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会见传媒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二月四日)下午会见传媒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今日是大年初四,亦是立春,首先在此祝贺大家在新一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另外,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还有两个多小时便会开幕,在此我也祝愿国家举办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除了商业的电视台会直播外,今年香港电台32台亦获授权直播在未来这段日子、冬奥会期间会直播赛事,希望大家为几位参赛的香港运动员打气。
 
  今日这场记者招待会是紧接着卫生防护中心和医院管理局刚完结的四时三十分记者招待会,因为我想向大家就政策和方向方面作交代。
 
  如果大家记得,上星期四,即一月二十七日,我当时在开场发言总结时说特区政府在农历新年期间不会休息,我们会总动员抗疫;而各个部门亦会不分你我,组成一支坚实的抗疫团队。事实上,大家看到在农历新年假期这三天,参与抗疫的人员,特别是前线人员,不单是政府同事,还有医管局大量的医护人员、检测承办商大量的工作人员、大学的污水研究团队,以至很多义工朋友,大家都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我在过去三天亲自走访了抗疫工作每个环节的工作点,合共到访了10个工作点,感激各位人员的努力,为抗疫人员打气。至于管治团队方面,我们亦没有怎么休息,在这几天争取时间进行了一些内部研判工作,制订一些进一步应对今次疫情的措施,包括筹备将于本月下旬推出的「疫苗通行证」和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措施。我今日想向大家作阶段性的工作汇报。
 
  首先关于疫情,现时是越趋严峻,相信大家刚才听了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医生(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医生)的交代也感觉到这一波疫情相信是我们这两年抗疫以来最恶劣的情况,这种评估的基础是基于以下的现象:第一,现时每日有超过100宗本地感染个案,而且源头未明个案不断上升,由我在上星期四说当时累积了大概30宗源头未明个案,现时已有超过220宗源头未明个案,而且它们分布于各区,涉及不同行业、职位,亦发现Omicron病毒在家居和一些紧密工作间的传播力特别强。
 
  第二个因素是环境,今次看到特别是环境因素对Omicron造成快速传播,而且这种环境因素的传播似乎越来越明显,导致在多幢住宅大厦出现横向或直向传播,这与以往因为有垂直传播而须撤离某个单位的居民的情况,似乎已有些不同,而且很多也并不涉及楼宇在结构或喉管方面出现问题。
 
  另一个原因,是目前仍然存在Omicron和Delta两种变异病毒株同时传播。不过,刚才若大家听到张竹君医生说,Delta个案数目似乎已下降很多,希望至少能尽快切断因为仓鼠而输入的这一条或多条Delta传播链。
 
  另一个因素是污水监测。大家知道,在过去一年多,香港是少有通过大量污水监测以定期检视在民居排出的污水是否呈阳性、是否有病毒存在的城市。尽管在第四波和第五波疫情之间,整体疫情似乎很稳定,我们也不曾停止这项工作,只是多或少的分别而已。今次我们不断加大力度采取样本,我在新年期间亦曾实地考察,发现现时通过污水监测发出的警号越来越多。换句话说,样本经分析后发现呈阳性,即有病毒存在;而且遍布港九新界各区,我们很快便会把这些发现展示在dashboard,即地图上,大家就会看到其分布很广泛。以二月三日——即昨天为例,昨天渠务署和环境保护署在香港各区的定点,即固定地点的渠口;或是临点,即临时非定点的渠口,合共取得75个样本,其中28个呈阳性。不过,最终我们并不须在28个地点采取行动,因为在某些地点,若它处于医院污水出口位,即该处有一间医院存在,很明显在该处的确诊病人排出的污物便会有病毒,这便须进一步分析以决定当天要在哪些方采取检测或「围封强检」行动。
 
  大致上,因为上述的因素,我们很担心目前的情况,但应对策略仍然建基于我们过去两年相当有成效的围堵政策。我们的目标仍然是「动态清零」,我们会继续多管齐下提升我们的能力,希望能做到尽早发现,切断这些传播链。
 
  接下来我向大家交代一下提升能力的方面,很多已在一月二十七日提及过,但我们在一个星期内又提升了一些能力。第一是检测,因为病毒检测是最有效找出感染个案的方法。我再回顾一次,现时进行病毒检测有多种方法,最严厉的是「围封强检」,即除了下楼进行检测外,居民不可离开被围封的大厦或小区,直至我们完成所有目标对象的强检为止。居民有了检测阴性结果,再经过我们的执法程序,即检视他们的手环后,才可以让他们离开该地方,这是「围封强检」,英文简称RTD(restriction-testing declaration)。第二类是强制检测,英文简称CTN(compulsory testing notice),即不须要求不准离开该地方,但要在一段时间内到检测中心或流动检测站进行检测。强制检测是有法律效力的,如果居民不进行检测我们会追究。第三类比较全面,是「愿检尽检」,市民无须受制于围封强检或强制检测措施,亦无须收到卫生防护中心的指示才进行检测,市民如果担心便可以进行检测,这措施是集中在某些地区,譬如在屯门和深水埗区,我们都曾经进行大规模的「愿检尽检」,这亦近似在二○二○年九月的普及社区检测——或有人认为那次是全民检测——总而言之,只要市民想进行病毒检测,我们都欢迎他们去做。现时有最新的一种检测,英文简称为RAT,rapid antigen test,即自我进行的快速抗原测试。我必须强调,快速抗原测试不是用来替代核酸检测,但这是一种相当有用的辅助性工具,稍后会交代如何可以加大这个工具的用途。
 
  至于检测能力方面,常设的社区检测中心共有19个,流动检测站一般每天都可以设置50至60个,我们甚至曾经设置超过70个,在此非常感谢我们的检测承办商,在很短的通知时间内便能动员人手到某些地区设立这些流动检测站。现时我们每天的定额检测能力——当然包括采样和化验所的工作——数量是每日100 000次,但这段时间已经超额,平均每日做到130 000至140 000次。可是如果不加大某些设施和增加人手的话,这种超额情况不可持续。
  
  在过去一个月,因为新一波疫情,我刚才所说的数种检测方法在香港一个月内已经进行了350万次检测。现在我会说说我们将会使用什么方法加强检测方面的措施。第一,我们的目标是把每天的定额检测量由今天的100 000次增加至200 000次——全是单管的,有需要可以混合——单管由100 000次增加至200 000次。第二,我们会重设火眼实验室,将设于马鞍山体育馆,跟其中一间检测化验所合作。有了火眼实验室,检测量便可以再增加100 000次,换句话说,待火眼实验室在这个月内建立后,香港每天的检测量,以单管计算,是300 000次。
 
  另外也是关于检测的,我们会更多地使用RAT作为辅助性的检测工具,是自我进行的快速抗原测试,因为它不需要有人帮忙采样,所以更容易进行。大概于一星期前,民政事务总署已经联同数以千计的义工为快速抗原测试套装进行包装和派发工作。为什么要包装呢?这是因为材料运来时是大批包装的,我们要重新包装才派发给目标地区的居民,特别是清洁和保安人员,因为他们的暴露风险比较高;亦包括一些污水检测呈阳性的地区,因范围很大而暂时未能追溯上游,我们都会先派发。我们至今已经派发了600 000套快速测试套装,例如有两个屋苑也是使用这方法,一个是愉景湾,另一个是昨天被纳入强制检测公告的马湾珀丽湾。我们也是联同管业公司派发这些快速测试套装,希望居民自己检测后便会安心。我们正在采购数以千万计的快速测试套装,相信下星期起会陆续到达,到时我们会推行一次全民的自我快速检测,即我们希望每一名市民都会拿到一套快速测试套装,自己进行一次快速测试。
 
  这个辅助性的检测工具相当快速和有效,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我记得有某间传媒机构也曾向我的办公室查询,行政长官是否在一月二十九日到过殡仪馆,而那间殡仪馆发现有一宗确诊个案,所以要做一些事。我可以向大家说,我今早收到「安心出行」的通知,我在同一段时间,即一月二十九日,到过这间殡仪馆,所以通知我可以自己进行检测,以策安全。我即时进行快速检测——这快速测试套装的结果可让大家拍照——是很容易进行的,亦很准确。测试套装显示有一条线便是检测结果为阴性,这就是快速检测的好处——我再拿起这测试套装并拆开给大家看看。我们已经拍了短片,在电视台播放API(政府电视宣传短片),介绍有关快速检测如何进行和有何好处,请大家多多宣传和留意。

  第一项我刚说完的是加强检测的能力,而第二项要向大家说的是加强隔离和检疫设施的能力。若有确诊病人,当然是要隔离治疗;若有密切接触者或次密切接触者,便要进行检疫,切断传播链。香港可以说是全世界在这方面做得最严谨,因为很多地方根本不可能这样做。若它们每日有几十万宗确诊个案,又如何能把所有确诊个案都送进医院?香港到目前为止,仍然用一套最严谨的方法,就是所有确诊个案,无论有没有病征——而Omicron个案大部份都没有病征——都要在医院隔离,尽管未必需要治疗,直至符合离院条件──大家知道,我们刚刚修订了离院条件。但若每日都有百多宗类似个案须入院,会为医院管理局带来很大压力。刚才大家听到医院管理局刘医生(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医生)说,现在开放了亚洲国际博览馆(亚博)等的社区治疗设施,我相信大概有3 600张病床——来自各个医院和亚博开放的四个场馆及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即是中央援建的临时医院,大概有3 600张病床。但我们不可以无限量调拨床位给予很多没有病征的确诊个案,因为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病人须在医院治疗。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大约3 600张病床是一个难以再大幅增加的数量。
 
  另外,关于检疫设施,目前无论是密切接触者或次密切接触者,都须入住卫生署检疫设施。检疫设施包括竹篙湾检疫中心、鲤鱼门度假村、八乡少年警讯中心、西贡户外康乐营和多间酒店,包括一间刚找到的新酒店,下星期大约有6 200个房间,但也不能无限量地增加数量。虽然我们已采取了一些纾缓措施,例如已将在竹篙湾检疫中心的检疫期由21日调校为14日,因为Omicron的潜伏期相对较短;另外,医院管理局亦刚修订了离院条件。但若这种每日新增百几宗个案的情况持续,隔离位置亦会很快不够供应。
 
  所以,应变的策略将会如下:第一,其实某种程度上是「走位」,将竹篙湾检疫中心逐步──不会一次过──变为社区隔离设施(community isolation facility),接收一些没有病征的人士作隔离用途。正如我所说,很多Omicron的感染者都完全没病征,甚至不须要治疗,他们只须隔离,所以我们会逐步安排这些无病征的确诊人士到竹篙湾检疫中心作隔离。随之而来,竹篙湾检疫中心的检疫人士去哪里?我们会逐步安排本须在竹篙湾检疫中心或其他设施检疫的紧密接触者——先安排次密切接触者,即是须隔离四日的人士,然后再到紧密接触者——安排他们家居检疫。如果大家记得,家居检疫不是未曾进行过。我们很早时曾进行,最近在葵涌邨某程度上亦是要他们在家居逗留数天。我们暂时未启动这两项措施,但随时会启动。今日我们率先向大家交代,让市民有心理准备,这两项措施可能会在我们应对每日很多确诊个案时须启动。上述这些新安排,医院管理局和卫生署已制定详细指引,实行时一定会以风险为本,即我们会考虑须隔离、检疫人士的年龄和居住状况,才决定是否让他在家居检疫,而家居检疫期间隔离人士亦须佩戴电子手环以接受监察。
 
  第三个须增强的能力是追踪。这能力在短短一星期已有所增加,由只有启德一个个案追踪办公室(追踪办),已增加至旺角亦设有追踪办,即已倍增了追踪能力。我在年初一先后到过两个追踪办,现在我们正筹备第三个追踪办。由于我们早期已训练了超过10 000个纪律部队人员处理这些追踪工作,现在的问题不是寻找人手,而是寻找地方,我已要求政府产业署物色可即时转做追踪办的政府处所。当一有处所,我们立即可调配这些已受训的人员进入第三个追踪办公室工作。
 
  第四个要加强的能力是污水监测。这些定点和非定点──或称为临点──的污水监测站会尽我们能力增加,现时希望可增加至每日达100个不同检测点。我刚才说过,昨日设置了70多个检测点,我们希望以后每日能达至100个检测点。我们做了这么多措施,现时疫情如此严峻,仍需要市民配合和支持,所以我在此恳请全港市民,一定要大家齐心,支持我刚才所说的各类措施和以下措施。
 
  第一,是大幅减少人流。虽然我们已在很早阶段——一月五日宣布,一月七日生效、差不多最严厉的社交距离措施,包括晚市没有堂食和关闭了10几类处所——但我们取得的公共交通出行量大概只下跌了两三成,这是未够好的,即是说仍有很多人出行。在农历新年期间,恐怕亦有很多跨家庭聚会,亦有些到宗教场所的聚会,这令我们更难以切断传播链。考虑到这个需要,我们在昨日的内部会议已决定和公布由今日开始,政府会实行扩大特别上班安排至下星期五,即二月十一日,除了提供紧急(emergency)和必须(essential)及抗疫支援服务外,公务员都是在家工作。我留意到公务员事务局局长刚才接受访问,评估大约有三成公务员在家工作。我亦留意到立法会响应了这呼吁,将会议改以视像形式进行。我们也联络了地产建设商会和银行公会,希望它们也响应尽量减少要求其员工外出上班。宗教聚会亦应暂停,所以我希望特别在这周末的宗教聚会会暂停。政府会加强执法,例如加强执行「限聚令」,即是如果在周末和周日仍有很多人聚集,我们一定会立即执法。
 
  至于进一步通过规例收紧现在的社交距离措施,我们将会在下星期二(二月八日)提交行政会议讨论,希望能够通过。今天正实行的措施,大家记得直到二月十七日仍然生效,我说的是进一步收紧措施。
 
  第二个呼吁市民支持和配合的是按要求接受病毒检测。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增加流动检测站,但由于人数众多,所以不好意思,需要排队,有时排队时间比较长,希望市民谅解。如果并非须接受强制的病毒检测,请市民多使用我们派发或者他们自行购买的快速抗原检测包。
 
  第三方面市民须配合的,当然是接种疫苗。我们真的要争取这个空间或者窗口期,加强疫苗接种、提升疫苗接种率,因为疫苗接种真的很明显可以减少重症和死亡。我举个例子,在第五波疫情爆发以来,一共有1 300名确诊病人入院,其中只有五名需要氧气治疗,大部分都不需要接受治疗,而这五人年龄介乎60至94岁,全部都没有接种疫苗。换句话说,有些人即使年纪大,但若接种了疫苗,根本不属于要接受治疗的一类病人,即是并非重症,而在这五宗之中,不幸有一宗个案患者是危殆,属Delta个案。我希望通过此清晰的说明,请长者马上接种疫苗,因为这可令重症和死亡风险大大减低,亦令医护人员不需要承受太大压力,换句话说,亦能保护香港的医疗系统,所以我请长者不要再犹豫,马上接种疫苗。
 
  现时社区接种疫苗的能力已经达到每日可以接种60 000剂,我们刚刚公布将会在铜锣湾再增加一个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是位于礼顿中心。我要特别感谢地产商,因为这个处所是由该大厦的拥有者,即是地产商提供给我们的,非常感谢其配合。
 
  疫苗接种率要加强,因为须配合在二月二十四日推行的「疫苗通行证」。推行「疫苗通行证」须修订规例,我们将在下星期二同样向行政会议申请修订《预防及控制疾病(规定及指示)(业务及处所)规例》,即大家最熟悉的第599F章,除了修订以加入「疫苗通行证」在现有10多类处所中实施,有关修订亦会纳入更多现时不在第599F章内的处所。除了修订规例以执行「疫苗通行证」,我们亦会辅以行政措施,要求进入这些处所必须持有「疫苗通行证」,例如学校。我们不须修改法例规管学校,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局的行政措施规管学校。我在此预告「疫苗通行证」的定义,当推行「疫苗通行证」,即是必须接种疫苗才可以进入指定处所,最初是须接种一剂疫苗,特别是顾客;有些处所的员工由于早前对他们已经有一定要求,如对食肆一直有要求,所以可能员工一开始就是必须接种两剂疫苗。大部分人士用「疫苗通行证」进入这些处所,最初是必须接种一剂疫苗,过了一段时间就变为两剂,再过一段时间,即是按着可以接种第三剂的时期,「疫苗通行证」届时将会要求接种三剂,才可以使用通行证进入处所。上述须修例的工作会在下星期二交予行政会议讨论,通过后再公布详情。
 
  另外跟大家交代的是「防疫抗疫基金6.0」。我们大致上已经规划好,「防疫抗疫基金6.0」既以上一轮「防疫抗疫基金5.0」为蓝本──因为都是关闭了处所──但亦尽可能涵盖早前在「防疫抗疫基金5.0」未能受惠的行业和个人。在此特别多谢很多立法会议员在这段时间写了很多信、提交了很多意见给我们。现在我们估计申请注资推行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的拨款将不少于200亿元,全数将会用在受影响的行业和个人,因为以前「防疫抗疫基金」的使用范围包括政府,以及有些拨款是给予医管局,但我刚才说的不少于200亿元,会全数用在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我相信政务司司长可能已接触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主席,我们争取在二月中──今日是二月四日,即是十日左右──希望财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审批有关「防疫抗疫基金」的注资,在到财务委员会之前,政务司司长亦会领导相关部门出席立法会相关事务委员会会议,解释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
 
  上述很多工作在需要中央支持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向中央提出。事实上,在这段时间,中央多次向我传达了对香港的关怀,亦都说只要我们觉得有需要就随时提出,中央一定会配合支持。特别关于加强检测能力而需要的火眼实验室和物资,以及实验室的检测人员,我们都已提出了要求,特别都是来自广东省,在这里很多谢广东省政府。
 
  最后,我完全明白在抗疫过程中,透明度和资讯及时发放极为重要,有些居民反映其大厦正接受强制检测、「围封强检」,但不太知道情况,诸如此类,我们一定会加强资讯及时发放。现在资讯发放的途径包括政府新闻处的新闻公报和YouTube、政府新闻网的Facebook、Tamar Talk——添马台的Facebook、香港抗疫资讯的TG频道、「同心抗疫」专题网站——特别是当中的「本地情况互动地图」——即是我刚才说的dashboard。我们会加强两方面,一方面是很快就会将污水检测呈阳性的范围而令我们须采取强制检测手段的情况,放在此互动地图上,令市民一目了然;另外,香港电台作为香港的公营广播机构,我亦已要求它加强协助抗疫资讯发放的工作,我相信稍后广播处长会告诉我们如何加强资讯发放工作。今日讲解的时间比较长,看看大家有什么提问。
 
记者:想先跟进快速检测包装方面,你现时计划何时会派到市民手上?有人要做四次,甚至六次、更多的检测,当中可以代替到多少?你又会怎样派到市民手上?第二就是「疫苗通行证」方面,会有更多处所加入599F的话,当中会涉及哪些处所?另外都想跟进林太一月二十九日出席了哪位人士的丧礼?会否影响到你自己工作?既然现在要强制检测,其实是否代表有感染风险,但今日继续除下口罩,会否为大家带来风险?刚才CHP(卫生防护中心)都教大家要戴好口罩,林太会不会可以以身作则?
 
行政长官:第一,我刚才已经解释,这个快速抗原测试不是用来代替核酸检测的。你说现时接受强制检测下须在第一、二、三、六、九日进行的检测,不会以RAT(快速抗原测试)代替。因接受强制检测而须在这些日子做核酸检测的人士,仍然要去我们的定点社区检测站或流动检测站去进行核酸检测,即是采样,然后拿去化验所做核酸检测。快速抗原检测是辅助性,即是政府说在某个很大的范围内看到可能有污水检测样本呈阳性,但这个范围大到有10几至20万人;当然,我们有时候都会在那里增加流动检测站以推行「愿检尽检」,但市民为了安心,其实可以做快速抗原检测。自从有了这种快速抗原检测,我不停地做,所以我顺便回答你最后一个问题,为何我选择不戴口罩——我已经解释了,我不想重覆。但我对个人卫生非常谨慎;我亦非常谨慎,不会传播给大家,因为我时常都做这种快速抗原检测。我做核酸检测的次数亦不少,因为作为行政长官,有时候出外便会做核酸检测,所以我能够保证我不会有传播风险;而由于我在这里跟你们相隔那么远,或者在立法会跟主席和议员的距离都那么远,亦符合要求。
 
  至于你问那个丧礼,他们没有叫我做强制检测。我们有很多款信息的——如果你想拍照,你可以拍。它是英语,因为我「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选择了英文版,所以内容是英文的——它说:The venue you have visited was also visited by a confirmed COVID-19 or preliminary positive patient. Your relevant visit records are January 29, 2022,19:02 到 23:02——我离开时没有扫二维码,因为出来时不用扫——地点就是在Universal Funeral Parlour,那advice是You can arrange COVID-19 testing by yourself,因为其实大家都知道,那个个案并非在那个丧礼,所以它没有发出强制检测令叫我检测,好像不是整个殡仪馆强制检测,只是叫我自己安排一个检测,或者如果有不舒服就去找医生,所以我第一时间做了快速测试,但我一有空就会做核酸检测。
 
  这也说明了我们是分层次的,特区政府的抗疫工作要分层次、分轻重。我们不能把同一种安排适用于很不同的场合,因为这样并不是善用资源的方法。这种安排我相信是最轻可的,只是一个notification——通知来的。你碰巧在那个时段出现过,你就自行选择看看怎样安心。我认为RAT的好处就是很快就可以有个安心,如果不安心则考虑今日应否上班等,希望RAT能够做到这种辅助性、让人比较安心的作用。事实上,RAT在外国用得很多,因为它们已经没有我们的能力接收病人入医院,或者进行个案追踪、核酸检测,因为检测量太大,所以唯有通过市民进行自我快速抗原检测,来看看是否一个阳性感染的个案。
  
  至于另一个问题就是下星期交给行会修订的《预防及控制疾病(规定及指示)(业务及处所)规例》(第599F章)会纳入什么处所。因为行会未讨论,我不适宜公布。总之就不只是现时那10几类处所,还会有些额外的处所须纳入第599F章,从而让我们可以实施「疫苗通行证」。我希望大家都同意,来到这个阶段,推行接种新冠疫苗已一年,我们都未去到一个令我们放心的接种率。现时须用尽我们的方法,甚至如你所说用尽一些工具,希望市民能够接种疫苗。如果再过几个月都未能够达致我说的九成疫苗接种率,我到时就很担心当很多地方都开通了,内地又达到九成几、周边城市都是九成几,那香港怎么办?我们是继续这样,抑或是怎样?所以市民一定要明白后果,如果这段时间不去争取打针,到几个月后大家便会面对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
 
记者:林太你好,刚才你提到广东支援队会来协助设置火眼实验室,想问他们会何时来到香港?以及何时会设立火眼实验室?资金方面是否好像以往一样,即广东省方面可以免费,还是政府要向广东省支付费用?藉着他们到来的机会,可以增加大约100 000次的检测量,有没有机会争取他们协助香港多做数次普及社区检测呢?效果会否更好?第二个问题,今次公布了很多措施,预计何时可以将这一波疫情压低下来呢?第三,想问核酸检测方面,你说单管测试可以提升100 000个检测量;有些检测承办商则说,有没有机会可以放宽那些文件的要求?现在最多要求三合一的检测,有没有机会可以放松一些,让大家的效率可以高一些?
 
行政长官:数个问题。第一,这一次要求内地协助,性质上是有少许不相同。因为经过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上次是二○二○年约七、八月期间,我向中央提出要求内地协助,当时我们很多基础设备都没有。经过一年多,我们没有掉以轻心,并不断提升我们的能力,现时为我们进行病毒检测的承办商已经有很多,达八、九个承办商。我曾经前往参观,很多都已经扩充,即开设了大型的实验室、买了或租用了地方,所以我们的基础能力远比当时好。我认为我们这次很聚焦,想要什么措施可以说清楚,譬如要成立火眼实验室,就是当日在中山纪念公园体育馆设置的那个,现在都不知道当时的物资放在哪里。若要取回来再重建,实验室需要有化验人员和物资,所以我们很具体地通过检测承办商告诉我们需要什么,我们便要求内地或广东省把这些东西尽快运来。可能我们之前已经订了,因为运送不够快而现在要尽快运过来。全部开支都是由特区政府负责,所有落实操作的工作都是由特区政府联同我们的检测承办商一起做的。我们现在于病毒检测方面是有能力,但问题是要提升检测承办商的能力。这方面的情况是这样。
 
  如无意外,火眼实验室在这个月内一定能够建成。设置火眼实验室的第一步是电力供应,因为它需要用很多电力。你们可以想像,平常一个体育馆怎会有这么大的电力供应?所以下星期第一个进驻马鞍山体育馆工作的应该就是机电工程署和电力公司,要为体育馆提供足够电力,然后设置火眼实验室,再运送仪器进入场内,继而内地便会有多些检测人员到来帮忙。其实内地检测人员现正陆续抵达香港,有些在农历新年前已经到港,他们是加入了承办商现有的实验室,因为该处有地方,也有仪器,只是人手不足,这与二○二○年的情况很不相同。
 
  你刚才提到为什么不多做一次普及社区检测,我相信你指的是中央协助的那一次。那次是在二○二○年九月做的,但结果都只是检测了170多万人——进行了1 783 232次检测——相对于香港700多万人,都不是所谓「全民」,当时我们称之为「普及社区检测」,基本上是「愿检尽检」。我刚才告诉你,我们在一个月内应付第五波疫情已经进行了350 万次检测。如果你说成效,哪一个成效较高?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上次进行的普及社区检测计划,在两星期内进行了178多万次检测,当中找到的阳性个案是45宗,如果计算成功率或成效率,就是0.0025%,即每10万个检测才抽查到2.5宗阳性个案。我告诉你,我们现时进行的这种方法,即很聚焦地在一些地区进行检测——即当我们看到一些信息显示,然后去进行检测——无论是「围封强检」或者强制检测——以今年二月二日,即年初二当日做了138 045个检测计算,找到130宗个案,成功率是0.094%,即每一万个检测——刚才说的是每10万个检测才找到2.5宗阳性个案——找到9.4宗阳性个案,是普及社区检测计划效益的38倍。
 
  再说回昨晚发生的事情——昨晚在大埔昌运中心三幢楼宇——由于我们早前在强制检测时找到有阳性个案而进行围封强制检测行动,做了1 327次检测,找到5宗个案,成效率是0.377%,是普及社区检测计划超过148倍。我并不是用这些数字来维护我们,好像无论大家怎样说我们都不肯做全民检测,但当资源不是无限时便必定要把资源用在最有效益的地方,而不是把资源四处散开。因为香港的检测能力是有限的,能力有限并不是纯粹只是实验室,检测也需要采样,市民亦要有一定的接受程度才可以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检测。正如当年都只能进行178万次检测,并不存在真正的「全民」强制检测。
 
  这次我们做的,我相信会有多一些是RAT,当我们的快速检测货品运到——我们现正订购了超过1 000万份这些货品,已派发了60万份,现在还剩下60万份在有需要的地区派发。当我们订购的超过1 000万份快速抗原测试套装抵达,我们会全民派发,如同当年派发口罩一样,会全民派发。无论是通过邮政局、民政事务总署或者一些管业公司,我们全民派发,希望大家市民都可以做一个快速检测。一来是安心,二来也让大家试一试是怎样做,因为我相信这个疫情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就像很多其他地方一样,很多人家中都会有一盒快速抗原测试套装,方便大家于出席活动前先做检测,例如去看一场球赛也先进行检测才前往。
 
  去年香港马拉松亦有派发快速检测套装,有一个供应商赞助让跑手完成马拉松后取一份快速检测套装进行检测,看看会不会因为跑了这次马拉松而受到感染,所以这一种快速检测是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我们以后会用得更加多,用得更加好。
  
记者:关于快速检测套装,想问派发时间方面大概何时,会否待火眼实验室设立才一次过推行?还有想问清楚这是否属自愿性质,不做会否有罚则?另外想问关于竹篙湾和家居检疫,暂时未会实施,当疫情恶劣至何程度才会启动?刚才虽然说要等待行政会议时再谘询其意见,但都想问新增表列处所方面会否包括交通工具?还有「防疫抗疫基金6.0」,现时会新增涵盖哪些行业?谢谢。
 
行政长官:我强调派发快速检测包给市民作检测是百分百自愿性,不会有规例规定,并非好像强制检测或「围封强检」般,纯粹是自愿性,让市民自行检测求安心。因为这段时间的病毒传播力如此强,有些市民未必可以前往排队接受病毒检测,所以这完全是自愿性、自己做的,跟火眼实验室的设立没有关系。我们目前没有足够存货,很多地方也在采购这些产品;只要我们订购的测试包一运到、有足够的货量,我们就会开始派发。当然在这段时间,我们会计划如何派发会最方便,以前我们有派发口罩的经验,邮政局曾根据邮箱派发。
 
  第二,何时启动我刚才说的两个关于隔离和检疫的措施,视乎入院人数,所以由医管局告诉我们须启动就会启动。目前医管局3 600张相关病床,可能已有1 400个病人——如果我没有记错——加上今天接收的病人,可能超过1 400人。如果明天有100个病人、后天有100个,医管局大概知道病床已经不敷应用时,我们就须启动有关措施。现时我们已经将竹篙湾检疫中心其中一部分腾空——我刚才说要「逐步」,因为届时不可以哪里有空位就安置病人进去,一定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做,所以现时在竹篙湾检疫中心接受检疫的人士或新接收须接受的检疫人士,在安排分配单位时,已会考虑有些单位须腾空作为社区隔离设施。实施时间方面我现在说不上,但大家其实会看到,如果个案每天增加时,到某个程度就要启动。
 
  接下来的两个问题,我很难详细给予资料。增加第599F章涵盖的处所须经行政会议讨论。正正是你提到的交通工具有争议性,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执法亦是一个考虑点,在未经行政会议讨论前不方便公布。
 
  「防疫抗疫基金6.0」的设计——我刚才说过——除了以5.0为蓝本,因为受影响的处所毕竟是在第599F章下须关闭的处所,不能做晚市堂食的餐饮处所,亦包括受暂停面授课堂影响的校车、保姆车,以至学校的食堂等。我听到一些意见说某些群组经常被遗漏,所以政府这次很努力、这两天亦开会商议,我和政务司司长均要求每个局认真检视有否遗漏,还有认真去看曾写给政府的要求,特别是来自业界和立法会议员的要求,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希望6.0可以取得比较正面的回应,但今天不方便透露详情。只能告诉大家,这次的力度是大的,因为我们申请拨款不少于200亿元。如果大家想跟以往的规模比较一下,在过去多轮注资中,你会见到「防疫抗疫基金」好像银码很大、过千亿,但其实当中很多也不是直接用于受影响的处所和个人,其中包括政府兴建设施和购买物资的费用、给医院管理局的款项、大规模的「保就业」计划。如果我没有记错,大概以往多轮的「防疫抗疫基金」,属于用在处所、商业、个人性质的大概不超过500亿元,但这次一次过,第六轮,我们会申请不少于200亿元。

记者:林太你好。想问如果疫情进一步失控,社交距离措施会严峻到什么程度?另外想问快速测试检测包的成本为何?从何地购入?为什么今次重设火眼实验室会改址至马鞍山体育馆?选址方面有没有什么考虑?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目前情势不是失控但非常严峻,而且越来越严峻,恐怕我们还未看到第五波疫情的高峰,因此我们须加强措施、能力,市民亦须全力配合。你问社交距离措施会严峻到什么程度,我认为无论疫情严峻到什么程度,特区政府都不会放弃,仍会继续尽最大努力达致「清零」和「围堵」,让市民能安全地生活下去。我亦希望市民不应放弃,只要市民协助和配合,我们有信心在加强检测能力后能继续抗疫,令香港走出「疫」境。请大家谨记,政府不会放弃,就像刚才有人在四时三十分的防疫记者会问政府会否「投降」,我在此可以十分肯定地跟大家说,特区政府不会「投降」,我们每天都一直努力不懈地抗击新冠疫情。
 
  另一条关于快速测试套装成本的问题,我亦不清楚。我只知道市场上的价格是三位数字,因为我购入了很多快速测试套装在家使用;但政府属于大量购买,所以我不清楚价格。我们亦不是只从一家制造商购入快速测试套装,只要它属认可的制造商──无论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地机构或本港卫生署认可的快速抗原测试──只要有货源我们都会购入。现时我们也不是只使用一个品牌,我们已派发的60多万份快速测试套装都不属于同一品牌,之后亦会继续购入。
 
  政府选择在马鞍山重设火眼实验室是因为上次设置实验室的地点已改建成另一用途——上次的中山纪念公园体育馆已改建成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场地已物尽其用。我们发现马鞍山体育馆既非社区检测中心,亦非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因此选择在马鞍山体育馆设置火眼实验室。
 
  谢谢大家。我可以预告下星期二会再与大家交代于行政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措施。谢谢。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2月4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2时58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二月四日)在添马政府总部会见传媒。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会见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