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卫生防护中心对类鼻疽感染个案的调查
*****************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日(十月十八日)表示,已就近月录得的类鼻疽感染个案加强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并再次呼吁市民应时刻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预防感染类鼻疽。

  截至昨日(十月十七日),中心今年至今共录得29宗人类感染类鼻疽个案,涉及21男八女,年龄介乎42至93岁,当中20宗居于深水埗区(其中17宗自八月或以后录得)。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绝大部分有已知长期病患或免疫力弱,而患者的家居接触者均没有出现病征。个案发病前没有到访相同的地点或场所,亦没有饮用未经煮沸的水。初步可以排除传播与食物或产品有关。

  中心在深水埗区共收集了107个环境样本(包括从附近一带公园及地盘采集的16个泥土样本、自八月或以后录得的确诊个案居住的16幢楼宇(见注)相关90个水样本及环境拭子样本,以及一个在家居采集的灰烬样本),所有样本均对类鼻疽核酸检测呈阴性反应。

  同时,中心亦邀请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教授的团队一同参与环境调查。团队在个别患者的家居采集了31个环境样本,当中从一个住户采集的两个拭子样本对类鼻疽伯克氏菌核酸检测呈阳性反应(包括一个从浴室水龙头的拭子样本及一个花瓶内壁拭子样本)。据中心了解,香港大学的核酸检测的敏感度极高,而该两个阳性样本所检测到的细菌含量极低,可能属于残留的细菌基因片段,不排除是病人早前所带的细菌污染相关环境。

  综合环境调查结果,中心认为现阶段未有证据显示个案的感染源头来自自来水。然而,鉴于香港大学的阳性结果,为审慎起见,中心已通知水务署,以检视该区的供水系统及过去三个月的维修保养纪录。水务署检视后并未有发现在过去三个月,该区有外来物污染供水系统的事故,而在相关配水库及该区的食水样本的化验检测亦一直未有出现异常情况,并完全符合香港食水标准。

  自中心于十月十二日公布个案情况后,卫生防护中心至今并没有接获医院管理局通报录得新增个案。此外,中心于十月十四日发信通知全港的医生和私家医院相关情况,并呼吁医生留意相关怀疑个案。卫生防护中心亦已连同医院管理局加强监测类鼻疽个案。

  中心发言人表示,类鼻疽病菌可存活于本地环境,本港每年亦有录得人类感染类鼻疽个案。根据文献,感染个案于台风或暴雨后较常出现。台风或暴雨后,土壤和泥水中的类鼻疽伯克氏菌有机会曝露于地面,并随着强风或暴雨令类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类鼻疽个案有机会增加。中心不排除近月个案与天气情况有关。

  中心再次提醒市民,特别是高风险群组例如长期病患者,于暴风雨后避免接触土壤或泥水,以免受类鼻疽病菌感染。类鼻疽病菌一般不会人传人或经动物传人。市民如出现病征,应尽快求医。

  就更多有关类鼻疽的资料,市民可参阅中心网站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101110.html

注:该16幢楼宇包括白田邨的五幢楼宇、石硖尾邨的三幢楼宇和其余于深水埗区的八幢不同楼宇。
 
2022年10月18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9时1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