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抗疫记者会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三月二十五日)上午举行抗疫记者会,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陈积志亦有出席。以下是记者会的答问内容:
 
记者:你好。关于隔离设施,现时隔离设施的入住率为六成至八成,尚未计算刚启用的潭尾的2 000个单位,预计入住率会低。既然有如此多单位,会否收紧检疫措施,要求更多人士接受检疫以减少家居传播?有意见认为医院可分流部分轻症病人到隔离设施,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另外,现时有多少隔离酒店,使用率如何,整体检疫率又是多少?是否已开始逆向隔离,情况如何?另外,现时很多暂托中心的入住率不足一半,有些甚至低至18%或2%,现时确诊长者回到院舍后,是否须再回到暂托中心?是否协调工作有问题,才导致入住率如此低?这样会否增加院舍风险和人手负担?另外,政府早前以30,000元聘请退休纪律部队(人员),以及一些内地医护,现时空缺率如此高,会否造成人手浪费,可如何善用这些人手?谢谢。
 
行政长官:有多条问题,我尽量回答。数条问题关于防疫抗疫的硬件设施。大家记得,在第五波疫情前,我们在多方面的硬件设施都不足够:治疗新冠病人的病床不足够;让病征轻微或无病征的感染者入住的隔离设施不足够──当时只有竹篙湾和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当时更加不足够的是供密切接触者入住的检疫设施──以相对的风险来说,确诊人士当然应在相关设施接受隔离或治疗──检疫设施亦不足够;当时亦没有设施协助病情已稳定、来自安老院舍的病人──因安老院舍出现爆发和人手不足,未能即时接回可出院的康复长者。两个多月前有一系列的问题,是特区在抗疫工作面对的挑战和困难。在中央支援和各界努力下,包括医管局、私家医院、安老院舍、政府部门的齐心协力下,现时出现你刚才提及的现象──很多设施在「等人」。当日内地专家梁万年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来港视察后,建议我们尽量争取做到「床等人」。你应记得,我曾表示我们在10天前未能做到「床等人」,但已做到「房等人」、「针等人」。目前的现象相对而言是好的,我们做到「床等人」,无论在医院内特别为新冠病人提供治疗的病床,或在各类特别兴建的隔离设施。目前特区政府已接收共六个隔离设施,包括昨天交付位于元朗潭尾的隔离设施,是当中最大的一个。六个隔离设施共提供20 000个床位──不是单位,是床位,减轻了早前很紧张、须转为隔离设施的酒店的压力。但现在出现了另一种对酒店的需求,就是在外港人希望回港时入住的检疫酒店。在香港,我们须不断调整,如何最好地使用当时能提供的设施,以满足方方面面的需要。若在某个时刻只看某类设施的使用率高或低,不能准确反映情况。若每项设施都额满──九成或百分百额满,我们的抗疫能力就会很低,尤其现时我们未完全掌握香港的疫情。这亦是为何我刚才说,当我们派发了「防疫服务包」,当中单是快速抗原测试包便有20包,若是一家两口,可在10天内每天进行测试;若是一家三口,可在一星期内每天进行测试,从而尽早找出香港有多少人口感染了新冠病毒,然后作分流分层安排。现时我们有些信心,因多了设施可用作安排。若现时使用率额满,我们根本什么都不敢做,因为会没地方安置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人士。我呼吁大家不要这样看待使用率,我们应有宽裕、足够的设施满足我刚才所说不同人士的需要。
 
  「逆向隔离」只有在安老院舍采用,所以我不太知道你为何问及有关使用酒店作逆向隔离。酒店的做法称为「闭环管理」,即有部分医管局员工或安老院舍员工为避免回家或回到社区会把病毒带进医院或安老院舍,他们愿意作出一些牺牲接受「闭环管理」,只能往返其工作地点和酒店。我们已预留部分酒店作「闭环管理」。逆向隔离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是当安老院舍出现爆发,感染个案较多,我们希望更好地保护未受感染的长者,便把院舍内未受感染的长者送往两间新建、尚未入伙的安老院舍,这是我们唯一曾采用的逆向「隔离安排」。
 
  至于你提及的协调问题,特别针对为长者而设的暂托中心,现时多了很多这类暂托中心,共有五个,当中,很大、位于启德邮轮码头的启德暂托中心将分阶段开放。有了这些暂托中心,我亦要求劳工及福利局用好这些暂托中心,让安老院舍,特别是私营安老院舍可趁这段时间恢复元气。若我们把医管局批准出院的长者立即安置回到安老院舍,或会对它们造成较大压力,因为按内地专家所说,这些康复长者须持续接受医学监察,他们的病情或会反覆。如何协助私营安老院恢复元气,就是替它们作一段时间的暂托,让医院管理局批准出院的新冠长者患者不须马上回到安老院舍或家中,而留在暂托中心接受医疗照顾和护理,待他们的身体状况恢复得较好才回到原本居住的地方。
 
  你很笼统地问及30,000元薪酬的问题。据我所知,我们聘用本地和内地照顾员的薪酬是30,000元,但不适用于医护人员。若我不清楚交代,大家会有误会──中央支援我们而派出的内地医疗团队有接近400人,他们没有收取任何薪酬。我必须说清楚,因为你使用的字眼是「内地医护」。那些不是医护人员,我们是通过补充劳工计划,在市场上通过内地劳务公司进行招聘,希望聘请1 000人,惟现时仍未招聘到。这些是内地照顾员(care staff),被安排在暂托中心和安老院舍照顾长者,我们当时提供的薪金是大概每月30,000元。这些内地照顾员等同现时部分私营院舍在经放宽的补充劳工计划下自行招聘的内地照顾员,而非中央派出的数百位现时在亚洲国际博览馆社区治疗设施日以继夜联同医院管理局参与治疗患者的内地医护人员。聘请退休纪律部队人员回来工作的薪酬安排,恕我不太掌握,但大家不要忘记,退休同事一般都希望在工作数十年后稍作休息,他们退休后仍愿意加入抗疫团队并非为了薪酬,而是希望能为香港出一分力,希望大家不要聚焦所谓薪酬的问题。谢谢。
 
记者:第一题想问,有传政府现在研究用法律手段推高缺乏认知能力的院友去接种疫苗,但有些医生觉得政府不应该替家属决定。想问如果这些院友接种后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责任问题怎样处理?接种的医生会否要负上法律责任?以及是否担心会引发很多由家属提出的法律诉讼?第二条问题是,现时新冠口服药的情况是说越早服食越好,有些私人诊所医生都希望他们可以帮忙处方新冠口服药。政府会否扩展可以处方的范围?谢谢。
 
行政长官:这位记者朋友的第一个问题,正正证明了我刚才所说,尽管全世界都公认要减少长者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下的伤亡是一定要接种疫苗,但在香港,任何事都有争议性。即使医生评估过长者,认为他适合接种疫苗,都不能够为他接种,因为他的家人反对。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现实情况,亦是很困扰我们的现实情况。我现在没有任何进一步的公布说用什么法律手段,所以亦不可以回答你刚才相对揣测性的问题。但多谢你提出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就是反映香港,一个接种疫苗的问题都会引起很大争议,无论是政治的争议,或者是法律诉讼的争议。
 
  关于口服药的应用,我都说过很多次,我们协助医管局购买到相当足够的份量,所以应该更加宽松地去使用,从而减少重症和死亡,尤其这两款口服药在早阶段使用可发挥最大效能。早阶段用在很多地方都应该用,总之受感染长者的第一接触面在哪里,我们都应该让他们可以使用这些口服药,从而减低其变重症的机会。现时在医管局系统内都已经用得相当广泛,包括在医院、在亚洲国际博览馆的社区治疗中心、在指定诊所,医管局的老人外展队到安老院亦可以用。私家医院如果跟我们协作,而它亦会医治新冠病人,当然我们亦乐意让它使用。同样,如果私家医生会诊治新冠病人,没什么理由不让他用,但事实是,据我所知,私家诊所医生如果发现有新冠确诊病人,都是转介给医管局。如果他不是转介给医管局,而是很愿意协助治疗新冠病人,那么在同一原则、同一道理下,为了保护病人,特别是长者,我们一定不会吝啬,让大家广泛使用这两款口服药物。
 
记者:你好,想请问因现在疫情依然非常严峻,社区有很多隐藏的患者,若当局需动员10 000人挨家挨户作派发工作,那么这10 000人在派发防疫物资时,当局如何加强对他们的防护,让他们可更好地、持续地、健康地为社区服务?谢谢。
 
行政长官:现在疫情真的仍然严峻,每天无论核酸检测或快速抗原检测都有10 000至14 000人感染,因此所有工作的前提是不会引起高风险的病毒传播。我们广泛向香港每个家庭派发物资是一个有利于防疫抗疫的行动,在两者、两个目标之间,我们必须找一个很好的平衡,一方面我们希望很快能向香港所有家庭派发,让他们有足够保护,可多做快速抗原测试,让香港政府能更好掌握现在疫情,也可让他们知道有否感染,让我们为他们安排适当的服务。

  但同时,我们派发还是要动员人手,但请你放心,民政事务局已安排义工无论在一些地点进行包装服务,或到外进行派发服务,都会为每位义工提供足够个人保护装备。当然,派发过程也要提醒他们小心,所以刚才陈局长说他已在公共、私人屋邨内作安排,我们不须每户派发,而是交给屋邨的管理公司,让居民进出时就能拿到服务包。须每家、每户派发的,看来就是那些我们称为「三无大厦」,它们没有管理公司,所以必须有义工朋友到他们家里派发,但我们一定会为他们提供足够个人保护装备。
 
记者:行政长官,陈局长好。首先想问,刚才提及除透过上门派送外,「防疫服务包」都会在全港多区设派发点,请问目前有否预计派发点有多少?市民是否需要做登记的工作?还有,这次的「防疫服务包」是否属一次性的工作?以后在疫情期间,会否考虑再派发?另外亦想问,近日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确诊者康复出院,但第五波疫情的整体死亡率持续数日都有轻微上升的迹象,政府有否评估控制死亡率方面的成效?早前会见了内地专家后,他们在此方面有何建议,政府又会(否)考虑落实?
 
行政长官:我先请陈局长说说有关在18区有派发点和是否需登记的问题。
 
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多谢行政长官,多谢这位传媒朋友的提问。我们刚才提及工序有两个,首先是包装,我们在全港有一百多个地点做包装,主要是学校、社区会堂和体育馆等。随后的派发,如刚才所说是透过管理公司或房屋署,以及逐家逐户派发。
 
  为了补漏拾遗起见,我们会保留若干派发点,但是派发点的数目和地点是要机动的,因为要视乎派发情况如何。基本上透过房屋署、物管公司及义工上楼时已派得很齐备,差不多是一家一户均派发了,可能需要的派发点不多。但是如果某一地区许多人派发时没人应门,即我们俗称「摸门钉」,我们会留下纸条让他们来领取。如果数目多,我们会在那里多设一些派发点,派发点未必固定是学校、体育馆,亦可摆设街站,所以现时没有数目,因为要机动性。刚才问到登记,我们会有简单的登记,不过相信香港市民是很自律,真的有需要才会来领取,不过简单的登记,我们觉得是有些需要的。多谢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目前来说,派发防疫服务包给全港家庭是一次性工作。当然,每次都可是一次性,所以在疫情发展过程中,若我们的医疗物资供应获得保障,亦发觉这对防疫抗疫工作非常有裨益,当然可再考虑。
 
  你特别提及关于这波疫情的长者死亡率和内地专家对我们在这方面工作的意见,我可详细点回应。首先,就这次新冠疫情死亡个案的计算方法,似乎卫生防护中心和医院管理局,以至几位专家都觉得应要认真再分析。你也听过许树昌教授说,可能有一大部分死亡个案和新冠病毒没直接关系,所以这是须做的分析工作。这亦是内地专家的看法——内地专家说,你们每天公布死亡个案,也要说清楚情况、临床状况,这是分析工作,但不是在数字上「舞高弄低」的事情,是值得分析,然后向社会交代,究竟香港的死亡率、死亡个案的情况如何。
 
  要减低死亡或重症,专家给予我们很多有用的意见,现在可说绝大部分都在落实或正在落实。要达致减死亡、减重症,专家提出「四个集中」,要集中患者、集中我们的资源、集中治疗,集中专家,不要让它们分得太散,所以你看到医管局在月初已进行大幅度调动以达致集中。现时,有超过10 000多位新冠病者在各个医院获得集中治疗,特别包括整间伊利沙伯医院已转为定点救治新冠病人的医院,这就是「集中」的策略,我们大致上已落实。
 
  第二个策略是「三重」——我们一定要处理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这包括安老院舍和在家居的长者,因长者一定是我们须重点照顾的人群,而场所和机构就是香港有大量安老院舍,有私营或津助的安老院舍。家居若有独居长者或双老长者就更须关顾,因此我们设立了——我刚才亦提及——专为长者服务的暂托中心,亦加强为家居长者提供支援,包括若他们须到指定诊所求诊,会获关爱配额——事实上,刚说现时是「床等人」,但诊所的名额亦在等候长者,因都用不尽——这种情况是好的,一定要将自己能力提升至可满足更多会出现的感染人士。我们早期的困难是在每一方面都似乎不足够,出现一些滞后、有一些人不能获得服务、有一些人的感染情况变差等。「三重」——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机构,再加上「一优先」,所有涉及为长者提供的服务都应优先处理。
 
  何时可看到这大量有关策略落实,再配合两款有效口服药物,从而令香港的新冠病死亡率降低,这就有待专家研究。我在此当然希望通过这么大量的工作,我们能尽快看到死亡个案下跌,亦令我们更多长者免受重症影响,从而尽快康复,返回其家居或在安老院继续接受照顾。
 
记者:首先想请问物资包方面,刚才陈局长提过,在街站索取物资包时可能需要作简单登记,想请问是派发前要简单登记还是在街站领取时要登记呢?服务包的数量是按人数还是以家庭为单位?服务包内的每项物品数量是多少?与公屋或私人屋苑交接的时候,管理公司会如何处理呢?第二条问题,特首你昨日提过特首选举会如期进行,今日有多间传媒引述消息说两位司长会准备参与选举,特首你有没有收到他们两位辞职的通知呢?会否及早表态是否争取连任,还是等候其他有志之士参与才决定是否竞选呢?你亦提到接收元朗隔离设施的时候,承建商中国建筑以后有任何问题政府都会帮忙解决,你会怎样帮忙呢?日后中国建筑投标政府的工程是否会加分呢?最后想请问今日有11间国际航空公司联署,批评检疫规定扰乱其营运,促请政府撤销。想请问政府会否考虑接纳它们的建议,实际又如何安排呢?谢谢。

行政长官:四条问题。第一,这服务包是广泛派发予全港家庭,由我们主动派发,并不涉及需要登记。只要市民有居所,不论是公屋、私人楼宇、「三无大厦」或村屋,我们也会把服务包派到其居所。如果他不在家而未能接收服务包,情况便如同派递信件一样,住户会收到一张通知卡,说明我们曾经到过他的居所,但没人应门,不过我们仍然希望派发服务包给他。他可以凭着通知卡到18区的服务点领取服务包,至于领取服务包时是否需要再填写住址资料,这些是细节。但我们必定不会令市民不方便,既然是广泛派发,便不须执着要否登记或取多取少等事宜。
 
  这引申到第二个问题,关于服务包内所包含物资,我以为刚才陈局长已经提过。基本上是以下五种物资:第一是广受市民欢迎的中成药,共两盒针对新冠病毒特别有效的内地中成药;第二是快速测试包,我刚才提过,有足够份量的,共20套;另外亦有20个KN95口罩;余下的是一些资讯,由卫生防护中心印制的资讯手册和一张鼓励大家参与抗疫的心意卡。就是这五种物资。
 
  现时计划派发服务包将以家庭为单位,所以份量也很多,有20份,所以我刚才说,如果香港一般家庭是二至三人应该足够。如果有一些家庭有七、八人,派发的义工也会宽松处理,他们可以索取多一个服务包。我相信香港市民都是合理的,你见到在进行「围封强检」时,市民都是自行领取食物包,每个家庭索取一包,所以做法就是这样。这项工作表示我们对市民的关怀,希望提高防疫意识,亦将中央协助我们采购的大量医疗物资尽快送到市民手上,所以并不会很严谨计较或要登记身分证或姓名,不会这样处理。
 
  第二个问题我不会回答,不过澄清事实是可以的——我今日没有收到任何司、局长的辞职信。如果我收到,我第一时间要公布——要向中央汇报,然后作出公布。
 
  第三,有关昨日接收的元朗社区隔离设施,其承建商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我们要求中央委派的,因为其能力在过去很多抗疫工作中都有目共睹。中央接受我们的请求而委托该公司协助我们,它在内地的支援也很大,你也曾听说,当有7 000名建筑工人在香港的地盘工作时,其实另外有7 000人在内地的预制组件工厂工作,在这紧急时候,我们须用这方法确保可以第一时间兴建社区隔离设施,而其速度真的是「中国速度」——在一个月内,即三月一日第一个青衣社区隔离设施交接至昨天(三月二十四日)交接第六个,一共六项社区隔离设施、20 000个床位,我认为这真是「中国速度」。这亦是香港建造界的创举,到现在为止我从未见过这么快的建筑进度。昨日所说的是——大家都记得,发展局局长早前发布新闻公报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很多政府工程的承办商或承建商都受到一些影响,如未能开工或者很多工人因须接受隔离或检疫而未能返回工作岗位,影响了工程进度,所以那新闻公报说,我们会宽松处理在政府工程合约内所定的时限,因为每项工程都有其完工日期,如果当天未能完工,会有惩罚性条款。对于为我们承建了六项社区隔离设施──仍有两项设施在启德和竹篙湾兴建中──的本地承建商,其所受影响更大,因为它从多个地盘调动了过万名工人到这六个地盘工作,所以作为合理的政府行为或合理的工程采购部门行为,应该要酌情处理,就是这样子,没有说要加分。我们的投标制度公平、公开、公正。现在说的是该承建商今日正在进行的其他工程,因为这次新冠疫情,该承建商大幅度地调动人员来协助我们兴建八个设施,因而令其受到一定影响,合理做法就是我们要适当处理。
 
  我收到航空公司联署的信件后已交予运输及房屋局考虑,待他们考虑后看看有何做法,我们再公布。我必须提出,所有有关航班、入境事宜的防疫措施,目的就是「外防输入」,我们暂时不会放弃「外防输入」的政策,否则大家希望见到与内地或海外通关的机会便会随之减低。我经常说,香港在抗疫中必定要找出自己走的道路,我们会不断改善工作,希望尽快可以稳控疫情。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图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右)今日(三月二十五日)联同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陈积志(左)在添马政府总部就防疫抗疫措施举行记者会。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举行记者会

相关连结

 
2022年3月25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52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右)今日(三月二十五日)联同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陈积志(左)在添马政府总部就防疫抗疫措施举行记者会。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举行记者会

相关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