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抗疫记者会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三月十日)上午举行抗疫记者会,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和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亦有出席。以下是各人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早晨。今早我联同发展局局长和保安局局长向大家交代在防疫抗疫策略中的重要一环。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在抗击新冠疫情时采取「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其中重要一环就是「早隔离」。
 
  在处理传染病的工作中,能够第一时间将感染者隔离,把他移离家居和社区,有助减低病毒传播,亦是切断社区病毒传播链的有效工具。当然,任何地方都未必能够彻底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因此往往要辅以一些社交距离措施,减少人员流动和减少因接触而受病毒感染的机会。
 
  大家都记得,在过去两年多,我们采取非常严谨的公共卫生保护策略,每一宗感染个案都由卫生防护中心进行个案追踪,从而找出紧密接触者,甚至更加深入地找出紧密接触者的紧密接触者,或简称「次密」。找出感染人士和紧密接触者后便须安排他们接受隔离,一般做法是,如果是感染者,无论病征或情况如何,均进入隔离设施;而属于紧密接触者或次密接触者,就进入检疫设施。
 
  无论检疫或隔离的要求都有法律基础,均根据《预防及控制疾病规例》(第599A章)下由卫生当局向这些人士发出的令而作出。如果他是紧密接触者或者次密接触者,就会向其发出检疫令,简称QO——Quarantine Order;如果他是感染者,就会向其发出隔离令——Isolation Order。无论是安排市民接受检疫或隔离,都需要设施和营运以及服务人手,这是我们今日交代的重点。
 
  在疫情发生两年多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建设,可以说这些检疫或现时在社区的隔离设施是由无到有,由有到现在需要很多。到今日为止,我想香港市民都很熟悉以下一些地方名称: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火炭骏洋邨或是大屿山竹篙湾,它们都曾用作社区隔离设施。
 
  在个案不多时,我觉得这两年多以来,这些安排隔离和检疫的工作都做得相对井井有条。一直以来,可以用作隔离的设施都集中在医院管理局,因为个案不多时,最谨慎的做法就是把所有受病毒感染的人士安置在医院的设施。医院管理局辖下属于第一线和第二线的隔离病床共有1 900多张;其后,去年二月由中央援建交付我们,在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增加了820张病床。
 
  至于检疫设施方面,在较早阶段我们有两个大项目,一是改装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另一个是竹篙湾第一到第四期的兴建,两个项目加起来有3 700多个单位。为了应对第五波的疫情、数以百倍上升的个案,我们同步采取了以下的措施:第一是分流处理,第二是增加这类设施。
 
  分流处理方面包括以下几项具体工作:除了有特别需要的人士,我们已经容许属于紧密接触者的人士在家居隔离,相对于过去两年要把紧密接触者安排在竹篙湾作社区隔离,我们已经实行了超过一个月让紧密接触者在家居隔离,我们亦为这类人士提供家居支援。第二个做法是把确诊者,即受感染人士作分流处理,把他分流到医院以外的设施进行隔离。当然病情严重的或者特别高风险的患者应该安排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但大家都知道Omicron其中一个特性是很多感染人士都没有病征或只有非常轻微的病征,所以我们要把大量感染人士分流到社区隔离设施进行隔离,让医院可以集中处理一些高风险的患者,从而达致减重症、减死亡,这个议题昨日已经向大家详细交代。
 
  为了有助进行分流,卫生防护中心早前已发出一份电子表格,请感染人士自行申报其家庭状况、个人状况,以便卫生当局作出分流;其后保安局联同消防处亦作出新安排,让感染人士可自行要求进入隔离设施。
 
  最后,卫生防护中心亦修订了完成检疫或者完成隔离的标准。一般来说,如已完成接种两剂疫苗者,其第六天和第七天的快速检测结果呈阴性的话,该位人士就可以恢复日常生活。
 
  第二方面的工作是增加设施。目前属于社区隔离的设施有以下五个来源:第一,好像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这种属于公共康乐设施,目前只有这个项目,有352个房间;第二,是在一些土地上新建的社区设施,一直以来我们都依靠竹篙湾第一至第四期3 400多个这类单位。所以在二月初,我向中央提出请求时,其中一个要求就是中央援建,在我们觅得的土地上尽快兴建更多特建的隔离设施,现时物色了的土地一共有九幅,其中一幅是落马洲河套区,另外八幅分布在不同地点,稍后发展局局长会向大家交代。我要分开说明落马洲河套区和另外八幅土地,因为另外八幅土地的建设模式均相当接近;但落马洲河套区接近深圳,由于要增加我们建设的能力和速度,因此由内地直接派承建商兴建,在同一幅土地上亦正兴建一间应急医院。此隔离设施的来源所提供的会是最多,当所有九幅土地完成后,相信会提供50 000个床位。
 
  第三个来源是未入伙的新建公屋。大家都记得,我们在很早阶段曾征用过未入伙、新建成的火炭骏洋邨,其后交回公屋居民。这次亦须征用三座在两条屋邨未入伙的新建公屋楼宇,大概有3 400个单位。
 
  第四是征用——或是租用,因我们是要付费的——一些酒店。大家都记得,早前我亲自跟香港的酒店业界进行视频会议,其后得到他们非常积极和正面的回应,现时大概有30多间酒店会参与社区隔离设施酒店计划,目前已经投入服务的大约有一半,共18间。当30多间都逐一投入服务时,相信能够提供超过15 000个酒店房间作社区隔离用途。
 
  最后一个——第五个来源,就是借用两个大型过渡性房屋项目。这两个项目相对大规模,总共有2 500个单位,落成时间亦较接近我们现时处理疫情的进度,所以暂时借用这些单位。
 
  把上述来源全部加起来,比我们在第五波疫情之前的抗疫能力增加超过二十倍。在疫情一开始时,我们唯一真正可以用作社区隔离的就是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和竹篙湾,刚才我说过,大概3 700个单位;到现时这五个来源的项目全部落成时,就会有超过70 000个单位或床位——因为有些设施的单位以床位计算——稍后保安局局长会向大家介绍现时已经投入服务的床位和单位的使用情况。
 
  由于这次疫情严峻,每日的个案量比我们以往在最高峰时要处理的个案多数以百倍,所以无论在安排人士进入隔离设施、支援家居隔离的居民或照顾进入隔离设施的居民,都有完善和改进的空间。我和特区政府会不断努力,希望市民在感染后须隔离一段短时间时,都可以安心地渡过这个隔离期。现时一般进入隔离中心的人士,平均五天就可以离开,这是按照刚才我说过有关经修订后适用于结束检疫或隔离的规定。一如以往,所有抗疫工作都要市民配合,我在此再呼吁市民,如果你是一名病毒感染者,而按照卫生当局因应你的个人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后认为你须进入隔离设施,请配合我们的工作,有序地进入这些社区隔离设施,藉此减低传播给你的家人或在社区有广泛传播和爆发的机会。
 
  最后我想说,在这次处理第五波疫情中,我们都不断总结经验和学习,推行一个更系统化的分流和分层机制以处理一些确诊者或其紧密接触者,相信有助日后我们再处理任何公共卫生或传染病爆发时出现的情况。我现在先请发展局局长介绍最新建设进度,然后请保安局局长说明现时在管理方面的情况。
 
发展局局长:多谢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大家好,接下来我会集中说说在落马洲河套以外的,由中建国际(中国建筑国际集团)负责的八个援建项目的情况。这八个援建项目占地共78.6公顷,完成后一共可以提供约40 000张隔离或治疗床位。如果按完成的时间来分,这八个项目其实可以分成两批——当中六个项目,大家熟悉的青衣和新田其实已经交付并且已投入服务。青衣约有3 900个床位,在三月一日交付并投入服务,这是第一个,经过七天的时间建设,行政长官也说了,这是显示国家的力量,亦都是一个奇迹。新田在昨天(三月九日)亦已投入服务,提供约2 800多张病床。换句话说,目前我们已经投入服务的设施大概总量是6 800张病床。在未来几天,粉岭马适路、港珠澳大桥口岸人工岛和洪水桥这三个地方的设施亦会陆续投入服务。到三月二十一日那个星期,在元朗潭尾的设施亦会投入服务。换句话说,在三月之内,另外会有14 000个隔离床位可以投入服务。
 
  其实我再精确些说,如果计及青衣和新田,在三月之内,这六个项目加起来约有20 000张病床可以投入服务——就是青衣、新田合共6 000多张病床,以及粉岭、港珠澳大桥口岸人工岛、洪水桥、潭尾加起来共14 000多张病床,总数是大约20 000张病床在三月内可以投入服务。再迟一些,竹篙湾和启德前跑道区这两个比较大型的项目,它们一共能够提供大约20 000张病床,我们相信去到五月份它们亦可以开始分批投入服务。
 
  我亦和大家分享一些数据。刚才我说在三月内会投入服务的六个社区隔离设施项目,在高峰期它们的开工人数达到15 000人,大概分布是香港一半、内地一半——内地很多叫「打包箱」,香港我们叫货柜,这些「打包箱」很多时在内地建造的,所以香港来说我们有7 000多名工友,内地也有7 000多名工友,大家共同为这个项目奋斗。在高峰期投入的大型机械超过620台;运输方面,高峰时候单日以车次来说,是超过510个车次。去到中后段其实也加入了海运,海运货船在高峰期每日是六艘。
 
  最后我想再在这里表达特区政府对很多人、很多方面的谢意,我必需再次感谢中央全力支持这几个对香港有极大意义的援建项目,以及中联办的协调和推动,我亦感谢中建集团在过往一段时间全力以赴、克服了不同的困难,特别是在前线工作的万多位在香港和内地的工友,为这几个项目不辞劳苦,二十四小时奋斗。在特区政府来说,我们会尽一切努力支援和配合这些项目在工程和相关事宜所有的需要,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团结一致,香港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抗疫保卫战。多谢。
 
保安局局长:各位市民,各位传媒朋友,大家好。
 
  社区隔离设施主要为没有病征或征状轻微并有自理能力的新冠肺炎确诊者入住,目的是希望尽快截断社区内的病毒传播。
 
  保安局目前管理的社区隔离设施有23个,涵盖不同类型,包括竹篙湾隔离设施、一些隔离酒店、一些公共屋邨,以及由中央援建的青衣社区隔离设施及刚于昨日(三月九日)启用的新田社区隔离设施。
 
  这23个社区隔离设施目前共提供约18 800个房间或床位。截至昨晚(三月九日),整体入住率占可使用房间超过四成。
 
  保安局于隔离酒店实行酒店式管理,而在中央援建的大型社区隔离设施内则主要是利用一些小区形式及人性化处理,在小区工作的人员会主动与入住人士沟通,因应他们的意见及需求,尽力提供一切可行及合适的服务,做到以民为本。
 
  中央援建的大型社区隔离设施内的洗手间和淋浴间是公用的,这与亚洲国际博览馆或医院内的设施是类似的。为了照顾不同需要的人士,保安局在安排食物方面,每日会提供含有蔬菜肉类,亦有清真及素食款式以供选择,我们又已安排外判清洁公司在各社区隔离设施内加强消毒及清洁,以及确保洗手间内有足够消毒洗手液,确保洗手间及淋浴间环境更加卫生。
 
  大型社区隔离设施亦得到社会各界包括地区人士、电讯公司和一些媒体等的大力支持及热心捐赠,为入住人士作出一些比较特别的安排,例如提供免费报纸、让他们免费浏览不同网上娱乐平台、为小童提供玩具,以及透过电讯公司加设5G网路覆盖及赠送免费本地数据。各大型社区隔离设施所收到的热心捐赠都不尽相同。
 
  我们正不断优化设施和服务,希望入住人士在隔离设施的日子能够过得比较舒适一点。
 
  保安局及消防处一直透过不同方法希望可以尽快安排新冠患者入住社区隔离设施。
 
  自三月六日起,消防处推出专线供一些没有病征或征状轻微及具自理能力的确诊者直接联络消防处安排入住这些社区隔离设施,到目前为止,反应良好,截至今日早上,我们收到约19 000个相关讯息,但其中超过一半没有提供完整资料或并非要求入住隔离设施,例如只是给予Like表示支持或批评,再撇除不合条件或其他原因不能入住的申请,最后已经有1 700宗个案经该专线入住社区隔离设施,另有约300宗个案正安排送往隔离设施。我们每日均会收到几千个有关讯息。
 
  另外,为了便利一些少数族裔人士,特别是受感染的外佣,消防处直接专线的资料已翻译成不同语文,方便外佣或其他少数族裔人士了解服务内容及能够获得这些服务。此外,保安局透过劳工处与相关领事馆和非政府组织协调,安排确诊外佣尽快入住隔离设施,并将有关资料提供予雇主联会及中介公司等,以便更多受感染外佣和雇主知悉有关服务,从而令他们能尽快入住,以减低其他人受感染的风险。
 
  在此,我希望指出当卫生署向确诊人士发出隔离令,要求他们根据隔离令入住隔离设施时,该隔离令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市民应当依照指示,你们无权选择入住或不入住这些隔离设施,否则属违法。整体来说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将一些新冠患病人士送入这些隔离设施。过往,可能这些设施的数目并非很多,但现在相应能够提供多些,我们希望能够将更多受感染人士送到隔离营,确保未受感染人士的安全。
 
  如确诊人士拒绝配合入住社区隔离设施,可能触犯妨碍公职人员的罪行,可被罚款5,000元及判处监禁两个月。如果确诊人士在隔离期间离开隔离地点,亦有机会被罚款5,000元及判处监禁六个月。执法人员会协助卫生当局执行隔离令。
 
  最后,香港疫情仍然严峻,我希望社会各界、各位市民与公务员团队一起,万众一心,齐心抗疫。多谢。
 
记者:特首你好,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我们最近收到有抗疫主管向特首你发出公开信,里面提到政府派发物资及人手非常不充足,物资每日只派发到两成,更加点名向你质疑政府工作欠缺效率,缺乏一个能统领全局的人,不同政府部门都各自执行自己的抗疫政策,想问特首你对于这一份公开信有甚么回应?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昨日政府发出的紧急警告。其实发出警告后,坊间有不少市民都表示感到恐慌,甚至乎有人形容是一个「狼来了」的方法,选择关闭这个功能。政府将来再发放这些紧急信息的时候,其实准则是甚么呢?为何会选择在昨日发放呢?而发放的内容是关于伊利沙伯医院,为甚么会选择发放这个信息?还有你会怎样呼吁相关已关闭了这些功能的市民,应否重启以继续接收政府的信息?
 
行政长官:谢谢两个问题。第一,我也有看过由贵报转述的一封公开信,当然是匿名,不过如果他说他正参与我们资科办(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派发这些家居支援的物资包的工作,正如我刚才所说,每一个环节,当要应对海量个案的时候,是难以完全按着政策措施设计上,每一个环节的谨慎程度去做。当然我们希望每一位感染的人士,经过风险评估,要进入隔离设施,发出了隔离令,他便配合前往隔离设施。如果他是适合在家居继续隔离,我们希望第一时间能送给他一个抗疫资讯包,里面会有抗疫的资讯,譬如一些热线电话,如果他有少许不适,那些指定诊所在哪?怎样去预约呢?专车接送又是怎样安排呢?以至给他一些快速测试包,或者稍后会加入中成药,或是探热针这类型的物品。但我希望大家都明白,我们处理的是海量,譬如昨日连同由快速检测(检验)出的,是五万多个个案。在一日之内,要到五万多个人士的家居派送,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但无论如何,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应该是前日(三月八日),我们当日向接近二万个感染人士派送,但送出的物资包往往会更多,因为我们会同时间掌握其家庭成员,家庭成员都会派送,所以平均可能一次便要送两个或三个。
 
  我们已动员的部门人士有很多,今日稍后,创新及科技局局长会探访廉政公署(ICAC)。你会问,ICAC与这件工作有甚么关系呢?正因为现在全政府动员,所以现在于廉政公署总部,应该是北角总部,我们的物流承办商每日到那里领取地址和物资包,到全港九新界派发。这便可以用事实证明,这封公开信里面说我们各自为政,或者没努力去做,是不攻自破。而事实上,单是派发这个物资包,我们动员了全港六大做物流的公司,有些都很有名,一听到名字都会知道是近年的start-up(初创企业)。但数量是大到我们没有办法可以完全按着我们希望做到的指标来做,所以希望大家都理解。受影响的市民,即使不是即时收到抗疫包,亦请他们谅解,因为要处理的量实在太大。这不是单单效率的问题,是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城市在这样短的时间要应对的能力。有一些工作可以借力,检测的工作,我可以从内地借力;兴建社区隔离设施,我可以借力——刚才黄局长(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说,有近7 000多的内地工人为香港做事,但运送物资真的无法借力,比较困难,所以请大家谅解。
 
  第二,关于昨日发出的紧急警示系统,或者我先阐述它的背景:这件事是有其背景,是在二○二○年经立法会批准,经「防疫抗疫基金」来资助建立一个紧急警示系统,但在建立后一直未曾应用。当时所订立的目标是,有了这套系统,能够让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向公众发送实时公告及讯息,所以有需要建立和营运这套紧急警示系统。理据是在未有这套系统前,政府如果要向市民发出一些紧急公告或讯息,是依靠SMS(短讯服务),大家应该也有收过很多,这是短讯服务。但SMS或短讯服务的不足之处在于要将一个短讯传送到不同电话的用户是需要一段长时间,当时估计需要四个小时或以上,才能够将同一讯息逐批传送予手机持有人。而且,如果手机持有人是使用「太空咭」(未有登记的电话储值卡)时,情况便更困难,不能传送讯息给他。所以,参考其他如美国、日本也有使用这套系统后,当时立法会同意需要设立一套紧急警示系统,它的好处是能够利用区域广播技术,快捷和灵活地将这个讯息同时发放予所有流动电话用户,当时全港流动电话用户是高达 2 400万人,将会于同一时间收到同一则讯息,这个是建立这套系统的目的。

  当然,你也会有疑问,那何时才选择启动这套紧急警示系统?这当然关乎程度问题,但于昨日启动,我亦认为是一个适合的应用。事实上,没有人能怀疑我们现时是处于一个紧急状态——公共卫生的紧急状态——否则现时也不会正实施《紧急法》,而我亦在领导紧急情况下的高层抗疫督导委员会和指挥中心(跨部门督导委员会暨指挥中心)。为何要作出这个警示?因为伊利沙伯医院是九龙中的龙头医院,它是医院管理局(医管局)七个(医院)联网、十多间急症室中最繁忙的急症室。它一间医院的急症室可能已是整个医管局每日处理急症人士的十分之一,病人亦不局限于九龙中。我知道很多人,因为伊利沙伯医院历史悠久,很多去了新界居住的居民如有身体不适或有急事,也会自行到伊利沙伯医院急症室;他可能乘坐的士或是亲友的车前往。所以当我们要将伊利沙伯医院变为一间救治新冠病人的定点医院,我们需要消防处的配合。如果致电999,会由消防处救护车转移病人到伊利沙伯医院以外的急症室。但难保还有很多市民,如果未能收到讯息,昨日仍然会前往伊利沙伯医院。所以第一时间让全港市民掌握现时伊利沙伯医院已不再接受及治疗非新冠病人,是一个属于可发出紧急警示的情况,亦符合刚才转述给大家听在财务委员会的文件所订明支持设立这套系统的理据。但当然第一次试用,永远也会有一些不同反应,你有转述一些反应,我也看到很多市民在其他平台说这紧急警示系统也不错,有政府会通知市民。当然你说突然间、在没心理准备下,响起10秒,又有震动,有部分市民会感到微微焦虑。我在这也向市民解释,作为一个城市管理的手段,有了这套系统,先不要说公共卫生,如将来发生其他紧急事项——我希望不要发生——但这也很难保证,尤其我现在坐在保安局局长的身旁,治安方面有时候也会发生紧急状况,我们昨天已在伊利沙伯医院这件事上试用这套系统,将来如有紧急情况需要对全社会作出警示,大家便会知道是如何的一回事。这个是对昨日发出警示的详细回应。
 
记者:想问昨日的警报系统(紧急警示系统信息),林太你有否听到?有否被吓倒?因有市民表示被吓倒会关掉警报,还有刚才都有提及是一个紧急情况而发出一个警报,但其实这警报在七小时前,即十一时,已说过一次,关于伊利沙伯医院,另外四时三十分,CHP(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亦有重新提过,我想问紧急的情况在哪里──已提及过两次和相隔了七小时?另外,发出紧急警示的准则为何?由哪个部门决定?第二,特首你今日戴回口罩,昨日也有,之前有说过希望市民在你脱下口罩时可以感受到你的情绪,这两日也戴回口罩,会否担心市民感受不到事态究竟有多严重?
 
行政长官:第二个问题,我每日做的工作都是风险评估,所以回答你的问题,行政长官都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作出最适合的工作。
 
  第一个问题,我其实刚才都详细回答过,你具体问及准则如何,我已说过当日设计这系统的准则就是紧急警示,让全港市民同一时间接收到同一个信息。恐怕政府的记者会,不是所有市民都会收看,昨日只是在两场记者会有提及关于伊利沙伯医院转为定点医院并不再接收非新冠病人──除了有很紧急生命安全的病人或孕妇,它不再接收其他病人──这是须发放出去的信息。我当然不希望市民关闭警示功能──我不知道可否关闭──但若刻意关闭,当在香港的人都接收到信息,他却接收不到,这对他也不利。你说有些人无心理准备,其实所有紧急警示都不会有心理准备,你不会知道何时电话会响或震动,让你有一个警示,英文是alert。昨日我也收到警示,是在我使用电脑时响起的,那刻我对于发生何事或稍觉奇怪,但这是很值得要做的事,能令全港市民都适时掌握信息。
 
记者:你好。首先想请问,抗疫如同「打仗」,重要的是指挥、统筹,特区政府目前的指挥协调系统是否能适应抗疫「打仗」的需要?中央都反覆强调过,香港特区政府要切实履行好抗疫的主体责任,你如何理解这要求?你认为政府在这方面的表现做得如何?第二,想请问第五波疫情如此严重,超出香港处理能力,但是另一方面,疫情已经发生两年多,为了做好工作,香港自身是否需要反思,在思路以及做法上是否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谢谢。
 
行政长官:谢谢两个问题。首先,从二○二○年一月起,香港的抗疫工作就有一个高层统筹督导,这系统也是在二○○三年处理「沙士」之后建立的。因为当时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时任行政长官或时任卫生局长(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对于整个管理疫情的工作好像没有全面掌握──你可以翻看当时的报吿是有这观察──所以从那时起,香港的公共卫生就建立了很多系统,包括有一个三级别的紧急应变系统:最低级别是卫生署署长处理,第二层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最高级别的第三层是行政长官。从新冠疫情开展没多久,就已提升至最高级别,由行政长官当主席领导有关抗疫的高层督导委员会暨指挥中心,因为我知道抗疫不单是谈论,最重要是行动。行动需要有高层的指挥,所以这系统是一个统筹委员会暨指挥中心,已存在了两年,它也在过去两年产生很不错的效果。最近内地的国家级专家梁万年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观察后认为我们政府非常高度重视抗疫,过去两年共四波的疫情,我们都能有效地处理。所以我必须提出,这个指挥是存在的,也等于说香港特区政府一直是履行这主体责任,我不单完全理解何为主体责任,我每天都在执行、实践这主体责任,但主体责任也包括当香港的情况出现了这么严峻、远远超越香港应对能力的情况时,我作为行政长官、指挥官,都要向中央提出请求,请中央支援香港,但是具体的执行,如何用好中央给我的支援,还是由特区政府、由我来指挥。
 
  当然,面对这么大的疫情,有时候我们的工作不一定做得很好,但是我们每天──我跟两位局长刚才都说──都在总结我们的工作经验,我们每天都在看如何完善,保安局局长说在青衣社区隔离设施,我们知道那里饭菜有的做得不好,我们多提供一些种类;我们知道要隔离几天还是很闷,我们为他们找一些娱乐或一些报刊,让他们的生活比较舒服点。这是我们处理这工作的应有态度,也会继续做。这第五波疫情,你看在短短不到两个月,我们已从大约10 000多个个案增至现在50多万个个案,死亡数字也增加了很多,我们非常痛心,所以必须把这工作做好。要把这工作做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最近中央也说抗疫成功不单是行政长官,也不单是特区的班子,还需社会各界和很多专业界别,如酒店业、私家医院都参与抗疫,也需全体市民的参与,当然我也希望传媒能帮助我们,把准确的信息发放给香港市民。谢谢。
 
记者:你好。刚才(保安局)局长提及目前接获19 000个(消防处)热线(讯息),但只得1 700多宗个案入住(隔离设施),有哪些情况是不能入住?若接获资料不完整的(个案)会如何处理?另外,应如何加快(提升)入住率?多谢。
 
保安局局长:多谢你的提问。在19 000个(讯息)中,有一半是资料不完整的,包括当中有很多不是提出要求的,正如我刚才所说,有些是其他评语或其他事情,所以未能再处理。我亦在此呼吁,由于热线是要紧急处理这些很想入住隔离设施的人,呼吁其他人不应浪费社会资源。另外,余下的一半,尚余9 000人,为甚么只有1 700,或加上正送往(隔离设施)的共2 000人呢?大家理解到那些(要求入住)的人未必全部都适合,因为我刚才已提及,我们安排的是没有病征,或征状轻微的人士,以及能自我照顾的人士,许多人未必切合这个条件。另外,有些人士要拣选某些地方才去,某些地方不去。我想我们在抗疫的情况下,无可能这样处理,所以最终大约有2 000人,这包括将会送去(隔离设施)的,大约共2000人。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提升入住率。这些社区隔离设施的目的确是希望这些染疫人士尽快到隔离设施,避免身边的人特别其家人受到感染。我们在过往设施不足时,会视乎市民意愿安排入住(隔离设施),但我们觉得现在若发出隔离令,基本上必须入住(隔离设施),即若当局发出隔离令要求你们入去,市民是不可拒绝入住(隔离设施),我们日后会切实执行,希望新的设施让染疫人士隔离,保护其身边的家人。
 
行政长官:我在此预告,明日的记者会将集中向大家交代疫苗接种的工作。接种新冠疫苗仍是最有效抗击疫情和保护我们的长者的手段,明日我将联同已负责疫苗接种计划一年的公务员事务局局长和照顾安老院舍及长者的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共同主持新闻发布会。明日是星期五,我亦预告此每日新闻发布会在周六和周日仍会举行。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3月10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5时53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今日(三月十日)联同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左)和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右)在添马政府总部就防疫抗疫措施举行记者会。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举行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