民)都不用上班,我们一般不会这样做。
 
  当然,以往在八号风球下行之有效的——数十年以来八号风球下的安排,在雇主(安排下)绝大部分的市民都不用上班,我今日见到很多人都不用上班。但如果雇主认为在必须情况下,并与员工商讨过有需要上班,他首先要注意员工的个人安全问题,以及他究竟有否交通工具可以上班,是否能够很顺利地上班,这些都是雇主要和员工达成的一个事前安排。这些安排并非新事宜,以往在八号风球下,长久以来亦行之有效,所以在极端情况发生时,其实应该参照八号风球的安排。因此,刚才问到会否宣布所有(市民)停工,其实一直以来都没有这安排,但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所有员工——如果真的要上班,当然我们不希望他们上班,极端情况就是希望他们不用上班——希望他们留在家中或安全地方;假若是很特殊工种需要上班,(雇主)要确保他们的安全,并且有交通安排才可上班,这是雇主必须留意的。
 
保安局局长:就刚才在上环对开海面飘浮的人士,在我进来做记者会前已送往医院,其身分和目前状况可能待记者会完结后,有进一步消息会透过新闻处告诉大家。
 
记者:此次黑色暴雨影响方面,预计经济损失会有多少?人员伤亡数字方面会否进一步扩大?
 
保安局局长∶就伤亡数字,至下午一时十五分,医院管理局接获110人报称受伤,其中四人相对严重,所谓相对严重都是清醒。该四名相对严重的人士,两位是因为交通意外,另外两位是因为在路面跌倒。此外,还有一名人士较早前报称有人目击他跌入闸水区,消防处现正搜索中。
 
政务司司长:经济损失暂时未有估计。
 
(请同时參阅谈话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3年9月8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0时0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