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医务卫生局局长就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会见传媒谈话内容
************************
  ​以下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今日(九月十七日)上午出席电台节目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内容:
 
记者:前医管局(医院管理局)梁栢贤医生觉得,国际通关是大趋势和民心所向,质疑不通关是拖复常的后腿,你怎样回应?
 
医务卫生局局长: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我都是关注医疗和健康,其他的言论,我没有任何回应。不过,我要强调的是,我是关心香港市民的健康,作为医务卫生局局长,这是我首要的任务。疫情仍然是我们须要关注的,所以我仍然强调,新冠在这刻绝非流感这样简单,它引致的死亡率,总体是高于流感很多。其他的一些评论,没有关系到医疗卫生和医学方面的,我便不评论。
 
记者:通关时间表会否初步都可以定下?与内地和国际。
 
医务卫生局局长:这要看数据,对外和对内的通关,其实我已强调了很多次,是不矛盾的,两边的方向,都是肯定想加强开放的。国家亦强调香港是要背靠祖国,联通国际。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政府在过去两个多月,其实做了很多措施以优化与国际接轨,包括我们取消了「熔断机制」、由七日的酒店检疫改为「3+4」的酒店检疫加上「黄码」的使用、客机机组人员在入境后的检疫亦已优化,与货机是一致的、入境的过程我们用电子申报,令旅客到达机场后(的入境程序),由原本平均四、五小时,减少至现时低于一小时,加上我们转机的旅客现时都不会有体温监测,上述提到的五个措施,都反映现届政府是向国际联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至于下一步,何时可以再做到更开放,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正检视数据,初步看到「黄码」是发挥到效果,在入境的旅客,即持「黄码」人士中,食环署(食物环境卫生署)人员和纪律部队人员,没有发现有持「黄码」人士有违规。而持「黄码」人士确诊后,亦没有发现任何违规个案(而要)作出检控。我们下一步能否再把「3+4」缩减,我是保持一个正面的态度,我相信短期内我们可以有数据去支持。
 
  至于内地方面,我们亦希望加大流量,大家知道深圳的驿站(名额)在九月十二日时曾经说要减至一千,我们与内地一直有保持联络,内地方面亦通知我们,他们最初是减至一千,但后来去到真正执行的时候,其实现时是一千五百,这对香港市民是一个很好的信息,特别是需要往来港深两地,或要回内地的人士。其实现时的驿站(名额)没有减至一千,是减至一千五百。我们当然希望驿站的数目不会再减少,可以有增加,但这要视乎深圳方面的疫情。至于其他任何可以提升或优化过关过程的方法,我们都会积极考虑,我们亦在过去两个多月,在深圳湾关口实施检测预约措施,令旅客过关更加有序,这些都显示我们对内地通关的方向是一致的。
 
记者:刚才你在节目中说「食花生」的人说就轻易,其实你是指哪一位?另外,想问梁栢贤医生之前亦是医管局的人,亦很清楚医管局的情况,但他仍发表这番言论,你的感觉是怎样?有些人形容他是代表一些专家的意见,和政府可能有些意见上的不同,你是否觉得一些专家在防疫方面有不同的想法,希望政府可以听多点?
 
医务卫生局局长:我已再三强调,对任何会影响香港抗疫,影响市民健康的一些题目,作为医务卫生局局长,我有责任去作一些反应。任何人如果提出新冠就是流感,如果会影响市民,轻视新冠疫情,我的责任是必须作出回应。对于其他的言论,如不牵涉市民的健康或抗疫,我则没有任何回应。
 
  我说的所谓「食花生」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词语,就是一些不是在前线工作的人,未必了解到真真正正在前线工作的人──例如我们医管局的同事──他们现时面对的压力,他们要明白我们同事面对的压力。又例如我们的卫生防护中心,我们是采取一个国际的标准(作统计),这亦是一直沿用的,不是今时今日才使用的方法。我只是强调他们在工作上的困难。在这里我亦想讲讲我们卫生防护中心的同事、医管局的同事,面对疫情,你可以想像工作量是海啸式的,是海啸级数。由疫情是一位数、两位数,曾经去到五位数,即使现在,我们每日的个案都是徘徊在七千至九千之间,他们在疫情防控、处理隔离令、检疫令、感染追踪、照顾新冠病人,其实是付出很大的努力代价,我希望大家在考虑每个人自己的情况时,都要想想他们。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英文部分。)
 
2022年9月17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3时27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