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会见传媒谈话全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李家超联同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九月一日)与广东省、广州巿和深圳巿领导进行线上会面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行政长官:多谢各位记者朋友到来,我向大家说明一下今日会议的进展。
 
  今日我跟广东省领导举行了线上会议,粤方官员由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带领,成员包括广东省省长王伟中、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和广州市市长郭永航等官员。跟我一起出席会议的港方官员包括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五位局长,以及一位常任秘书长。双方就深化粤港、穗港和深港合作,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及双方关心的议题作出讨论和交换意见。这是我以行政长官身分首次跟广东领导举行会议。我感谢广东省、广州、深圳等市一直支持特区的工作,尤其在第五波疫情时协助香港管控疫情,包括派出检测和医护人员支援香港抗击疫情,以及保障香港的物资供应等。
 
  我感谢粤方领导在会议上的热情、积极和主动支持,会议内容充实,达到多项成果,包括:第一,在粤港合作机制方面,双方同意再强化,设立13个粤港合作专班,涵盖防疫「通关」、北部都会区、《南沙方案》、创新及科技、金融、商贸、青年就业创业实习、推进法律及争议解决,以及航运及物流等多个重点合作范畴。港方各专班会由专责的司局长负责牵头。合作架构和机制将会促使双方全力推进各项合作项目,从而达至广泛丰硕的成果。各专班会尽快进行对接以展开工作。其中,北部都会区专班会专门商讨北部都会区的推进、沟通和协调事宜,加强两地合作和交流,发挥协同效应。
 
  第二,港方在会议上提出「逆向隔离」的建议,即香港赴内地人员先在香港隔离,再以闭环方式进入深圳,以符合内地「7+3」的隔离规定。粤方和深方都表示支持,并且同意设立专班共同商议细节,予以落实。在双方达成方案时,会按程序报批,之后实施。港方专班由政务司司长带领。
 
  第三,进一步加强穗港合作共同推进南沙发展。特区全力支持和助力南沙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高水平和对外开放门户,并为香港自身和行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四,在深港合作方面,双方在梳理现有合作基础后,重整架构,成立19个专班,涵盖科技创新、金融、商贸、青年就业创业、前海等多个港深重点合作领域。港方各专班会由司局长带领,会尽快开始对接和实质工作。
 
  第五,在《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香港特区政府支持和配合前海继续发挥「先行先试」的功能,推出更多具体政策突破,特区政府会努力促进港深两地基建、制度等软硬件方面的联通,支持和把握前海现代服务业枢纽带来的机遇。
 
  第六,在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方面,香港特区政府和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计划在短期内联合发布18条新措施,以便利香港创投和私募基金的跨境业务发展,以及鼓励基金善用前海平台,抓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所带来的庞大机遇。
 
  以上是今日粤港高层会议所达成的多项实质成果。接下来,我请政务司司长向大家介绍「逆向隔离」专班将会推展的工作。
 
政务司司长:多谢行政长官。正如刚才行政长官所说,在今早的会议上,我们提出了「逆向隔离」方案的议题讨论,得到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支持。由于这个是比较新的安排,以前没有进行过,所以会有很多细节需要商量和落实。因此,双方同意成立一个专班,讨论这些实施细节。在香港方面,行政长官委派了我负责;而深圳方面,亦会有深圳市领导负责工作。我们这边会尽快请相关局长,包括保安局局长、医卫局(医务卫生局)局长等,参加这个专班的工作,尽快与深圳方面落实细节。有消息的时候,我们会尽快向大家公布。多谢。
 
记者:你好,特首。想问关于「逆向隔离」,其实今日的讨论中有否初步探讨什么时候会落实?是否都会采用河套区的隔离设施?如果港人要进入这个设施,是否都要参照内地,例如核酸的频密检测次数等,是否都要按内地的标准做?另外想问,有些报道引述消息指,政府在研究疫苗通行证的适用年鹷,以及将相关群组的第二和第三针的宽限期缩短,想问现在探讨的情况是怎样?会否尽快做?

行政长官:有关「逆向隔离」的计划,这是新的方案。在我们相议期间,当然我们要明白,我们实施「逆向隔离」是希望完成了「逆向隔离」的人士,他不需要再在内地接受「7+3」的隔离 。所以他一定要符合内地在这方面的标准。刚才政务司司长亦已说给大家听,他很快便会和深圳市领导所牵头的专班研究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如果在香港选定了大家同意的一个地方做隔离后,便「闭环」由这一个地方进入深圳,从而符合「7+3」这个要求。至于用什么地方,初步来说,我们会考虑用河套作为一个试点,毕竟河套的设施,我们觉得整个设计,都是为了隔离而用的。所以我们觉得这一方面,可以是一个好的基础去开始。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们实施「逆向隔离」的目标,是要符合内地「7+3」的隔离需求,所以大家商讨的方案,必需是双方都同意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当然我们希望尽快做的,我亦是一个相当心急的人,而且政务司司长在这方面都是很心急的。其实在会议前已经展开沟通,但正式提出是由我在会议中提出。我亦多谢粤方和深方的领导都表示支持,亦同意成立专班。

  「疫苗通行证」方面,我们的确在考虑去推动大家接种疫苗的目标。特别是大家都知道针对儿童,在疫苗接种方面,已经有数据显示得很清楚,接种疫苗对于防范变重症,以及整体预防方面,都有数据清楚指出接种疫苗的好处。所以我希望大家共同和政府鼓励儿童接种疫苗,确保他们得到疫苗的应有保护,从而在达到疫苗接种率高的情况下,我们有更多空间,可以让我们恢复最大程度的正常生活。
 
记者:两位你们好。首先想问预计「逆向隔离」一旦落实会有多少名额?另外,刚才提及会使用河套区,河套区会经什么口岸(出入境)?如何闭环返回内地?内地会否派人来港监察隔离设施?另外,「逆向隔离」较大的难题是两地检测标准不一致,在内地的Ct值如果低于35已被视为阳性,与香港明显有出入,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最后想问刚才提及将有专班推进北部都会区及粤港澳合作,亦留意到有大量内地网民在微博向CE(行政长官)反映,其实新界东北的堆填区对莲塘的居民带来困扰,会否回应他们的诉求及如何处理这难题呢?谢谢。
 
行政长官:首先有关「逆向隔离」计划,大家都知道,我们希望完成「逆向隔离」后可以符合内地「7+3」要求,所以刚才所提出的,包括其标准、落实细节,以及我们使用什么方式去闭环,再由「逆向隔离」的地点前往深圳,当然都是专班所讨论的细节事项。每个环节双方都会针对两地疫情的管控要求,大家再去商讨,目的是希望让符合完成「逆向隔离」的人士,当返回内地时不需要再进行「7+3」,即已符合「7+3」要求,所以大家需要有共识,我们做的方案是符合内地免除「7+3」要求。
 
  第二,我知道北部都会区整体规划要作全盘考虑。当然,北部都会区现有的一些配置,有一些居民或附近的居民对它们有不满意的地方,在目前来说,我们会尽量做一些缓减的措施,将任何在这方面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减至最低。在整体北部都会区的规划中,我们会全盘考虑把北部都会区发展成一个优质的居住环境、一个非常支援创科,以及生态环境优良的地方作整体谋划。过往已经设置的一些设施,我们会尽量用一些缓减的措施处理;至于长远的规划,我们当然会充分考虑不同意见。
 
记者:特首你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你提及粤港政府要成立13个专班的工作组,我想先问一些细节,例如内地对接的是什么层级的官员?港澳办有否协调?相隔多久开一次会?过去国务院或各个省市的政府都有一些对口部门,这次的专班有什么分别?有些香港范围的规划,例如北部都会区,香港在这些规划上是否仍然有主导权?决定和商讨时,是以香港利益还是大湾区利益先行?第二,抗疫工作方面,我想退后一步问,我们抗疫的终局到底是什么?End game到底是什么?如果「一老一幼」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市民是否可以期望政府会放宽一些社交距离措施?政府的具体抗疫策略,或我们是否能够全面「通关」,这个答案,我们是否要在「二十大」后才能知道?谢谢。
 
行政长官:有关我们与内地,例如与广东省所成立的13个专班,香港官员方面,我已说过是由司长级或局长级负责,所以在对接方面,粤方官员是相对的。同样来说,深圳方面,我们设立的专班亦由司局长负责,相对官员亦有相对的级别。另外,大家成立专班去开会和联系,其实联系工作可以说是经常进行,可以在一个星期内数天大家有联系。当然,开会方面,在现在实际情况、疫情下,可能有很多也要类似今日般,有些透过电话联络,有些透过视像会议,有些可能透过联络软件等,这个机制和联络方法是行之有效。大家都看到,纵然今日我在线上跟广东省领导开会,但达到的成果是实际和充分的,所以联络方式不会对我们在实质推展深度合作方面的工作有任何影响。
 
  第二,我们跟内地对接,我相信利益是一致的,因为在整个「十四五」规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都是为了整体利益好,所有利益都在大家商讨下一致地推行,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以共同推展最大利益作为依归,没有任何排斥性,亦应该将双方问题共同视为互相的问题,从而积极处理。在我们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有粤港、深港、穗港的合作机制里,大家都看到,都为香港带来极大的利益,而且双方亦有很大的利益。刚才我说感谢广东省对特区的支持是有实质例子的:在第五波疫情下,大家都看到广东省派官员、医护人员、检测员到香港帮助我们,亦在物资供应、食物供应方面对我们作出充分保障,所以利益是一致的。
 
  关于整体香港抗疫方面的政策,我跟大家多次解释过策略,我有一个基础,就是要保护高风险人士,确保尽量防止轻症变成重症、尽量防止重症变成死亡。虽然在疫情下,有很多人因为自己可能感染过而未必有事,但我们不能只将数字视作数字,这些数字是生命,当有人死亡,或家中有儿童进入深切治疗部,感觉跟一个冷的数字是两回事,所以我必须对高风险人士作出适当的保障。在我做到这个保障下,以及我们的公共医疗体系可以维持应付疫情以及一般对社会的服务期间,我的方向是很清晰:容许社会有最大空间,容许我们跟国际有最大接轨。这个策略是我们的基础,亦是我设计任何防疫措施里要考虑的基础,希望大家明白。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9月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29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李家超(右)今日(九月一日)下午联同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左)在添马政府总部会见传媒。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会见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