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五题:保育中华白海豚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郭伟强议员的提问和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的书面答覆∶

问题: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华白海豚被列为易危物种。据报,一项研究计划的结果显示,二○二一年中华白海豚在大屿山西南、西、西北及东北四个调查区域的整体数目估计为40只,其总数在18年间减少接近八成。有环保团体指出,近年海上走私活动大增。走私快艇在海面高速航行,严重骚扰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更有不少中华白海豚被撞伤及撞死。此外,相继推行的大型填海工程也会对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带来威胁。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三年,在有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海岸公园(例如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及南大屿海岸公园)的范围内,有多少艘走私快艇超速行驶和当中有多少艘被截获,以及分别有多少人被捕、检控及定罪;

(二)过去三年,本港发现多少条中华白海豚尸体;

(三)鉴于南大屿海岸公园于本年六月指定为海岸公园,当局会应用什么技术及采取什么措施保育在该水域一带的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有何实质的数据支持设立海岸公园能有效保育中华白海豚,以及有否估算,设立海岸公园可恢复的中华白海豚数量;及

(四)有何措施避免多项大型填海工程滋扰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及威胁其生命安全?

答覆:

主席:

  作为存护香港中华白海豚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长期监察香港海洋哺乳类动物。中华白海豚在香港的栖息地主要集中于大屿山西南、西、西北和东北水域,渔护署每年均会在有关水域进行过百次船上调查,于过去六年(即二○一六至二○二一年)的调查所得到的中华白海豚平均数目逐年计分别为47、47、32、52、37及40条。于二○二一年,研究员利用该年调查所收集到的中华白海豚照片,透过照片辨认技术,辨认出合共106条个别中华白海豚,显示仍有相当数目的中华白海豚栖息于香港水域。

  就郭伟强议员提问的四个部分,经谘询保安局及发展局后,我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渔护署在海岸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监察海岸公园内船只的活动情况。过去三年,渔护署在大屿山一带水域的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大小磨刀海岸公园、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和刚于今年六月指定的南大屿海岸公园进行海上巡逻工作,并没有发现船只超速航行的个案。香港海关及香港警务处则没有备存在海岸公园范围内船只超速行驶或发现走私快艇的资料。

  根据渔护署进行的海洋哺乳类动物监察,目前未有证据显示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受到走私船只活动影响。渔护署会继续留意中华白海豚的出没情况。
 
(二)过去三年(即二○一九至二○二一年),本港中华白海豚搁浅数目为九、11及六条,分别占全年鲸豚搁浅个案总数的16%、21%及19%。
 
(三)设立海岸公园是渔护署一直以来行之有效的海洋保育措施。为了加强保护本港水域的重要海洋生物,政府在过去数年一直在设立更多海岸公园以保护其栖息地。计及分别于二○二○年及二○二二年指定的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及南大屿海岸公园,本港受保护的海域总面积达逾6 000公顷。同时,渔护署亦正筹备指定新的北大屿海岸公园,完成指定后本港受保护的海域总面积将超过8 500公顷。

  就南大屿海岸公园而言,该海岸公园的面积约2 000公顷,有关水域内的活动受《海岸公园条例》(第476章)和其附属法例所管理,包括限制新的发展工程和船只的航速等。此外,南大屿海岸公园内的索罟群岛之间约145公顷(或约7%)的区域被划为核心区。除禁止捕鱼活动外,核心区亦将敷设人工鱼礁和投放鱼苗,进一步改善南大屿山水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加强渔业资源,以吸引更多海洋生物(包括中华白海豚等)栖息。政府会继续加强有关保育海岸公园的宣传推广及教育、生态监察及管理和执法的工作。

  设立海岸公园或类似的海洋保育区是国际上普遍认为有效的保育方法,南大屿海岸公园的设立长远会对中华白海豚及江豚的保育有正面作用。随着大屿山一带水域的大型基建工程陆续完成,海豚数目有机会在未来几年慢慢回升,并会更加频密出现于南大屿海岸公园。渔护署会继续密切监察海豚的数量变化和趋势,然而目前未能推算海豚数量回复的确实时间表或具体数量。

(四)大型填海工程属《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环评条例》)下的指定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倡议人须按照《环评条例》的要求进行环评研究,以评估其潜在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大体而言,若填海工程邻近中华白海豚的活动区,环评研究须进行生态调查,评估工程对中华白海豚可能构成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根据《环评条例》下的《环境影响评估程序的技术备忘錄》(《技术备忘录》)第4.3条,工程项目倡议人必须评估其工程项目与其他工程同步建造和营办时所产生的累积环境影响。不论是个别工程项目的影响,或是多项工程累积而成的影响,工程项目倡议人都须要建议符合《技术备忘录》要求的缓解措施。就中华白海豚及其他生态影响,缓解措施需按「避免——抑减——弥偿」的优先次序原则,以避免产生环境问题为首要考虑,建议最适合的工程施工方案。例如现时的填海技术已能有效减低工程对周遭水质和生态的影响,较普遍采用「非浚挖式填海方法」及「深层水泥拌合法」,可免却移除海床淤泥工序,不但避免了该工序对环境造成的汚染,亦大大减低了填海工程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环评条例》发出的环境许可证的条件亦会订明环评报告所建议的缓解措施,以确保措施得以实施。
 
2022年11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4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