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抗疫记者会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三月十七日)上午举行抗疫记者会,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医生亦有出席。以下是各人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早晨。我今早联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和医院管理局(医管局)行政总裁跟大家集中谈谈关于治疗新冠病人的工作。尽管感染Omicron的征状轻微,但由于在第五波疫情下的感染个案非常多,加上香港已经是一个人口老化的社会,我们看到很多长者受感染并需要接受治疗。从数字来看,昨天四时三十分的记者会公布在医院管理局辖下设施接受治疗的新冠病人有10 368名,包括有81名病人情况危殆、138名情况严重,换句话说,占住院病人的2%。早前内地专家建议我们应该集中病人、专家和资源来治疗,从而希望做到「减感染、减重症、减死亡」;在所有工作中亦应以关注老年病患群组为优先,所以在过去一段日子,我们的工作都循这个方向来做。
 
  加强治疗的工作有几方面:第一,扩大我们的治疗能力,主要是医管局的治疗能力,包括增加治疗新冠病人的病床。第二,增加治疗病人的人手,现在已经有内地的医疗队加入与医管局的同事并肩作战,一起照顾病人。我亦欣悉医管局虽然有20%的员工,即接近15 700人曾经受感染,但有半数员工已经复工,希望未来有相对比较足够的人手来照顾病者。除了病床和医疗人手,当然还有药物,我亦先后向大家报告,两款有效的口服药物已先后抵港,我们亦有足够数量可以派发给新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士,防止他们要入院或变为重症。
 
  治疗新冠病人的第二个策略是分流、分层,从而让我们可以把医院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病床留给那些最有需要在医院里获得集中治疗的患者。要做好分流、分层,等于要对在社区或家居的患者筛查工作做得更精准,以防有患者在社区或家居因未能被筛查出来而得不到最好的照顾。
 
  第三方面是需要加强保护一些重点人群或重点单位,即在港约1 000间安老院和残疾人士院舍。早前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已向大家介绍一系列加强支援院舍的措施,包括「闭环管理」、在室内体育场馆建设更多长者暂托中心,从而纾缓医管局和院舍的压力。
 
  最后,有部分比较轻症或者没有病征、身体比较健康的长者,会留在家居隔离,我们亦会做好支援家居隔离人士的工作。同样地,我们会特别针对高风险长者做好评估和筛查,希望在有需要时可以尽早收治患病长者入院。我现在请医管局行政总裁就我刚才所说的几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最新的工作进展。
 
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感谢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市民,大家好。我在此简介我们最近治疗、工作方面的一些进展。在较早前曾与大家分享,在过去一段时间,疫情的数字均十分高企,维持一个高的水平,因此医管局需要医院治疗的人士非常多。较早前曾与大家提及,我们已把50%的病床,我们称为general beds、一般性病床,转为可接收新型冠状病毒病的病人;亦将数间医院,包括主要是伊利沙伯医院,作为定点医院,救治新型冠毒病的病人。
 
  过去一段时间来说,我们都看到是有成效。正如刚才行政长官所提及,我们今日观看到有关数字,有大约10 000名病人左右,在我们不同的设施接受治疗;亦因我们已转了约11 000张病床作为照顾新冠病人,令病人等候入院的情况亦有所改善。数日前,我曾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整体由最高峰时的接近1 800名病人在急症室等候入院,到周一时有大约800多位,到今天则有约600多位,我们看到情况一直有改善。最重要的是,虽然病人可能仍要等待一些时间,但一些较为严重的病人,我们都能安排他们在医院接受治疗,这些都有助帮忙整体情况。另外,我们在周二亦扩展指定诊所,亦特别安排一些「关爱筹」,让长者及高危人士能预约,现在来说看到反应是良好。我们亦看到从数据来说,我们看到一些优先筹仍未用尽,相信有需要人士能联络到指定诊所。
 
  另外,正如刚才行政长官所提及,两款新冠口服的抗病毒药物已从不同的医管局层面开始使用,包括急症室、指定诊所、老人外展方面等。截至三月十六日,已有超过6 000位病人获处方默沙东药厂的莫纳皮拉韦,当中亦包括大约4 000名住在院舍及指定诊所的求诊人士。昨日起,辉瑞药厂的帕克斯洛维德亦开始获处方,数据稍后可以与大家分享,暂时数字大约在100多至200左右。相信随药物越来越使用得多,对病情控制都会有所帮助。另外亦看到一些情况,虽然疫情目前仍在高位徘徊,但我们看到特别入院的人数来说,长者的比例越来越高。我们在较早前二月尾、三月头,大约五成多的入院人士是70岁以上,到最近入院人士有近七成均为70岁以上,即以长者人士及老弱居多。因此在较早前,我们把亚洲国际博览馆社区治疗设施的服务模式有所调节。大家记得早前我们会接收很少病征,又或能照顾自己的人士,但有见现时入院人士主要为长者,需要获照顾的人士亦算多,所以我们早前就集中资源,在亚洲博览馆主要照顾一些年纪大的长者,以及需要人护理、照顾的人士。因此,需要卧床的病人占的比例是非常高,我们目前有200多位病人在该处接受治疗。
 
  正如行政长官所提及,为何我们有很大需要加强亚洲博览馆的人手,让我们能照顾更多的长者,特别有卧床需要,以及需要更多护理的长者。很高兴在过去两星期,特别是昨日,有内地援港医疗队的医疗人员,来与我们共同照顾这批病人。他们首先计划在亚洲博览馆,与我们医管局同事共同照顾病人。在医疗队到港时,我们亦立即开展了工作,例如我们的团队与他们就治疗、护理、处方药物等整个照顾病人的流程,已作出很深入亦很详尽的讨论,亦很细致看工作流程、治疗流程的一个部分。
 
  而较早前来到香港的医疗队,他们已开展工作,亦与我们的同事进行一些工作,希望他们能尽快熟习,亦能帮助我们的市民。所以在整个程序,无论是病人入院、收病人、巡房、医疗观察、制定治疗方案、处方药物方面,我们都会与内地的医护人员一同进行,因此都是基本上是以整个团队一起进行。过程中想特别提一提,在亚洲博览馆,大家可能得记得,我们一开始运作、布馆时,我们都是用不同的协作模式运作。较早前因医疗人手很紧张,因此在医管局内部,我们都是在不同联网抽调同事到该处工作,亦有很多私家的同事来帮忙,我们称为「自选兼职」的同事,或英名称为Locum。因此一路以来,我们在亚博馆的运作一直均为协作模式,亦有一套我们称作标准的程序、治疗的指引,一个standard operation,即标准程序。因此,整个治疗的方向一向标准化,亦有一套临床的管理系统。因此,无论同事是来自医院哪一个联网,哪一个专科,或其他私营的同事、私家的同事,我们亦会遵从那一套系统去做,因此已有一定经验,是来自不同背景、单位的同事一同协作。
 
  我亦可向大家汇报,今次我们初步与内地援港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交流、沟通,大家谈得很深入时,亦发觉在协作上十分顺利。大家都可能留意到,今次来港的医疗队均来自很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基本上是一些我们可以称为精英的人员。因他们不单来自新冠病毒病人要照顾的专科,很多是来自传染病科、感染控制、重病科诸如此类,完全是适合的专科。同时,他们亦有在不同地区抗疫的经验。大家昨天都听到行政长官介绍,他们很多都曾到过武汉等不同地方,因此他们在照顾新冠肺炎病人的经验是非常好。
 
  同时,我们亦留意到整个治疗方向,内地的治疗方向基本上与香港的治疗方向十分接近。因我与他们交流时亦留意到,简单来说,大家都是参考非常类似的国际指引、国际文献、期刊等,亦使用那些作蓝本,因此无论在临床观察,大家不时听到的呼吸次数、体温,甚或血氧等,大家使用的指标均非常接近。至于一些化验、用药,基本上都是用一些国际指引,因此我们很快看到大家协作上非常顺利,并容易做得到。
 
  当然我们亦留意到,之前一些朋友有提及的中英文问题。其实大家在临床上若有机会,同事间一谈及便会明白。在字眼上,例如我举例,有时我们与病人沟通时,我们亦会用中文说。我们通常会用英文说,但我们都会用中文去解释。当然名词未必完全能对应至一样,但有时我们有临床经验的同事一谈及,大家都会知道大家在说什么。因此在沟通上,我们暂时都看到是非常顺利、十分畅顺。特别因大家也来自同一专科,甚至会更加容易。同时在较早前,我们医管局的临床医疗管理系统,大家可能都熟悉,我们称之为CMS(Clinical Management System),其实我们现时到亚博馆工作的同事,都是用平板电脑,根据一个我们英文称作standard template、一个标准范本去输入数据、数字。我们最近亦相应造了一个中文版本,都是同一个范本,都是同一个standard template、standard operation。初步来说与内地医疗队,大家很容易一看就明白。其实大家做临床工作的同事,大家一看就明,一看字眼,相对翻译数据,所以都容易做得到。
 
  因此我们亦期望,很快其实之前来的同事,他们已开始进入亚博馆内,亦进入我们称为Red zone(红区),即照顾病人的地方帮忙工作。我们亦期望昨日来的主要200多位同事,可以很快投入这工作。较早前,我们同事已与大家介绍,我们已安排他们作为我们的荣誉雇员。在医管局内,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大学、私家的同事,我们都有荣誉雇员的安排。因此,整个安排我们一直有经验,亦是一直配合得好的工作。因此我们都期望,很快能加强我们在亚博馆的治疗设施,无论是诊治病人的数目,以及诊治病人的质量,都能有所提升。因为现时主要需要被我们照顾的病人,均以长者为多,以及需要临床的照顾为多,需要护理的情况亦为多。因此在人手上,若能有额外的人手帮忙,是非常重要。
 
  我们都期望随着有内地的支援,我们可把更多病人,把他们的病情能越早医治越好。例如我们最近看到有很多入院的长者,特别是安老院舍,因为安老院舍的人手亦较紧张,因此很多时我们看到他们有脱水的情况,又或精神等各方面比较需要改善。假如我们能做多点护理、支援,补充水份等,这些都非常重要。特别对长者来说,例如老人科,我们除了要有technology、high-tech外,high-touch亦很重要。因此,我们希望随着多管齐下,亦有内地专家的支援,无论在技术上、人力上、医疗知识上互相配合,我们预期能对整个疫情的控制有帮助。
 
  在此,我很感谢他们的帮助,因为在香港疫情如此严峻,他们亦有如此多的同事前来帮忙。我们相信,他们与我们同事一起合作,是一定会对我们应对疫情的照顾方面,特别是长者人士,有一个非常好的作用。
 
记者:你好,首先想问关于全民检测方面,网上流传一些消息,明白政府昨天已作澄清,但市民仍然很关注,其实全民检测的日期是否仍是三月二十六日,分三个阶段进行,是否会配合「禁足」措施?到底现时计划是搁置了,还是仍然一直在筹备当中?第二,想问袁国勇(教授)说到,九成五的接种率就可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还有现阶段,希望航班可以尽快复飞,政府在这两方面有何看法?现时确诊者方面的措施方向如何?一些轻症患者是否一定要入住隔离设施?会否如袁教授所说,可能作出调整,这些轻症患者只须居家隔离?政府有否计划,到底什么阶段可放宽一些措施?
 
行政长官:第一,关于我在二月二十二日首次提及未来两、三个月抗疫的多项措施,包括「全民强制检测」,正如你都知道,昨日我们发出新闻公报澄清,网上流传的并不是这套计划将会执行的具体细节,我们不曾提及三月二十六日这个日子。不过可跟大家说,由二月底起,我们正进行细化方案,我们正计算人手,甚至外出视察一些适合作为「全民强制检测」检测中心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学校。因为如此大规模的检测需要筹备,若这些工作完全不做,到有好时机时,根本无法起动,所以我们直至现在也在进行这些工作。我明白社会希望尽早得到信息──究竟是否做、何时做、怎样做?我亦计划在未来数日,向社会交代一次关于二月二十二日公布的各项措施的最新情况,因这个月的疫情变化真的很大,大家会记得,我们一直每天有几万宗个案,甚至高峰期──现时加上快速抗原检测自报——曾达至三月三日高峰期─的七、八万宗个案,很多抗疫政策均须不断按照疫情发展和每项措施希望得到的效果,重新评估如何去做,但今天未走至这步,我会争取尽快交代一次,而交代时亦不会只针对「全民强制检测」而言,会就着其他曾公布的措施,一并就过去一个月的疫情发展而作一个更新汇报。
 
  第二个问题,有关专家提及,当疫苗接种率若达至95%就可做一系列的事宜,我当然希望我们可尽快达至95%,但若现时说一定要达至95%才放宽社交距离措施或放宽入境限制,恐怕会令更多人更恐惧。大家不要忘记,我们经过超过一年的努力,现时在11岁以上的合资格人口中,已接种第一剂疫苗的比率只刚刚过了九成,有91.3%,而且这几日接种第一剂疫苗的数字不断下降,这亦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最后一公里是最困难的,因那些可能是一些立场坚定、不接种疫苗的人士,如昨日接种第一剂疫苗只有8 000多人,所以若它继续下跌或停留在每日只有8 000多名原本不愿接种疫苗的人士前往接种,要达致袁国勇教授提及的95%,还是一条很漫长的路。我觉得若今日说要达致95%接种率才可放宽措施,其实是「自缚手脚」,但我们一定会争取不只95%接种率——最好达至99%接种率——不断推高疫苗接种率是我们的工作。事实上,现时不应只谈第一剂疫苗,接下来最重要的目标是第二剂,由现时第二剂疫苗接种率的81%,推高至起码90%;一老一幼的接种率亦希望能尽快提升至90%。截至昨天,3至11岁儿童的第一剂疫苗接种率都是55.5%,距离比较理想的目标还有一段路;70岁或以上人士的第一剂疫苗接种率是70%。根据疫苗接种数据,我们应不断努力,定下一个太难达到或太理想的目标,届时做不到又会被市民投诉,他们会说已忍耐很久,达不到这目标又要整个社会承受继续被社交距离措施限制,或不能入境回来香港,但这不影响我们继续尽最大努力提升疫苗接种的工作。
 
  第三个问题,其实已说了很多次,现时在分流、分层治疗框架下,分了五层。你随时到2019冠状病毒病专题网站,或看Tamar Talk(添马台),或从卫生防护中心的资料,也可看到这五层的分流、分层框架。第一、第二层须在医院照顾。第三层是稳定后可转移至社区治疗设施,包括亚博馆和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早期人手不足,现时内地支援我们,多了医护人员到来,我相信这两个中心应会把第三层的治疗功能发挥得更好;第四层是病人可到暂托中心,那处也有医疗监察,是社会福利署特别为康复或稳定的新冠长者而设。最后一层是,患者并非高风险,或只是轻症、无病征的,现时已以家居隔离方式处理;为何我们说要加强支援家居隔离人士,这点一直也有跟大家说明。要不是有这种分流、分层的安排,事实上,香港难以应对每日几万宗的新增阳性个案。多谢。
 
记者:你好,一共有两个问题。首先,最近亚博馆有四名长者送院后,其中有三人不治身亡,请问针对亚博馆长者不治的类似事件,当局在减少重症和死亡率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改善措施?内地医护人员开始到场支援以后,他们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双方合作情况如何?第二个问题是,有报道指现时位于亚博馆的治疗隔离设施有很多空置,所以请问现在不同展馆的使用率如何?床位空置是由于护理人手不足,还是另有原因?谢谢。
 
行政长官: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在亚洲国际博览馆内的社区治疗中心,总病床数目应该是1 450张。它有一段长的时间真的没有很高的使用率,而且有一个部分——第三个部分、大概450张床——还是在备用状态。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足够的医疗人手和照顾员,没有这方面的人手是由于医院管理局现在面对非常大的压力,也由于我刚才提及的一个数字——医院管理局的员工在这次第五波的新冠疫情中,他们受感染的也不少,有15 766位员工受感染,占医院管理局总人手20%,所以人手不足就导致有些设施不能被尽量用好;也由于这个原因,我早前向中央提出请求,派一些内地的医疗团队来协助香港,让设施投入服务,能更好地治疗新冠病人,尤其是老人家。昨天我们就迎来了300位人员,均来自广东省多家医院。有了内地的医疗团队加入,我肯定我们会把这些设施用得更好。
 
  有关你刚提及昨天很不幸,一天内有几位老人家在亚洲国际博览馆内的另一个部分——它不是我刚才说的治疗中心,而是社会福利署早前用作安置一些须检疫的安老院院友,现在作长者隔离用途的部分——有几位老人家不幸过世,我们都感到非常伤痛。事实上,那些老人家的年纪都很大,三位去世的老人家分别是89岁、92岁和98岁,而且他们本身在院舍已经患有长期病,亦没有接种疫苗,所以出现了问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照顾他们,虽然它是社会福利署的设施,医院管理局——因医院管理局在旁边有另外一个社区治疗设施——亦有为这些在社会福利署设施内的老人家提供一些医疗服务。我请高医生就医院管理局现时在设施内提供的医疗支援说几句。
 
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或许我用广东话补充会较清楚。现时在社会福利署的两个展馆内,医管局亦有外展队的同事到该处提供支援。我们老人外展的专科医生,以及一些外展护士,亦会在该处就一些长者的医疗需要提供支援。正如行政长官所提及,昨日该数个离世长者的个案中,年纪比较大,身体亦较弱。我们已叮嘱团队检视整个情况,会否有什么我们可以再做得更好。希望大家了解,以老人科来说,尤其年纪大的长者,并非如此容易能清楚、容易找得到,他们开始病征有转变等各方面,因为他们可能本身沟通已不容易。但我们看到临床观察,之前数位长者,他们在喂食方面,似乎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异样。当然在过程上,我们都会请同事检视整个过程会否能做得更好。其中一方面,我们都开始研究,希望可以加强多点医疗程序,如果能做多一点,希望可以帮助到事情。正如行政长官提及,因为我们在隔壁有医管局亚洲国际博览馆的治疗设施,协同效应其实是颇大。我们相信随着有内地支援队来支援我们的同事时,我们可以加强对社会福利署这数个展馆的支援。我们相信整体的协同效应发挥下,对整个亚博馆,无论是医管局管理的治疗中心,或社会福利署同事管理的一些中心,我相信在协同方面,都会把整体水平再提升。
 
记者:你好。首先,有传媒报道,有院舍院友的家属同意为院友接种疫苗后,该名院友要等候半年才能接种第一剂疫苗,然后在第五波疫情下不幸离世,林太刚才曾说已推动疫苗接种计划这么久,为何政府能容许这种情况发生?特首你本人和负责疫苗接种及管理院舍的官员和部门是否要问责?另外,想问刚才特首说会针对一系列措施数日后一次过作交代,可否多说说届时交代的措施包括哪方面?路线图何时会有一个比较明确和清晰的timeline,让市民知道措施何时有望放宽或有新安排?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我只能简单说说,再请陈教授回应。整个政府的疫苗接种计划要讲科学,特区政府为此成立了专家委员会,每次有关疫苗接种有些做法要作出修订、改变和加强,都要经疫苗接种专家考虑,稍后请陈局长向大家介绍。我们都是按照专家的提议──他们真的是专家,有临床专家、医药专家──特区政府这两年多来都很尊重专家意见,尤其是疫苗接种的相关临床事宜。在其他事宜如社交距离措施,听取意见后我们会作一个评估;但在疫苗接种方面,差不多可说没有由我作政策介入如何接种疫苗,或何时再接种第二、第三剂疫苗。
 
  有关再次交代抗疫措施的内容,我建议你翻阅我二月二十二日的详细公布,因当时的说法是未来两至三个月为关键,但在二月二十二日亦只能看到当时掌握的疫情、数据,我亦比较果断地说看来疫情不会在短时间内回落,因此很多当日说的措施一说就说至四月二十日,包括学校提早放暑假从而可在复活节后复课和禁止部分航班来港的措施。由于疫情发展速度快,我们已掌握新的数据和情况,我认为应在这关键的两个月的中间,即一个月,大概是三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全面向社会交代一次,每个措施是继续执行还是作出一些调整,以达致最佳效果,希望可通过交代看清楚前景。当然,最看不清楚的是现时检测阳性的数字究竟处于高位平台,或很快会下降,或甚至会否随社交往来增加而上升。就此,我相信在座没有任何人能看到。抗击疫情最困难的是没办法可完全预测,只能用我们最佳的措施来应对,亦正如我昨日说,若有些数据能让我们走在疫情发生前当然是最好,这一系列的工作会继续进行。请陈局长交代有关疫苗接种的细节。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多谢行政长官。疫苗接种(方面),自大约一年多前,政府已经一直提供两款疫苗,即科兴和复必泰,予大家(接种)。如果大家记得,我们最初也说是长者优先,因为长者是一个较高危的群组,需要尽快接种。在整个过程中,可能长者对于一些资讯不是很清楚明白,似乎长者的疫苗接种有些缓慢,但政府一直没有放弃。我知道社会福利署、卫生署、公务员事务局都是非常努力去增加院舍的接种,当然当中都是有很多困难,因为不论是院舍最初对疫苗接种的不清楚,以至亦有很多家人未必同意,但随着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例如请专家解释等,其实(情况)是一直有进步。至于接种不同剂数疫苗相隔的时间,刚才行政长官已经说了,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辖下的联合科学委员会(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和新发现及动物传染病科学委员会)一直(检视)哪些群组应接种疫苗;相隔接种时间──不论是第一剂、第二剂和第三剂──应该何时接种;以至整体的疫情以平衡风险和好处,一直都是这样做的。由开始接种疫苗,对于一些比较高危的群组,例如长者、免疫力低(的人士)和小朋友等,一直由联合科学委员会处理第一剂和第二剂相隔的时间,以及第二剂和第三剂相隔的时间。当然该两种疫苗的药厂亦有不同的建议,例如科兴和复必泰第一剂和第二剂相隔的时间都是有差别的,一种是28日,另一种是21日。至于第二剂和第三剂相隔的时间,最初大致都是六个月,但当疫情有变化,大家平衡了风险和好处后,亦曾经缩短至三个月,直至最近有很多的康复者,就着他们接种第一剂、第二剂和第三剂(的相隔时间),联合科学委员会都有建议,所以你刚才提及的个案,要视乎他的(接种)时间和整体情况,当每一次联合科学委员会有新的建议时,我们都会发出新闻公告及尽快通知大家。多谢。
 
记者:你好,想问林太现时究竟有没有一个指标可以放宽一些社区隔离设施(社交距离措施)?是否不超过九成的接种率都可以考虑放宽或者复飞?有没有路线图可以详细给市民?是否这几日会公布?会否包括现时表列处所内的营运限制?其实看到现时很多食肆都已经不开门,有大型连锁健身中心都停业,各行各业一直都不开铺,(它们如何)能够继续营运呢?第二条想问,有些内地网民在微博都批评现时香港政府应对疫情的能力,觉得好像是香港人拖累了他们,林太你怎样看这些微博的意见?觉得他们是否在分化两地市民的感情?多谢。
 
行政长官:我先回答第二条问题。因为现时在社交平台每日都有很多评论、揣测和谣言,我最佳的回应就是不要看、不要听、不要信,所以我不打算评论。
 
  第一条问题,我重覆一次,其实刚才已经回答过。在抗疫工作中,我们并不只看一个指标、一个因素,而是要综合地看并进行判断,所以某程度上是要作出一些果断的决定,这些决定是否百分百准确则要留待事后才会知道。譬如你说今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但不久后确诊个案又暴升,你便会说我们当日的决定是错,但当日作出决定时其实没办法可以预见往后的事。但当然,经历了两年多的疫情后,我们基于专家给我们的意见大概会知道哪一种介入措施(intervention)较有效,哪些没那么有效。我们掌握后便可以应用在我们的日常措施中,所以在二月二十二日,鉴于当时疫情严峻——但其实在二十二日后更加严峻——公布了一系列的措施,不单是社交距离措施,亦有关于学校复课、「外防输入」措施和居家工作等。如果大家记得的话,本来所有措施都是实施至四月二十日,因为当时认为这两个月都不可以立即控制到疫情,但我也认为应该在一个月后按最新的疫情发展、感染人数、康复人数、现时隔离设施的设立和我们的能力,去检视每一项措施是否可以达致更好的平衡。这个平衡所要考虑的第一就是公共卫生,即是疫情,亦包括接种疫苗的比例、我们的治疗能力和隔离措施的增量等。第二方面是经济,亦即你提出的问题。当然,现时的经济令人非常担心,有一些是外围因素,有一些是本地疫情因素,所以我们须一并考虑对经济带来的冲击。第三方面,其实最重要是市民是否继续配合我们的一系列措施。如果市民已经难以再合作和配合,那么任何社交距离措施或公共卫生措施都不能达致其成效。这工作我们会加紧做,希望争取几日内可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公布。多谢。
 
记者:你好,政府早前有说过会开放更多疫苗接种中心,务求第二针的接种率尽快推高至九成,想问政府有没有预计第二针接种率何时可达到九成这个目标呢?刚刚也说到,近来市民接种疫苗的意欲有下降,有没有评估过什么原因会影响和减低市民接种疫苗的需求呢?另外,政府之前也说过目标在三月十八日之前,疫苗外展队为所有院舍合适的人士接种首剂疫苗,想问现时进度如何?谢谢。
 
行政长官:香港特区政府的疫苗接种计划,「领军」局长是公务员事务局局长,可惜他今日不在现场。我尝试回答,看看陈局长有没有补充,因为太细致的运作,「领军」局长才最清楚。关于现时接种第二针的情况,刚才告知了大家, 11岁以上已接种第二针占合资格人士81%。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接种第一针后,时间到了,差不多必定会接种第二针,所以是时间问题──早前有一段时间市民不是十分积极去接种第一针──接种第一针后须等三或四个星期才可接种第二针,所以81%的疫苗接种率,我们相信会慢慢提升,但需要一段时间。它反映了当日新接种第一针的人数,每一天有多少,到了第21日或28日,这一群市民便会去接种第二针。这看来我们不需要特别推行很强烈的措施,单靠时间便可令我们达到90%的疫苗接种率。
 
  接种第三针则是现时非常迫切的议题,所以有一些长者应该缩短了接种第二和第三针的相隔时间,希望加快接种第三针,给予他们更多保护,现时外国更谈论接种第四针,所以这个工作看来须不断、持续去做。现时的重点是「一老一幼」,「一老」方面,已经谈过很多措施,包括院舍应该在明天三月十八日达标,即所有1 000多间院舍应该已安排外展队探访、做了评估,可以接种疫苗的长者便替他们接种。不过,可惜正如罗致光局长(劳工及福利局局长)所说,还有一个相当百分比的长者,是家人以书面反对为他们接种疫苗,这也令我们很无奈。我希望这些家人能回心转意,若不是有医生评估认为他们的长者家属不可以接种,便应该让他们接种疫苗。接下来进行的工作便是上门接种,即为一些独居长者上门接种疫苗。如果长者能到社区接种疫苗,会为他们安排优先队伍,他们亦可以领取「即日筹」,一定要请长者接种疫苗。
 
  儿童接种疫苗方面,因为他们开始接种疫苗的时间较迟,但现时的接种率亦达到55.5%,还有23万名3至11岁的儿童未接种疫苗。我们会联同教育局和学校尽快为这些儿童接种疫苗。看看陈局长有何补充。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行政长官已经将我们现时的疫苗接种的工作大致勾划了出来。我想补充的是,其实一直以来,尤其是在第五波,我们知道市民对接种疫苗的意欲都大大提升时,已经一直增加疫苗接种点。除了现有的疫苗接种中心之外,主要都是更加便利市民的(接种点)。更加便利市民的当然有流动(接种)站,另外有些是到不同地区,跟地区人士或民政事务处一起安排的疫苗接种日。另外,最近在一些交通交汇点(也设立接种点),即很多人经过的地方,例如青衣地铁站、香港纱厂等,人流一般挺多的。如果市民随时想接种疫苗,可以到这些地方。另外,当然就是医疗的设施,无论是医管局的普通科门诊或专科门诊、十多间医院,都设有一些疫苗接种站;亦有卫生署的长者健康中心,以及我们的地区康健中心,包括深水埗和葵青,已经转为疫苗接种点,都是做疫苗接种;很多地区康健站亦有疫苗接种日,希望尽量铺天盖地便利市民接种。至于为何最近市民接种疫苗的数目下降了?第一,很多市民已经接种了,尤其是第一剂;第二,刚才行政长官亦有提及,很多仍然不想接种疫苗的人士仍不愿意接种,但我在此也特别呼吁,现时疫情仍然严峻,接种疫苗不仅是保护自己,市民也要留意身边的人,假如你不接种疫苗,会影响整体疫情控制和整体社会的保护,希望仍然不愿意接种疫苗的人能回心转意。
 
行政长官:我预告一下,特区政府今日下午会公布最新一轮失业率,即由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二月这三个月的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所以明天我将联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和大家交代在新冠疫情下的就业情况和特区政府对劳工的支援。谢谢。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3月17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7时43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今日(三月十七日)联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左)和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医生(右)在添马政府总部就防疫抗疫措施举行记者会。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举行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