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环保署公布二○二○年废物统计数字
****************
  环境保护署(环保署)今日(十二月十日)公布「香港固体废物监察报告——2020年的统计数字」,报告胪列二○二○年香港的固体废物,包括都市固体废物(涵盖家居废物和工商业废物)、整体建筑废物及特殊废物在弃置和回收或循环再造方面的统计数字。

  二○二○年弃置于堆填区的固体废物量为539万公吨,平均每日为14 739公吨,较二○一九年减少5.7%。而弃置于堆填区的都市固体废物量为396万公吨,平均每日为10 809公吨,较二○一九年减少2.2%。就都市固体废物人均弃置量而言,二○二○年为每日1.44公斤,低于二○一九年的每日1.47公斤。

  厨余仍是二○二○年都市固体废物中最大的成分,占30%,其次是废纸及废塑胶,分别占24%及21%,与二〇一九年都市固体废物的比重相若。

  回收作本地循环再造的都市固体废物量二○二○年为约23万公吨,较二○一九年的约20万公吨增加约11%。随着环保署陆续开展「塑胶回收服务先导计划」并扩展「厨余收集先导计划」和社区回收网络,回收作本地循环再造的塑料和厨余量分别增加约27%和19%。若把回收作本地循环再造的塑料和运往香港以外地区循环再造的塑料合并计算,塑料的整体回收量则按年上升约32%。惟估计受疫情对酒吧和饮食业的影响,回收玻璃(主要是玻璃樽)作本地循环再造量减少约34%。

  虽然回收作本地循环再造的都市固体废物量持续增加,运往外地作循环再造的都市固体废物却由二○一九年的约144万公吨减少至二○二○年的约131万公吨,反映外围可循环再造物料市场持续不景气,和香港周边地区收紧执行进口管制的影响仍在加剧。

  建筑废物方面,二○二○年的产生量(弃置量及重用量的总和)虽然较二○一九年增加约17%,但直接重用量增加了约48%,公众填料接收设施的接收量也增加约8%,以至弃置在堆填区的建筑废物减少了约13%。建筑废物的回收率由二〇一九年的约92%增至二○二○年的约94%。

  疫情对统计调查的方法有所影响。在二○二○年,考虑到当时的新冠病毒病疫情和员工安全,暂停以人手从废物处理设施抽样进行废物成分调查。在正常情况下,废物弃置成分统计是根据从多方面搜集得来的数据编制,包括上述的人手抽样调查以及其他统计调查以收集都市固体废物中各种废料的弃置量数据等。

  环保署发言人表示,政府会全力落实《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内各项减废及循环再造的措施,以达至「全民减废‧资源循环‧零废堆填」的愿景。在减废回收方面,环保署会扩展于去年重塑品牌的社区回收网络「绿在区区」,并因应私人回收市场最新的运作情况,加强低价值回收物的中央收集服务,进一步鼓励全民减废回收。在推动资源循环再用方面,会继续推行各项政策,包括不同的生产者责任计划。与此同时,环保署正积极筹备落实都市固体废物收费。

  报告及「香港都市固体废物——2020年概要」的电子版本可于环保署网页下载:www.wastereduction.gov.hk/chi/assistancewizard/waste_red_sat.htm
 
2021年12月10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4时23分
即日新闻