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应对疫情指导及协调组」记者会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记者:行政长官,你好。我想问现时香港的疫情发展情况如何?特区政府的防控工作是否比较有效?在新阶段下,如何平衡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疫情防控的需要?谢谢。
行政长官:多谢你的问题。刚才我们总结了自从本届政府上任后就疫情所做的一系列工作,都是针对监察疫情的变化,从而不断优化防疫措施,因为我们知道总有一天要处理好既要防疫,亦要维持经济活动的工作。目前来说,确诊数字徘徊在20 000宗左右,但整体发病情况,大部分都是轻症,甚至有些是无症状(感染)。当然,每天不幸都有一些死亡个案,但我们留意到很多都是例如涉及其本身的抵抗力或有基础病。在疫苗接种方面,如果接种率达到满意水平,死亡或重症的情况会大大减少。所以刚才我说,整个防疫政策现时的焦点是「防重症、防死亡」,以及聚焦保护较高风险的群组。至于其他人士,我们会建议其做好健康措施,保障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做好个人防御,经过这么多年,市民都很有经验,亦多谢很多市民配合我们的防疫政策。
在整体部署方面,刚才你问及整体防疫情况如何。的确,确诊数字徘徊在某一水平,我们正密切留意现时属平台期,还是会有什么变化。我们正处于冬季流感季节,会有压力,但整体上,我们的疫苗接种率高,刚才卢教授亦提及接种了第三剂新冠疫苗的接种率有83%,加上有250万人曾确诊,加起来有94%的整体防御能力。因此,虽然仍然有确诊个案,但风险可控。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社会有诉求尽量复常。你看到这次推出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在既能控制疫情的实际情况下,大力推动复常。如你有作出观察,过去六个月,我们是不断朝着这个方向,是稳扎稳打,亦是在可控、有序的情况下,不走回头路,大家都很清晰,亦很有信心,我们是不断地迈向复常。我们早前放宽了社交距离措施,再加上现在原则上取消了所有社交距离措施,只保留「口罩令」,我相信经济活动会更好。我亦看到刚过去的圣诞节期间,大家很开心,社会上很多市民都表示很久未曾如此开心,我看到当然感到很欣慰,这亦是政府施政的目标,大家在这情况下,生活一定会更有希望,经济活动亦会因此而产生。再者,我相信我们这次大力推行这个新安排,很多外地旅客都会积极来港,相信旅游业等都会继续发展起来,商贸方面更不用多说,所以整体发展是乐观的,防疫方面亦是可控的。
记者:特首、局长,你们好。两个问题,首先第一条问题是关于通关方面,想关心一下初期会如何安排?即是由哪一天开始,究竟是一月八日,还是一月十日?本身亦会否限制人数?哪些人会优先,是否商务或者家庭等才可以优先?第二,亦都想关心一下具体的入境要求,刚刚说到海外与内地入境香港,其实检疫要求是会看齐,刚才的用字是会向他们发出一个「健康措施建议」做五日的RAT,是否即是他们可以不听从这个advice都是OK?以及现时海外的非香港居民入境香港是有一个打齐两针的要求,现时会否与内地看齐,即是都一并取消?
行政长官:我知道大家都很关心通关的问题,我在述职后跟大家说过,中央在通关方面同意要有三个原则:第一是逐步,第二是有序,第三是全面。即是说我们第一步做得成功、做得畅顺的话,就可逐步逐步迈向全面通关,这是肯定的。而事实上我相信这都是一个常理,因为没有通关三年,立即通关的需求一定很大,我们要确保不出乱子,确保过关顺畅,无需在关口排很长的队伍,否则可能会有挤塞、失控、出乱,导到可能有人受伤等,我们都不想。所以这需要逐步,这是第一个原则。政务司司长向大家都多次说过,我们与内地有关单位已经接触,朝着的目标亦是逐步、有序、全面。我们现时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在一月中之前与内地有关单位达成共识,并把这个达成共识的方案提请中央审批,批准后就落实。当然我的目标是在一月十五日之前完成审批并落实,我们都是朝着这个目标。我们接触的不同单位,大家都是向着这个目标迈进,所以我对这方面是有信心——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怎样才算是「逐步、有序」?我觉得这方面是常理,譬如通关最主要有四个渠道:第一,是经过飞机,即是航班;第二,是经过海路,即是船运;第三,是经过铁路;第四,当然是经过陆路。
在恢复航班方面,当然由零航班、零班次,到可能一开始是两班,稍后是三班,这个都是逐步、有序;再开的点对点,可能开始是由一到两个点,或者由一到三个点,或者由一到五个点,这些都是逐步开放,我相信这都是常理。
同样来说,在我们的船运方面,譬如轮船,都是按着这个实际情况逐步、有序地开放;铁路亦是类似。但我们在陆路方面,大家都知道陆路口岸是我们拥有最大人流的一个通关地点。在过去,二○一九年前,即是疫情前,每日单向出入境动辄是40万至50万人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停运三年,在口岸方面实际上亦会有地理上的限制,譬如每分钟可以处理多少过关人士,两方面的有关单位都要作出部署。当然政府的人手方面并非我们最担心,政府的人手是很容易部署,但我们还需要流程和配套,亦有一些措施是要在实际运作中测试是否畅顺。
在我们通关时实际会有些什么要求,大家都还在商讨中,在商讨中大家便会提出不同的方案。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尽快达成一致的共识,然后就立即报请(中央)。我都知道大家很关心这方面,每一个环节都我都过问。我亦多谢我的15个局的同事,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过去几日都不停回来(政府总部)开会,提出不同方面的方案。简单来说,有一些我们需要确保运力恢复,有一些我们亦要确保民间的配套能配合。而且,我们所说的是人数安排,而这个人数安排亦是可以按着实际情况灵活调校,意思即是说如果我们在逐步中的第一步,我们在通关时第一次的人数安排是很畅顺,我们观察一段时期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的人数安排。实际情况如何,当然我们需要与内地单位商讨。我亦深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香港的市民都会很配合我们的过关方面所安排的措施。如果大家是畅顺有序、有秩序和安全的情况下,我对于通关方面抱有很正面的态度,我认为我们可以处理得到位。
另外,关于入境要求看齐方面,我稍后请卢教授向大家说说。但我知道现时外国入境人士如没有接种疫苗是不准(入境)的,内地就没有这个要求。我知道有这个不相同的地方,但我每一次去做一些大改动——今次是一个很大的改动——我是绝对重视既要让它运作畅顺,但亦要确保风险可控,所以今次我会先观察一段时期,这并不表示我们不会改动,但要先观察在这么大的改动下,我们的疫情情况是如何。当然这方面要很多谢市民的配合,如果香港的疫情进一步在评估下都是可控的,我们会再作下一轮检讨。刚才卢教授亦向大家说过,我们会密切留意着「隔离令」这项措施,视乎疫情再进一步优化。接着我交给卢教授说说我们在入境方面,即是将我们的检测改为「快测」等方面,回应你刚才提出的问题。卢教授。
医务及卫生局局长:多谢行政长官。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市民或全世界对新冠疫情都有更多的了解,有很多防控措施,我们觉得在这时候可以把管控由政府──不论是权力和责任方面──交回到市民自己去承担权力和责任。其中一点重要的是,为何我们会取消检疫令,以及不再判断密切接触,往后这些可能有额外风险的人士,我们会建议他们作一些健康措施的安排,包括进行快速抗原测试。同样道理,对于入境旅客,我们亦采取同样的方向,就是把权力和责任交回旅客,我们会提供健康措施的建议,他们入境后首五天(抵港当天为第零天),直至第五天,进行快速抗原测试。所以,这和我们处理本地,即以前密切接触者的检疫令,有着同一方向和意思。
记者:你好。就通关方面,想追问有否初步共识会先开放哪个口岸,海路、陆路还是空路方面的口岸?另外人数方面,刚才所说,意思是否初步会有一些配额?你与中央方面有否一些共同目标,全面通关会是何时?有否可能在新年前做到?另外,就「限聚令」方面,想问「口罩令」,有否目标说要起码维持到何时?学校方面的全面面授、课外活动等要求,就着接种率方面,会否有调整或放宽?谢谢。
行政长官:我非常明白市民非常关心通关的安排,你刚才所问的问题,首先,由政务司司长带领的「通关事务协调组」会处理;另外,我们与内地有关单位亦要商讨细节。我在述职后回来第一时间向大家宣布,正正就是你刚才提出的问题,包括会开放哪些口岸和人数安排——我们希望尽可能作最大的人数安排——这些我们都会与内地单位商讨。再者,在通关时需要一些什么条件,这些都要大家商讨,并按照实际情况有序推行。简单来说,我们要确保运力到位,而且运力到位后,过关时的人群管理亦要安全、有秩序,并且不需要长时间轮候,导致大家有不愉快的经历。大家既然如此期待通关,我希望在预期方面做得好一些,即使(行程)安排是在下一天,在关口的经历是在预期之内、是畅顺的,这是第一点。何时可以做到呢?刚才提到,我希望最迟在一月十五日,可以由中央批准后落实。之后的人数安排会如何,我每天都会审慎地作出检视并调校。如果(过关)越畅顺,无论南下或北上,大家都很配合,我相信通关步伐一定会更快,因为这符合我们说的是逐步和有序(通关)。
有关「口罩令」,刚才卢教授已经解释,稍后可以请卢教授再解释。我们现已放宽全部社交距离措施放宽,除了「口罩令」仍然维持,因为冬季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是高的。还有,我们要明白冠状病毒株的变化,虽然目前来说,我们大致上掌握它的变化情况,但都不可以排除任何可能性,若因为病毒株的变化导致有新风险,而大家在这个阶段仍然看不到,所以「口罩令」是最好保障市民整体健康,亦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防止传播病毒给别人,亦可以保护我们不会被病毒感染。
学校方面,刚才卢教授亦提及,教育局首先会与学校沟通,当然,现在宣布了新政策,教育局确实要作出适当调校,但我相信沟通是重要的。刚才卢教授亦强调,我的政策亦如是,哪些是需要重点保护的高风险组别呢?其实学生都是要特别保护(的群组),因为第一,特别是年纪小的(学生),自我防御能力未必太高;第二,某一部分(年龄组别的学生)的疫苗接种率未如理想;第三,学校活动,大家都是长时间聚集在一起,所以教育局针对这方面,会因应今天宣布的措施会有所调校,作出较灵活的安排,较现时的安排有更适当的调校。实际来说,待教育局审视,并谘询医卫局的意见后,会与学校充分沟通,学校亦需要时间安排。看看卢教授有什么补充。
医务卫生局局长:我们检讨每一项措施均已平衡该些措施本身的防疫效能和(有关效能)相对社会的成本是多少。就佩戴口罩而言,很多专家都已经提出意见,特别是在冬季期间,我们正在面对新冠病毒、流感,甚至其他呼吸道疾病的三重夹击,因此对我们而言,佩戴口罩的防疫效能现在仍然是非常重要,而我们认为仍然需要继续承担这个成本,所以我们预计「口罩令」在这段时间,特别是冬季作为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暂时须继续维持。
至于学校的安排,我们要明白,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聚集性感染,特别是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因为他们是共同学习和生活。再者,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仍然偏低,最近刚有一名31个月大的幼儿染病去世,今年到现在已经有12名儿童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去世。儿童仍然是我们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其实学校出现任何聚集性的呼吸道感染,我们都非常关注。(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作出很多不同建议,以预防班内,甚至全校的大规模感染。因此,我们会审慎处理和考虑调整学校的检测政策,特别是考虑到不同群组目前达致的疫苗接种比率。
记者:行政长官、局长、医生,大家好。现时有消息指,内地的一些死亡个案出现「白肺」的情况,而且内地的情况好像颇为严竣,当局是否得知内地现时是否已经衍生了一种新的病毒?如果有,会如何防范?另外为什么现时突然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另外,亦想关注药物问题。早前澳门方面已经与香港对接,之后坊间不少药房出现部分药物如退烧药短缺的情况。虽然局长刚刚说会加强采购,但自从(明年一月)八日通关后,情况会否更加严重?如何确保本地市民可以买到药物?会否采取措施,例如限购或实名制呢?谢谢。
行政长官:首先,社交距离措施在过去六个月不断作出调整,绝对不是突如其来。在我上任后的第一、二个星期,已经取消了航班「熔断机制」,并不断调整社交距离措施。我们经常提到精准防疫,以数据说话,在不断容许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之余,按着风险管理稳控疫情。我觉得在过去六个月,这稳步向前、稳扎稳打的部署是成功的。现时亦到了一个阶段可以放宽其他社交距离措施,因为回望过去,是由原来(确诊者)需要集中隔离,改为不需要集中隔离,这大风险的阶段,我们已经成功度过。而检疫安排由本来七日改为「0+3」,我们亦已经度过,风险可控。接着,我们通过针对性的安排举办多项大型活动,因应举办大型群体活动可能引致的风险作出了针对性的安排,最后能管控疫情、管控风险,令我们得以稳步前进,不断举办很多社交活动和国际盛事,这亦是经过部署的。我非常感谢卢教授上任后,在精准防疫及风险管控方面,做得非常专业并且成功,令我们过去六个月能够稳扎稳打,迈向今天的目标,这完全是按照我们的政策,以及整体上稳中推进的计画进行。
至于内地的疫情、病毒,以及药物供应方面,我交由卢教授回答。
医务卫生局局长:关于一些内地疫情的消息,我希望大家要留意,网上有很多未经证实的信息,亦可以说是谣言,关于这些所谓新的变异病毒,或是「白肺」等,希望大家要查清楚来源。国家卫健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作出澄清。现时来说,据我们所知,内地流行的仍然是Omicron的变异病毒株,与世界各地没有特别的分别,亦暂时未有一些新的变异病毒株出现。至于药物方面,我想交由卫生防护中心徐乐坚医生谈谈香港的药物供应,包括公营体系和私营市场的供应。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谢谢局长。就市民所留意的扑热息痛,这是退烧药物,其实在公营机构,医院管理局已储备足够数量可以供到医院管理局求诊的人士使用。在今年年初,我们对每个确诊个案都有提供一个防疫包,内有扑热息痛药物。就现在个案数目,储备数量足够未来超过半年的用量。至于坊间一些药房、药行,政府当局亦与很多药房、药行继续密切联系,因为我们知道本地有不少生产商会生产扑热息痛药物,所以在供应上我们认为暂时足够本地市民需求。不过我亦想提醒市民,不需要特别针对某个牌子的退烧或止痛药,因为不少药品都含有扑热息痛成分。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完
2022年12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0时55分
香港时间20时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