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房屋局局长在房屋事务委员会《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政策简报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房屋局局长何永贤今日(十一月七日)在房屋事务委员会《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政策简报会的开场发言:
 
  首先多谢主席、各位委员。今次的《施政报告》我相信大家都看到,房屋方面的政策相当多和丰富,看得到本届政府十分重视房屋这个项目,亦有不同的短、中、长期措施,希望有效解决房屋问题。我会透过投影片再作一个简介。
 
  第一,《施政报告》发表后,大家很留意的是「简约公屋」。我们的目标是二○二三/二四年开始的五年内推出约30 000个「简约公屋」。这些短期可以加入的公屋供应,很有效地提供一个较好的居所予现时一些有需要的人士。
 
  另外是大幅增加公营房屋供应。未来10年,即二○二三/二四至二○三二/三三年这10年内,我们的(公营房屋)需求估算是301 000(个单位),政府其实已觅得足够土地可以兴建360 000个公营房屋单位,所以大家看到数字上是有一些缓冲。
 
  就未来五年来说,即二○二三/二四至二○二七/二八年的第一个五年,我们可以提供的建屋量为128 000个单位,加上刚才我介绍的「简约公屋」有30 000个,预计这五年的公营房屋可以达到158 000个。相比之前大家听过,即二○二二/二三至二○二六/二七年的105 000(个单位)增加了50%。
 
  因为有「简约公屋」,我们亦同时「提速、提量」地兴建传统公屋,所以我们建议有一个新的「公屋综合轮候时间」指数。这个综合轮候时间指数一方面让已在轮候公屋、亦对「简约公屋」有兴趣的市民,知道轮候时间大约是什么情况,亦可以更完整地让大家看到政府在各项政策、轮候时间做到的情况。这个综合轮候时间和传统公屋的轮候时间我们会一同发放,所以两套数字可以让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我们的目标是「简约公屋」陆续出现,四年内综合轮候时间可以降至四年半。
 
  另外我们亦提出「(公屋)提前上楼计划」。特首在他竞选时已经有这个概念,在这段时间很感谢整个房屋局、房屋署的同事,很努力地检视了很多项目,看看是否有机会、很具体地看看有多少可以提前上楼。我们预计在二○二三/二四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大概有12 000个单位透过这个提前上楼计划,可以提前三至18个月上楼。在公屋分阶段落成,提前让大家入住之余,我们在编配的时间亦有加快。在发出「占用许可证」──即大家比较熟悉的「入伙纸」──以往大概三个月前安排编配,现在我们建议提前至六个月,即加快一倍时间做编配,新公屋落成时便可以更快让大家搬入单位居住。
 
  建屋方面,我们希望「提速」,所以建议使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在第一个五年,我们规定所有公营房屋采用「装配式设计」,英文为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DfMA),并已在合适项目选取一些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作试点。另外,在第二个五年,我们希望有一半项目需要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这是「装配式建筑」的一个加大加强版本,更多的组件可以在工厂化的情况下,先组合再送往地盘,令建屋可以加快,质素亦可以提升。
 
  设计及建造方面,如图示,我们希望下一个五年至少一半单位采用「设计及建造」模式以加快进行。模式如刚才的幻灯片显示,以往可能一些项目把地基上盖或设计合约分开,我们建议「设计及建造」合并几个合约。换句话说,譬如建造地基期间,上盖的设计、示范单位或内部细节可以同步进行,以有效压缩流程及加快建造。
 
  第七,加强部门协作及精简程序方面,我会带领一个跨部门公营房屋(项目)统筹专队。事实上建屋并不是房屋署一个部门的工作,大家都很了解,土木工程拓展署会帮手先做好土地平整,很多基建设施我们要倚靠其他工务部门,如渠务署、水务署,或路政署。到完成时,亦需要水务署验水、消防处验收,种种流程协调其实都很重要,所以在这个专队内,我们集中在公营房屋项目,每个部门都有一个专队、专班,令大家的对接更畅顺。
 
  第八,我们希望可以善用市场力量,提升公私营协作。我们会推出全新的「私人参建资助房屋计划」(「私人发展商参与兴建资助房屋先导计划」),希望约于二○二三年第一季再提供一些详细的政策框架跟大家分享。在这个计划下,我们有两类(方案),第一类,我们会于下个财政年度,即二○二三/二四财政年度分批推出三幅土地,让私人发展商透过投标兴建资助房屋单位,以指定折扣卖出。第二类是私人发展商本身有土地,如果他愿意做改划的申请,在补地价方面可能有一些优惠,亦要以折扣售出单位。
 
  在「提速、提量、提效」之余,我们没有忘记「提质」。公共屋邨有一个特点,很多时地面有一些公共空间,尤其是我们接下来会有很多比较大型的公共屋邨出现,公共空间是邻舍交往的一个好地方。我会主持一个专责小组,和我的同事看看一些「幸福设计」,是否可以制订一些指引,为之后做的项目,很多细节方面、一些空间安排方面都有所提升。另外,同样地在一些现存的屋邨中,我们会选取10个屋邨,每年做一些翻新工程,用色彩、好的图案、细节来提升屋邨的环境。另外每年预计会有20个屋邨可以进行园林、景色的改善。
 
  第10项,我们有一个目标是希望新建的公营房屋面积「封底」,由二○二六/二七年起,资助出售房屋的单位,我们把它的实用面积定于不少于26平方米。另外新落成公屋,除了最小的一人单位,一般室内楼面面积不少于相同水平,即21平方米。
 
  同时我们知道市民很关心土地房屋的供应,我们会提高土地房屋资料的透明度,向公众提供更多资料。现时在发展局和房屋局的网页已经可以看到未来五年公营房屋的供应,会有项目的地点、供应的数量和完成的年份。下一个五年亦会有土地供应的资料。
 
  公屋重建方面,明白大家都关心公屋的重建,事实上这个工夫我们没有停步,目前已在进行或规划了10个重建项目。下一年,我们打算再检视现在是否有需要重建的屋邨,会再选出多一个屋邨作研究。
 
  房屋阶梯方面,一直以来,政府透过「绿置居」(「绿表置居计划」)、 居屋(「居者有其屋计划」)和一些「首置」(「港人首次置业」)项目来做房屋阶梯,实现市民置业的梦想。在私营房屋的土地和供应量上,会持续保持这个阶梯。我们在这个阶梯方面,会维持七成及三成的比例。公屋和「绿置居」与其他资助出售房屋例如居屋的比例维持在七:三这个比例。而公营房屋和私营房屋同样有七:三这个比例。
 
  提到私营房屋,我们在《长策》(《长远房屋策略》)提供的数字,未来10年的需求估算是129 000个单位,我们会以此为目标提供私营房屋的土地。预计未来五年,透过卖地、铁路物业、私营土地可兴建约72 000个单位,加上市建局(市区重建局)和其他私人发展项目,整体供应是能够多于《长策》的估算。
 
  我的简介至此,亦向各位委员派发小册子,欢迎委员提问,我很乐意解答大家的问题。多谢。
 
2022年11月7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8时46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