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八题:促进内地学生来港升学
*****************
  以下是今日(六月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狄志远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杨润雄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悉,受疫情影响,很多原本计划到海外升读学位课程的内地学生转往香港等邻近地区升学。有教育界人士建议,香港应藉着高等教育已发展多年的优势,吸引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学生来港升学。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在疫情期间,政府有否针对内地学生来港升读学位课程的需求而增加学额及调整政策和措施;如否,原因为何;如有,详情(包括增加的学额)为何,以及有否增加拨款予开办有关学位课程的教育机构;如有,金额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二)有何具体政策及措施,协助来港升学的内地学生融入及认识香港,同时促进内地学生与香港学生的交流与共融?
 
答覆:
 
主席:
 
  政府一向致力推动专上教育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香港成为区域教育枢纽,藉以为本港及区内培育人才,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来港,以壮大本港的人才库,从而增强香港的竞争力。香港拥有世界级专上院校,对来自内地及海外的学生甚具吸引力,政府亦已推出一系列措施,以利便非本地学生来港升学并融入本港校园生活,以及促进本地学生与非本地学生的交流和共融。
 
  就狄议员的提问,答覆如下:
 
(一)根据现行政策,八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大学可透过超额收生形式录取非本地学生(包括内地及海外学生),修读公帑资助学士学位课程,相关非本地学生人数总数不应超过核准公帑资助学士学额总数的20%,收生安排亦适用于公帑资助副学位课程及研究院修课课程。过去三年(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学年),教资会资助学士学位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人数由12 249人增至13 254人(临时数字),占该学年核准公帑资助学士学额总数比例亦由16.6%增至17.9%,非本地学生人数当中约六成半为内地学生。教资会资助研究院修课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人数则由100人增至124人(临时数字),占核准公帑资助学额总数比例亦由5%增至约5.8%,非本地学生人数当中接近九成为内地学生。此外,教资会资助大学的研究院研究课程并无设下非本地生收生限额。
 
  自资专上课程方面,除内地、澳门及台湾学生外,非本地学生入读全日制经本地评审的自资本地学士学位和研究院修课及研究课程并不设限额。至于内地、澳门及台湾学生,现时一共有六所本港自资专上院校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内地学生入读其全日制经本地评审的自资本地学位课程,包括珠海学院、香港恒生大学、香港树仁大学、香港都会大学、东华学院及职业训练局辖下的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而该六所指定自资院校每学年就读其全日制经本地评审的自资本地副学位及学士学位(包括衔接学位)课程的内地、澳门及台湾学生人数,不应多于上一学年相关课程总学生人数的10%,研究院课程则不设限额。过去三年(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学年),就读全日制经本地评审的自资学士学位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人数由3 182人增至3 411人(临时数字),而自资研究院修课课程及研究课程在过去两年亦有超过22 000名非本地学生修读,当中大部分为内地学生。
 
  专上院校在现时的政策下仍有空间取录更多非本地学生(包括内地学生),我们会持续检视需求。专上院校会继续透过多项措施吸引非本地学生来港就学,包括为优秀的非本地生提供奖学金,以及运用教资会提供的拨款向外推广香港高等教育。
 
(二)专上院校致力协助非本地学生融入及适应香港的生活,并透过院校的国际事务处或学生事务处为非本地学生提供全面的资讯和支援服务,包括住宿、抵港前资讯、到港后生活调适、奖学金、语文及学术支援、抵港接待、迎新活动及升学事宜等。
 
  自二○一九/二○学年起,教资会向八所教资会资助大学合共拨款5,000万元推出「加强国际化和学生学习经验资助计划」,供大学安排一系列旨在让本地学生扩阔视野的学习活动。大学亦可灵活运用该笔拨款举办各项促进本地和非本地学生交流共融的校园活动。
 
  各所专上院校会继续致力通过各项措施和支援服务,包括启导与适应课程、语文提升课程、学生需要调查、文化交流活动、社交活动和聚会、适应支援、辅导与谘询服务、社区服务、师友和朋辈支援计划,以及学业与职业辅导等,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融合及交流。
 
  政府及教资会不时检视相关数据,按需要考虑对现行非本地学生上限作出适当调节,并与国家教育部就鼓励内地学生来港就学及高等教育协作的相关事宜保持密切沟通,增强两地学生的交流与共融。
 
2022年6月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1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