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政务司司长举行「共创明『Teen』计划」记者会开场发言及答问全文(附图/短片)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八月二十二日)举行「共创明『Teen』计划」记者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和社会福利署署长李佩诗亦有出席。以下是记者会上官员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全文:
 
政务司司长:各位传媒界朋友,大家好。今日很多谢大家出席我们这次「共创明『Teen』计划」的简布会,我现在会为大家作一个简介。
 
  行政长官在他的政纲中提到要「同建关爱共融社会,增加青年上流机会」,「推行解决跨代贫穷的试验计划,设定范围和计划的内容,扶持居住在『劏房』的贫穷家庭儿童,目标是促进官商民合作,发动社会一同扶持其生活、学习和个人发展等需要」。这就是行政长官在他的政纲中提到的,正由于此政纲,行政长官委任我领导一个跨部门工作小组,我们集结官、商、民三方面的合作。我们这个计划名为「共创明『Teen』计划」,学员对象主要是来自弱势社群的家庭,尤其是居住在「劏房」的家庭。我们就「初中生」的定义是中一至中三的学生,我们现时将学员名额定为2 000名。计划的目的是推动学员开阔眼界,加强自信,建立正向的人生观,为自己未来定下一个目标,力争上游。计划年期为期一年。
 
  大家可能会问我,为何(只有)2 000个名额这么少?因为这是一个试验计划,我们在进行计划期间会一直检讨,之后会优化计划,将来会扩大名额。至于为何会定下「开阔眼界,加强自信,建立正向人生观,为自己未来定下目标,力争上游」种种目标,我们其实与一些社福界朋友讨论过,亦与一些学者讨论过,我们亦看过一些学术研究,都证明这几点对于扶助一些弱势家庭学生非常有用,对他们的将来很有用。
 
  我们这个计划有三大元素,第一是个人发展规划。我们会有一个「师友配对」的计划,我们会为每一个学生配对一个义务友师,这位友师会启发该名学生探索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订立行动计划,并指导该名学员善用财政资源。因为这些基层家庭的小朋友很多时由于家庭环境令到他们没有办法扩阔人生视野,我们很希望这位义务友师可以帮助他探索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家庭环境中,应该开阔他的眼光,订立一个行动计划,订立人生目标,然后一步一步达成。我们这方面会有支援,我们会给每一位学生一万元,分两次发放:第一次是在他参加之后,这位友师会指导他怎样使用这5,000元对个人发展最有帮助,因为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所以我们希望该位友师教导他因应个人情况尽量好好地使用这5,000元;完成一年的计划后,我们会再给他5,000元奖学金,这位学生可以自行决定如何使用这5,000元奖学金,但我们都十分希望他在用完这5,000元后会回去与友师再倾谈,友师会再教导他使用得是否正确,或应怎样使用才正确。因为个人理财技巧对一名小朋友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金钱能够教导这名小朋友如何善用他的金钱。
 
  我们对友师招募有一些条件。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是21岁以上,较年轻者会优先。我们为何希望他们比较年轻一些?因为很多社会工作者对我们说,如果为青年人配对一位年纪与他差不多的友师,他们之间的沟通会比较好一点,我们想达到最高效果,所以希望能够有一些年轻一点的友师,我们会优先考虑(他们)。当然,他们要在职和能够在职场中安排一个「工作影子」的活动,所谓「工作影子」就是要有机会能安排小朋友跟随其上班,看看其平时上班的情况如何,让这位小朋友学习到在职场工作的情况如何。当然,他们亦要能够并愿意与青少年沟通;要有责任心,有承担,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性格;当然亦希望具丰富人生经验,愿意以开放和坦诚的态度与学员分享,亦都愿意积极参与为期一年的计划。
 
  我们其实非常重视这位友师,因为他对该名小朋友的影响很直接。我们希望他们通过在香港工作或在其专业范围的工作,能够把其经验分享给青年人和学生。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他们可能要分享给小朋友的是,并非每一个人都一帆风顺,每一位人士在成功前一定都曾遇过一些失败、挫折等。今日大家看到我们很多运动员都能取得奖牌,我相信他们在整个体育生涯中都曾遇过一些挫折。友师会教导(学员)怎样面对挫折,继续向上,我们希望友师能够带给我们的学生一些正向思维。
 
  我们亦会邀请商界参与,因为刚才我都曾说过,在行政长官的政纲中希望我们有官、商、民合作。通过官、商、民合作,等于整个社会一起合作来解决一个问题,我相信这对整体社会非常有好处。商界参与会有什么角色?第一,我们希望商界提名一些具丰富人生经验的友师给我们。第二,协办一些具启发性的团体活动,即该公司、该机构如果能够安排一些活动,我们非常感谢它们,亦可提供一些「工作影子」的机会,包括学员可以跟随友师参与其上班的情况。最后是赞助这个计划,它们可以出资赞助,因为我们每位学生都能获得10,000元,希望商界在这方面能够参与和赞助。
 
  全年整个计划大概分五个范畴,理论实践兼备。第一是迎新活动;第二是基础训练,包括必修和选修活动;第三是友师与学员的互动环节;第四是多元团体活动;第五是毕业典礼和扩阔社交网络。稍后我会逐点向大家解释每个范畴的细节。
 
  参加多元活动方面,会跟星级导师交流,像我们刚才提到的几位导师都愿意指导我们的学员并和他们交流。我们亦有一位院长(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卢婉怡博士),可以协助他们掌握及提升语言能力,因为我们发现很多居住在「劏房」的初中生,他们跟我说很希望增强其英语能力,在这方面我们特别邀请卢教授指导我们的学生,教导他们如何学好英文和掌握一些学习技巧。当然还包括学习音乐和乐器,何医生(香港口琴协会创会会长、威尔斯亲王医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主管何百昌医生)今天亦有到场,很感谢他愿意在口琴方面提供一些乐器培训给我们的学员,让我们有更多不同活动给学员参加。
 
  迎新活动方面,第一,我们会安排学员、友师和家长/监护人一同了解计划的目的,加强他们参加本计划的决心;第二,学员、家长/监护人和友师,大家要互相认识;第三,亦是很重要的,是要安排学员、友师和家长/监护人进行一个计划前评估,将来在计划后检视成效如何,我们会通过这个评估去做。另外,我们亦会通过评估,对该学员有初步了解,在日后接着配对友师时,我们会根据这些去决定。
 
  基础训练方面,在这次计划中有些活动是必须参加的,包括人生规划,我们有专业导师教导学员如何订立一些人生规划。另外是能力提升,包括加强自我认识、提高积极性、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沟通技巧很重要,因为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这些较基层家庭的小孩子的沟通技巧都较弱,导致其社交能力较弱,自信心亦弱,所以我们希望提升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很重要的,是培养理财观念和技巧,因为将来他们要达其人生目标时,必须掌握个人理财技巧,要知道怎样做。在友师方面,我们亦会提供一些课程,教导他们如何认识青少年,掌握友师角色和技巧。家长/监护人方面,我们亦有一些讲座,教导他们学习亲子沟通的技巧,因为我们认为透过友师、家长和学员三方面合作,这个计划才会成功。
 
  基础训练的选修(活动)方面,可因应个人需要而申请,譬如英文能力提升,亦有中文能力提升,因为我们估计在学员当中可能包括一些少数民族,所以他们有需要学好中文,我们有些课程和活动可提升中文能力。体育和乐器班(方面),大家都知道有一些星级导师协助我们。我们亦会有艺术班。社交礼仪这方面很重要,我们会教导学生学习礼貌、待人接物如何有礼貌、在社交场合应该如何表现尊重别人,这个社交礼仪我们会做。升学指导亦会谈及,虽然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学校会做,但我们亦会因应学生需要而提供升学指导。有时他们想问问题,但碍于种种原因找不到人去问,我希望他通过我们的训练或友师提出他的疑问,我们会尽量解答,我们亦会包括身心健康指导和支援。这些选修的基础活动,我们会尽量安排多一点,让学员可以选择。
 
  第三,是友师与学员互动环节。我们协助学员订立一个如何涵盖具体目标的个人发展和理财规划,我们希望友师做到这点,(他们)还要倾听学员所需,给予他们时间和指导,让他们探索解决方案。重要的是友师分享其人生经验,让所有学员都知道凡事皆有可能——他们现在的家庭环境可能不是太理想,但不等于限制他将来的发展空间。当然亦希望友师可以安排这些小孩子参观其工作场所,让他们认识其日常工作流程,我们称之为「工作影子」的元素。我们亦会邀请学员参加其他活动,扩阔其社交网络,因为在我们接触的学员中,有些因为家庭环境关系,甚至连跨区活动也很少,香港很多地方他都没有去过、没有看过。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其他活动,可以扩阔他们的视野、人生经验,还有最重要是扩阔其社交网络。
 
  友师跟学员互动的环节方面,希望他们共同参与一些迎新活动、计划前后对学员的评估、基础训练、团体活动、毕业典礼,这些我们希望他们都会参加。我们希望双方多些联系——联系不限于会面——可以会面、用电话或社交媒体等不同方法去联系。我们很鼓励友师多点与学员联系,因为多点沟通才能教导学员所需学习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有些多元团体活动。我们会安排他们扩阔视野,正如刚才我说让小朋友见识更多不同事物,让他们知道各行各业、政府部门或一些团体怎样运作。我们会安排他们到访不同行业的私营机构,与管理层交流,(涵盖)主要传统企业、新兴企业和香港本地品牌等,亦希望他们了解新兴行业的发展,例如科学园、数码港、生产力局,这些我们都会安排让他们选择参观。另外会参观一些公营机构、公用事业等设施,包括香港体育学院、西九文化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港铁设施、机场设施、电力供应(设施)等。政府部门(方面),我们都会安排他们参观天文台总部、民航处总部等。我们希望安排他们参加一些特色体验活动,因这些基层小朋友有可能没乘搭过飞机,我们会与航空公司合作让他们体现一下乘搭飞机是什么一回事,让小朋友可乘搭飞机在香港绕一圈,让其亲身体现乘搭飞机的感觉。当然,我们亦听到学生对纪律部队的工作很有兴趣,我们当然都可安排例如参观冲锋队基地、海关船队基地、消防和救护学院、政府飞行服务队、入境(事务)学院,这些我们可安排参观。当然,我们希望学员都会参加一些义务工作,例如我们会带领他们探访长者、残疾人士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服务让小朋友学懂帮助别人,社会都是别人帮助你,你帮助别人,社会才会进步。

  第五,我们最后会有毕业典礼。我们所有的参加者,包括学员、友师、赞助机构等都会出席,我们都会表扬一些表现特别好的(学员),会向每位成功完成计划的学员颁发5,000元的奖学金,我们刚才说过,学员可随便使用该5,000元,不过我们都希望他会回来与我们的友师商量,最后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那些金钱。

  我们之后会扩阔他们的社交网络。我们会成立「校友会」,维持并扩展学员与友师间所建立的社交网络。所以我们完成计划后,不是一年后就不再见面,不是这样的。我们希望继续维持,亦希望友师将来继续与学员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因将来学员可能在其他方面想请问、请教友师,我们希望友师能继续给予学员一些意见。我们都希望学员之间可保持联系,不是大家完成(计划)后就各不再见,不是这样的,我们希望他们继续保持联系。将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增多了朋友和一些联络的网络,是非常好的。作为毕业生,我们都希望保留他们在我们的群组中,日后长大工作后,他们又可作为一位友师帮助有需要的同学或其他学员。

  整个安排就是这样。我们下一步的工作会与商界合作。我们会向商界和专业机构呼吁和发函,邀请他们提名友师;我们都会要求一些协办团体预备一些活动;希望它们赞助一些计划。我们都会与社福界和中学合作,九月上旬会通过地区社区网络和中学招募一些学员,及后会进行一些师友配对,我们估计十月举办一些迎新活动。

  持续宣传推广方面,我们在开始招募时都会在网上推广,希望大家接收到这信息,无论学员、社福界、商界接收我们的宣传推广时,都希望他们能加入我们,一起为香港的年青人做一些好事。

  我必须在此再次多谢几位星级导师,因为他们的参与对我们的计划非常重要。刚才司仪都介绍过,我们很感谢(东京奥运)花剑金牌得主、高手张家朗,另有(东京奥运)乒乓球铜牌得主李皓晴、杜凯琹、苏慧音;我们都很感谢何百昌医生为我们的初学者教授口琴课程;卢婉怡博士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她都很支持我们,帮助我们如何教导学员,在提升他们语文能力方面为他们作出一些指导。我们都很荣幸邀得今日没有出席的著名指挥家叶咏诗,都会帮助我们教导音乐,著名小提琴家姚珏亦答允帮助我们教导小朋友。整件事方面,我觉得是希望通过这些星级导师,令整个计划有很大吸引力,令我们基层小朋友不再因家庭环境而限制其个人发展。这方面,我很感谢林大辉先生,因他都很支持我们的活动,香港体育学院都给予很大支持。

  今日向大家介绍就是这些,我与局长和署长都会回答大家问题,多谢大家。

记者:你好。司长,想问刚才你提到参与计划的学生可以参加一些课程,同时友师可能都会教他们(如何)使用派发的5,000元。会否担心他们参加完那些体育课、乐器课后无以为继?他们的心理落差会否更大?特别是这计划完结后会派发5,000元,这些家庭可能最后会拿这笔钱支援自己的家庭,根本就没法做到帮助他「开眼界」。他们在心理和金钱上,你们怎样看和评估?最后,亦有一些NGO(非牟利机构)或者一些学校,其实多年来都有这一类计划。今次这个计划就升级到由政府主导、统筹和推出,你认为其成效和民间这么多年来的分别在何?为什么政府不选择去资助或统筹各NGO和学校做同类的事?成效是不是会帮到学生更多?是否将来都只会针对劏房户?其他基层的学生又怎么办?谢谢。
 
政务司司长:谢谢你的问题。首先,这5,000元怎样去使用,是友师和学员一起去决定的,我们没有限制他们使用这笔钱的用途。我可以这样说,如果该学员很孝顺、很顾家,他很为其父母担心,认为这5,000元如果给予他的父母可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的负担,认为是很有价值的话,我们是赞成的。我们不是反对,因为这件事就是他认为要怎样做,当然他的友师也会教导他。至于你说教导他什么东西,我们刚才提及一些义务导师,他们都很好——我未曾接触很多,只是接触了一部分——他们的反应已经非常正面,对我们的支持度很大,他们是不收钱的。所以我相信如果这些学生,例如尝试学乐器,如果学得很好,我相信一定是可以继续的,不会无以为继,尤其有些特别出色的(学员)。我相信无论如何,林大辉先生(香港体育学院董事局主席)都会挑选他,尤其是体育成绩很出色的(学员)。

  NGO做的计划其实有很多,我很多谢社会上很多NGO和有心人,都有这一类师友计划。我认为由政府去做,更能掌握一些资源,容易推动计划。举个例子,刚才大家看到张家朗先生,我相信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张家朗先生在运动方面为他指导。我很高兴张家朗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教导我们的学员,我认为这令我们在推行计划时更易,我们希望最终有所得着的都是那些学员。
 
  为何行政长官这么着紧我们在「劏房」户的初中生呢?因为我们认为,在这一班学员中,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我们最有需要扩阔他们的眼界,给予他们更多视野,让他们与一些星级导师和友师交流,他们便会知道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有很多现在很成功的人士,可能其出身都较贫穷,为何现在这么成功呢?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努力。我们就是要教导学员这件事,我们希望这些基层小朋友知道我们真的很重视他们。国家主席习近平说,青年人对香港未来很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投放多些努力。
 
记者:现在(计划)有2 000个名额,其实除以全港中学,每间学校只有很少中学生可以参加计划,落选的学生如何是好?学生要如何争取到名额?另外,政府都有用一万元作为诱因,其实是否真的可以帮助学生长远摆脱贫困,与派发消费券有何分别?如何追踪他们确保金钱用得其所?
 
政务司司长:多谢你。这个(计划)与消费券是完全不同理念,现在我们给予学生一万元,不是只给了钱便算。刚才我已向大家解释,我们要教导他们如何使用(金钱)和学习理财技巧,那一万元反而不是我们的重点,重点是学习过程,学到如何掌握个人理财。因为从所有文献也好,与社福界朋友、专家去谈也好,小朋友如果不懂得掌握理财的技巧,将来发展会受到限制,我们视教导为最重要。
 
  这2 000个名额,正如我开首所说,这是一个试验计划,将来我们会扩阔。我们招募学员时主要通过学校和NGO(非政府机构)去做。如果超额的话,我们会先安排一些中三学生(参加),因为中三学生下一年可能变得不符合资格,我们很重视他们,(所以)先让他们参加。其他中一、二学生,不是超额后就不让他们参加,可以留待下一年再邀请他们。当然,我们会检讨成效和做法,日后如果有更好做法,可以很大幅度地增加名额,相信我们一定会改变(做法)。
 
记者:几位,你好。有两方面的问题想问。第一,这次计划,政府会否订立一个KPI(绩效指标)?如何厘定这准则,这计划一年后有成效?会否有一些客观指标?例如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由哪里提升至甚麽层次?或例如他学乐器或运动方面或理财技巧等,会否有些客观指标比较?还有刚才提及开始也会做一个评估,即事前评估,那事后如何做评估,以厘定他参加前后的转变?这是第一个问题,有关指标成效。第二个问题有关遴选方面。遴选也有两类人士,包括参加计划的学生,刚才提及中三的(学生)会优先,会否可能是学生的入息或家庭环境,有一些客观指标作一些较为可参考的标准?例如可能他们的入息中位数达多少,或他们是否处于贫穷线以下等这些指标?至于友师方面,其实如何遴选?会由哪些人遴选他们,而当中会否涉及哪些背景者优先?会否可能是由政党推荐或一些学校、机构推荐优先?而可能一些有民主派背景的人士又可否参与?
 
政务司司长:多谢你的问题。KPI方面,其实我们一定会做(计划)前后的一些评估。我们也会找一些大学帮助我们做(评估),看小朋友一年后,各方面的想法如何。其实我们比较注重的不是技巧性的问题,而是思想性的问题。例如他将来是否比较有想法、他亦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甚麽、对于香港、职场的情况了解多了。我们不是很注重他是否学多两级钢琴、打球好了多少级(别),我想这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不是培育他的技巧,我们是培育他个人成长,这是重点。(我们)一定会做一些评估,因评估也是我们检讨范围之一。
 
  第二,刚才我说学生有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他若是「劏房」住户,这一定是优先;第二是初中生,中一至中三。接下来的入息,我们不看、不计。学生是否优秀或成绩差,有否影响我们选他?没有影响。我们会选优秀的学生,也会选成绩比较普通的学生,只要符合刚才我所说的两个条件即可。
 
  第三,我们师友配对(方面),我们为何主要找一些商界或大型公司、专业团体?我希望他们能推荐一些友师给我们,让我们考虑。我们考虑的准则是我们会跟我们的学生做一个配对。例如学生跟我说想当医生,我很希望配对一个医生给他,跟随医生学习。政治考虑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我们不会说甚麽要给民主派、建制派,我们并不想灌输任何这些政治意识。

记者:司长、局长、署长,你们好。想请问看到「师友」都要花了很多时间与小朋友互动,他们是否全部都会用义工形式招募?另外,合资格的受惠人数预计有多少人?今次只有2 000个名额,其实会如何遴选,是先到先得或会有一些基准来决定优先?
 
政务司司长:多谢你。友师是义工,不会收取薪金。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计划鼓励多一些香港市民参与义务工作,而且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义务工作,帮助一下我们的青年人。名额方面,我刚才说过,2 000名是第一阶段,如果有多于2 000名学员申请的话,我们会优先处理中三学生,因为他们下一年就会不再合资格。其他的中一、中二学生,我们会保留在第二年为他们再安排。当然,在第二年时,我们在完成检讨整个政策后,如果能在改善后可以有更大的容量,容纳到更多学员,这是我们的理想,我们一定会这样做。我们希望能够把整个计划涵盖越多学生、越多学员越好。无论如何,通过这个计划,我相信学员一定会有所得着,这个亦是为香港青年人做好一个他们将来为香港贡献的准备。
 
  给小朋友,我们是希望教导他们订立人生目标。我们亦希望──我们不是说希望每位小朋友将来都赚很多钱、发达,我们不是这样——小朋友能扩阔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经验,让他们将来长大后知道自己喜欢甚麽。例如他想当牙医,他就可知道当牙医要经过甚麽程序,订立这目标后,一步一步实现他的梦想、人生目标。这未必一定是一个很赚钱的职业,他可能想当社工、教师,但也要知道如何能当一名教师、社工。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记者:你们接触了多少个商界机构?
 
政务司司长:商界方面,我们未正式邀请,但我很高兴,有很多商界朋友,我未找他,他已经先找我。他们说很想赞助、很想资助,「出人」、「出钱」、「出力」,我很欣慰。刚才我亦公开呼吁,希望商界支持,我估计成效会好,我亦很高兴看见商界朋友对于香港一些有意义的事业很落力支持,我很欣慰。我在明天开始才会正式接触他们。
 
记者:有没有目标赞助费?最后如果不能找到赞助,要涉及多少公帑资助这个计划?
 
政务司司长:我相信(赞助)一定足够,我很有信心,我暂时看不到这个计划(找不到赞助);当然,政府也会出资。譬如在商界筹募到的捐款,我们会全数用在学员或其他扶贫受惠者身上;至于其他费用,如有需要,政府会出资,不会包括在这些款项内。这些款项会全数用在学童或其他扶贫对象身上。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图片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八月二十二日)在添马政府总部举行记者会,简介「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推出的「共创明『Teen』计划」。图示陈国基(中)、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左四)、社会福利署署长李佩诗(右四)、计划的星级导师——香港口琴协会创会会长和威尔斯亲王医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主管何百昌医生(左三)、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和副教授卢婉怡博士(左二),以及精英运动员张家朗(左一)、杜凯琹(右三)、苏慧音(右二)和李皓晴(右一),在记者会合照。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八月二十二日)在添马政府总部举行记者会,简介「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推出的「共创明『Teen』计划」。图示陈国基(左四)、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左三)、社会福利署署长李佩诗(右四)、香港体育学院董事局主席林大辉博士(左二),以及计划的星级导师——精英运动员张家朗(左一)、杜凯琹(右三)、苏慧音(右二)和李皓晴(右一)在记者会合照。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中)今日(八月二十二日)联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左)和社会福利署署长李佩诗(右)在添马政府总部举行记者会,简介「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推出的「共创明『Teen』计划」。

网上广播

政务司司长举行「共创明『Teen』计划」记者会

附件

附件
 
 
2022年8月22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0时54分
即日新闻  

图片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八月二十二日)在添马政府总部举行记者会,简介「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推出的「共创明『Teen』计划」。图示陈国基(中)、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左四)、社会福利署署长李佩诗(右四)、计划的星级导师——香港口琴协会创会会长和威尔斯亲王医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主管何百昌医生(左三)、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和副教授卢婉怡博士(左二),以及精英运动员张家朗(左一)、杜凯琹(右三)、苏慧音(右二)和李皓晴(右一),在记者会合照。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八月二十二日)在添马政府总部举行记者会,简介「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推出的「共创明『Teen』计划」。图示陈国基(左四)、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左三)、社会福利署署长李佩诗(右四)、香港体育学院董事局主席林大辉博士(左二),以及计划的星级导师——精英运动员张家朗(左一)、杜凯琹(右三)、苏慧音(右二)和李皓晴(右一)在记者会合照。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中)今日(八月二十二日)联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左)和社会福利署署长李佩诗(右)在添马政府总部举行记者会,简介「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推出的「共创明『Teen』计划」。

网上广播

政务司司长举行「共创明『Teen』计划」记者会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