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抗疫记者会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四月三日)上午举行抗疫记者会,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和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医生亦有出席。以下是记者会的答问内容:

记者:特首,你好,几个问题。首先想问消费券方面,刚宣布四月七日会派发消费券,但现时每天都有过千宗确诊个案,一时间政府就呼吁四月五日不要集中去拜山;另一方面,现时又派发消费券,会否觉得自相矛盾,是否害怕人流反弹?第二,想问关于「限聚令」方面,因特首之前都说过限制令会维持多一段时间,但随着越来越放宽后,可能踢足球已超过20人聚集,但室外「限聚令」还是两人或其后八人,究竟这些数字根据甚么科学根据订出来,还是出于一些政治因素,不想再有游行、集会而从这方向做?第三方面,关于特首选举方面,正如刚才所说,宣布了由今天至选举日开始可室内聚集,但一方面市民连普通跨家庭聚集都不可,长者想见孙儿都不行;同一时间,之前亦有报道说你前天跟中央讨论选举,所以没有举行十一时的记者会,现时特首选举是否比抗疫重要?会否给人错觉,特首选举候选人有特权,可在室内聚集而不受第599G章限制?谢谢。

行政长官:同样,三个问题。大家都有这体会,由三月九日至现在,我每日的新闻发布会是一个抗疫发布会,但我也很愿意回答大家抗疫以外的问题;毕竟这是抗疫发布会,若有些工作与抗疫差距很远,我都会尝试回答,但你要谅解,我未必最掌握情况,包括消费券。消费券是财政司司长在两年以来的《财政预算案》提出,由财政司司长办公室一个专责小组处理,不过据我理解,这次派发第一期消费券使用期很长,你应该都有留意财政司司长今日的网志也谈及消费券,呼吁市民不须急于使用──因有这么长的使用期限,不需急于现时使用──一定抗疫为先。现时的抗疫要求仍是呼吁市民少聚集,没必要不要外出或进行跨家庭聚会,而食肆亦继续没有晚市堂食,这些都是使用消费券的先设条件,市民使用消费券时也要服从这些社交距离措施,所以并不存在任何矛盾。

  第二是有关「限聚令」──在这两年多以来,这是其中一项很难拿捏的措施。若你记得两年多前提及的卡通──「三人拔河」,我们每次决定「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措施,包括社交距离措施,一来当然公共卫生为先,另一方面都须考虑对经济的影响,第三方面是市民的接受程度,并无渗入任何政治的因素,这三方面须平衡来考虑。

  第三方面,都是这议题,也是一个平衡的工作。特首选举每五年一次,行政长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亦是政府的首长,我相信市民都希望见到一场公平、公开、公正,而且顺利举行的行政长官选举。在选举必须有的过程是:第一,争取提名;第二,提名获核实,尤其现时有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核实后,候选人就进行竞选工作。因本人亦曾参加这选举,我可说尽管当时只有1 200人可投票,但我和另外两位候选人都面向社会,都有很多活动。所以作出平衡后,我们须考虑如何可在公共卫生受保障而又考虑到这选举重要性的原则下,让部分选举工作能进行,这亦是整个《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下的精神,因每一条规例都有豁免条款,指明一些特定的情况可获豁免,例如跨境货车司机,因香港的经济和民生需要而获豁免;一些进行抗疫科研的人员要前往香港,但若要求他们检疫就不会来到,因此亦有一些豁免条款。今次基于这么重大的公众利益,所以政务司司长昨日作出这项豁免决定,很具体地豁免这一场竞选工作中一些活动可不受两人「限聚令」和跨家庭聚会的限制。多谢。

记者:我想请问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昨天我们看到「防疫服务包」发放非常顺利,一共有130万多个发放完毕了。在一个多月前,有没有想过发动地区力量去派送防疫手环还有当时对于家居隔离者的物资包?当时有没有想过,包括在未来如果要举行全民核酸检测的话,会不会继续用目前发动全民参与的模式?第二个问题,刚刚你谈到的就是,您一直在呼吁希望能够将香港的中医纳入到公营医疗体系,昨天我们看到仝小林院士也谈到,建议香港把中医纳入到公营医疗体系,不是应急,而是一个长效机制,香港的中医药界也是有这种呼声,不知道目前有没有计划把它真正纳入?第三点,是谈到目前中医药在治疗和康复方面的使用。治疗方面,有1 400人次在北大屿山和亚博馆,包括现在有一些长者暂托中心,或者在社区治疗或在隔离设施当中,是否意味着相关的治疗方案不会推广到公立医院体系当中?第二个是关于康复方面,只有18间诊所,但目前很多康复者,18所中医诊所是否足够?

行政长官:三个问题。首先,昨天开始派发的「防疫服务包」在各界的支持、社区的配合下,过程相对顺利,我们争取不需要七日时间都可以派发到。不过这些派发工作都需要补漏拾遗,所以稍后会在18区成立服务点,或者称为「补足点」,让一些在家居未收到服务包的市民可以到那里索取。

  你的问题是一个月前为何不做或没有发动力量。我们从来在香港进行很多工作都依靠很多地区力量,但是派发「防疫服务包」的首要条件是有没有物资,物资供应是否到位;我们近日才完全到位,我们很难在不够存货情况下派发,或者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所以物资包内的五个项目要先到位。事实上,中成药近日才到位,因为早期中央捐赠的我们都已经全部派发──60万盒已经全部派完──这些都是特区政府通过中央部委在整个内地生产上特购回来的,当然亦要有一些准备工作去派发。
  
  每一次香港有大型活动进行,我们都希望做到众志成城、齐心一致。现在有另外一个这样的机会,就是在四月八、九、十日,一连三日,我们希望全城所有市民都在该三天进行快速抗原检测,自己进行,亦非常方便,希望可以找出社会上仍存在的感染个案,亦让我们更掌握香港现在整体的感染情况。虽然这不是一个完全科学的做法,因为最终有些人会做检测、有些人不会,都是自愿性的,亦不是一个可以完全达致「清零」的工具,因为人流还在流动,但毕竟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或者去检视情况,都是一个好的做法,尤其是现在物资供应到位,每家每户都有足够的快速抗原测试包可以进行这个工作。到日后找到好的时机,亦有效益进行全民强制核酸检测的时候,当然同样会动员社区的力量,譬如陪伴长者去社区检测中心,或者通知长者如何在网上预约进行检测,我们当然会通过这个力量。不过我必须要说,派发「防疫服务包」与进行全民检测的要求不同,进行任何全民检测最需要的是采样员,这是要经过培训的,我不相信社区力量可以帮我找到9 000个专业采样员去采样,这不是一般义工可以做的。另外,当然是化验所,亦不是没有受过培训的义工可以到化验所做核酸化验,所以现时见到的社区力量,并不完全可以在全民强制检测起到一个很重要、很关键性的作用。

  第二方面是中医药的发展,其实本届政府是有些突破的。我们已经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医疗系统──这是我在约三年前的《施政报告》中说的,所以其地位不容置疑,但由于历史原因,是有些距离的,但本届政府至少已经动工兴建香港第一间中医医院──我们没有一间医院是中医医院,甚至中医师要进入医管局的医院诊症,都应该没这样的安排,我们已经将中医药纳入医疗系统。不过,我留意到仝小林院士所说的是很到位的。第一,他看到我们现时在中医发展和中医应用还有很多掣肘──是法律上有很多掣肘,例如一些医疗器具是用来做检测,但中医师不能用。这些在制度、政策上的掣肘是要处理的,我要求食物及卫生局要处理,如何去「拆墙松绑」,令香港的中医药发展能够有更多的契机。第二,刚才亦提过仝小林院士所说的「三易」,一定要广泛地让香港市民知道中医药的效益,在甚么时候用是最好的,因为香港人、华人为主的社会经常都用,但不知为何,由小到大总之有身体不适就去喝中药,或有不舒服就去做跌打、针灸,但认知可能不够,所以亦要做到「易懂」。

  第三是中医的标准化。其实香港非常有条件去开拓中医的医药标准化,所以将来在将军澳中医医院的旁边会建一个中药检测中心,这亦可以符合仝小林院士说的标准化,令它「易行」,实行起来会符合标准,有一个轨迹。另外要「易得」,要容易可以拥有,或使用这些服务或药。你刚才说只有18间中医诊所,这可按着服务的需求而增加,现在亦有一些遥距或远程的中医诊治,因为一般认为中医要「望闻问切」,所以一定要会面,但其实不用,现在有些很精准的视像技术──我见过很多次,拍一张照片传给中医师都可以看症、开药方──这些科技的应用都有助中医的发展。接下来,今次引入了或邀请了内地的中医专家来港,我亦说过不单为了治疗──治疗当然很重要,尤其是要减重症、减死亡,但亦希望为香港的中医药发展出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当然是一条康庄大道,亦希望包括防治,因为中医最擅长就是「治未病」;亦包括治疗,亦不是治疗重症,而是其他方面的疾病;亦包括愈后的康复,因为中医在调养方面很优胜,所以未来将会是一个很全面的中医药发展。但我亦寄语香港西医界的朋友,要有更开放的态度去接受中医在香港的医疗系统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我知道高医生很支持中医,不过希望更多西医朋友可以支持香港去双轨发展我们的医疗系统。多谢。

记者:早晨,林太。其实我们想问关于「防疫服务包」的事宜,我们昨日都有到各区的「三无」大厦跟进派发「防疫服务包」,但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民政(事务)处职员并不掌握单位内会否是「劏房户」,只留下一张卡时,如单位内有五户,但只有一张卡,他们是否只可凭一张卡换取「防疫服务包」?还是如何可补漏拾遗帮助这些未知的单位户主?我们想知道政府会否有其他措施令他们可证明自己的身分,取回「防疫服务包」?第二,今日(开始)是特首选举的提名期,过去一星期大家都追问林太的意愿,可能这一刻仍以抗疫为先,但你可否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现时的想法?刚才也提及,其实选举有许多工作要进行,真的需要时间,会否现时已开始想争取提名,还是你自己在目前这一刻或这阶段已有想法,可跟大家分享?我相信市民仍很想知道林太会否继续和我们一起行下去,还是真的要休息一下?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今次「防疫服务包」以一个非常宽松的方法派发,既不需上网登记,亦不需证明,总之就会派发给市民,而且主要由外展队负责派发。我们会直接送给住户,如果他们住在公共屋邨,就由房屋署派发;如果住在私人屋苑,就由物业管理公司派发;其他住户则由政府同事──公务员──和义工派发。但在派发过程中,有一些情况是户主当时并不在家──我昨日派发的18户中,有至少三、四户不在家,我们惯常也会留一封信给他们。我可完全答应你,只要有任何人表示住在该单位,但没有卡或信件,在其后日子──由四月六日(应为四月七日)起设立的90个补漏拾遗派发站──也会采用我刚才说的宽松态度派发「防疫服务包」。正如我昨日探访的两户,我问他们有多少成员,他们回答有五人,我们便立刻多派发一份,我们不会检视他们是否真的有五人、要求他们提供证明文件。因整项工作在中央支持下,直至此刻我们都有充分的物资──以快速抗原测试剂为例,我们有二亿份,350万包服务包也只使用了7 000万份──所以其后日子,在这90个补漏拾遗派发站,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告诉我为配合四月八日至十日每人每日须进行RAT(快速抗原测试),打算于该处放置大量快速抗原测试包,让市民经过时可拿取。因此,同样只要我们有充足存量的服务包,派发准则一定宽松,这不是问题,应可迎刃而解。当然在义工探访过程中,特别是立法会议员、区议员及地区人士,较我们更掌握该幢大厦有何住户,只要他们提出,便可拿取更多服务包派发,这完全没问题。

  没错,今日是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提名期第一日,我也是同一回应:在适当时候,我会公布个人意向,但此刻并非适当时候。请大家再等一等。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4月3日(星期日)
香港时间16时04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今日(四月三日)联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左)和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医生(右)在添马政府总部就防疫抗疫措施举行记者会。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举行记者会

相关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