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九题:应对学生人口下降的措施
******************
  以下是今日(一月二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邓飞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杨润雄的书面答覆:
 
问题: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已持续两年多,内地与香港至今仍未恢复正常通关,严重影响内地跨境学生来港上学。不少本地学校反映,由于部分受疫情影响的跨境学生退学、申请入读本地学校学生人数减少、本地生育率持续偏低,以及个别地区人口老化和适龄学童数目不足,近年不少中小学面临「缩班杀校」的危机。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教育局有何措施协助教育界面对新一轮缩班杀校危机,以稳定本港的教育生态及解决教育界面对的当务之急;
 
(二)现时教育局向未能来港上学的内地学生提供什么学习支援;该局有何计划尽快安排该等学生来港上学,重过正常校园生活;及
 
(三)教育局会否考虑开放本地非公营中小学学额给内地及其他国家的申请人,以纾缓本地适龄中小学生人数下降的问题?
 
答覆:
 
主席:
 
  根据教育局推算,预计未来学龄人口持续下降的情况并非过渡性而是结构性,香港的出生率是否或何时回升仍未能确定,教育局必须以学生福祉为主要考虑,因应最新发展为未来作出长远的规划,并与本港学界保持沟通,及早筹备相关跟进工作。
 
  就问题的三个部分,现回覆如下∶
 
(一)在规划未来发展时,我们的政策目标,必定是以学生的利益为依归,考虑如何善用资源以不断提高教学质素。成立学校的目的是培育学生全人发展,学校需要维持合宜的整体学生人数,才可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和群体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和发展需要,确保教育质素。以中学为例,如整体学生人数过少,会影响学校所提供的高中选修科目,与新高中学制为学生提供宽广而均衡的课程,让学生可以选择一系列的选修科和多元化的科目组合,以配合不同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的理念背道而驰,人数多少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群体生活,以及学懂与别人相处、互相尊重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教育局必须善用有限的公共资源,确保教育开支用得其所,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故此,随着未来学龄人口持续下跌,我们相信全港中、小学的班级总体数目将无可避免地相应调整。
 
  教育局会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应对长远学生人口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挑战,稳定教学环境,维持教学质素,当中包括:
 
(i)教育局作为官立学校的办学团体,会以身作则,审慎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政府政策、人口变化、学额供求、官立学校整体发展需要、政府资源运用等,以订定个别官立学校的长远发展方案,例如停办长期收生不足的学校,按需要合并官校或将位处有较多剩余学位地区的学校重置到学位需求较殷切的地区或预计未来有较大学位需求的新发展区,以纾缓个别地区学位长期供过于求的情况。就此,教育局早前安排香岛道官立小学由二○二一/二二学年开始有序地逐步停办,并于二○二二/二三学年开始合并龙翔官立中学与九龙工业学校,以及分别于二○二五/二六及二○二六/二七学年重置广东道官立小学及筲箕湾东官立中学至西贡区安达臣道石矿场的新校舍,以减低有关学校网学位需求持续下降对区内学校带来的影响,并希望成为其他办学团体参考的例子;
 
(ii)按原先计划逐步停办过往为应付升读小一学生人数短暂性增加而开办的四所有时限小学;
 
(iii)我们未来的校舍分配工作,会优先考虑重置或扩充校舍的学校,以改善校舍的质素,尤其是远低于现行建校标准的学校;
 
(iv)现时全港约八成公营小学已实施小班教学。在二○二二/二三学年,教育局安排了11所学校加入小班教学的行列。我们会继续检视个别学校网的学位供求情况、网内有否足够空置课室加开因全校网实施小班教学而需要的额外班级,以及当中涉及的额外资源,并会继续与仍未推行小班教学的公营小学及其办学团体保持联络,鼓励学校作好准备,以便在条件许可下尽快于公营小学推展小班教学;及
 
(v)以中学而言,我们会适时检视二○二五年及其后年度的中一每班派位人数、开班准则及其他相关安排,以应对中学学位需求长远持续减少的结构性情况,确保整体教育质素及资源适当地运用。
 
  教育局正与个别办学团体会面,促请它们研究以有序的方式整合辖下资源。我们会与业界保持紧密沟通,鼓励业界及早作出规划,以面对学生人口下降的影响。
 
(二)由于关口出入境的限制,跨境学童现时未能如常的每天来往两地,参与面授课堂,一部分的学生选择了暂时在港居留上课,但仍有部分学生留在内地,教育局一直关顾跨境学生在疫情下的学习情况,并为他们提供适切的支援,而学校按其校情及学生在各学习阶段的不同需要,灵活采取多元化的学与教策略,包括设置网上学习平台及进行实时网课等,支援跨境学生在家继续学习。此外,个别学校与出版社达成协议,获授权按教学进度上载电子版课本的相关章节至网上学习平台,供未能到港出席面授课堂的跨境学生使用。如有需要,学校也可采购课本送递服务,协助跨境学生家长寄递课本到其内地住所。在学习评估方面,教育局亦协助学校灵活应变,让学校在可行的情况下安排跨境学生进行考试及评核。教育局一直鼓励学校透过不同的方式与跨境学生及家长保持联系,并提醒家长观察和留意学生的情绪及行为表现。
 
  为照顾跨境学生在疫情下的学习和身心发展需要,教育局委托了承办机构于二○二一年五月至七月期间,在深圳罗湖、福田及南山区开办「学习支援」及「心理社交支援」两项课程,供居于深圳就读中小学的跨境学生参加。此外,教育局亦委托了承办机构于二○二一年六月至八月期间,在深圳罗湖、福田及南山区设立综合服务点,为跨境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多元化资讯、借用学习资源及康乐设施等服务,和举办交流活动及分享会,促进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学生对「学习支援」及「心理社交支援」两项课程反应正面,教育局于二○二一年十月至二○二二年一月期间再次举办两项课程,并增加名额。
 
  教育局会继续密切留意疫情的发展、了解跨境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准备情况,以及参考持份者的意见,研究不同的可行方案,为跨境学生作出适切的学习安排。我们亦会与各方保持联系和沟通,希望能在通关后,尽快有秩序地安排跨境学生来港上课。
 
(三)根据现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策,政府可考虑批准一些地区/国家的适龄学生签证/进入许可的申请,但这些有意来港就读中、小学的适龄非本地人士,必须已获一所根据《教育条例》(第279章)注册的私立学校或直接资助计划学校取录并能够负担其在港学费、生活费及住宿费,详细安排载列在www.immd.gov.hk/hkt/services/visas/study.html
 
  然而,非本地未成年学童来港接受教育还有不少实际的问题需要解决,若学童的父及/或母会一并来港居住,便可与学童同住并提供照顾及支援。如学童独自前来就学,我们必须考虑如何照顾他们,确保除学习以外,对学童的生活和成长有充分的支援、照顾和监管,而当中涉及多方面的配套,例如要觅得合适的非亲属家庭出任监护人提供监管、或就读的学校要设有宿舍提供住宿和膳食等。由于学童未成年,并要离开父母只身在另一地方生活,相关家长亦需审慎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孩子的适应能力和情绪、家庭自身经济条件等。非本地学童学校选择的安排及对本地学童选校影响亦是考虑因素之一。就目前情况而言,香港的学校及家庭或未有条件及准备迎接大量来港就学的未成年学童。
 
2022年1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3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