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九题:增建博物馆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马逢国议员的提问和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的书面答覆∶
 
问题:
 
  行政长官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增加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博物馆数目至19间。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拟建的博物馆数目,以及有关项目的详情为何;政府基于什么准则决定拟建博物馆的类型及主题;

(二)有否计划就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要历程兴建香港回归博物馆,以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作准确描述,以及加深市民对「一国两制」的了解;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三)鉴于有意见认为,本港欠缺一个永久场地,为文学界提供活动和交流的平台,以及统一收藏和展出香港的文学和文献,政府会否计划兴建文学馆;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为推动文化发展,使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行政长官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制订新的「十年文化艺术设施发展蓝图」,包括增加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旗下博物馆数目由现时15间至19间。
 
  就马议员问题的三个部分,我分别回覆如下:

(一)设立一所新博物馆涉及多方面的考虑和整体的规划,先决条件是必须有充足数量的具代表性文物展品,以充实展览内容。此外,设立新博物馆须视乎主题是否被大众所重视及接纳,能否推动文化发展及令市民大众有所禆益。

  拟建的新博物馆包括在天水围第109区的文物修复资源中心(资源中心);由尖沙咀九龙公园内前威菲路军营修建的中国历史文化推广活动中心(活动中心),以及在北部都会区和交椅洲人工岛分别筹建两间新博物馆,新建博物馆的主题及内容仍在研究中。
 
  资源中心设有展览厅、演讲厅、可视式藏品库、文物修复工作室及文物研习室等,让参观者可近距离观赏和研究文物,提升大众对文物修复的认识。活动中心配合博物馆的馆藏,举办推广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的活动。
 
(二)多年来,特区政府透过不同的渠道,包括举办展览和官方纪念仪式等,让市民认识历史。

  康文署辖下的香港历史博物馆(博物馆),设有常设展厅,把香港回归祖国的历程列作长期展览。现时博物馆就其常设展览进行更新,以进一步加强展示《中英联合声明》、《基本法》的诞生、特区政府的成立、交接仪式,以及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发展,让公众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常设展览,博物馆也不时举办与香港回归祖国有关的专题展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二十五周年展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展」、「邓小平与香港」展览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展览等。
 
(三)特区政府一直致力推动本地文学艺术发展。康文署辖下的香港公共图书馆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文学推广活动,以提高公众人士及学界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并鼓励和提升本地文学欣赏和创作的水平。

  香港公共图书馆与不同的文学团体和机构保持密切的伙伴合作关系,更透过应用康文署「寓乐频道」及香港公共图书馆YouTube频道等网上平台,制作「101入门教室—赏读文学」及「101入门教室—香港文学地图」,并推广至中小学校,以进一步向学生推广文学的赏析及阅读风气。
 
  香港公共图书馆积极推广文学艺术和进行文学作品收藏。其中,香港中央图书馆的香港文学资料室收集、整理与保存本地作家、文学作品和香港文学的研究及评论的资料。读者可透过图书馆的目录终端机检索。部分已获授权数码化的香港文学作家手稿及剪报,亦已上载于图书馆多媒体资讯系统,方便市民查阅。
 
  此外,本地大专院校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教育大学均设有文学研究中心,并成立与香港文学相关的特藏及资料库,以支援本地及外地学者的香港文学的研究工作,向公众推广香港文学。香港艺术发展局亦透过拨款资助相关的项目,支持本地作家及文学界在文学的创作及交流。
 
  整体而言,文学是代表整个社会的素质。推崇文学令整体社会的文化素质得以提升。对于设立文学馆的建议,特区政府抱持开放态度,并欢迎持份者提出相关建议,以作进一步研究和考虑。
 
2022年11月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4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