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九题:香港天文台的警告服务
*****************

  以下是今日(五月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杨永杰议员的提问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悉,不少市民于本年三月十四日凌晨二时三十分左右向香港天文台(天文台)报告感到地震,但天文台一段时间后才于网上平台发布有关中国东南部近岸发生一次4.1级地震的消息。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天文台天气预测及警告服务科的人手编制为何,以及其24小时轮值人员数目和工作安排在正常工作及疫情期间分别为何;
 
(二)天文台现时在全港哪些地点设置地震探测仪器,以及该等仪器的总数为何;有关仪器是否足以准确监测香港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若是,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三)鉴于据悉,天文台会就香港有感地震的个案进行分析,有关基本分析、编制及发放地震资讯的所需时间为何;及
 
(四)天文台在何种情况下会透过「紧急警示系统」向市民发送有关极端天气、天灾或辐射泄漏的紧急警示信息?

答覆:
 
主席:
 
  就杨永杰议员的提问,经谘询保安局后,现回覆如下:
 
(一)香港天文台(天文台)天气预测及警告服务科主要负责提供天气预报服务,并就恶劣天气发出警告,现时人手编制约80人。该科辖下的天气预测总部负责监测天气,发出天气报告、预报及警告,亦会就地震及海啸的发生向公众发放信息。天气预测总部24小时运作,有关员工每日分三更轮值工作,每更有七名员工。天气预测总部在过去两年多疫情期间的轮值工作安排维持不变,以确保上述天气预报及紧急服务不受影响。
 
(二)天文台现时分别透过宽频地震仪及短周期地震仪,监测远距离及香港附近的地震活动。两台宽频地震仪位于港岛的宝珊道和尖沙咀天文台总部,能有效监测远至约8 000公里的地震;七台短周期地震仪则位于鹤咀、长洲、羗山、铅矿凹、鹿颈、尖鼻咀和元五坟,主要用作监测香港约200公里范围以内的地震。
 
  此外,天文台分别在港岛的宝珊道、尖沙咀天文台总部、铅矿凹、尖鼻咀和元五坟设有五台强震仪,用于评估地震对本港的影响。除本港境内的地震监测网络之外,天文台从全球地震监测网络实时接收世界各地约480个宽频地震仪的原始地震数据,以监测全球地震活动及对本港可能造成的影响。设置于宝珊道的宽频地震仪是全球地震监测网络内的其中一个宽频地震仪。
 
(三)天文台实时收集本地和全球地震监测网络数据,并可在地震发生后约十分钟内计算出地震发生时间、震级(即震源所释放的能量,普遍以「黎克特地震震级」表示)及震源中心位置等参数。就全球所有震级达5.0级或以上的地震,天文台会在其网站和社交媒体专页发出「地震速报」,公布有关资讯。
 
  若香港发生本地有感地震,天文台亦会即时分析地震监测网络数据及市民报告的资料(包括感受到的震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报告的位置分布),以确定有关地震在香港境内的烈度(即震动对个人、家俱、房屋、地质结构等所产生的影响,普遍以「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示)。有关分析一般可在地震发生后约一小时内完成,天文台会随即透过天文台网站、流动天气应用程式「我的天文台」、社交媒体专页,以及政府新闻发布系统等渠道发出「本地有感地震报告」,内容涵盖地震发生时间、震级、震源中心位置、本港的地震烈度和接获市民地震报告的数量等。
 
  问题提及的地震发生于本年三月十四日早上二时二十九分,天文台在当日早上二时四十分已透过其网站和社交媒体专页等发出报告,指接获市民报告表示感到地震,并正进行分析。其后天文台于早上三时十六分(即地震发生后47分钟)发出载有该次地震相关资料的「本地有感地震报告」。
 
(四)天文台现时透过多个渠道向市民发放天气警告及特别天气提示等信息,包括天文台网站、「我的天文台」、社交媒体专页、政府新闻发布系统及传媒。就极端天气、天灾或辐射泄漏事件,天文台与相关政策局保持紧密联系,并会在香港出现紧急情况,例如超强台风袭港可能引起严重灾害、发生严重海啸,或大亚湾核电站发生严重核事故时,按照事件的严重性、迫切性及对市民的可能影响等具体状况,考虑使用「紧急警示系统」发放信息,提醒市民采取合适的防备及紧急应变措施。



2022年5月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