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二十一题:推动跨境医疗服务
*****************
  以下是今日(五月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学锋议员的提问和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在上月尾至本月初一连三天的长假期,多间公立医院急症室的轮候时间超过八小时,达到医院管理局在其网站所能显示的最长等候时间上限。有意见指出,政府应推动跨境医疗服务,以加强对香港居民的医疗服务。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有否考虑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内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势,在该等城市兴建「三级甲等医院」(三甲医院),并以香港的医疗系统为蓝本,供大湾区居民(包括香港居民)使用,以纾解现时香港病人轮候医疗服务时间过长的问题;若有,详情为何;

(二)是否知悉,过去三年,大湾区内地城市兴建三甲医院的平均所需时间,以及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已落成或即将落成的三甲医院的数目为何;

(三)有否评估,(i)由香港运送病人至内地医院(例如位于中山或珠海的医院)就医的车程时间,以及(ii)在长假期期间病人在香港公立医院急症室就医的平均轮候时间;及

(四)鉴于据悉,不少香港居民于大湾区内地城市生活、就学或就业,医务卫生局有否计划将该等香港居民的医疗纪录跨境互通,从而加快大湾区内医疗体系的融合;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香港的医疗系统提供基层、第二层及第三层医疗服务,分别照顾市民不同的医疗需求。基层医疗是持续医疗流程的第一个接触点,照顾病情轻微的市民,并着重疾病预防及慢性疾病管理,现时主要由私家医生及公立普通科门诊提供,而后者照顾的目标群组为低收入人士及弱势社群。公营医疗系统,特别是公立医院,则主力提供包括急症及专科服务的第二层及第三层医疗服务,照顾病情紧急或较严重的病人,并为市民提供医疗安全网。

  就陈学锋议员的问题,经征询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及(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推动的战略,建设目标是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充分发挥三地综合优势,促成区内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在医疗服务发展方面,政府一直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有利于两地医疗发展的前提下,加强与大湾区各内地城市的合作,共同提高区内的医疗水平。政府据悉大湾区九个城市现共有70多家三甲医院,政府一直探讨如何透过与区内合适的医疗机构合作,支援在内地工作和生活,特别是聚焦照顾居于大湾区的香港市民的医疗需要。然而香港与内地的医疗制度及服务提供的方式不同,政府会按步就班稳步推展这方面的工作。

  例如政府自二○一五年起让长者使用医疗券支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港大深圳医院)指定门诊的医疗护理服务费用。由今年四月十七日起,长者医疗券港大深圳医院计划的使用范围已进一步扩展至该院外设的华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另外,政府亦已于今年五月十日推出「支援粤港澳大湾区医院管理局病人先导计划」(先导计划),以延续疫情期间的居粤之医管局长期覆诊港人特别支援计划(特别支援计划),让合资格的香港市民继续于港大深圳医院接受资助诊症服务。

  政府会继续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探讨各项可行措施,以更有效地支援居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香港市民的医疗需要,包括探讨扩大相关措施的合作范围至内地大湾区其他与港大深圳医院的医疗服务标准及临床管治架构相若的医疗机构,尤其是采用「香港管理模式」的医疗机构;并研究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生活的港人申领以长者医疗券付还当地医疗保险费的可行性等,藉此协助穿梭两地生活及有意定居大湾区的港人安居落户,融入当地生活,而非单单借助内地的医疗资源应付港人的需求。 

(三)针对本港急症室轮候时间方面,现时医管局辖下18间公立医院设有急症服务,为病情或伤势严重的人士和灾难事故伤者提供服务。为确保有紧急需要的市民能获得适时的急症服务,急症室实行病人分流制度,病人会根据其临床情况被分为危殆、危急、紧急、次紧急及非紧急五个类别,并按类别缓急决定治理的先后次序。医管局的服务目标订明危殆的病人会获得即时诊治,绝大部分的危急(95%)和紧急(90%)病人会在15分钟或30分钟内获处理。最近三年急症室服务各个分流类别的平均轮候时间载列于附件。简要而言,属危殆、危急、紧急的病人占约整体约一半,其平均轮候时间分别是0分钟(即无须等候)、8分钟及26分钟。

  至于次紧急及非紧急病人的轮候时间,无可避免会因应较危急病人的实际服务需求而有所影响,而这些病人亦大多数可以透过基层医疗照顾。近期香港流感及上呼吸道疾病流行,加上长假期期间不少家庭医生/诊所休息,以致不少病人选择使用收费低廉的急症室服务,而非前往私营基层医疗服务就诊,导致次紧急及非紧急病人在近日轮候急症室服务的时间较长。

  为应付急症室的服务需求及改善病人体验,医管局已采取多项措施,包括于不同平台,例如医管局网页、「HA Go」手机应用程式及急症室登记处,统一发布各急症室的等候时间),让病情较轻微的病人于前往急症室或登记前获取急症室整体服务情况的资讯,以决定会否于急症室求诊。此外,医管局亦会提供私家医院及医生的资料,转介病情稳定的病人,并按需要推行特别酬金计划,招募额外医护人员应付需求。

  医管局亦有不同措施管理社区的服务需求并尽量减低不必要的急症室服务,包括:透过社区老人评估服务、社康护理服务及到访医生计划加强对安老院舍的支援,使简单的个案可以在医院外处理;增加老人科到访安老院舍服务节数,并为出院后的长者安排跟进,减低长者再度入院的机会;以及透过「护讯铃」电话支援服务,主动跟进长期病患者的情况,加强对他们的支援,使他们提高自我照顾能力。

  医管局会持续检讨及推出改善措施,加强及优化诊症流程,以为病人提供适切的急症医疗服务。医管局没有备存港人运送至内地医院就医的相关时间或数据。

(四)在医疗纪录方面,政府在疫情期间作出特别安排,让参与特别支援计划的人士,授权医管局根据一贯的查阅资料机制,将其载于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一般称为「医健通」)的病历纪录转交至港大深圳医院作诊症时使用,以便病人得到可持续的护理。有关安排在先导计划下会继续推行。政府会参考过去向港大深圳医院提供病人医疗纪录的实践经验,积极考虑电子病历纪录跨境使用的进一步落实,提升病历及检查检验结果的跨境互通互认水平,加强跨境医疗纪录标准化,方便两地居民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023年5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30分
即日新闻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